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被渣男欺骗,怎么办,夺夫
渣男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近日曾经在《新红楼》里饰演过李纨的演员周美毅,
疑似被金融圈的丈夫郑刚骗婚生子,
奇葩的是,丈夫郑刚居然光明正大的和小三曹莉莉带着打手到家中抢走了不到两岁的孩子。
而娱乐圈的另一位“居家好男人”张丹峰,也再次因为与女经纪人毕滢的绯闻而被网友唾骂。
人生那么长,是不是每个女孩总会碰到几个渣男?
渣男嘛,肯定是女同胞付出了教训和代价后才得出的结论,
而渣男之所以“渣”,就在于他们对感情不忠,
很多时候他们想要寻求另外一种特别的东西,尤其是性刺激,以此满足自己的欲求不满。
当然爱出轨的渣男,更是抱着“出轨一时爽,一直出轨一直爽”的心态在作妖。
渣男有多可怕呢?
爱过渣男带来的危害,远远不止感情受伤那么简单,
他可能会毁掉你原本健全的爱情观,降低你的安全感和对其他人的信任度,产生许多恋爱上性格缺陷。
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渣男带来的更是不可想象的伤害。
记得《浮城谜事》吗?就是一个小四的死引发了小三正宫与男人之间的各种纠葛。
男主人翁乔永照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做爱工具,
需要各式各样的女人来满足他,即使他已经拥有了两个家庭和形形色色的其他女子。
与其说他在女人身上所寻求是一种刺激,倒不如说是为了寻找到自己所爱。
他对发妻陆洁有感情,对小三儿桑琪依然,
可这感情于他并非是爱。
而当蚊子这个女大学生的出现,更是使得成人世界的对抗更加激烈。
最终桑琪在“奉子成家”心甘情愿做了多年“实体小三儿”、“影子妻子”之后,
终于难忍“小四儿”的横刀夺爱,聪明地利用原配的实力,
除掉了这个只图快活现状却放荡无知的女大学生。
这个心机深沉而永不知足的男人把深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浪漫的情人都演的得心应手。
可惜,所有温存亲昵都只让人觉得哑然可笑又心生寒意。
你以为你爱他,他爱你,你很幸福,
其实真相是你爱他,他还爱着一堆数也数不清的四五六七八。
除了乔永照,法国电影《芳芳》里的亚历更是渣男中的战狼。
在和未婚妻洛丽漫长恋情中感到厌倦的亚历,邂逅了芳芳这个美人后就把心献给了她,
他在爱着芳芳的同时爱着洛丽,或者说,在爱着洛丽的同时爱着芳芳。
但是他觉得爱情一旦有性就会导致厌倦,于是他创造了一切的浪漫和契机,
决定要永远追求芳芳,以异性友谊的名义,却永远不与其发生关系。
在影片的最后芳芳和亚历的爱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修成了正果,
而那个未婚妻的影子却锁在黑暗中无人关注。
每个男人的心里都充斥着许多种欲望,而最膨胀的那块欲望就是漂亮姑娘。
亚历让一个女人来负责他日常生活中的妻子床伴角色,
又在另一个女人身上寄托了爱情理想。
红玫瑰白玫瑰,真是打得一把如意算盘。
其实很多女孩在被伤害后,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但其实这样并不可取,反而会让自己得不偿失。
《消失的爱人》就是典型极端例子。
正因为渣男夺走了女主的一切,女主才开始决心报复,让出轨男生不如死。
得不到的,就亲手来毁灭。
常春藤高材生就是不一样,看了许多侦探类小说和作品,为了把一切布置的妥当,她隐忍着等待一切。
处心积虑,精心布局,一步一步让丈夫走进她的圈套,
她充分利用了女人这个处于相对弱势的身份,一点一点编织了一面无边无际的大网......
虽然艾米确实控制欲太强以至于变得变态,
但是如果这对怨侣的婚姻问题放在普通的家庭里,女方终究是最悲剧的,
即使开始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和骄傲,在男方的情意绵绵下还会是迅速束手就擒。
既然渣男这么可恨,如何才能高雅又正确地对付渣男呢?
