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梁武帝在宫女面前衰竭而亡死前为何要喊嗬嗬
史上第二长寿皇帝梁武帝萧衍,活了85岁。
排第一的是乾隆皇帝,活了89岁。也有人说,排第一的是南越武帝赵佗,活了103岁。但是,赵佗是不是活了103岁,这有争议。所以,在这,我们说乾隆皇帝排第一,梁武帝萧衍排第二。
梁武帝萧衍的人生,在他当皇帝之前,都是开挂的。不过,自从当了皇帝后,不知道是年龄老了,还是因为活太久,活得太通透了。总之,人生出现了转折。
我们搬上小板凳,带上瓜子、茶杯,围过来聊聊梁武帝萧衍的开挂人生。
梁武帝萧衍画像
一、464年,发明圆周率的祖冲之在南朝宋担任谒者仆射(负责掌管朝廷礼仪和传达使命)。也就是在这年,萧衍在南京出生。
萧衍的家族是赫赫有名的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一个在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崛起的大家族。这个家族,在南朝的时候以军功起家,跟琅邪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齐名。即使到了唐朝,兰陵萧氏仍然属于排名靠前的大家族。
萧衍的老爸萧顺之,早先跟着兄弟萧道成,打江山。477年,萧顺之拥戴萧道成称帝,史称:齐高帝。萧道成称帝后,萧顺之作为开国功臣,受封临湘县侯(今湖南长沙)。
萧衍的母亲张尚柔,也有着不一般的家庭背景。张尚柔的父亲是光禄大夫张穆之。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使得萧衍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再加上萧衍本身也喜欢读书。因此,博学多识这样的标签就贴在了萧衍身上。
如果只是这些,那还不足以说明萧衍有着开挂的人生。萧衍开挂的人生,还包括两方面:娶了个好老婆,事业顺风顺水。
电视剧里的郗徽
二、482年,萧衍娶了老婆郗徽。
郗徽出身在官宦世家,母亲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女儿浔阳公主,爷爷郗绍在南朝宋当国子祭酒,主管祭祀礼仪、教育这块工作。
那么郗徽到底有多好?这样说吧,南宋后废帝刘昱和南齐安陆王萧缅都想娶她。但是,郗徽的爷爷郗绍却偏偏看上了萧衍。所以,最后郗徽嫁给了萧衍。
郗徽嫁给萧衍之后,给萧衍生了三个娃,都没带把儿。但是,郗徽没活多久,活到34岁就死了。
萧衍对郗徽的感情很深,在郗徽死后,等到萧衍做了皇帝,追封郗徽为德皇后。并且,萧衍也没有再立皇后。
三、在事业方面,萧衍很有眼光。萧衍所处的时代,南北朝,经常打仗,比较乱,这就很考验站队能力。一个不小心,站错队,就会落个满门抄斩。
493年,齐武帝萧赜(ze)得了重病,王融拥立萧子良(齐武帝萧赜的次子)称帝,发动政变。萧衍则支持皇太孙萧昭业称帝。等到齐武帝萧赜死了之后,萧昭业当上了皇帝。萧衍选对了。
但是,这个萧昭业当皇帝之后,只知道享受,没有做事情的心思。于是,掌握实权的萧鸾,决定废掉萧昭业,这样的想法被萧衍阻拦下来了。萧鸾采纳了萧衍的建议。
后来萧鸾的一系列操作,召回随王萧子隆,弄死萧昭业,拥立萧昭文称帝。仅仅第二年,萧鸾就废掉萧照文自己当了皇帝。
当了皇帝之后的萧鸾,提拔萧衍为中书侍郎,帮助中书令给皇帝发发诏书以及一些政令之类的。后来萧鸾又把萧衍提拔为黄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别。这次萧衍又选对了。
梁武帝萧衍的雕像
四、时间又过了一年,萧衍迎来了第三次机遇。
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率三十万军队,进攻南齐,先是向东攻打钟离(今安徽凤阳),后又攻打义阳(今河南信阳市)。萧鸾派萧衍领兵支援。
