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改编自一首古老的民歌,一首被翻唱无数次的民谣
《芳华》故事跨度二十多年,一群正值芳华充满理想的年轻人,经历过爱情、误解、战争、离散,最终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不仅一众主角的感情纠葛相当虐心,对时代变迁的反映也十分动人,在过硬的战争戏份中,还有缠绵悱…
《芳华》故事跨度二十多年,一群正值芳华充满理想的年轻人,经历过爱情、误解、战争、离散,最终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不仅一众主角的感情纠葛相当虐心,对时代变迁的反映也十分动人,在过硬的战争戏份中,还有缠绵悱恻的青春感情,是战火硝烟中的“大时代之歌”。
主演黄轩和“芳华六美”共同献唱,用这首歌致敬闪亮的文工团岁月,致敬曾经的芳华。
朴树:天真得像动物,自然得像植物
1.“在故事开始以前,最初的那些春天。”——《清白之年》
在20多年前,在那个音乐圈还不算是娱乐圈,文艺青年没有歧义,唱片销量不受网络影响的时代。
那时候的文艺青年高晓松,脸虽大但还能看得见脖子。他写的《同桌的你》等歌红遍大江南北,他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了当时校园民谣的代表人物。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自报家门说:他叫濮树,想要卖歌。
两人见面之后,濮树抱着吉他弹唱了几首自己创作的歌曲。高晓松听见他的嗓音脆弱而动听,吉他弹得非常好。见他又是1米8几的大个,十分俊朗的外形,便纳闷了,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唱歌,非要卖歌?谁知濮树答道:“我觉得你们音乐圈里人都傻逼,我卖歌赚了钱自己出唱片,不跟你们混在一块。”
高晓松听后笑了,心想这孩子还挺有志气,便越发喜爱他。先是自掏腰包录制了几首歌,后来和出国归来的好友宋柯合作成立了麦田音乐工作室,签下朴树作为第一位歌手。同时高晓松为了今后濮树签名省事,将濮树的濮改为朴(pu)。
1999年1月,朴树的第一张专辑横空出世,正如其专辑名称《我去2000年》所示,处于新旧世纪之交的这张唱片,的确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而其中《那些花儿》《白桦林》《旅途》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至今仍有人传唱。(前不久冯小刚的新作《芳华》,就使用了《那些花儿》作为宣传曲目。)那一年,朴树成为各大音乐颁奖典礼的常客,也由此证明高晓松为濮树改名并非多此一举。
次年2月,朴树接到春晚演出邀约,全公司的人都高兴坏了。可当朴树得知春晚为了保证节目播出效果要求他假唱后,毅然拒绝演出,最终还是本着要对公司负责的态度,登场演唱了那首凄美的《白桦林》。那时候他还留着长发,忧伤和冷漠的吟唱与背后的整个舞台格格不入。却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他——朴树。
2003年11月,时隔近四年,朴树的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在万众瞩目下推出,仅开售一小时,便狂卖一万多张。相比于首张专辑,《生如夏花》则更加成熟,质量和销量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同样地,二者都是好评如潮获奖无数。在当时,像这样的成绩能够相提并论的只有周杰伦。
2.
“只有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我,他才能够诞生”——《No fear in my heart》
娱乐圈是个名利场,有人一夜爆红,也有人大器晚成;有人一飞冲天,也有人颓靡不振。"明星"二字何解?"明"代表光亮,这份光可以来自自身燃烧的才华,也可以凭借外界卓越的包装。维持这份光亮,就需要自身不断地被曝光,以及持续俘获外界追随的目光。"星"则表示他们存在时的形态,虽遥不可及却抬头可见,他们存在的意义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供人瞻仰,雅俗共赏。同时,正如一颗星那般,他们可以暂时消失在乌云背后,可以瞬间陨落熄灭光芒,亦可以长久存留在夜空中闪闪发亮。
成名之后的那几年里,朴树称自己“一直在忍受”,忍受这个行业的条条框框和对如此生活的疲惫及厌恶。在他眼里,“电视里的明星令人作呕,这个行业像涂脂抹粉的尸体”。于是,在《生如夏花》发行不久后,音乐事业正如日中天的他转身离开了这个水深火热的圈子。
在他离开的十年间,音乐圈融入娱乐圈,音乐搭配综艺被大众消费,选秀大潮也为音乐市场灌注了大量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网络也改变着整个音乐行业的运营模式,一切都已面目全非。
2014年7月,他带着《平凡之路》归来。彼时的他已过不惑之年,不见了当年的长发,鬓角染上一层灰白,脸庞上已有深刻的皱纹显露出来。
十年过去了,还是那个单薄的身影背着一把吉他。他一开口,就好比一个年少时并肩同游的伙伴,出走十年之久,终有一日归还,曾经一同跨越的湖海山川骤现于眼前。不知多少人热泪盈眶。
当被问及当初选择退出的缘由,朴树坦言自己在那时患有抑郁症,完全无法触碰音乐,身体也被严重影响——“就是西医指标一切正常,中医一诊断身体完全乱了套”。
