山海情中的白校长结局,山海情白校长最后怎么了
23集主旋律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大结局了。水花的丈夫有了假肢,马得福当上了县领导,马得宝、李水旺、尕娃也都结婚生子。
从第一集开播,就期待着大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好奇热依扎饰演的水花,会不会最终跟黄轩演的得福走到一起,面对福建的高材生,麦苗会不会犹豫……
而当大结局真的来临时,又十分不舍:23集太短了,就不能学学其他国产剧注点水吗?比如马得福是怎么娶了高书记的女儿,高书记对这个女婿又是什么态度?比如水旺、尕娃,他们的感情线再来个三四集,得宝与麦苗的事业线再来个几集,不香吗?
无论期待什么,《山海情》都“无情”地划上了句号,剩下的只有回忆。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回顾电视剧的十大催泪瞬间,你曾被谁感动过?
第十,得宝蹲地而哭
为了麦苗,得宝、水旺、尕娃三人组丢了工作。挣不到钱,又带着麦苗找不到其他的工作,他们三个去扒火车。有一次爬上火车后,尕娃没有下来,他想去新疆找外出打工一直没消息的父亲。
尕娃不见了,带头干活的得宝成了“罪人”。他连忙与水旺一起到处找,可走遍了犄角旮旯,也没有找到。
这时候,派出所突然通知村里去认尸体,说在火车道旁边发现了一个死人。
白宇帆饰演的得宝不敢靠前,心一直揪着。
当得知不是尕娃时,他神情有些释放,缓缓转过身后,他慢慢蹲下哭起来。尕娃是死是活并不知道,他姑为此犯病、父亲为此埋怨,闯了祸的得宝心中滋味,也只有这带着些许压抑的哭声能表现出来了。
第九,凌教授离开
黄觉饰演的凌一农,是被陈金山“道德绑架”来的,但来了,他就负责到底。
身为一个教授,却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跟着助理一起搞实验,跟着村民一起下地。
他有文人学者的范,面对县里要歌功颂德时,直言形式主义,转身离开去给村民找蘑菇的销路。
面对客商压低价格收购蘑菇时,又看不惯,宁愿自己掏钱补贴也不能让农民吃亏、让自己食言。
即便还挨了顿打。
当他离开时,全村的村民带着土特产来送他。能打心底里让这些穷苦人佩服的人,真不多。
第八,现场会开成推销会
蘑菇种出来了,前面的人挣到钱被媒体报道,县里不顾蘑菇滞销的问题,急着开现场会来给领导贴金,还邀请到了杨书记。
没想到,马得福将现场会开成推销会。
闫妮饰演的杨书记,这时候满怀感情又义愤填膺的讲话,看的是既心潮澎湃又为这样的官员感动叫好。
让人感动的,除了闫妮这一番话外,还有就是马得福为了村民的出路而押上了自己仕途的选择。
凌教授不愿开,麻副县长想让马得福唱主角,还用独木桥和高速路来做例子,告诉他,现场会开好了官运亨通,开不好可能就得走回家的山路。
但马得福听从了白校长的提醒:独木桥不好走,但令人警醒;高速路虽然快,但容易让人麻痹,一出事就是大事。
给有担当的马得福点赞!
第七,张树成车祸身亡
如果我要说胡明饰演的张树成,才是真正意义上金滩村值得感谢的第一人,是马得福为官一任的启明灯,应该不会有人反对吧?
他当了十年兵,是吊庄移民政策的一线执行者,为着急赶回来汇报工作,扒煤车,因为7户村民逃跑,被领导批评。
要去党校进修了,心里还是惦记着金滩村通电的问题,怕欠下吊庄户的债。
走之前,给马得福做思想工作。
又在闵宁镇最混乱的时候,毛遂自荐从县里来镇上当书记。
可三级扬水站修成了,他却没有看到,连个遗嘱都没来得及说,留下一个还是临时工的儿子。
当马得福坐在车里默默流泪时,想到的怕也是这个张书记的恩情吧。
第六,朗月婷马秋红被当作小偷
这一点,或许有孩子的网友会更能体会。
孩子生在穷山沟,啥都没见过,什么都没玩过,远到福建打工的马秋红,看见好东西总想着留下来,好带给孩子看、给孩子玩。
穷怕了她,看不见一点浪费,有人把水龙头打开不管了,她去给关上,却误以为是小偷。
当一行李包的小物件被倒在地上的时候,在异乡打工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一刻有多么的羞辱。
即便被误解了,哭也都不敢大声哭,只能小声抽泣。
第五,白校长送麦苗去打工
对于当年白校长只顾着忙工作、母亲不会用碳炉子中毒而死的事情,麦苗一直有心结。看着麦苗要去福建打工,白校长偷偷地在她的行李包里塞钱。
送别时,两人因为之前的吵架而闹得有些不愉快,麦苗算是赌气而走,白校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麦苗离开,却说不出什么话来。那一刻,祖峰饰演的白校长不是在目送麦苗离开,而是自己的魂没了。
第四,与马得福喝酒,白校长谈遗憾
春玲的家长不愿让孩子读书,白校长三番五次去交涉,后来被嘲讽说是让孩子给他作伴。
心情不好的他,跟得福一起喝酒,提及自己的尴尬处境:孩子不愿意读,家长也不让读,只有他一腔热情。
然后,白校长为自己辩解:可是,我是个老师啊!
