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将军有后人吗「朱瑞43岁牺牲在锦州城下毛主席说资历和功劳他可评为元帅」

时间:2022-08-11 21:51:19阅读:759
“这次攻打义县是锦州战役很重要的一环,我们炮兵纵队一定要打红锦州的半边天!”“朱瑞司令!请您放心,我们一切准备就绪,这次战斗我们炮弹充足,一定让敌人好好喝上一壶!”朱瑞将军的真实照片朱瑞满意地点点头…

“这次攻打义县是锦州战役很重要的一环,我们炮兵纵队一定要打红锦州的半边天!”

“朱瑞司令!请您放心,我们一切准备就绪,这次战斗我们炮弹充足,一定让敌人好好喝上一壶!”

朱瑞将军的真实照片

朱瑞满意地点点头,他继续说道:“这次攻打义县,我要亲自指挥,炮兵参与攻坚战,是我们好好积累战斗经验的机会啊!”

说完这句话朱瑞便动身前往前线指挥所坐镇指挥了,锦州战役是东北战场我军能否扭转整个战局的关键之战,上到毛主席,下到每一名战士,都对此战十分重视。

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中拉开序幕的一战,国民党反动派集结了15万人驻守锦州,拉开架势的同时还动用了80多架飞机,几百门美式榴弹炮,一副要和我军拼命的模样。

朱瑞接到的战斗任务是率部进攻锦州外围的义县,只要顺利拿下义县,便可以为后续大部队进攻锦州城开辟出一条平坦的大道。

开战前朱瑞心里一直在担忧一个问题,就是敌人使用的是美式榴弹炮,无论从口径上还是爆炸威力上来讲,都要比我军目前使用的火炮强大,因此我军应该如何灵活使用火炮和敌军对阵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

朱瑞在开战前的两天里,没有睡一个囫囵觉,他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思考炮兵战术上,这天夜晚朱瑞不放心前线防御工事的修建,他亲自去视察战士们的工作。

朱瑞将军的军装照

朱瑞刚到达前沿阵地,就听见两个战士在聊天,一名战士说道:“听说敌人的美式榴弹炮威力很强!我们能打赢吗?”

另一名战士回答道:“格老子的!怕什么啊!美式榴弹炮我见过,四保临江时敌人就用过,威力是大!但是这个榴弹炮很笨重,转移方位很困难的!他第二炮没发射,说不定老子就打到他跟前了!”

“真的啊!那敌人的这个炮也没有什么鸟用嘛!”

朱瑞突然插话问道:“你和敌人的美式榴弹炮交过手?”

战士转头一看是朱瑞司令,立马敬礼回答道:“报告司令!是的!四保临江的时候我就是炮兵,和敌人的榴弹炮交过手!”

朱瑞点点头问道:“那你详细给我说说美国榴弹炮有什么特点!别站着了,我们蹲下说!”

这名战士随后蹲下说道:“美式榴弹炮口径大,一颗炮弹打过来四面开花,杀伤力确实比我们现在用的任何一种火炮威力大,但是美式榴弹炮很笨重,想要转移到下个位置很困难,而且这种炮填弹慢,需要三名以上的炮兵互相配合才能展开,这就是这种炮的缺点!”

朱瑞听到这话双眼放出光芒,他心里已经有了这次攻打义县的战术,他拍拍这名战士的肩膀说道:“好样的!就凭你这几句话就已经立下大功了!”

这名战士咧嘴一笑,摸摸自己的脑袋有些不太明白司令员的意思。

朱瑞心中已经有了必胜的决心,我军的火炮虽然不如敌人的榴弹炮威力大,但是胜在我们的火炮灵活性强,装填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火力覆盖。

离战斗打响的时间还剩两天,朱瑞下令四野的另一支炮兵师也赶来助阵,这样一来我军可以投入战斗的火炮数量达到了1100门。

战斗打响的那天,朱瑞采取了零散的火炮布置阵型,每门火炮之间都间隔了一定距离,就算有一门火炮被敌军炮弹击中也不会波及到另外的火炮。

朱瑞的命令是:“短时间内将炮弹全部打出去,每一轮射击后迅速转移到别的位置再进行射击!”

