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炉香 选角,第一炉香梁太太出轨
从当初的选角被骂,到如今的豆瓣5.5、票房扑街,导演许鞍华也经历了低谷和自我怀疑,在采访中,许鞍华在回应影片的负面评价时曾说,“如果我比较知道网友的power,我就会换角。”
许鞍华也被嘲“把《第一炉香》拍成青春疼痛电影的人,根本不懂张爱玲”,而这个“不懂张爱玲”的女人,却曾6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还在73岁那年,获得了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更重要的是,《第一炉香》这部影片已经是许鞍华与张爱玲的第三次碰撞,虽然这部影片“扑街”了,但并不能说许鞍华“不懂张爱玲”。
因为1984年的《倾城之恋》,曾获得金马最佳剧情片的提名;1997年的《半生缘》,更是在豆瓣上达到了7.9的评分,被网友们称为“最贴合原著的一版”。
其实,97版《半生缘》,不单单是在剧情上贴合原著,并且在选角上也符合张爱玲笔下的人物。
01、
有人说,这部影片虽然叫《半生缘》,但却讲完了一生的故事。
顾曼桢(吴倩莲 饰)与同工厂的同事沈世钧(黎明 饰)产生感情走到了一起,但这段感情面前,却有着双方家庭的阻碍。
顾曼桢的姐姐顾曼璐(梅艳芳 饰)为了养家,离开恋人张豫瑾(王志文 饰),去做舞女。虽然撑起了这个家,但也成为了家庭的“耻辱”,更是既被动又主动地阻挠了这段感情。
被动的是,她的身份被沈家嫌弃,顾曼桢和沈世钧更是因此吵架,不欢而散;主动的是,她为了留住丈夫祝鸿才(葛优 饰)的心,不惜设计让妹妹顾曼桢委身于丈夫,欺骗沈世钧妹妹已经结婚,还在顾曼桢生下孩子后才放她走。
有人说顾曼璐狠心,为了留住男人,让自己的妹妹牺牲。但她何尝不是一个可怜的人呢?为了整个家庭,她去做舞女陪客赚钱,到头来,家人嫌弃,昔日的恋人更是与她保持距离,甚至喜欢上了自己的妹妹。
另一边,沈世钧的家里也不太平。父亲病重,担心被姨太太抢走家产的沈母紧急把沈世钧叫回家中,让他辞去上海的工作,接手家里的生意。并且沈母烧掉顾曼桢的来信,使得他们二人更是误会滋生,最终沈世钧心灰意冷,与门当户对的石翠芝(吴辰君 饰)结婚。
而他不知道的是,石翠芝钟情的人,是他的好朋友许叔惠(黄磊 饰),而许叔惠却因为家庭问题,对钟情的人望而却步,最终放弃。许鞍华这里的表现手法非常高明,她以许叔惠仰视石翠芝的镜头,来表现他们二人家庭之间的差别。
多年后,许叔惠留学归来,他与石翠芝在家中醉酒诉衷肠;沈世钧和顾曼桢也相遇了,他们在曾经吃过饭的地方紧紧拥抱,解开了多年的误会。
但,错过了终究是错过了,顾曼桢的一句“我们回不去了”,给他们之间的感情画上了句号。
整部影片都很平静,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没有撕心裂肺的嘶喊,却在看似平静的故事中,让观众感受到了恋爱时的甜蜜、错过后的遗憾与痛苦。看完整部影片,思绪总会陷入到遗憾的泥沼里无法自拔。
影片中的相爱之人皆彼此错过,这里面糅杂了家庭的种种原因,在他们彼此纠葛的感情背后,其实是父母、家庭的影响,不同阶层的家庭环境,碾碎了他们的爱情。