等到萧衍到了战斗前线,士兵因为惧怕北魏人强马壮的军队,所以都不敢往前冲。这时,萧衍自愿当先锋,先和北魏军队交战。这样一来,军队士气大涨,同时义阳城的军队看到援军到了,也是士气高涨,最终在双方夹击下破了魏军。
就是在这场战斗中,萧衍不仅表现出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且还因为战功,被封为太子中庶子,相当于太子的老师。
萧衍画像
五、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来到了498年。这年,萧鸾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登基。
萧宝卷当了皇帝之后,很残暴。在500年,萧宝卷弄死了萧衍的哥哥萧懿。这件事惹怒了萧衍。于是萧衍开始召集部下商量准备把萧宝卷弄下去。
凭借此时萧衍的实力,弄翻一个刚登基不久的小毛孩还是没问题的。最后,萧衍把萧宝卷弄下台,拥立萧宝融称帝。
萧宝融称帝后,萧衍的权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成了大司马,掌握了兵权,而且还能带剑上朝。既然权力到了这个份上,那么离那个权力核心,再跨一步,就达到人生巅峰了。虽然,萧衍有这个想法。但是,他并不着急,而是在等待时机。
萧衍与好友范云、沈约见面画像
六、这个时机是什么?舆论造势。
萧衍有想法,身边懂事的人就会有所行动。当萧衍的好友范云、沈约知道他有这个想法之后,首先是写信给萧宝融身边的大臣夏侯祥,让他逼萧宝融把位置让给萧衍。
另一边,萧衍的弟弟让人在老百姓中间传播民谣“行中水,为天子”。
舆论工作做足之后,萧宝融把禅让的诏书送给萧衍。这时的萧衍,自然要假装谦让一番。范云见到这种情况后,带着一帮臣子纷纷请求萧衍称帝。最后,萧衍在“不情愿”中,答应了。
502年4月,萧衍在建康(今南京)正式登基,改国号为梁。而就在萧衍登基的第二年,有一个人出生了。这个人日后,跟萧衍的最终命运,息息相关。这人就是侯景。
影视游戏作品中的侯景画像
七、503年,侯景在朔方(今内蒙古磴口县)偏远边镇出生。生在北方的侯景,深受边镇剽悍好武风气的影响,打小养成了不拘小节、骁勇好斗的性格。至于说侯景是如何起家的,说得好听叫“灵活”,说得不好听叫“墙头草”。
528年,尔朱荣跟葛荣在滏口(今河北峰峰矿区)拉开阵势,大干一场。尔朱荣是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北魏末年的将领。葛荣是北魏时期,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这两人干仗,侯景站的是尔朱荣这边。25岁的侯景,帮助尔朱荣俘虏了葛荣。因为这一功劳,侯景被封为定州刺史。
两年后,530年,侯景投靠高欢。高欢原来是葛荣的部下,后来投靠尔朱荣。尔朱荣在这年被魏孝庄帝元子攸给弄死了。
尔朱荣死后,高欢在531年,攻入洛阳把尔朱荣的家族势力铲除。打那之后,高欢就一直把持着北魏朝政,北魏在534年之后,改为东魏,也是高欢掌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547年,高欢去世。
影视游戏作品中的高欢画像
八、547年,高欢去世。
高欢在去世的时候,特意嘱咐他儿子高澄小心侯景。果然,高澄一掌握实权,侯景就叛变了。也就是在这年,侯景投靠了梁武帝萧衍。
对于萧衍来说,他是希望借助侯景的力量进行北伐。所以,萧衍接受了侯景,并且封侯景为河南王。
后来,高澄派大将军慕容绍宗攻打侯景。梁武帝萧衍派萧渊明率领大军援助侯景。但是, 萧渊明没打赢,而且还被俘虏了。
就在这时,东魏提出和解。这让侯景很恐慌。侯景想到一和解,搞不好自己就会被萧衍交出去。因此,侯景假冒高澄的名义给萧衍写了封信,在信中提到用侯景替换萧渊明。当萧衍看到这封信之后,真以为是高澄写的,就答应了。
这一答应,让侯景很生气。他又要开始叛变了!