要说正确高段位虐渣男的典范,就必须提名日剧《深夜的奇葩恋爱图鉴》。
剧中三位小仙女是好闺蜜,
小圆是从没谈过恋爱的零经验女生,佐和子是样样全能的行政秘书,千代是沉迷于少女漫画的天真女孩。
每天晚上她们都会窝在小圆的卧室里,一边吃或者一边运动或者盖着棉被纯聊天来吐槽生活中遇到的奇葩男。
比如小圆的男友铃木到处散播自己是小圆的第一个男人。
得知这些的小圆当着铃木朋友的面来场“大反击”逼的最后铃木不得不承认:我和她什么都没发生。
而佐和子的前男友是个做音乐的小白脸,
虽然没有实力但是凭借脸蛋受到很多女性的喜欢。
多次出轨却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甚至将此归于雄性的本能。
对此佐和子巧妙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剧中看姑娘们吐槽渣男真的太爽了,
尤其是对那些狂妄自大,大男子主义,贬低女性的男生,
小仙女们的重型机枪嘴炮简直引起各种舒适。
各种吐槽简直不要太真实,女生们真的可以学一下她们面对渣男的各种反治措施。
如果吐槽不能解决你的实际问题,那么不妨参考参考《福斯特医生》。
女主得知吃软饭的老公出轨之后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
而是把丈夫带到了小三家里,在饭桌上当着小三父母的面,一步一步说出自己丈夫与他们女儿苟且的真相。
让小三的父母丢尽量脸面,也导致了小三与父母决裂。
最终小三和渣男狼狈地离开故乡,女主福斯特医生成功夺回了儿子的抚养权和全部的财产,成为“赢家”。
总而言之,姑娘们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寻觅良人,
倘若真的不幸确认他是个渣男,你也应该用行为告诉他:
老娘不是好欺负的,你去死吧,我要过我的好日子去了!
要知道,去积累一切支撑生活的底气就很好,
而不需要在一个人、一件事上损耗自己。
毕竟翻山越岭的路上才会离满天繁星更近一步。
为什么电影一般都是120分钟左右?对于电影本身对制作方来说对观众来说一、生理因素二、心理因素三、技术原因四、商业平衡五、最后,现在的影片不再严格保持90分钟或者120分钟了
为什么电影一般都是120分钟左右?我认为有以下5点原因?
一、生理因素生理学上讲,一般人憋尿的时间一般也就两个小时。要不然,膀胱与肾受不了,容易生病。
至于印度宝莱坞,拍摄的影片动辄3个半小时,非常的非人类。印度之外的人都很易理解,宝莱坞为啥要这么干,把电影弄这么长,还充斥着大量歌舞,为啥呢?
那是因为印度人电影看得少,看一次电影当成过节一样,一定要充分享受了才行。这样,电影拍短了,观众不答应,觉得老子花了钱,你就得要排长点,老子要好好欣赏。
就这样,故事不够,歌舞来凑,片长非得拉到3小时以上。
可以,难得印度人的膀胱都超大吗?为啥他们就能做到超过3个小时不排尿的?