如果说马得福是为官一任的表率,那么,白校长就是教育工作者的良心。
第三,春天在哪里
白校长为了孩子、为了学校,决定把捐来的电脑卖掉,拿钱修操场、做校服。
当孩子用幼稚的童声唱起《春天在哪里》时,虽然没有律动感,虽然只是扯着嗓子喊,但却触动我们内心。
当满眼戈壁滩、一片黄土时,让大地披上绿色的春天在哪里?
从涌泉村搬到金滩村,大家都想着挣钱的时候,孩子们的春天又在哪里?
……
第二,水花逃跑
因为一头驴和一口水窖,水花就被父亲许配给他人。得宝他们带着水花逃跑,最后被马得福追上。
起初以为得福也是来劝她回去嫁给永富,但没想到当初的恋人把身上的钱都掏给了她,让她跑得远一些。不争气的眼泪,顺着水花的脸颊就流了下来。
逃跑时,她不担心父亲被打,因为觉得他是自找的,但得福来找过她后,她又回去了。她望着得福,满肚子的委屈想要诉说又不能说、想要改变命运却又不得不听从安排的样子谁见犹怜。
第一,水花独自带家人来吊庄。
金滩村插一户就能通上电,水花带着一家人的出现对于马得福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水花总是会在马得福需要的时候出现,从种蘑菇没人支持她没钱出力,到涌泉村不愿搬迁她来给得福精神支持,名副其实的蓝颜知已)
拖家带口,用一个板车,水花硬生生地走了7天7夜来到了金滩村。
因为她的到来,金滩村终于可以通电了。坐在办公桌前,听马得福介绍完她一家的重要性后,水花的手无处安放:长这么大,我是第一次知道,我有这么金贵。
前五被白校长与水花霸占,两人的戏份真的是太好哭了。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了《山海情》,让你最感动的,又是哪个瞬间呢?
观众为何都求着《山海情》注水?
源源不断地好评支撑着口碑,凭豆瓣9.4的评分足以秒杀一大片国产剧。
正午阳光再次用好作品来维护了那一个"正午出品,必属精品"的金字招牌。即便是涉足扶贫这样的新题材,正午依然能坚持拍出精品,不可谓是精益求精。
年代剧、方言、大西北、扶贫,《山海情》完全的主旋律正剧,导演却能把它拍成观众喜欢的点上,高级!
好看的电视剧首先要有吸引人的剧情和剧情节奏,其次就是好的演员。《山海情》就是每个演员放在农民里面你都看不出来他是个演员 ,每个场景都能有你我小时候生活的影子。
演员上正午从不将就,从不任流量为贤,坚持以演技为主,新人演员为辅。这一次《山海情》里的男主,大胆选用了第一次合作的中年小生黄轩,这样一个专注演戏有演技有实力的演员,最是缺正午这样一个有好剧本的好团队来让他发光发亮。
结果,显然易见,黄轩在剧里塑造的"土得掉渣"的村支书马得福一角深受观众好评!
我也觉得黄轩在剧里面演的马得福比他之前的那些霸道总裁、精英啥的要帅太多了!以前我从来没有get到他的点,他在我这里就很平平无奇,但得福虽然灰头土脸皮肤粗糙,还带着两坨高原红,但这个人物让人有一种踏实安心的感觉。
虽然说是男主,但也没有夸张的言行,他也有无奈,力不从心,不知所措,甚至在今天看来不那么正确的观点。性格的攻击力也不强,会妥协,但其实很有魅力。所有的一切都很符合现实走向发展,没有那种令人惊到下巴的男主光环。
除了主演,特别出演与配角阵容也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演技派演员,张嘉译出来我都没认出来,纯纯的农村老头儿一个,还有尤勇智塑造的李大有,人物被演员塑造得太厉害了,每个人都演出人物的灵魂,会让你跟着他们哭,笑,一个个眼神,一个小动作,那都是戏啊!
