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电影票价还是那么贵,低价出一张电影票

时间:2022-10-06 05:09:27阅读:3902
“今年电影票好贵,去年30多元一张,今年直接翻倍,我打算回上海再看《流浪地球》。”一位素日里爱看电影的王女士在群里吐槽,她老家算是四线城市,县城里只有两家电影院,春节时因为偏高的票价直接放弃了看电影。另…

“今年电影票好贵,去年30多元一张,今年直接翻倍,我打算回上海再看《流浪地球》。”一位素日里爱看电影的王女士在群里吐槽,她老家算是四线城市,县城里只有两家电影院,春节时因为偏高的票价直接放弃了看电影。另一座城市的夏先生,原本春节期间计划观影三四场,却因为票价太高,最终只看了一部电影。更有甚者,有媒体报道,河南信阳某影院一张《流浪地球》票价开到160元。

猪年春节电影票价上涨的背后,并不能简单理解是小镇青年的“候鸟效应”。互联网票补时代的终结,影片发行价上涨,意味着整体票价上扬已成事实,而电影院则开始用“会员卡”截流线下流量。

01 观影人次五年来首跌

2019年的春节档虽然创造了许多历史,却因票价上涨,观影情绪普遍受挫。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虽然今年春节影院放映场次增加了23%,却因票价上涨12%,平均票价高达44.6元,使得观影人次为1.3亿人次,比去年减少了1500万人,近五年来观影人群总数首次出现下滑。在春节档上映影片数量高达8部情况下,今年春节档综合票房58亿,虽创新高,但同比仅上涨1.1%。

(今天下午,《流浪地球》官微宣布票房突破30亿元)

在历年来春节档数据中,像候鸟一样的小镇青年是拉动春节票房的主力军。但历年上扬的态势遭到今年高票价的无情打压,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外,灯塔研究院监测的2018年TOP50城市中,47个城市无一例外出现观影人次全面下跌。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大连与海口,票价分别上涨20%与16.8%,观影人次均少了1/5。

“小镇青年”偃旗息鼓?业内人士似乎没有数据呈现出那么悲观。导演殷德义表示,春节档上涨主要就是因为春节档,“对于院线来说,三四城市大多数影院平日都是亏本运营,春节档是院线难得盈利时间段,高票价是影院特殊档期的涨价策略。”

02 票价上升将常态化

如果说三四线城市票价上涨是因为电影院想借过年“割一波韭菜”,那么一线城市的电影票上涨则像“温水煮青蛙”,早已默默开始了。

作为价格敏感消费人群,每月购买电影票的上海刘女士看到了更为细致的价格上涨曲线,“2018年,上半年电影票价还在30元上下,下半年就已经浮动到40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涨价原因一方面是“票补取消了”,另一方面则因为发行价上升,以往普通国产电影的发行价是35元/部,但《流浪地球》的发行价是40元。

2019年春节档91%购票行为来自淘票票、猫眼等线上平台。但最初在线票务平台的兴起时,为了抢用户,采取互联网企业惯用手段,疯狂撒钱打价格战,也就是专业人士口中 “票补”。以往9.9元、19.9元的电影票价多因为此。

票补时代的辉煌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不仅迅速扩张了市场规模,更社会化的意义在于,极大程度地增加了观影人数,培养了用户的观影习惯。然而,综合消息显示,从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有关部门取消在线电影平台中存在的票补模式。比高影院管理副总裁吴鹤沪表示,票价上涨已经是业内共识,发行价40元/部影片价格将常态化。

03 影院开始圈养用户

市场的变动还传导至影城。

“今年春节档我们卖了200张会员卡。你知道我们去年春节卖了多少张吗?”一位一线城市影城内部工作人员李也(化名)伸出手指比划一个数字,未超过个位数。李也说道,春节七天的会员卡销售量能抵平时一个月。影城今年对他们下达的考核目标是每季度卖出近1000 张会员卡,“我们会员渠道票价比淘票票、猫眼线上购买还要便宜。”

以《流浪地球》为例,淘票票售价45.9元/张,现场直接购买会员价45,而在渠道专用的微信公号以及App购买,会员价只要36.5/张。

另一家连锁影院的淘票票票价稳定在56元/张,但该影城负责人表示,如果购买会员卡,票价可以打4折,基本稳定在40-45元之间。据统计,万达、大地、CGV、横店会员票价普遍低于淘票票票价5元,CGV推出“E优卡”,还打出了“春节加赠不加价”的宣传口号。