影视游戏作品中的侯景画像
九、梁武帝萧衍自打当了皇帝之后,开挂的人生,就出现了转折。
504年,萧衍进行了货币改革。在《隋书·食货志》中记载:
“乃铸钱,肉好周郭,文曰‘五铢’,重如其文。而又别铸,除其肉郭,谓之女钱。二品并行。”
也就是说梁武帝萧衍发行了两种货币。但是,即使发行了这两种货币,货币总量还是不够。
再后来,干脆用铁替代铜来铸铜钱。这虽然增加了货币总量,但是又导致通货膨胀。有钱人更有钱,没钱的人越来越没钱。
除了这次货币改革失败以外,在梁武帝萧衍的一生中,还有过多次出家的经历。520年,梁武帝改国号为:普通。看来他是想过普通一点的生活了。从这年开始,56岁的梁武帝开始信奉佛法。
到了527年,梁武帝萧衍竟然出家了。这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一次出家,3天后他又回去了。两年之后,又跑去出家。
反正,就这样梁武帝萧衍来回折腾了三次出家。即使最终身体没能出家,但精神早已出家。梁武帝萧衍的晚年生活,基本上就是跟佛法打交道,以至于荒废了政务。
“侯景之乱”图
十、548年,侯景正式背叛梁武帝萧衍。爆发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乱”。
时间到了549年,梁武帝萧衍集结各路人马,支援自己。但是各路人马,心不齐,在跟侯景对战时,一出现不利于自己的情况,就不动了。各路人马,按兵不动,那么梁武帝萧衍就危险了。
等到侯景打到都城建康(今南京市)的时候,都城建康城门守卫,萧正德,早已投靠了侯景。萧正德,城门大开,侯景攻占都城健康。梁武帝萧衍被侯景控制。
侯景控制梁武帝萧衍之后,连饭都不给梁武帝吃。在549年6月12日,梁武帝躺在皇宫内的净居殿,嘴里发苦,向一旁的宫女索要蜂蜜,但是宫女没敢给他。最后,梁武帝“嗬!嗬!”呐喊了两声,就这样被饿得衰竭而死。
这样一位长寿皇帝,在他的一生中,可谓是相当辉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挂”。谁曾想,既然最后落得一个被活活饿死的人生结局!这印证了那句话“人生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最后有着怎样的结局”。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怎样的人?
萧衍是南兰陵郡武进县人(大致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其祖上也是名门望族,据记载他应该是西汉宰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他小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那份独特的聪明才智,稍大一点师从竟陵王萧子良,成了他徒弟中最知名的一个。而后齐武帝病重,其孙萧昭业即位,但这位年轻的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而不知道处理政事。这可急坏了执掌超纲的萧鸾,他试图废掉萧昭业而自立为帝但又害怕篡位会被天下人耻笑。这时萧衍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他让萧鸾把萧昭文带回京师,随后拥立其为帝。
此时的萧昭文年仅十五岁,朝政大权自然是掌握在萧鸾手中。不久后他不甘为人臣子而逼迫小皇帝退位,随后自立为帝。登基之后他没有忘记萧衍曾经的指点,于是他任命其为中书侍郎,不久后又提升他为黄门侍郎,就这样萧衍的地位渐渐的显赫了起来。萧鸾在位五年去世,其子萧宝卷即位。这个皇帝的昏庸与无能和萧昭业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萧宝卷滥杀忠良贤臣,萧衍与他渐渐的开始不对付,但一直一来也没有撕破脸面。直到萧衍的哥哥被杀他终于沉不住气了,而后他集结大臣试图废掉萧宝卷,同时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不久后萧衍结合南康王萧宝融以及征虏大将军王珍国举兵建康灭了萧宝卷这个昏君,随后在他的拥戴之下萧宝融即位为帝。萧衍也因为拥戴有功被封了大司马,从此掌握国事。大权在握的他有心自立为王,但他深知此时不能轻举妄动因此长时间按兵不动。直到他的朋友沈约三番两次劝他行动他才把上位一事摊到桌面之上。而后沈约等人逼迫萧宝融退位,他们还利用百姓的迷信制造出萧衍是天选之子的假象。其后宝融退位并吞金而死,萧衍追封厚葬于他后在建康即位。