朱瑞将军和妻子、女儿的合照

这样的打法成功避开了敌人的火力瞄准,1100门火炮快速发射,敌人在义县构建的防御攻势陷入了一片火海,因为我军投入的火炮数量是敌人5倍多,加上我们装填速度快,位置转移也快,因此在这场炮战中我军大获全胜。

义县很快被朱瑞拿了下来,我军后续进攻锦州的人马陆续赶到,韩先楚的纵队在朱瑞的炮火支援下进攻开展得很顺利。

朱瑞此时的心里想的是美式榴弹炮的性能究竟怎么样的,作为我军炮兵部队的奠基人,他一心想要增强我军炮兵的实力,因此他决定亲自前往前线看看榴弹炮。

这个决定成为了悲剧的开始,朱瑞在行进过程中踩到了敌人布置的地雷,一声巨响下朱瑞司令牺牲了。

韩先楚此时正在指挥攻打济南城的战斗,一名战士气喘吁吁地跑到指挥所说道:“韩司令!不好了,朱瑞司令牺牲了!”

“什么?”韩先楚睁大了眼睛问道,随后他的眼泪滚滚流下。

等到韩先楚问清楚情况后,他咬牙切齿地说道:“给我迅速攻下锦州,我要亲手为朱瑞报仇!”

朱瑞,这个名字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很重,抗战胜利后,虽然我军拥有了百万军队,但是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依旧短缺,尤其是火炮这一类的武器。

而国民党反动派有美国人的援助,他们使用的各种火炮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这种武器装备上的悬殊是毛主席心中很担心的一个问题。

某天朱瑞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原文如下:

毛主席!抗战胜利后,我在东北战场上缴获了大量火炮武器,其中有的是日军留下来的,还有一些是苏联人留下的,我想要组建我们自己的炮兵部队,研发我们自己的火炮装备,时不我待,请求毛主席同意!

朱瑞的这封信让毛主席很高兴,他了解朱瑞,当年红军东征朱瑞就用有限的火炮装备给予了反动派狠狠打击,而且朱瑞曾在苏联留学,所学的专业就是炮兵战术指挥。

朱瑞将军和家人的合照

毛主席立刻回复了朱瑞的信,他写道:

朱瑞!你的建议很好,我完全同意,我选定了哈尔滨作为我们研发火炮的地点,现在情况紧迫,我们和国民党的谈判还没有结果,一旦双方开战我们继续大量火炮装备,因此我给你一年时间,希望你能组建一支我军强大的炮兵纵队!

一年的时间!朱瑞用行动告诉世人,根本不需要一年的时间,半年就足够了!朱瑞收到毛主席的回复后立马展开这方面的工作,他在东北到处缴获火炮武器,同时自己主持研发工作,短短半年我军便拥有了3000门以上的火炮。

等到1946年下半年的时候,在朱瑞的努力下我军拥有的火炮数量超过了10000门,当这份数据报告放在了毛主席桌上的时候,毛主席感叹道:“朱瑞是中国的炮兵元帅啊!我们能有现在的火炮规模,离不开他的贡献!”

毛主席称呼朱瑞为炮兵元帅,这样的评价是很高的!可惜的是朱瑞将军英年早逝,如果他能活到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会不会真的被授予元帅军衔呢?

这个很难说,但是凭借朱瑞的资历和功劳,加上毛主席晚年的话语,还是有这个可能的!

1961年,陈赓大将逝世,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很是伤心,当时毛主席在华东军区视察部队工作,某天毛主席和身边人谈起了解放上海时的往事,他说:“当时解放上海时我们打得很辛苦,为了不破坏上海的城市建设,我们没有使用炮弹!”

毛主席说完这句话后叹了口气:“陈赓去世了,我们又少了一位了不起的将军。说起炮弹,我感谢朱瑞做出的贡献,前一阵子在大连我和徐海东还聊到了朱瑞!我和徐海东这么说的,如果朱瑞还活着,凭他的资历和功劳,授予他一个元帅也是可以的!”