“票补时代过后,影城抢人时代开启了。”李也最后说道。

04 质量为第一驱动力

谁能左右用户对影片的选择,向来处在风口浪尖的电影评分网站豆瓣上热搜次数,彰显着话语权的变化。与豆瓣相应的就是影片的质量与观众口碑。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曾举出一组数据,2017年8.8分(淘票票)以上影片占据了16%,贡献了39%的票房,2018年8.8分的片子占了16%,但贡献了51%的票房,他在总结中国电影的新趋势说道“中国电影市场增速放缓,头部效应加剧,口碑效应凸显,高分影片抢占更多票房。”

(原本的夺冠热门《疯狂的外星人》最终败给了《流浪地球》)

原本对《我不是药神》现象的总结,再一次应验在《流浪地球》上。李也告诉《IT时报》记者,当时整个市场更看好阵营强大的《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预售价偏低,只有19.9元,但《疯狂外星人》一直坚挺在50元左右。”李也还曾担心过《流浪地球》票房,“它的发行价40元,而《疯狂外星人》只有35元”,所以排片方面,“大年初一,《流浪地球》我们只排了7场,口碑上来了,增加到20多场。”

对此,殷德义认为,《流浪地球》高发行价是源于对题材和成片质量的信心,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成熟,好片子很难被埋没掉,“互联网时代,你堵不住观众的嘴,好不好,两三天就可以逆袭或者扑街。”

编辑:挨踢妹

图片: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今年春节电影票价还是那么贵,低价出一张电影票

2021年春节,你们那的电影院涨价了吗?

在2021年春节档接连破纪录的同时,今年极高的票价,也成为了大多数观众抱怨的对象之一!

都说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大环境不好,处处面临着消费降级。

但电影平均票价以及观影人次的双双破纪录,也助力电影票房大盘成绩接连拔高。

据统计,北京不少非黄金地段电影院,竟然所有场次票价都是100元以上!

根据资料显示北京地区的平均票价已经飙升到了74元,而2019年同期北京市的平均票价只有52元!

因此不少网友纷纷质疑,春节档的高票价真的合理吗?我们的观众已经可以接受面对如此高票价了吗?

近几年,电影票价一直都在缓慢增长

今年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较好实现。

而电影平均票价,作为反应观众每次观影平均消费的重要指标,一直也是处于缓慢增长阶段的,和CPI一样,从2016年到2019年,平均票价的涨幅基本都在2-5%之间。

可以说,近年来的平均票价都在缓慢健康增长状态,这一趋势在春节档的平均票价上尤其明显。但是相比2018年2块左右的涨价,2019年春节档高达5元的涨价在当时也成为了热点事件之一,观众纷纷抱怨春节档平局票价太贵,这也是2019年春节档观影人次同比下跌的原因之一。

因为疫情原因,2020全年的平均票价(37.0元)相比2019年(37.1元)并没有涨。但是2021春节档依旧存在着部分涨价刚需,另外考虑到“就地过年”的号召导致一二线城市占比的增加,今年的涨价也是势不可挡的。

目前的电影票价的门市定价权基本掌握在院线和影管手中,他们会依据对观众的熟悉和了解来制定票价体系;电影的最低协议价格则由片方自己来敲定,那么你是想薄利多销,还是觉得自己产品过硬,愿意和院线影城实现共赢,就制定较高的价格。

如果让影城和院线的人在最终票房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对高票价×低人次和低票价×高人次的两个模式做一个选择的话,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而摒弃后者。根据最基本的经济理论,价格是由供需关系来决定,但并不存在高价商品同时可以获得高额的销量,特别是在品质相当的多个同竞产品出现的时候。

因此,在2021年春节档开启之前,业界对今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预期,依旧只是“温和上涨”范畴内的,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暴涨。

票价暴涨的原因

为什么2021年春节档会有如此暴涨的票价呢?我们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春节档的涨价刚需。并且,今年的七部影片,在预售阶段也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票补费用。相比过去春节档每部电影平均3000-5000万的票补投入,今年片方宁可把钱投向对场次的争取,同时票务平台都已经加入到春节档的发行队伍,无暇在打价格战。