萧衍初登帝位时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他勤于政事,处理国家大事不分昼夜,无论春夏秋冬都是五更天便起床做事。他听人纳谏并赏赐那些敢于直言指出皇帝错误的大臣,他勤俭治国身为帝王衣服还要缝缝补补直到不能再穿为止。他重视地方官员的任免并要求不管大小官员都要做到清正廉明。在他的统治与治理之下梁朝的江山更加的稳固,百姓的生活也更加顺遂。但这样一个皇帝后期痴迷与佛事置江山社稷于是我危难之中。
可能是因为经历了爱子的叛变,让萧衍有些倦怠生活,老年时的他痴迷于佛事并且不顾朝中大事。据文献记载,梁武帝后期都城附近有佛寺五百多所,每一个建造的都十分华丽。都城附近的僧人也有十万余人,他们还掌握了极大的财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武帝对佛事的痴迷程度以及他因为向往佛门对僧侣的纵容。据悉从公元527年到公元547年这二十年见梁武帝曾先后四次出家,而他几乎每个人每次出家都需要朝廷花重金将其赎回,二十年间朝廷为了他花费将近4亿钱币。
萧衍研究经书时不吃荤食他也要求其他僧侣不食,年老的他不近女色也要求其他僧侣不近女色,总之就是在他这里形成了僧人戒荤戒色的惯例。老年时期的他不听大臣劝告一心修炼佛法并且不顾百姓负担大肆修建佛寺,在此种状态之下梁朝的国力日渐衰退,最终出现了侯景之乱一般的祸事。此事之后八十多岁的萧衍居住在台城的宫殿之中,一日他饥渴难耐找人寻找蜂蜜。可偌大的宫殿无一人搭理他,最后这位八十多岁的老皇帝在饥饿与口渴的无奈中逝世。
纵观萧衍的一生,他年少成名后仗着家世谋了个高官。但他在其位谋其事而后帮助萧鸾成就大业也为自己谋得了尊贵的地位,最终他逼迫萧宝融退位而自立为王建立大梁。建国之初他勤政爱民、生活简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痴迷佛门,变成了一个爱江山更爱佛门的皇帝。而后大梁王朝也在他的挥霍下变的一天不如一天,他也因为自己的糊涂落了个被饿死的下场。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怎样的人?
萧衍是南兰陵郡武进县人(大致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其祖上也是名门望族,据记载他应该是西汉宰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他小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那份独特的聪明才智,稍大一点师从竟陵王萧子良,成了他徒弟中最知名的一个。而后齐武帝病重,其孙萧昭业即位,但这位年轻的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而不知道处理政事。这可急坏了执掌超纲的萧鸾,他试图废掉萧昭业而自立为帝但又害怕篡位会被天下人耻笑。这时萧衍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他让萧鸾把萧昭文带回京师,随后拥立其为帝。
此时的萧昭文年仅十五岁,朝政大权自然是掌握在萧鸾手中。不久后他不甘为人臣子而逼迫小皇帝退位,随后自立为帝。登基之后他没有忘记萧衍曾经的指点,于是他任命其为中书侍郎,不久后又提升他为黄门侍郎,就这样萧衍的地位渐渐的显赫了起来。萧鸾在位五年去世,其子萧宝卷即位。这个皇帝的昏庸与无能和萧昭业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萧宝卷滥杀忠良贤臣,萧衍与他渐渐的开始不对付,但一直一来也没有撕破脸面。直到萧衍的哥哥被杀他终于沉不住气了,而后他集结大臣试图废掉萧宝卷,同时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不久后萧衍结合南康王萧宝融以及征虏大将军王珍国举兵建康灭了萧宝卷这个昏君,随后在他的拥戴之下萧宝融即位为帝。萧衍也因为拥戴有功被封了大司马,从此掌握国事。大权在握的他有心自立为王,但他深知此时不能轻举妄动因此长时间按兵不动。直到他的朋友沈约三番两次劝他行动他才把上位一事摊到桌面之上。而后沈约等人逼迫萧宝融退位,他们还利用百姓的迷信制造出萧衍是天选之子的假象。其后宝融退位并吞金而死,萧衍追封厚葬于他后在建康即位。
