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生门派,逍遥派的来龙去脉
在上期,我着重给大家讲了《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来历,以及创派祖师逍遥子的出身推测。结合上一期的内容,今天我来给大家解密逍遥派后来的去向。
作为《天龙八部》中一个在江湖中举足轻重的门派,其门下包含武学、医卜星术、琴棋书画、五行八卦等,甚至可以说包罗万象。其中段誉、虚竹两大主角的武功都是出自逍遥派,而虚竹更是全面继承了逍遥派武学和医学。然而在虚竹、段誉之前,江湖中知道逍遥派的人士寥寥无几,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它的存在。
逍遥派在“天龙”一书中略显任性,对其来历不过寥寥数字,在虚竹子之后更是没个交代。
难道名震江湖的逍遥派真的在“天龙”之后灭亡了?个人认为没有,金庸在后边多少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以下均是推测,欢迎讨论)!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逍遥派虽然称为“派”,但纵观全书,它其实就是个松散组织。门人的更是散漫,并不是说逍遥派武功稀松,而是三教九流,无一不通,对门人较为放纵,也较为任性。这么说大家可能不信了,我们来列举一下逍遥派第四代的主要门人,大家就会知晓:康广陵,范百龄,薛慕华,吴领军,冯阿三,苟读,李傀儡,石清露,阿紫。
道家的“清修无为,与世无争”,顾名思义,逍遥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快活就行了。这不像少林,为了所谓的“武林泰斗”“百年清誉”之类的虚名,总是卷入江湖纷争。武林中一些重要的聚会、饭局啊,都没有逍遥派的身影;就更别说为了“武林安危”,去建言献策,竭力亲为的事了。
因此,一个对武林没有贡献的门派,也就慢慢的被群豪们淡忘了。
但逍遥派就有极大的可能性在后来“开花散果”,在各自领域成为大拿的门人,也会各自里有根据地。那么,逍遥派在虚竹子之后,有可能分化成哪些门派呢?
第一,古墓派
金庸并没有对古墓派创派祖师林朝英的来历进行介绍,但从古墓派的武功招式中能看出和逍遥派的共同点:姿势优美。
为何说林朝英是逍遥派传人?第一,她是一位极其神秘的女子,没有交代其师门,逍遥派历来都是如此,为何连王重阳都不知道她的来历?很值得玩味。第二,她有一门功法与逍遥派的【驻颜术】几乎一模一样,这门功法就是【玉女功养生法门】,要求做到十二少、十二多,小龙女就是因为修炼这门功法因此十六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变老!从林朝英的武功等诸多行事特点来看,她极有可能也是逍遥派的一位传人。
第二,全真教
什么?古墓派的死对头全真教也有可能?当然!
金庸小说里说王重阳为全真教开派祖师,郝大通为华山派开派祖师。其实并不完全对,其实真正的开派祖师应该是汉钟离。同时汉钟离还收有弟子吕洞宾,吕洞宾原名吕喦。一天吕喦闲游来到长安,在酒店中遇到神仙钟离权。钟离权一见吕喦,便知是可以造就的仙才,所以便想法点化他。
吕洞宾一经点化,便大彻大悟愿跟钟离权学道,钟离权却推托道:“你仙骨没长全,志行未能坚定,想要超越俗世,还须重新投生再过几辈子。”说完飘然离去,吕洞宾却不气馁,辞官隐居学道。钟离权于是十次考验吕洞宾,最后终于收他为徒。后来吕洞宾创立逍遥派。逍遥派创始人活跃于晚唐以及“五代十国”时期。
他在中亚山脉以及南海诸岛建立了“三十六洞主”和“七十二岛主”(桃花岛或为其一)的组织体系(即逍遥派),以期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这一理想在宋朝建立后被放弃。逍遥派此后漫长的时间里活动不详,直到“天山童姥”、李秋水以及无崖子之间的爱恋情仇再次为江湖所知。后来逍遥派掌门传至虚竹,虚竹子K掉了吐蕃国王子,抱得美人归。西夏公主并非影视剧中温柔娴淑,本身为人极为强势,虚竹子本人缺乏野心能力平庸,其领导下的逍遥派在完婚后基本沦为西夏国的附庸,成为其征战的工具。
第三,白驼山
这个较为勉强,但现有丁春秋,几十年后又出了个欧阳锋,很难让人接受他们没联系。况且丁春秋被击败后,也并不是直接被杀死,星宿海也没有遭到“屠城”。
第四,桃花岛
武林人士中,基本没有几个人会学琴棋书画的,专心学好武功才能制霸武林。而也只有逍遥派这样的门派,才会把琴棋书画作为弟子的必修课。逍遥派的弟子苏星河甚至还放弃追求武学,而潜心学习琴棋书画,医学占卜。
黄药师在这方面可谓与逍遥派极为相似,他喜爱音乐,碧海潮生曲就是把武功融入到音乐中,他甚至在选女婿的时候,也不忘出一道音乐题来考验郭靖和欧阳克。而《射雕英雄传》中的绝对“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中的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便是黄药师对出来的。此外,黄药师还对字画很有追求,他的弟子曲灵风甚至还为他深入皇宫盗取名贵字画。若五绝中不以武功高低排名,而是来一场文斗的话,黄药师要远胜其余四人。
看来逍遥派虽然从“天龙”中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但在后来却很有可能被这些人发扬光大了。
射雕原著中哪几个门派,是在逍遥派消亡后迅速崛起的?