从资历上看,朱瑞曾经担任过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军委书记,这个职位超过了当时很多后来成为元帅的将领,后来抗战全面爆发,朱瑞被调任到徐向前身边担任政委,也就是说当时他的职务仅仅比徐向前低了半级。

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朱瑞还担任过罗荣桓的领导,后来他和陈光一起被调往延安工作,罗荣桓才担任了朱瑞之前的职务。

徐向前和罗荣桓两位在1955年时都成为了元帅,朱瑞的资历上看是有资格获授元帅的。

纪念朱瑞将军的雕像

战功上朱瑞相比徐向前等几位元帅确实缺乏了一点,但是他最大的贡献是在短时间内为我军组建了强大的炮兵部队,这一点还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可!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好几次提到朱瑞,在1972年的时候毛主席接见了朱瑞将军的家属,毛主席当时嘘寒问暖地和朱瑞的两个女儿聊了很多话,叮嘱她们说:“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要提出来,你们是英雄的子女,党会帮助你们的!”

有哪些战役是统军大将战死了,而战斗却大获全胜的?

两军对战过程中如果一方主将阵亡通常想来应该会导致军心大乱吧?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某一方在统军将领阵亡的前提下还打了胜仗的情况呢?其实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不乏这样的例子。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派兵大举攻打随国,可身为统军主帅的楚武王还没等踏上随国的土地就突发疾病身亡了。跟随楚武王出征的楚军将领秘不发丧继续作战终于攻下随国。当然楚武王是在战斗正式打响前就病死的,所以严格意义上不算是在战斗中阵亡。

公元前627年晋、秦两国在崤山爆发一场激战:晋军将领先轸在此战中生擒秦军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主帅。先轸得胜回朝后却被国君晋襄公告知要求释放三名秦军主帅。原来晋襄公的嫡母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在文嬴的请求下答应释放秦军将领。先轸闻讯后当着晋襄公的面边吐唾沫边发怒道:“战士们费尽千辛万苦抓到他们。一个女人几句话就把他们放走了。我们晋国这是要灭亡了么!”先轸尽管因为这件事怒不可遏,但事后冷静下来也觉得自己冒犯了国君。

先轸曾多次就此事向国君自请处分,但晋襄公念在他忠心耿耿并没处罚他。同一年狄人攻打晋国。先轸率军在今天山西蒲县东北一带迎击狄人。当战斗胜负大局已定之时身为晋军主帅的先轸为了就冒犯国君一事谢罪竟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先轸力战身死后狄人把他的首级还给了晋国。当然先轸是在战局已定的前提下冲入敌阵以死谢罪,所以先轸的死对战局胜负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楚武王和先轸的例子都比较特殊,所以他们的死其实与战局走向关系不大。

公元前525年吴国以战船为主战力量溯长江而上攻略楚国。楚国当时的风俗是在每次战争前都要求神问卜。令尹阳匄占卜的结果是此战将对楚国不利。司马子鱼提出要重新占卜。子鱼对卜师说:“我将率领部属冲锋拼死一战,楚国大军随后跟上去,希望能大获全胜。现在请您重新占卜一次”。子鱼言下之意其实就是以自己的一死换来战争胜利。卜师重新占卜后得出了吉利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大大鼓舞了楚军将士的信心。子鱼就率领着这样的士兵迎击吴军。

吴国水师由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统率向西航行,而楚国司马子鱼则率楚国水师顺流而下。两支军队就这样在长江岸边相遇了。战斗刚打响时楚军在吴军凌厉的攻势下几乎是被压着打。战斗过程中楚国司马子鱼抱着必死的决心身先士卒,其他楚军官兵在主帅的鼓舞下也无不争先恐后向前冲。楚军将士勇猛顽强的冲锋使得战局逐渐朝向楚军有利的方向扭转。在这次战斗中勇敢的子鱼阵亡了,可楚军却在此战中大获全胜。战斗过程中楚军甚至还掳获了吴国的主力战船。

南朝刘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五月桂阳王刘休范从江州寻阳起兵作乱。五月廿二刘休范在与朝廷军队短兵相接的战斗中被越骑校尉张敬儿斩首,然而刘休范手下的丁文豪、杜黑蠡等人此时并不知道主帅已死,因此这些刘休范的部下仍按原计划对都城建康(今南京)发起了进攻。在江州军的猛烈攻势下建康守军主帅刘勔、内廷武装主帅王道隆相继战死。江州军就这样在主帅阵亡的前提下反而取得了重大军事胜利。随后局面进一步向不利于建康朝廷的方向发展:五月廿四东府城、承明门相继投降。