萧衍初登帝位时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他勤于政事,处理国家大事不分昼夜,无论春夏秋冬都是五更天便起床做事。他听人纳谏并赏赐那些敢于直言指出皇帝错误的大臣,他勤俭治国身为帝王衣服还要缝缝补补直到不能再穿为止。他重视地方官员的任免并要求不管大小官员都要做到清正廉明。在他的统治与治理之下梁朝的江山更加的稳固,百姓的生活也更加顺遂。但这样一个皇帝后期痴迷与佛事置江山社稷于是我危难之中。
可能是因为经历了爱子的叛变,让萧衍有些倦怠生活,老年时的他痴迷于佛事并且不顾朝中大事。据文献记载,梁武帝后期都城附近有佛寺五百多所,每一个建造的都十分华丽。都城附近的僧人也有十万余人,他们还掌握了极大的财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武帝对佛事的痴迷程度以及他因为向往佛门对僧侣的纵容。据悉从公元527年到公元547年这二十年见梁武帝曾先后四次出家,而他几乎每个人每次出家都需要朝廷花重金将其赎回,二十年间朝廷为了他花费将近4亿钱币。
萧衍研究经书时不吃荤食他也要求其他僧侣不食,年老的他不近女色也要求其他僧侣不近女色,总之就是在他这里形成了僧人戒荤戒色的惯例。老年时期的他不听大臣劝告一心修炼佛法并且不顾百姓负担大肆修建佛寺,在此种状态之下梁朝的国力日渐衰退,最终出现了侯景之乱一般的祸事。此事之后八十多岁的萧衍居住在台城的宫殿之中,一日他饥渴难耐找人寻找蜂蜜。可偌大的宫殿无一人搭理他,最后这位八十多岁的老皇帝在饥饿与口渴的无奈中逝世。
纵观萧衍的一生,他年少成名后仗着家世谋了个高官。但他在其位谋其事而后帮助萧鸾成就大业也为自己谋得了尊贵的地位,最终他逼迫萧宝融退位而自立为王建立大梁。建国之初他勤政爱民、生活简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痴迷佛门,变成了一个爱江山更爱佛门的皇帝。而后大梁王朝也在他的挥霍下变的一天不如一天,他也因为自己的糊涂落了个被饿死的下场。
君王在庙中被饿死,死前说了什么词,演变成网红词?
这人是梁武帝萧衍,临死之前,他觉得自己的一生非常讽刺,于是他仰天长叹,呵呵两声,可是没想到后世呵呵已经变成了网络流行语。梁武帝萧衍出生于兰陵萧氏,兰陵萧氏当时是名震一时的名门望族,而且他的父亲又是君主的弟弟,他是有皇族血脉的。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里,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跟别人不同。父亲要求他成为文武全才,为他请来最好的老师。他也很争气,非常聪明好学,成年后的萧衍不仅身材健壮,而且能写出传播度比较广的诗词。这样一个人很快就被君主赏识,他很快就入朝为官,当时战乱不断,战场上非常缺有才能的主帅。萧衍自请带兵出征,原本以为第一次带兵出征萧衍一定会吃败仗,谁知道他出兵手法非常老辣,根本不像一个新人,这也全得利于父亲从小的培养,耳濡目染之下,萧衍自然能在战场上取胜。这次出征成功后,皇帝非常器重他,后来多次放他上战场历练,他也不负众望。随后萧衍经历了两任君主,但天下百姓在此期间都民不聊生,最后他起兵造反,建立了新的政权。在他称帝期间,他为百姓减轻赋税,减少战乱,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也非常受百姓尊敬。但是他识人不明,当时他非常器重外族人侯景,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侯景。可是侯景野心很大,在梁武帝萧衍晚年懈怠的时候发动叛乱,取而代之。梁武帝萧衍晚年曾经想出家为和尚,而侯景就成全了他,把他关在寺庙里但是不给梁武帝送吃的。梁武帝最后在寺庙里饿死,他死前也觉得自己非常讽刺,一代君主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就发出了呵呵的声音。
梁武帝萧衍为何会被饿死?