当然不是,他们当然也要在两个小时之内把膀胱积液,也就是尿放掉才行。所以,印度电影都有中场休息,专门让人去解决下生理问题,然后再回来接着看。
再想想国内各种大型论坛或者讲座,超过两个小时也会设置一下茶歇,就是要解决人的生理问题。
所以,拍电影的人还是要讲武德的,得为观众的健康着想。詹姆斯·卡梅隆这种动辄将片长拍到2小时半的电影疯子,毕竟是少数。
心理承受能力,其实也是一种生理反应,为了区分另外一种。
要知道,人类的专注力不是一致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波动。
根据研究发现,让112名学龄前儿童玩他们最喜欢的玩具时,注意力持续时间,年龄越大、越长:
2岁---> 6分钟
3岁---> 9分钟
4岁---> 12分钟
5岁---> 14分钟
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大约只能维持3分钟上下,所以真的是“3分钟热度型”。
所以,专门给儿童看的动画片,一集的片长一般是3分钟,或者是5分钟,就是这个原因。
即便是成年人,研究证实,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也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然后随着时长的增加就会出现错误。
所以,根据人类注意力的时长,幼儿园里一节课只有30分钟,小学生一节课40分钟,大学时一节课50分钟,这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也是,一部电影里,编剧会在故事的设定中,15分钟一个转折,或者来一个小高潮,好刺激一下即将要走神的观众,提醒下保持注意力。
是以,一部电影120分钟,基本上已是成年人心理承受的最大限度了。如果剧情拉胯,就压根看不下去,为啥,注意力天然如此!至于詹姆斯·卡梅隆将片长拖长的导演,是由于他极度自信,觉得观众能够继续承受他的故事,敢于挑战极限。
对大部分编导来说,必须要迎合大众的观影心理,不得肆意而为。尤其是商业片,为了抓住尽可能多的观众,必须要符合大众的承受能力,迎合市场需求。不给观众额外的压力,毕竟看电影更多是为了放松,而不是找堵。
尤其是现在,短视频的兴起,让观众的耐心进一步放低。《指环王》重映,不仅没有预期的热度,还迎来诸多差评,都是骂这片节奏太慢。这一届的观众,耐心真的是很低很低了。要想挣他们的钱,你能怎么办?
影视从业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粗剪本往往会是一个四五个小时的作品,然后为了达到120分的观影线,必须硬着头皮一点点去删减,将不影响主情节的旁枝末节一一剪去,这个过程往往很痛苦,因为拍出来的每一部分都是自己的心血,眼看着被剪没了,自然会很心疼。但是,你还是得迎合,还是得剪,没有办法。
当然,对于文艺片导演来说,这种痛苦会少一些。反正他们对于商业回报的要求会低很多,更多的是表达自我。所以,文艺片的成本都很低,没有那个投资人敢于拿钱给你白霍霍,能止损就止损。对于整个片厂来说,失之东隅不是还可以收之桑榆嘛,一部文艺片亏了,在其他商业片上赚回来就是。之所以投文艺片,是希望能够获奖,为自家公司提升逼格,这是金钱之外的事,另说。
三、技术原因过去拍摄电影都是使用的胶片,而一卷胶片拍摄的最长时长就是15分钟。
为了有效利用胶片,各大导演们都充分将15分钟的胶片用到极致。所以,15的倍数决定了影片的长度。
现在的电影片长是120分钟上下,但在百余年的电影发展史上,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的片长,都曾经有过,也出现过个别4个小时甚至到6个小时的这种电影的长度。但最终,从业者摸索出了规律,就是90-120分钟是最佳的长度。这个长度对故事的叙事性可以从容调度,而且符合观影心理。
电影史上,早期很多电影都只有45分钟,或者是60分钟。影史上第一部剧情长片,《凯利帮的故事》上映于1906年,正式片长为66分钟。(我写过这个故事的影评,请看:影史第一部剧情片《凯利党的故事》的现代版,你应了解的那些事)
至于影史片长最长的影片《失眠妙方》,时长5220分钟。这是一部美国片,于1987年的1月31日到2月3日进行了全版本放映。影片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在那里朗读诗歌,单调乏味。所以,能坚持看完的人,都不需要睡觉,片名很好地概括了观影状态。这种试验性质的影片,属于非常态,不能算。
100余年的摸索,各大制片商基于大量的数据与经验,摸索出来的片长长度就是90-120分钟是最佳的长度。
四、商业平衡电影不仅要拍,还有排。没有正式放映就等于白拍了。票房低都算是失败,电影毕竟是一种商品,要卖钱的。
所以,电影院在电影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发言权,在票房分成上也要拿去很大的的比例。
反过来,电影院会对电影制作有要求。经过多年的博弈与摸索之后,发现90-120分钟的片长,有利于院线的排片,能够保证最大利润。超过120分钟的影片,一天轮播下来,多处的时间足够多排一场了。所以,电影院不欢迎片长过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平衡点。
有个很好的例子,是2019年春节档,可以来说明这件事。
2019年春节档,现在回头去看,最大的胜利者是《流浪地球》,总共拿下了46.88亿票房。这是最终的数据,回到2019那个春节,最初的表现可不是这样的。《流浪地球》的火,是后来居上的,是在春节假期后半程及假期结束后才开始发威的。在春节假期期间,尤其是初三之前,《流浪地球》的表现可谓是不瘟不火。
还有个数据,周星驰执导的《新喜剧之王》总票房为6.28亿。不过,在春节7天就占了5.33亿。
(数据来源:猫眼、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现在看《新喜剧之王》,会觉得非常差,是仓促推出的圈钱之作。但是在2019春节的前两三天,这片的排片率可不低。为啥?片长短呗。
《新喜剧之王》片长91分钟。《流浪地球》片长125分钟。后者比前者多出了34分钟。这意味着什么?