在江州军主帅刘休范已死的前提下战争形势竟极为夸张地发生了一边倒。江州军在主帅阵亡的前提下却在战场上接连取胜,反而是朝廷中央军方面的主帅刘勔、王道隆等人相继阵亡,此后朝廷方面起用袁粲接替刘勔、王道隆进行总指挥。袁粲上任后立马召萧道成等部回援建康。正当江州军方面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主帅刘休范的死讯却传开了。江州军的杜黑蠡、丁文豪、姜伯玉、柳仲虔、任天助等将领得知刘休范的死讯后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迅速作鸟兽散。

公元136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君主穆拉德一世继位后向东南欧扩张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公元1362年奥斯曼土耳其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占领了拜占廷帝国重镇亚得里亚堡,此后又征服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萨洛尼卡和整个希腊北部。至此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统治者都被迫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称臣纳贡。公元1387年塞尔维亚军队在托普利特萨河畔取得了对奥斯曼土耳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胜。塞尔维亚在此战后组织起了一个包括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瓦拉几亚人在内的巴尔干联盟。

奥斯曼土耳其方面自然不能坐视塞尔维亚日渐强大。1389年6月15日塞尔维亚拉查尔亲王率军在科索沃荒野迎战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的军队。在这场战斗中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米洛什·奥贝利克以假意投降的方式混入土耳其军营成功刺杀了苏丹穆拉德一世,然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随即在王储巴耶塞德的指挥下打着为苏丹复仇的旗帜击溃了塞尔维亚军队以及前来增援的保加利亚和匈牙利联军。塞尔维亚由此开始了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近五百年历史。

公元1588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为实现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入侵中国的野心发动了对朝鲜的战争。战争爆发后仅一个月内朝鲜就出现了三都失守、八道瓦解的溃败局面。朝鲜国王李昖只得逃到鸭绿江畔的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救。中国明朝方面随即派李如松统领4万大军抗倭援朝。明军入朝后取得了平壤大捷等一系列胜利,与此同时朝鲜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也在与日军的海战中多次取胜。公元1593年正月二十七日的碧蹄馆之战后交战双方开始议和。

公元1597年正月日本再次出动14万大军入侵朝鲜。朝鲜方面再次向身为宗主国的明朝求救,明朝方面随即派出7万兵力入朝作战。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死后日军在朝鲜已难以为继。1598年11月19日由明朝与朝鲜组成的联合舰队在朝鲜露梁海峡迎来了与日军的最后决战。此战中明军将领邓子龙和朝鲜军主帅李舜臣双双阵亡。中、朝两国水师在将领阵亡后反而更加顽强地冲击敌军。最终中朝联合舰队在这场大决战中击毁四百多艘日军舰船、歼灭一万多日军。

公元1618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阵营之间爆发内战。战争爆发后瑞典、丹麦、法国、荷兰、英国、俄国等国支持新教一方,西班牙、波兰、罗马教廷等势力支持天主教一方。这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就这样演变成了一场波及全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这场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使其被后世视为与拿破仑、腓特烈大帝齐名的军事家。古斯塔夫二世通过实行普遍征兵制建立了战斗力强大的常备军。

古斯塔夫二世还通过军事改革使炮兵变成独立兵种并使其与步兵、骑兵和后勤兵密切配合。古斯塔夫二世的一系列军事改革使其被誉为“欧洲近代战争之父” 、“北方雄狮”。1632年11月古斯塔夫二世率领的瑞典军队和华伦斯坦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吕岑进行会战。战斗过程中古斯塔夫二世中弹身亡,但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瑞典军队并未因此陷入混乱。瑞典军队高呼着“为国王报仇”的口号取得了会战的胜利。在此次会战中瑞典军损失约3000人,而神圣罗马帝国损失约6000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五月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率三万骑兵越过杭爱山脉对喀尔喀蒙古(今外蒙古)发起大举进攻。噶尔丹得胜后持续东进已严重威胁到清帝国的边境安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在萨里克河边的乌兰布通峰展开了一场大战。准噶尔方面以万驼缚足卧地组成“驼城”:准噶尔就于垛隙之间发射矢铳。战斗过程中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国纲身为清军高级将领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冲击噶尔丹的“驼阵”。在如此激烈的贴身肉搏战中佟国纲不知被何处飞来的一颗子弹击中。

