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期间一纵一师师长是谁,孟良崮战役死了多少人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主席指示,陈毅、粟裕指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进行的进攻作战。
这是一场典型的山地运动歼灭战,华东野战军以“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由于该战役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并且难以复制,被称为中外战争史的经典战役。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几乎全部出动,当时直接参战有的有10个纵队20个多个师,当时的师长在开国时多数被授予少将军衔,不过其中有两位师长,一个被授予中将军衔,一个被授予大校军衔,这是怎么回事呢?
被授予中将军衔的是当时的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师长滕海清。
滕海清,于1909年3月2日生于安徽省金寨县褚鸡石村,由于家境贫穷,所以7岁起便给地主放牛,15岁离开家乡到霍山县帮工烧木炭。贫穷和困难是弱者的魔咒,是强者成功的阶梯,在当烧炭工的期间,他目睹了旧社会的黑暗,意识到只有抗争才有出路,于是他积极参加农民运动。
安徽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当革命的浪潮扑面而来时,滕海清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霍山游击队,由于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他很快成为赤卫大队的队长,1930年8月,他带领30余名赤卫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任命为红4 军第10师的班长。
他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双桥镇、黄安、商潢、苏家埠等战役,因作战英勇顽强,多次负伤,不过这也使得他快速成长,长征到陕北后,他任红4军第10师28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教导大队大队长。1938年3月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奉派到新四军,任游击支队第2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在抗战后期,他任新四军第4师第11旅和第9旅旅长,当时第4师的师长是彭雪枫,彭雪枫不仅军事理论水平高,而且作战指挥也非常强,这使得滕海清受益匪浅。
1944年9月11日,时任第11旅旅长的滕海清指挥的八里庄战斗即将结束时,亲临前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37岁。滕海清没有将彭雪枫牺牲的消息马上对外界公布,包括彭雪枫的夫人林颖。事后,滕海清说:“当时,没有给林颖立即报丧,是考虑到林颖已怀孕,让林颖心情安静,顺利地生孩子。组织上还以‘雪枫’的名义,给她发过一封‘平安’电报。不久,林颖在新四军医院为彭雪枫生了一个儿子,叫彭小枫。”直到1945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才发表了彭雪枫壮烈殉国的公告,从中可以看出滕海清对问题出色的处理能力。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率所部第9旅由淮北进入鲁南,划归山东野战军建制,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9旅旅长,后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师长,第2纵队的司令员是韦国清。后来滕海清升任第13纵队副司令员、第2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21军军长。他率部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继任第21军军长并兼政治委员,曾指挥所部解放舟山群岛,尔后担负浙东、浙南和闽北地区的剿匪和海防任务。
1955年滕海清被授予中将军衔,1961年起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和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97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
被授予大校军衔的是孟良崮战役时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师长。
郭廷万,又名郭德全,于1913年出生,龙岩县(今新罗区)江山铜钵人,1929年6月参加红军,刚开始在闽西纵队列宁队任战士、班长。1933年开始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一补充师排长。
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他担任连长,1935年中央红军打下遵义后,中央军委第二纵队第十五大队开展具有重要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的苏区纸币发行和回收兑换工作。
在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一补充师任连长的郭廷万,领到几元“红军票”,除购买一些必要的日用品外,剩下两张“红军票”舍不得花,用一张交了党费,还有一张用油纸包了又包放在怀里,带着它走过了万水千山,历经了南征北战,一直到1987年把它郑重地献给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这张珍贵的“红军票”是红军成功地在遵义发行纸币的历史见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吴起镇、直罗镇等战役战斗。后来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全面抗战开始后,郭廷万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副连长,并逐步提升,到1946年8月时已升任山东滨海军区独立二团团长。