02、
无论是新版《情深缘起》,还是许鞍华的《第一香炉》,都或多或少地遭受了选角风波。但是97版《半生缘》的选角,却受到了高度好评。
吴倩莲版的顾曼桢,演出了原著的坚强、隐忍、独立和善良纯粹;梅艳芳版顾曼璐将爱恨交织的情绪演绎得入骨三分;葛优版祝鸿才,更是“不笑像老鼠,笑起来像猫”……
尤其是黎明版沈世钧大受认可,原著党纷纷表示这就是他们想象中沈世钧。可以说,黎明本身的气质与沈世钧颇为相符,再加上他本身略带温吞的性格,将一个知书达理的富家子弟演活了。
在顾曼桢、沈世钧、许叔惠三人第一次一起吃饭时,他对着桌上的灰尘皱眉,可见他的养尊处优;在许叔惠家,主动帮忙收拾碗筷,在顾曼桢家,帮忙祖母端菜,可见他的知礼;而在自己家中,他安然享受着女佣的服务,又完全展现了一个富家公子的样子。
可以说,无论是哪个场面,黎明都把世家公子的贵气和教养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感觉他不是黎明,就是张爱玲笔下的沈世钧。
可以说,许鞍华的这一波选角是成功的,即使影片选用平实的叙事方式,即使是不被看好的文艺片,这几个演员却将影片勾勒得十分鲜活,又触动人心。
03、
据了解,许鞍华拍这部影片的机会,还是“捡漏”得来的。
张爱玲的作品,一直深受广大导演的偏爱,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半生缘》颇受导演们的喜爱,很多导演都想要翻拍。
1995年,导演谭家明想要翻拍《半生缘》,托王家卫致信张爱玲,却得到回复称:版权在琼瑶丈夫平鑫涛创办的皇冠出版社中。但不知是与出版社沟通出现了问题还是如何,最终谭家明放弃了。
而后田壮壮又想要翻拍电视剧版《半生缘》,邀请了刘恒来当编剧,但是刘恒认为原著“看起来很怪”,不适合拍成电视剧,拒绝了田壮壮的邀请,田壮壮也就此放弃了。
于是,许鞍华“趁机”从皇冠出版社买下了《半生缘》的版权,筹集了1100万的资金。
04、
据了解,许鞍华去邀请梅艳芳出演的时候,在她身上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客串演员。
在确定了吴倩莲饰演顾曼桢之后,许鞍华认为,既然顾曼桢被沈家人误认为是顾曼璐,那两姐妹的相似程度应该是很高的,于是她认为顾曼璐的角色非梅艳芳不可。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即使预算不高,许鞍华还是决定试一试。不巧的是,当时梅艳芳正在拍摄《金枝玉叶2》,行程很满。不过许鞍华没有放弃,终于得到机会去片场与梅姑谈。
谁成想还没聊几句,就被导演陈可辛拉着客串空姐去了。当晚,许鞍华莫名其妙成为了演员,而梅姑也是忙着拍戏,两人根本没有时间详聊。
不过令许鞍华感到意外的是,梅姑收工后给了她一颗定心丸,说“不用担心,我一定拍。”
就这样,梅艳芳成了那个一生充满了爱恨矛盾的美艳顾曼璐。
顾曼桢曾道:“人老的时候,总有两三件事拿出来说的,如果我和世钧在一起了,生了孩子,那就没有故事了。”
看似平淡的话语,却向观众表达了丰富的信息,并且给足了观众深入想象的空间,留下一抹影片虽然完结、但故事仍在继续的意味。(撰文:西窗雪)
《第一炉香》的口碑“扑街”,这部剧的选角存在哪些问题?