众多女演员中热依扎饰演的水花,尤其令人钦佩,演活了一个农村女性人物,这个女子的委屈与坚强被热依扎演得入木三分,共情能力强到我只能说个大大的服字,这就是演员!感觉他们就是那的人,完全融合进去。
剧情上以扶贫为主旋律但是故事不空洞!开始移民吊庄是群像,第二章移民解决困难主角是马德福和水花,第三章对口扶贫是陈金山和马德福,第四章种蘑菇最核心角色,从得宝到水花大有叔和凌教授,再到教育问题明显就是白校长了。
《山海情》篇幅用得最多的就是种蘑菇和上学。剧粉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妙,把重心放在种蘑菇上代表着经济,后面什么电子厂、葡萄酒都是一笔带过。还有小孩上学问题更不用说了,这表示国家扶贫的目标是经济和精神两手抓。
扶贫不是说让一个地方富裕起来就完事了,精神扶贫也很重要,而且这两个哪个更重要是分阶段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初期是经济更重要,当有了钱,才可以改善教育环境,当不愁吃穿了才有可能发展文娱、陶冶情操。
拍摄手法上对于发展崛起过程中的的暗黑、人性复杂的弱点、社会矛盾的张力,该不该回避怎样回避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基本上都是纸片儿好人。
就这样的好剧,23集怎么够看呢!
为此,不由得令观众发出这样的恳求:《山海情》就应该注注水
虽然这剧的重点是扶贫,我也希望其他角色腻歪的感情戏能分一点点给得福和他媳妇,哪怕交代一下下也好,这节奏赶得像坐火箭。上一秒还担心蘑菇怎么发展产业链,白校长的学生该怎么留住。下一秒村就成镇了,一眨眼得福、得宝不光结婚了,还一个升为了镇长,一个做成了工厂老板。中间就得自己脑补这么多剧情,太不甘心了!
每次碰到感人的情节,观众感动的眼泪没来得及留到嘴角这段就过去了,多少观众直呼不过瘾!
这应该是众多观众第一部求注水的电视剧了。因为剧情跳得太快了,还在想念当初的戈壁滩和地窝子,那时候虽然穷但是人和人之间像一家人,有事蹲一起吵吵嚷嚷,城镇的发展让生活好起来了,但是人和人之间也被红砖墙隔开了。
力求拍个番外,拍拍水花的超市是如何开起来的,拍拍得福的爱情是怎么来的,拍拍得宝与麦苗的爱情等等,都是观众感兴趣的戏份呀。
《山海情》已经大结局,这部剧也太好哭了吧,你被哪些情节打动了?
我已经二刷《山海情》,虽然是农村题材但随着剧情不断深入,越让我觉得很有感染力,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记得播出《山海情》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旁,每个剧情都不想错过。
“马得福”的吊庄之路
故事一开始便是围绕着“吊庄”这个话题,可在当地村民眼中,那就是去受苦人人都不愿意,这也让黄轩所饰演的“马得福”发起了愁,终于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部分村民开启了“吊庄”之旅,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我记得“大有叔”就曾经为了无法浇水的问题而伤心不已,看着庄稼一天天枯萎,真的格外心疼。
为了村民能够浇上水,得福奔走于不同机构,甚至为了见站长一面,就每天守在水电站等领导,饿了就吃馕,渴了就喝水,这才是一个底层干部的真实写照吧,其实这个细节蛮打动我的,让我看到了底层干部的不容易,以及吊庄之旅的艰辛。
剧中道具使用细节很用心
其实从《山海情》中的一系列道具也可以看出剧组的用心。就比如办公椅这个细节,一般来说办公椅并不会“抢戏”,但在《山海情》中,办公椅的椅背上满是岁月的痕迹,破损非常严重,通过这个细节也说明剧情能够抓住实际情况,也说明领导干部的勤俭节约,反映了当时办公条件的艰苦。
人物设定鲜明,每个演员都演活了人物
《山海情》的另一个看点则是演员阵容,黄轩领衔主演,姚晨,闫妮,郭京飞,黄觉,张嘉益等实力派演员加盟,让《山海情》中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特点。就拿张嘉益来说,作为村支书他是第一个提出吊庄的,还有他对两个儿子的不同情感表达,我觉得很到位,他对大儿子更多是理解和支持,而对二儿子的爱更多的是愧疚与包容吧,即便是一个眼神也能看出来,这便是一个实力派演员的修养。
还有郭京飞所饰演的陈县长,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的角色,下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感觉村民有了他很有安全感。总之呢,在我看来,《山海情》这部剧无论从制作团队还是演员阵容来说,都是良心之作,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观看,甚至是二刷三刷,满满都是感动与振奋,所以我强烈推荐这部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