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演过的反面角色(李幼斌反面角色)

时间:2022-08-11 22:05:11阅读:2808
2005年,一部《亮剑》的播出,使得已经在演艺圈混迹了近20年的李幼斌终于真真正正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在此之前,尽管他已经出演过非常多的影视作品,也曾拿到过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中央电视台“双十佳”最受欢迎…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2005年,一部《亮剑》的播出,使得已经在演艺圈混迹了近20年的李幼斌终于真真正正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在此之前,尽管他已经出演过非常多的影视作品,也曾拿到过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中央电视台“双十佳”最受欢迎男演员奖等诸多奖项,但彼时的李幼斌,只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而随着《亮剑》的横空出世,李幼斌一跃成为了国内最受观众认可的男演员之一,大器晚成的他终于实现了自我跨越。

因为成功扮演了李云龙、朱开山、赵老嘎等正面角色,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幼斌就是正面角色的代名词。观众们很难想象,浑身硬汉气质的他出演反面角色会是什么样子。而事实上,李幼斌不仅出演过很多反面角色,相反的,这些反面角色的经典程度丝毫不亚于李云龙、朱开山这些正面角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幼斌,了解一下那些年“老李”为我们带来的经典反面角色。

在1995年的时候,李幼斌曾经出演过一部名为《飞虎队》的影片。该片由王冀邢执导,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鲁南枣庄附近的铁路和煤矿工人抗击日寇的故事。除了李幼斌之外,我们熟悉的刘威、李雪健、赵小锐、李强、陈小艺、张丰毅、王志文等实力派演员均参演了这部片子。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脸正气的李幼斌,居然在这部影片中饰演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秦雄。这销魂的中分发型、一张嘴露出的大板牙,实现很难让人想象,这就是后来炮轰城楼的李云龙。虽然在片中是配角,但李幼斌的演技真不是盖的,在他的表演下,秦雄这个人物凶悍无赖的亡命徒形象被诠释得入木三分,深得观众好评。

如果说《飞虎队》只是李幼斌对反面角色的小试牛刀,那他在电视剧《刑警本色》中的表演,毫无疑问可以用大放异彩来形容。

《刑警本色》是由张建栋执导的一部警匪类电视剧,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以公安刑警和犯罪集团的斗争为主线,改革开放背景下公安队伍的发展变化。片中的双男主,分别由王志文和李幼斌饰演,而李幼斌饰演的,正是剧中的头号反面角色周诗万。

周诗万这个人物表面上是江州市江南公司的老板,实际上却是江州市的黑社会老大,城府极深。因为立场、利益等方面的冲突,他将王志文饰演的萧文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双方多次展开殊死较量。最终,周诗万选择了服毒自杀。

《亮剑》播出的同一年,李幼斌其实还出演了另外一部主旋律影片《太行山上》。片中,他饰演了国军的顽固将领朱怀冰。

在这部影片中,李幼斌的戏份只有短短几个场景,但在这极为有限的表演时间内,他却把朱怀冰这个角色的目空一切、狂妄自大、高高在上诠释得极其到位,尤其是面对战士崔二旦时的诚惶诚恐,更是让人对他的演技深深折服。不得不说,身为国家一级演员的李幼斌,演技真不是吹出来的。

2008年是李幼斌凭借《闯关东》大红大紫的一年,在这一年,李幼斌还出演了主旋律电视剧《红日》。

剧中,李幼斌饰演了国军的常胜将军张灵甫。然而,这位曾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传奇枭雄,却在最后被他的手下败将所打败。孟良崮一战,张灵甫在正义之剑下被一举终结。

虽然是剧中的男二号,但不得不说,李幼斌的表演真的比男一号尤勇要生动许多,以至于张灵甫这个角色黯然落幕的时候,很多观众都充满了惋惜之情。

本文由“红酒中的蔷薇花”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阳江贵地永无忧”是刘伯温说的吗?为什么这么说,他去过岭南阳江吗?

承蒙邀请,不甚感谢。就本栏目提出“《刘伯温说过阳江贵地永无忧,那么他有没有来到过岭南阳江?》”之问题,谈谈我本人的陋闻。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谥曰文成。生于公元1311年7月1日,卒于1375年4月16日,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元未明初军事家,政治家,诗人,通经史,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力保国家的安定而驰名天下。

刘基于元顺帝元统元年即公元1333年赴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参加会试,考中进士,被元朝政府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元至正八年即公元1348年,元朝政府为镇压浙东农民起义,任命刘伯温为元帅府都事,平定农民起义后,改任命刘伯温为总管府判。由于不满元朝的腐败,刘基弃官回青田老家,闭门读书,韬光养晦。直到元至正二十年即公元\b1360年被朱元璋请进建康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直至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朝。

刘基自幼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师承处州名士郑复初,尤精象纬之学,对天文地理颇有研究,史称刘伯温“虬髯,貌修伟,慷慷有大节”,辅佐朱元璋时,“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对他非常尊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喊他的名子,并常说“伯温,吾之子房也”。特别是在元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向朱元璋提出“以金木相犯日决胜”的建议,朱元璋用火攻,大败陈友谅于鄱阳湖,致使朱元璋无限感慨地说“友谅亡,天下不足定也”。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朱元璋扩建应天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命刘基“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明朝建国后,刘基主张宽猛相济的治国理念,临终前,对次子刘璟说“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

刘基当时被称为“一代文宗”。其多才多艺,著作颇丰,收录于《诚意伯文集》,其中有《郁离子》、《覆瓿集》、《春秋明经》以及《百战奇略》等。

刘伯温在告老还乡之际,发现浙闽交界之处,一个叫谈洋的地方有盗贼出没,便致书中书省请求设巡检司加以防范。当时胡惟庸在中书省任左丞,他便暗中指使人上书谄告刘伯温,说刘伯温发现谈洋地有王气,想霸占该地建祖坟,朱元璋很不高兴,“遂夺基禄”。刘基进京谢罪,不敢回乡。不久,胡惟庸被朱元璋任命为丞相,刘基忧愤成疾,胡惟庸趁机在药中下毒,害死了刘伯温。刘伯温用谋略和术数帮助朱元璋打下了江山,到后来自己却被术数间接害死了。

因此,“阳江贵地永无忧”即便是刘伯温所说,也跟他去没去过阳江没太大的关系,可能只\b是根据当时的时政而言发的。时过境迁,再说了,人心昼夜转,天变一时辰,天气的变化具有完全的不确定性,风暴“山竹”打不打阳江过,也不是当年刘伯温一语成谶的,600多年后的今天科学技术速猛发展,台风暴“山竹”的去向已在卫星遥感监测之中,人们可以关注当地的天气预报,、注意防范。

当然,本作者还是祝福阳江人民平安幸福。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