《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哲宗时期,除了《越女剑》一书所处的春秋时期之外,金庸所有的故事中就数《天龙八部》的时代最靠前,再结合“时代越往后发展武林整体水平越凋零”的大致状况来看,《天龙八部》故事发生的时代就是金庸笔下的武学,毕竟《越女剑》中还没有武林的概念,那么《天龙八部》中最强大的门派是什么呢?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可以有三个答案,丐帮人数众多,却在萧峰死去后青黄不接,少林藏龙卧虎,却又是一群不问世事的出家人,而逍遥派的武功博大精深,更是有后起之秀虚竹带领,所以这三个门派中逍遥派本该是最有前途的。
但令人奇怪的是在时代背景上承接《天龙八部》的《射雕英雄传》中却不见逍遥派的存在,所以逍遥派应该是在《天龙八部》结束不久后就消亡了,至于具体原因就无从考证了,毕竟金庸没有写过《天龙八部》到《射雕英雄传》之间这段时间的故事,所以只能通过读者脑补了,不过由于有时代背景的设定,所以可以发现有两个门派在这段时间内崛起,却都没有在《射雕英雄传》中登场。
一、
金庸的历史背景设定
如前文提到的那般,金庸笔下的部分作品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设定,所以读者能够很直观的将这些作品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当然,他笔下也有《笑傲江湖》和《侠客行》这种时代背景不明的作品,但无独有偶,这两部作品中都有武当派登场,所以毋庸置疑,它们的故事背景都是在明朝之后,毕竟《倚天屠龙记》的时代已经是元末明初了,此时张三丰尚在人间。
那么《天龙八部》的时代背景是北宋哲宗时期,《射雕英雄传》的故事背景是南宋理宗时期,这期间就有近百年的空白时代,很明显,这段时间的武林也有事情发生,除了前文提到的逍遥派衰落之外,还有两个门派偷偷崛起。
而从《射雕英雄传》的故事中就能够了解这两个门派的事,只是,它们并没有在《射雕》中正式登场,只不过是被提及和暗示而已。
二、
好汉后人
和大部分武侠小说的主角一样,《射雕英雄传》的主角郭靖也有一个不俗的身份,即是梁山好汉的后人,他的祖先就是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这郭盛在《水浒传》中就是个酱油角色,和吕方同为宋江身边的保镖,然而吕方后期有与石宝打上几十回合的战绩,郭盛的一生却是鲜有亮点。
也许正因为如此,金庸为郭盛这个没太多存在感的好汉加了一些戏,让他多了一个后人,金庸此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郭靖加上一个不凡的身份,也打通了《水浒传》和金庸武侠世界的次元壁,当然,这是金庸老先生单方面的蹭《水浒传》。
无论如何,《水浒传》的故事是被强行引入了金庸的武侠世界观里,而《水浒传》故事发生的年代恰巧就是《天龙八部》结束之后到《射雕英雄传》发生之前的时间段。
如此一来很明显,这个时代最牛的势力之一无疑就是梁山好汉这一团体了,他们也可以视为一个门派,再从武松和萧峰都能打虎这事来看,他们战斗力是不俗的。
三、《九阴真经》的创作过程
而《射雕英雄传》中还提到过另外一个细节,即是《九阴真经》的创作过程,在连载版的故事中《九阴真经》是由达摩祖师所创,而到了后续版本中是改为北宋大内文官所创,也正因为如此,引出了另外一个门派,即是明教。
当年黄裳就是奉朝廷之命去征讨明教,而他也因为此举惹得江湖其他门派报复,以至于家人尽数被杀,他才隐居起来修炼武功,直到数十年后出山报仇发现仇家老的老死的死,才在心灰意冷之时创作出了《九阴真经》。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明教也是十分强盛的,并且此时代的明教与其他门派交情还不错。
不过梁山势力和明教势力在《射雕英雄传》中都没有登场,如果说梁山势力没登场是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被灭,还可以说得通的话,那么明教没有登场就有些奇怪了,毕竟后来的《倚天屠龙记》中他们戏份可不少,若金庸要写《天龙》之后到《射雕》之前的这段故事的话,一定也会格外精彩吧?