这部电影选角最大的问题就是演员不符合角色的要求,马思纯和彭于晏的外在条件和角色非常不匹配,虽说剧组努力在营造这样的氛围,但是因为演员外在形象和影片中的角色相差太大,导致观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入戏,也没有办法和影片中的角色联系在一起,演员选角失败就是《第一炉香》最大的败笔,这也再次让我们看到演员选角对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相信这次对马思纯和彭于晏这两位主演的打击也一定不小。
《第一炉香》的口碑和票房成绩双双扑街,大家也为《第一炉香》的失败总结了一些经验,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看过网络上的影迷朋友么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评价,大家最不满意和吐槽的地方就是这部电影的选角,马思纯和彭于晏丝毫没有把影片中角色的情感和人物特点呈现出来,所以演出来的效果就给人感觉很土,看过这本小说的人都对自己心目中的角色有些设想,但是绝对不是电影《第一炉香》中呈现给大家的效果,反差实在是太大。
演员选角极度不合适剧中角色要求
这部电影在演员选择上最大的失败就是和原著的角色人物外在条件极为不符,小说中对主角的描述和电影呈现的效果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所以才会导致观众无法正常入戏,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在演员选角伤都很失败。
演员选角反差太大
看过电影的都说俞飞鸿更像女主,女主和配角的落差太大,这也是这次电影《第一炉香》演员选择失败的地方,希望这也可以给大家一个负面教材的榜样,今后最怕在演员选择这一块一定要把握好,并不是有演技就可以,还得符合剧中角色的要求。
影视剧中最颠覆原著形象的角色有哪些?
我认为《第一炉香》,三个鲜活的人物葛薇龙、姑妈、乔琪乔,分别由马思纯、俞飞鸿、彭于晏饰演。选超级健康的彭于晏饰演颓靡的乔琪乔,显然不符合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让马思纯、俞飞鸿来饰演葛薇龙和姑妈,则更被认为是“悲剧”。俞飞鸿有着不老的容颜,但她是大方、明媚、端庄的代表,与在“扇子缝隙”里窥人、凭借着各种手腕周旋于香港社交圈的姑妈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而且姑妈是“白腻中略透着青苍,有一双似睡非睡的眼睛……”如此看来,陈冲、刘嘉玲更适合这个角色。
葛薇龙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极为普通的上海女孩子”,“她的眼睛长而媚,双眼皮的深痕,直扫入鬓角里去,纤瘦的鼻子,肥圆的小嘴……更加显出那温柔敦厚的古中国情调。”张爱玲说,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糖醋排骨”是皮肤黑、颧骨高、有棱角的女人,“粉蒸肉”应是小骨架而多肉,软绵绵白嫩嫩的,像是民国《良友画报》的封面上那些沪上女人。这样的女人才配得上张爱玲的名句:“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网上爆出过很多马思纯穿旗袍的照片,旗袍真的“驾驭”不了她的大骨架,而且马思纯充满正气的脸与大轮廓的五官,与外表软糯的葛薇龙相差太大。无法想象葛薇龙没落小资的自甘堕落会发生在马思纯身上,也无法想象马思纯是缥缈、妩媚、危险的。
《第一炉香》是最凸显张爱玲特色的小说,将男性、女性的心理战争刻画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而善于将人物置于大背景下讲故事的许鞍华导演,不仅在人物上颠覆了原著,估计也会在故事上颠覆原著。这种打破原著气质而自立风格的尝试,许鞍华不是没有搞砸过。虽然《半生缘》成功了,但《倾城之恋》是失败的。在张迷的心目中,《倾城之恋》影视化要比《半生缘》难得多。此番再次挑战张迷的心理期待,只能说许鞍华导演非常有勇气。
张爱玲的小说擅长绵密的叙事,被认为是“纸上电影”,她对人物的外貌、穿着、气质和人性有着统一的、入木三分的刻画,而且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带有独特的张氏风格,是用每一个张氏词汇锻造出来的。如果影视化改编中远离了张爱玲的人物,很难想象它与张爱玲是否还有关系。成功的影视化改造无一不在延续着名著的生命力。张爱玲的书迷如此之多,他们之所以觉得《第一炉香》选角是失败的,是因为他们更珍惜张爱玲文字营造的世界,更希望与原著气质匹配的影视化改造来呈现张爱玲小说的魅力。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