孟良崮战役时,他已升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师长,第3纵队的司令员是何以祥。1949年1月郭廷万任豫皖苏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8月,任华东野战军后备兵团一师师长,解放后的1950年2月,他任解放军第28军82师师长,还是在师长的位置上,所以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9年10月15日,在福州逝世。
孟良崮战役时的纵队司令员通常授衔中将,师长通常授衔少将,而作为第3纵队的司令员的何以祥为何授衔少将,作为6师师长的滕海清被授予中将军衔,而9师师长郭廷万被授予大校军衔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平台不一样。滕海清的6师属于华野第2纵队,而华东野战军2纵是绝对主力,其纵队司令员韦国清1955年时被授予上将军衔。郭廷万的9师属于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其纵队司令员为何以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何以祥授衔少将主要是因为身体原因,解放战争后期有一段时间长期处于休养状态,直到1949年3月,何以祥才任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参谋长。因为司令员仅为少将军衔,其下属的师长授衔一般不超过上级,所以郭廷万授大校也属正常。
二是滕海清始终在一线部队的领导岗位,其战功非常多,而郭廷万在解放战争后期离开了一线部队的领导岗位,所以其战功相对少一些,而战功是评定军衔的重要方面。
三是资历不一样。滕海清生于1909年,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高级别是团政治委员,正团级。而郭廷万生于1913年,比滕海清小4岁,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高级别是连长,而红军时期的级别是评定军衔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滕海清和郭廷万虽然军衔不一样,但是他们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他原为华东某野战部队军官,装备工程学本科毕业,作战指挥学研究生毕业,曾在野战部队师级、军级单位工作,后调入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军事历史和军事哲学颇有研究,公众号亦是“天择杂谈”,欢迎关注~
参加孟良崮战役的将帅
参加孟良崮战役的将帅: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元帅)、副司令员:粟裕(大将);
主攻纵队(5个):
1纵(纵队司令:叶飞上将):第1师(师长:廖政国少将)、第2师(师长:刘飞中将)、第3师(师长:刘亨云少将)、独立师(师长:方升普少将)
4纵(纵队司令:陶勇中将):第10师(师长:张震东少将)、第11师(师长:谭知耕少将)、第12师(师长:彭德清少将)
6纵(纵队司令:王必成中将):第16师(师长:谭知耕少将)、第17师(师长:梁金华少将)、第18师(师长:饶守坤中将)
8纵(纵队司令:王建安上将):第22师(师长:孙继先中将)、第23师(师长:陈宏少将)、第24师(师长:周长胜少将)
9纵(纵队司令:许世友上将):第25师(师长:聂凤智中将)、第26师(师长:刘涌少将)、第27师(师长:孙瑞夫少将)
阻击增援(4个)
2纵(纵队司令:韦国清上将):第4师(师长:朱绍清少将)、第5师(师长:姚运良少将)、第6师(师长:滕海清中将)
3纵(纵队司令:何以祥少将):第7师(师长:贺健少将)、第8师(师长:王吉文48年济南战役牺牲)、第9师(师长:郭廷万61年少将)
7纵(纵队司令:成钧中将):第19师(师长:熊应堂少将)、第20师(师长:殷绍礼48年益林战役牺牲)、第21师(师长:谢锐少将)
10纵(纵队司令:宋时轮上将):第28师(师长:王德贵少将)、第29师(师长:肖锋61年少将)
特种兵纵队(纵队司令:陈锐霆少将):榴炮团、野炮团
叶飞,陶勇,王必成同为粟裕手下华野三虎,为何55年授勋时,叶授上将,而陶,王授的是中将呢?
原因有很多。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叶飞起任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和中共苏中区委书记、苏浙军区副司令员,而王必成在1945年1月起任苏浙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很明显,在同时期,叶的职位和贡献要高于王。除此之外,授衔除了看资历和战功之外,还有其他其他的因素的影响。1、将官名额限制:1955年授衔时将帅名额是有限制的,从后来结果看,1955年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高级将领合计250名;少将800名(其中1955年9月27日授798名,年底授2名)。所以并不是所有够级别的人都能获得同级主要编制军衔,总会有人做出牺牲。
2、山头派系平衡:典型的如王树声、许光达,级别正兵团,按资历、战功应该授上将,因为照顾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两个大“山头”被授予大将军衔。
3、个人条件及其它因素:同级别干部,因个人“德、才、资”及其它原因,高评或低评一级军衔都属正常。如贺晋年、段苏权等在授衔时因受一些问题牵连导致低授。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