佟国纲的死并没使清军的攻势有所减弱。此战中两军各使解数:先是以大炮火枪互轰,继而双方士卒贴身肉搏。噶尔丹的“驼阵”虽能阻碍清军骑兵的冲锋,但也同样存在极大的弊端:在清军的远程火炮打击下即使坚固的城池都不一定顶得住,更何况是有生命的“驼城”呢?准噶尔军的优势本就在于骑兵运动战,然而噶尔丹却用“驼阵”把这场仗硬生生打成了防御战。随着粮草、弹药耗尽之后噶尔丹不得不撤退。事实上清军在此战中的损失更大,但噶尔丹的跑路却使此战以清军的胜利告终。

18世纪英、法两国的海外扩张行动在加拿大迎头相撞:法国人在如今的魁北克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而英国人则从南部地区不断向加拿大渗透。1758年6月英军将领沃尔夫指挥他的舰队向法国人的控制区发起了攻击。双方的战火弥漫了1758年的整个夏天。当沃尔夫将路易斯堡和法国小型舰队团团围困52天之后法军投降了。1759年6月6日包括22艘载满士兵的战船和5艘护卫舰在内的共119条英国战船载着9000名士兵向法国控制区的首府魁北克发起了进攻。

1759年7月12日英军开始用24磅和32磅重的炮弹轰炸魁北克城。在英军的猛烈炮轰下法军根本毫无还手之力。法军将领蒙特卡姆只好以坚守不出的战术与英军打消耗战。远道而来的英军毕竟耗不过法军,因此英军将领沃尔夫决定亲自率领一支小队绕到法军后方展开攻击。战斗过程中一名法军狙击手一枪击中了沃尔夫的胸膛。沃尔夫奄奄一息之际听到一名士兵说:“你看敌军逃跑了”。沃尔夫在临死前强撑着看到自己的部下冲进了魁北克城。沃尔夫留下的最后一句遗言是:“感谢上帝,我没有遗憾了”。

1805年10月21日上午11点45分英国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指挥的舰队和法军将领皮埃尔·夏尔·维尔纳夫指挥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爆发遭遇战。在持续5小时的战斗中英军在指挥、战术及训练等各方面皆胜一筹。战斗打响45分钟后纳尔逊被法舰“敬畏”号上的狙击手击中负伤,但仍坚持带伤指挥作战直到这天下午3点30分左右。这时双方在激战近4小时后法、西联合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已成为英军的俘虏。

身为英军统帅的纳尔逊实际上受的是致命伤,只不过靠着一种意志在支撑着继续指挥战斗。等到纳尔逊见到大局已定时就与世长辞了。纳尔逊死后英国舰队又继续与法、西联合舰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战斗。英军的指挥、战术、训练本就胜过对手,更何况此时早就是大局已定,所以纳尔逊的死并没对英军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反而更激发了英军顽强作战的意志。这场海战结束时法国海军精锐已几乎被英军一网打尽。此战后拿破仑不得不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而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也因此得以巩固。

在1861年4月12日至1865年4月9日的美国南北战争尽管最终是以北方的胜利结束的,但战争一开始南军却靠着一批勇猛将领的出色表现取得节节胜利。这其中被誉为“石墙”的托马斯·乔纳森·杰克逊在战争期间的表现尤为可圈可点。1863年4月联邦政府组织了13万人马由胡克将军率领再次杀入南方。这时南方邦联只有6万人左右的部队,但杰克逊准确找到了北方军队疏于防范的地区。杰克逊率领2万部队长途跋涉从山脊背后向北军发起突袭。完全没有防备的北军在一天之内就败退了4.8公里。

杰克逊为了不让北军稳住阵脚就命令部队昼夜穷追不舍。当杰克逊与部下在夜间巡视战场时被一支己方部队误认为是敌军开枪射击。负责治疗的军医为挽救杰克逊的生命不得不截去了他中弹的左臂。杰克逊负伤后南军仍以势不可挡的攻击以少胜多。战后南军总帅罗伯特·李将军给杰克逊写信通报胜利说:“希望你尽快回到我的身边。你失去了左臂,可我却失去了右臂”。然而这时杰克逊的伤势开始恶化:1863年5月10日下午杰克逊在半昏迷中呓语着命令部队前进的口号离开了人世。