因为侯景之乱的影响,在很多人印象中,梁武帝恐怕也就是一个二傻子似的昏君。但其实,如果抛开各种夸张的记载,梁武帝绝对是南北朝最优秀的帝王之一,而且无论从勇气、智慧、政治经验,那都是第一流的。
并且,梁武帝所建立的梁朝,也是当时最强大的利益集团之一,更是当时最稳定的利益集团,没有之一,以至于当时北朝最强大的帝国、最强悍的君主,也都只能望长江而叹。
至于说到侯景,如果他真能抛开一系列客观原因,率领八百人深入南朝,把南朝搅了个天翻地覆。那以他这种本事,何以在北朝混得连个立足之地也没有呢?从这层意义上说,所谓的侯景之乱,绝不会是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是梁武帝各种昏庸无能而酿成的灾难。
事实上,侯景之乱的真相,有着更深层次的历史背景。在侯景之乱前,梁武帝已经当了47年的皇帝,活到了85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恐怕谁也感觉他应该死了,至少应该退休了。当时梁帝国的强势皇族亲王们,都早已等的不耐烦。
因为,这个老不死的家伙,实在活得太长了。别的皇帝,都四五十岁就死了(翻开南朝的历史,还真没有一个活过六十岁的皇帝),这个老不死的,竟然活了八十多岁,还不肯死!在这种背景下,梁武帝的儿子、孙子、侄子们,都对梁武帝充满了恨意。
更可怕的是,在侯景之乱前,梁武帝为了让萧氏家族江南永远统治下去,在过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早已把帝国主要的军政权力,都弄到了自己儿子、孙子、侄子手里,这些人都是割据一方,拥兵自重。
但同时,梁武帝为防止太子提前上位,就处处打压太子,结果造成太子萧纲的实力太过弱小,根本无力驾驭他的他的兄弟、侄子们。
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没有侯景这个人,只要梁武帝一死,梁帝国也会大乱的。只不过,因为侯景的意外到来,让梁武帝的这些早已经蠢蠢的儿子、孙子、侄子们,可以提前布局,可以提前将梁朝的局势搅乱。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皇子皇孙怀着这种野心,所以当他们和侯景眉来眼去时,侯景自然就能够凭借区区八百人,把整个江南搅得天翻地覆!最后更是轻易越过长江,攻破了帝国都城。
当然,也因为侯景的真正嫡系只有八百多人,所以等到侯景把梁武帝逼死,把梁朝的局势搅乱后,他自己也很快就被这些皇子皇孙给联手淘汰出局。
从这层意义上说,梁武帝失败的原因,与当时普遍帝国的灭亡,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换而言之,都是因为皇族内哄造成的。只是,人们喜欢完全从侯景身上寻找原因,所以这段历史就变得像童话一样了。于是,梁武帝变成了傻子,江南变得软弱不堪了,侯景变得神秘莫测。
当然,这是题外话,继续言归正传。等到侯景攻入梁朝都城后,据史书上记载,侯景特意带着五百甲士去威胁吓唬梁武帝。梁结果梁武帝见到侯景来后,却是不慌不忙地问道:“你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
这时候侯景反而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最后还是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 其后,梁武帝还不失天子仪态而安慰侯景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
侯景见完梁武帝后,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 “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子威严不容侵犯吗?”随后,侯景就将梁武帝囚禁在台城皇宫净居殿,并不断减少他的日常饮食。
不久,饥饿不已的梁武帝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了两声”嗬!嗬!”的声音后便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也正因为这段记载,所以很多人觉得梁武帝是被饿死的。但其实,梁武帝被饿死的说法,更多应该是文学化的产物。因为,梁武帝死前欲喝蜂蜜而不得,袁术死前也是欲喝蜂蜜而不得,还有齐桓公据说也是这样,都是似曾相识的笔法,都是同样雷同的情节。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梁武帝饿死的说法,更容易让人对梁武帝产生尊敬和同情的感觉。比如梁武帝成为傀儡后,依然顽强的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威严。换句话说,梁武帝虽然被人打败、害死,但是并没有被人打垮,所以才被侯景给活生生饿死。
这样读者读起来时,就更会觉得侯景完全就是个卑劣而残暴的小人形象,而反观梁武帝,虽然也昏庸无能,却最后却仍然不失天子仪态,一方面让人对梁武帝产生同情和尊敬,另一方面也能够维持住皇权的神圣。
再者,根据史书上记载,侯景只是裁减了梁武帝的饮食,并没有明确记载是断绝,而且还有记载说是后来侯景还派人送了数百枚鸡蛋给梁武帝。更重要的时,从情理上来说,侯景如果真想让梁武帝死,有很多方法,最好就是下毒,实在没有必要活活饿杀。
所以,梁武帝真正的死因,应该是心力憔悴而病逝,属于正常死亡。因为,在梁武帝最后的四五个月当中,他亲手创建的国家被侯景搅得天翻地覆,都城也被攻破,自己更是从一代帝王沦为傀儡,而他的儿子、孙子、侄子对他也是不管不顾,甚至巴不得他早点死。
面对这样的打击,不要说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就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还能坚强的活下去的可能,都是微乎其微。因为,这种打击实在太大。也正因为此,梁武帝正常死亡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相反,如果他还能活下去,那才是怪事。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