表面上,票补缺少和票价上涨会制约和影响观众的购票情绪,但根据往年的经验和情况来看,春节档的绝对刚需、家庭观影意愿和观影习惯,都会使得小波动的价格提升对于购票的热情没有致命性的影响,更何况春节档聚集了大量一年就看一场的观众,价格并不是大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第二,是一二线城市的占比对比以往春节档上升。今年春节因为“就地过年”的号召,有超过1亿人口选择就地过年,这也导致了一二线城市占比的增加。相对比三四线的平均票价,一二线的平均票价是较高的。

最后,也是疫情导致2020年大多数影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在春节档&情人节这个绝对的刚需时间断,利用高票价可以得到迅速的回血。这一点在北京尤为明显,上座率被限制到50%的北京,目前拥有着全国最高的票价。或许在北京上座率被限制在50%的这段时间内,高票价的现状还会一直存在。

高票价是双刃剑,如何处理好是关键

依托票务平台和票补的成长,最近三四年,内地影市进入爆发式增长所依托仍然是价格杠杆,虽然目前年产优秀影片的数量在增多,但所产生的问题和麻烦的影片也更多。

前北美的票价是逐年上涨的,2008年北美的平均票价在7.18美元,这十余年,每年均有0.2-0.4美元增长的幅度,好在于整体的价格仍然是稳定的,今年已经达到9.03美元,伴随《复联4》的上映,北美平均票价也会再次提升。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已经进入了中等发达地区,或许未来平均票价有向欧美发达国家8-9美元(51-58元)靠近的趋势。而三四线城市的票价,还是最好与各地的居民消费指数挂靠,盲目增长票价而不顾影片质量的提升,只会导致刚被开发出的观影受众,重新流回其他娱乐方式。未来中国不同城市之间,因为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房租、已经不同的观影受众,或许会出现2倍以上的平均票价差。

在春节档结束之后,我们或许又会重新回归平均票价38-39元的时代,但平均票价的提升幅度大于CPI,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趋势。电影院是一个具备社交功能的场所,过低的价格会降低社交的档次。甚至,我们可以将目前院线的电影彻底做全面的分离,够档次和质量上乘的才有机会到院线,但其要求有较高的入门门槛和较高的价格壁垒。低端和质量差的电影,则要退却到网络和手机端,自己多找出路,因为你的质量是不足以进入到院线来全国公映,那是一种全方位的资源浪费。

另外,伴随着AI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票价的精细程度或许也会进一步提高,一家电影院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场次或许也都能在一定范围内智能化定价,提高影城和片方的利润。

不过,电影平均价格急剧的提升,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反弹情绪,这是中国电影目前必须要想清楚的事情,和我们国家近些年的发展一样,总想去依靠低价竞争是不足矣立足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利润,才会让中国和中国电影变得更好。

今年春节电影票价还是那么贵,低价出一张电影票

900万人因春节档票价太贵被劝退,电影票为何越来越贵了?

900万人因春节档票价太贵被劝退,电影票为何越来越贵了?一个是物价上涨,票价涨是必然的。更多的是春节时间的供需关系不平衡,看电影这个需求在此时是刚性的需求,涨价可以筛选出哪些需求不强烈的人群,从而为需求迫切的人提供机会,体验更好的同时也不会少挣钱。供需关系的变化和“票补”力度的减少是主要原因。春节期间,非一线城市人口大量回流,为当地电影院带来观影高峰。对于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小影城来说,平时上座率“惨淡”,出于盈利甚至生存考虑,在“春节档”涨价是必然选择。此外,尽管当前线上购票已成为主要购票方式,但今年片方投放的线上价格补贴力度大减,直接导致了票价上涨。电影院的座位是固定的,可放映的电影场次也是有限的。

当春节推出大片新片时,假期看电影的人自然多,特别是家人聚一起,共同陪老人、陪孩子、情侣间看电影人次增大。春节随着光顾影院人数激增的的影响,商家自然通过涨价控制入场人数。春节电影票贵了也是市场对供需矛盾调解的结果,符合经济学原理。基于电影院线运营是门纯粹的生意角度来说:而春节档票房本身对院线有着重要意义,春节档占全年总票房权重也不低。这些年春节档培育的观影习惯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市场前提,目前在观影人次增速有限甚至稳中有降的态势下,那么想提高收益,那么提高电影票价是必然的选择。这个不难理解,市场需要吧,春节期间,放假的人多了,看电影的人多了,有市场了,自然票价也就涨了,就像机票一样,淡季的时候就便宜,旺季的时候就贵了。虽然理解,但是不代表我就能接受呢,所以整个假期我就看了一场电影,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太贵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