为什么逍遥派会迅速消亡,和哪一个人物有脱不开的关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诗人赵翼这两句用来形容武侠的故事再合适不过,甚至这“数百年”都得改成数十年或者十数年才更合适,毕竟在武侠的世界中想要站在武林之巅就已经非常难了,何况要一直保持巅峰,更是难上加难,在金庸笔下都只有一位“剑魔”独孤求败做到过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未尝一败,其他人,即便强如王重阳,也不过是短暂当过天下第一,不久后便不在人世,继而天下第一之位被疯了的欧阳锋夺去,一个武林高手要保持武林地位都如此之难,更别提一个门派要长盛不衰有多难了。
事实上金庸笔下真正做到源远流长的门派其实并不多,最典型的莫过于两个门派,其一是少林,其二是丐帮,少林派之所以能够一直流传下去一方面是因为此派中卧虎藏龙,且不知还有多少像扫地僧这般高深莫测的人物,其二则是因为少林派是一帮出家之人,虽也会陷入种种纠纷之中,但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不会主动挑事,自然也就避免了不少麻烦,至于丐帮就更简单了,只要世间不太平,穷苦百姓多,丐帮总是不会缺人的,只是各个时代的丐帮帮主有强弱之分而已,比如《天龙》时代有萧峰,到《倚天》时代只有史火龙这种级别的人了,别的门派则或多或少会因为各种纷争而陷入灭门的境地,所以金庸各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昙花一现的门派,就比如本文要聊到的《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
逍遥派是个强大的门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整部《天龙八部》中,除了少林和丐帮之外,就数这逍遥派的门人最强,甚至你很难说出这三者究竟孰强孰弱,毕竟逍遥派的二代传人逍遥三老已经是世间少有的顶尖高手,更不用说他们的创派祖师爷逍遥子得有多强才能创出这些绝世武功,而第三代掌门虚竹也是后期最有潜力的高手之一,也难怪有不少读者认为逍遥派是金庸笔下最强的门派,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逍遥派如此强大,他们为何又会迅速消亡呢?
一个门派走向灭亡,掌门人自然是难辞其咎的,所以多数人会把责任推到虚竹身上,虚竹这人本来是个和尚,也压根就没想过要去成武武林高手或是一派掌门,所以他并不是个当掌门人的料,再加上虚竹这人一心只有梦姑,也许根本就无心门派之时,以至于逍遥派逐渐淡出江湖,这种说法的确说得通,但是虚竹纵然是个贪恋美色之人,也不至于主动去让逍遥派绝迹江湖,简言之,虚竹还是一个比较有责任感的人,否则他也不会与段誉一同去救萧峰了,所以逍遥派的消亡对于虚竹来说应该也是一种无奈,因为真正的原因出在段誉身上。
在金庸笔下有一种设定,即是“顶尖绝学往往需要高深的内力来催动”,也就是说内力不足,则无法练成顶尖绝学,所以北冥神功才是逍遥派的立足之本,若是失了这门武功,逍遥派的其他武功则难以为继,而很遗憾,原著中学成这门武功的只有逍遥子、无崖子,以及学了部分的李秋水和段誉,逍遥子不知所踪,无崖子、李秋水皆死去,所以只剩段誉一人身怀此功。
要纠正的一点是不少人认为虚竹也习得此功,其实不然,虚竹只是由无崖子输入了北冥真气,这招式与北冥神功的关系就好比一个是主动技能,一个是被动技能,虚竹的北冥真气能够被动的吸他人内力,而北冥神功则能够让使用者主动吸人内力,两者有本质区别,所以以虚竹的内力还能够将逍遥派各种武功运用自如,而他却是没能力将这些武功传到下一代,逍遥派也注定没落。
原著中甚至有萧峰为了让丐帮武功得到传承而主动传功虚竹的桥段,足见金老对于丐帮的传承十分重视,却似乎遗漏了逍遥派武功的传承,段誉也从未主动将逍遥派的武功传回给虚竹这位掌门,这才是逍遥派迅速衰落的原因。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