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恶意吐槽秋蝉欢瑞起诉胜诉背后有三点值得注意
11月19日凌晨,一位网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刊登道歉信,承认自己吐槽欢瑞电视剧《秋蝉》的错误,遵守法院判决,向欢瑞道歉。同日晚间,欢瑞世纪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情况说明,告知网友,存在法院起诉一事,并且获得胜诉。这件事情当中,关系到了观众吐槽电视剧作品层面上的诸多问题,所以有不少电视剧爱好者们希望我这个经常写剧评的人,能够出来聊几句。
关于这次吐槽电视剧,被起诉,然后败诉的事情,我个人有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点看法,影视剧评论工作,要基于影视剧文本内容,不能谩骂剧作的出品方、创作方。
当然,如果一个影视剧出品方接二连三地出品一些质量并不太好的作品的话,必然会形成一种观众向上的负面口碑。我个人对于欢瑞出品的一些作品,也认为质量太差,需要提升的空间太明显。但是,影视剧评论,确实不能上升到谩骂的程度上。这个底线原则,我们做影视剧评论工作的,应该遵循。
第二点看法,未经播出的影视剧内容,断然不能拿来进行视频的二次创作。
与此同时,必须要强调一下,未过审的内容,不能拿出来进行吐槽创作,甚至于不能拿出来以任何方式传播。一旦这么做,必然违法。我比较不理解的是,这位被告网友,是如何拿到《秋蝉》未过审的视频内容的。欢瑞世纪在情况说明当中,没有对这件事情进行说明。然而,这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为过审的内容,非剧作方及其工作人员,怎么会看到、拿到呢?
第三点看法,影视剧的删减,和剧作方的关系,不是太大。
现在,很多不懂行的网友,一提到删减,立马觉得,还是不删减的版本好,继而,便对剧作的出品方进行攻击。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影视剧的删减工作,有部分原因,是制作方在素材拍摄完毕之后,认为部分内容删减掉,全剧的质量更高,所以进行了这项工作。而也有部分原因,则是剧作在送审之后,有部分内容,不适宜播出,所以进行了删减。甚至于有些剧作的删减,可能是因为某位演员。
影视剧《秋蝉》中的秋蝉是什么,又表达着什么?
蝉的寓意是君子,因为在古人的眼中,蝉是只饮露水的,有种清高的感觉
古人认为蝉性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最后脱壳成为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同时,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从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如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成语中称作“蝉形玉含”,寓精神不死,再生复活。而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
蝉与玉一样也有五德的:头上有冠带 是文;含气饮露 是清;不食黍稷 是廉;处不巢居 是俭;应时守节而鸣 是信
秋蝉有什么寓意
秋蝉寓意1:让人产生愁绪、伤感的景物。
秋蝉寓意2:愁苦的心情。
1、秋蝉,又叫寒蝉,还有叫暮蝉、蝉鸣、蝉泣等名字。也就是深秋的蝉(知了)。
秋风骤起,寒蝉就再也无力长鸣了,偶尔有几声短促的凄厉叫声,悲吟着自己生命的消歇。也预示着愁苦的心情。
秋天里寒蝉凄切的鸣叫声,确切地说,就是深秋万物肃杀的一曲悲歌。历朝历代的骚人墨客,旅人怨妇,潦倒的官绅,受迫害的“罪人”,都曾经被这凄凉的蝉声触动起悲秋的情怀。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史中,以“秋”为题材的诗文,或借物寓意,或咏叹自怜,常常给我们“录音”留传下来一段段寒蝉的哀鸣之声。
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
2、代表诗句
司空曙:“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新蝉》)。
白居易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早蝉》)。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
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
元稹:“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送卢诗》)。
雍裕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
刘昭禹:“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姚合:“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闻蝉寄贾岛》)。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雨霖铃》 )。
刘克庄:“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