在休息的这段时期内,他提前过起了别人眼中老年人的生活,喝茶打坐,除了遛狗晚外很少出门。这才是他真正想过的正常生活,或许不够精彩,但杜绝了所有不必要的干扰。
在1999年的一个电台访谈节目中,他曾说,我觉得能够隐藏在人海之中做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是最好的。94年从北师大辍学的他一心只想做好音乐,从未想过用他的才能换取金山银山和盛名威望,那最最光鲜和轻而易举的却恰恰是他最难背负的。在节目中他还谈到:我是一个革命者,我要把我世界里的美找到,然后表达出来。这是一场革命,革命者需要成熟,而不是莽撞,革命者只有存活下去,才有继续革命的可能性……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执着地寻找美的革命者在浴血奋战了14年之后,终于重新站立到我们的面前,双手捧着一个泣血的婴儿——2017年4月30日,《猎户星座》在网易云独家上线发行,这是朴树的第三张专辑。
有人戏称这张专辑应该叫做《哪吒》。的确,它让我们等了实在太久。但实际上,专辑真正开始投入制作是在14年。15年朴树曾两次远赴英国录音,16年却将英国录音的成果全部作废重新开始录制,一直到今年推出新专辑的4月份,专辑的后期制作还未收工,也正因为收尾工作的仓促,在4月30号那天的演唱会现场,朴树一度哽咽,说无法接受这样的成果。多少年过去了,他对音乐的忠贞还一如当初。
3.
"今日归来不晚,与故人重来,天真作少年"——《在木星》
现如今半年多的时间悄然而逝,朴树的“2017好好地巡回演唱会”已近尾声,为了常人分辨不出的微妙差异而重新开始的实体专辑的后期工作也已经结束。《猎户星座》实体专辑也会在11月8日,朴树44岁生日那一天,正式发行。
朴树的下一张专辑,还会让我们等多久?就像他新专辑里的一首demo名称——《未知》。或许是三年,或许是下一个十四年,又或许再也等不到了。一切未知却令人期待。
引用《红岩》中的一句话:“革命的目的不是自我牺牲,而是消灭敌人,发展自己。”我们都是自我的革命者,可想要与这个庞大的世界抗衡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性。那些阴险丑恶的东西我们无法消灭,甚至难以逃避。面对他们我们必须容许自己的一部分被消化掉,同时竭力保护自己的勇气和理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存活下去,革命到底。
有人说朴树老了,也开始低头妥协了。可我不那么想,我认为革命进行到最后阶段便是思想和平。一个人眼中再无仇敌,那便是无敌。
求电影《芳华》所有主题曲 推广曲 插曲 电影原声音乐等 谢谢啦
电影《芳华》背景音乐1.那不勒斯舞曲 (陈灿一开始吹的小号曲)《那不勒斯舞曲》(又名〈那波里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在线观看(ω)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号为主奏乐器。
2.浓情万缕邓丽君(陈灿在录音机中放的邓丽君歌曲)《浓情万缕》是一首由晓燕作词,古月作曲,并由一代歌后邓丽君演唱的一首歌曲,被收录在邓丽君《邓丽君精选专辑disc 8》专辑里。
3.绒花 韩红(最终的片尾曲)《绒花》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刘国富、田农作词,王酩作曲,歌曲发行于2002年01月01日,收录于专辑《乡恋》。该歌曲是电影《小花》在线观看(ω)主题曲。歌曲曾在1980“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中获奖。
4.沂蒙颂 (何小萍月下独舞背景音乐)《沂蒙颂》是一部四场芭蕾舞剧。1973年5月16日,由中央芭蕾舞团(当时的剧院名称为中国舞剧团)首演于北京天桥剧场。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同名舞台艺术片在国内公映。该剧以1947年沂蒙老区的拥军故事为题材。
5.驼铃 (文工团解散时所有人合唱的曲目)歌曲为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在线观看(ω)的主题曲。作曲者为王立平,首唱为吴增华。歌词表达含泪式离别情和期待佳讯情,是浓浓战友情,因而成为部队、公安、甚至同学毕业时首选,影响甚大,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6.巴赫(G大调第一大提琴组曲)前奏曲 (女生宿舍中的大提琴曲)
7.绣金匾 (毛主席去世时的歌曲)《绣金匾》是一首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后来传至全国的传统民歌。这首歌是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的热爱,以及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厚情意。建国后,经过歌唱家李谷一,郭兰英演唱之后流传进了千家万户。
8.英雄赞歌 (刘峰战争后,林丁丁
9.送别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
《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10.那些花儿 (芳华中的主题曲)《那些花儿》,是中国内地男歌手朴树演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