春节期间,电影院从早上8点开始营业,到晚上11点结束,营业时间大致有15个小时。一个放映厅用足了这15个小时,用来放映《新喜剧之王》,可以排接近10场。而用来放映《流浪地球》,则只能排7场。
看明白了吗?你《流浪地球》放一场就比《新喜剧之王》多34分钟,你排三场的时间,《新喜剧之王》就可以多排出一场来了。
春节档的电影票价格都差不多,同样是放电影,如果你是电影院经理,你也会选择多排《新喜剧之王》,白花花的银子,白捡一样,为啥不捡呢?
尤其是春节档,每个厅的观众都是满的,无论放啥大家都看,这种情况放入更愿意排《新喜剧之王》了。
这是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实际反映。同等情况下,片长短一点的会明显沾光。假设《新喜剧之王》不是烂片,而是一部《功夫》一样的经典,那么《流浪地球》无疑会输的很惨。《新喜剧之王》自己不给力,那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最终,凭借过硬的品质,《流浪地球》后来居上。那是因为后期电影院里的竞争没那么严重了,影厅排片更从容一些了,《流浪地球》才得以脱颖而出的。
其实,说白了,不是《流浪地球》有多好,而是对手太孱弱。不仅《新喜剧之王》拉胯了,同期的《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神探蒲松龄》《廉政风云》都不堪打,市场自然会偏向给予《流浪地球》更多机会。
仅就前三天来说,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新喜剧之王》凭借足够短的片长,收割了更多的票房。如果没有这三天,周星驰无疑会输的更惨。
五、最后,现在的影片不再严格保持90分钟或者120分钟了因为现在排片,大多数导演已不再使用胶片,这也就使得一卷胶卷15分钟片长的限制消失了。数字化拍摄,可以想多长就多长了,也不用使得片长非得保持整数。所以,现在的电影片长可以随意定为105分钟或者112分钟。
但总体上,片长依旧保持在90-120分钟之间,这就是多年市场形成的经验,各种平衡的结果,不是想任意就能任意玩的。
没有詹姆斯·卡梅隆那两把刷子,就不要轻易打破多人多年总结出来的规矩,非常会死得很惨。姜文,足够个性,拍片喜欢任性而为,只为自己高兴。姜文执导的《邪不压正》,时长137分钟。结果呢,真的就摔得很惨,结构不够紧致,超长的片长毫无意义。
好莱坞,除了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诺兰与扎克·施奈德也喜欢将自己的电影片长搞得很长。但是,即便是诺兰,也不敢过于率性,《敦刻尔克》的片长就只有107分钟,没有为了长而长。
至于扎克·施耐德,他的风格过于明显,喜欢者恒喜欢,讨厌者就对他极其讨厌,他的电影片长两极分化,最终在好莱坞的影响力就明显不如他的老朋友诺兰。
总结:以上就是这个问题的分析,不知道是否对。各位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各抒己见。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