1935年8月21日红25军离开白水镇东进。当部队在泾川县城以西的王村翻越王母宫塬时遭遇国民党军第35师104旅208团千余人袭击。战斗打响后政委吴焕先带领军部交通队和学兵连百余人一鼓作气地从河边冲到塬上。战士们不顾道路泥泞迅速抢占了塬上制高点从侧翼向敌人发起冲击。吴焕先率领的这百余人从侧翼对敌人发起了攻击,与此同时第223团3营在重机枪火力掩护下集中力量进行反击,从而对敌人形成了夹击之势。在激烈的战斗中吴焕先政委不幸中弹牺牲。

吴焕先政委在25军中素来被战士们敬佩景仰。据吴焕先的警卫员廖辉回忆说:“战士们看到吴政委来了就士气大振,因此不顾敌众我寡、泥泞路滑迅速抢占塬头制高点把敌人打了下去”。吴政委牺牲后第223团的干部战士人人怒火万丈个个奋勇争先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战士们大声疾呼:“顶住敌人就是胜利。坚决地打,狠狠地打”。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捅、用枪托子砸。经过一番激战之后敌人被红军压到一条烂泥沟里全部歼灭。在战斗过程中敌团长马开基被2营通信班长周世忠击毙。

1936年2月中央红军东渡黄河进攻盘踞山西的军阀阎锡山。红28军在军长刘志丹率领下在河西作为东征红军的总预备队进行策应。红军主力在山西连续打败阎锡山部队的反击后做出了以主力部队分成左右两路沿汾河谷地分头北上、南下的战略方针。阎锡山面对红军如此凌厉的攻势只得向蒋介石求救。蒋介石随即部署了十万嫡系部队分别从娘子关、风陵渡两处进入山西,与此同时陕北的东北军、17路军也准备开赴河西封锁黄河渡口。在如此严峻的敌情面前红军总部决定调红28军东渡黄河。

这么做是希望红28军配合左路军红15军团巩固东岸渡口,从而确保红军主力可以随时撤回陕北。刘志丹接到命令后很快就率领红28军2000余人东渡黄河一举突破阎锡山部队的黄河防线进入晋西北。红28军渡河后向晋绥军控制下的晋陕两省通道——三交镇发起攻击。激战中刘志丹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但不幸被横飞如雨的枪弹击中。刘志丹牺牲后红28军在政委宋任穷率领下带着“为刘军长报仇”的满腔怒火发起冲击。红军将士经过激战拿下了三交镇,从而确保了红军主力与后方的交通畅通。

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著名将领。1989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确定彭雪枫将军为中国33位军事家军之一。1907年彭雪枫出生于河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彭雪枫在伯父的资助下到育德中学学习。彭雪枫在校其间受进步教师的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1929年起彭雪枫开始做兵运工作并在部队中担任指挥员。红军期间彭雪枫曾担任过红三军团四师政委,先后参加过三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战初期彭雪枫先是担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彭雪枫转任新四军第四师的师长兼政委。抗日战争期间彭雪枫率部作战3700余次,消灭日伪军四万八千余人。在1944年9月11日的夏邑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率部全歼顽军一个支队并俘虏支队司令李光明等千余人。战斗中彭雪枫同志亲临前线指挥,可就在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却不幸被流弹击中。时年37岁的彭雪枫就这样壮烈殉国。彭雪枫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在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朱瑞率领炮兵纵队跟随主力部队千里奔袭锦西。朱瑞早年毕业于苏联炮兵院校。抗战胜利后朱瑞率领延安炮校基本干轻装上阵挺近了东北。人民军队最早的炮兵领导机构和指挥系统就是由朱瑞完善的。这为我军的现代化炮兵事业奠定了基础。锦州外围战打响前东野炮兵规模和装备水平已遥遥领先其他野战军:已拥有八个炮兵团和一个炮兵旅约2400门各类火炮。在辽沈战役攻打锦州的战斗中首先第一个目标就是攻打锦州外围的义县。

朱瑞决定把刚总结出来的抵近射击战术运用到义县攻坚战之中。朱瑞亲临一线指挥炮兵部队把平射炮前推到百米开外对准敌军的碉堡实施直瞄射击,与此同时朱瑞把重炮部队全部集中在义县城北。这使得此战中的火炮密度达到了我军作战史上之最。在炮兵强有力的掩护下步兵经过四个小时的作战就拿下了义县。这创下了城市攻坚战最短促时间内全歼守敌的新纪录。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朱瑞司令员亲自跑到城边观察炮火突破的情况,可不幸的是他因为踩上了一枚残存的地雷而壮烈牺牲。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