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风粤语歌,刀光剑影歌曲
1974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即“无线”)剧集《啼笑姻缘》的同名主题曲,一经推出就收获极大关注。这首由叶绍德填词、顾嘉辉谱曲、仙杜拉演唱的粤语歌,一般来说也被学界认为是“粤语流行曲”的开山之作。
自此歌开始,粤语歌不再只存在于市井底层,而是真正“登堂入室”,引领了香港流行音乐的重大变迁。
从《啼笑姻缘》不难看出,港乐的流行,和电视文化息息相关。八十年代中期,当内地电视观众开始沉醉于《大侠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经典港剧的魅力之时,“粤语歌”文化,也随之一同被启蒙。“港乐”也脱离了偏居一隅的桎梏,借着剧集的热播成为全国的流行风潮。
当全国人民都能够用生涩的粤语唱出《万里长城永不倒》、《铁血丹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电视剧集中的一个分类——武侠剧,对于港乐的推动作用,有多么强悍了。实际上,在港乐发展的初期,香港武侠剧也确实带来了数量可观的金曲。这些旋律优美、填词隽永的武侠剧歌曲,很大程度上让“粤语流行歌”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1978年,香港电台开始评选“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评选范围并不限于“港乐”,如邓丽君的《小村之恋》、齐豫的《橄榄树》都曾入选过。但最初的几届,港产武侠剧歌曲从未缺席,且占据了很大的部分。直到“港乐”真正形成了流行娱乐文化之后,“武侠曲”才开始逐渐让位于后来天王天后们的流行金曲。
一言以蔽之:粤语流行曲的发展,离不开香港武侠电视剧。
笔者撰写此文初衷的一方面,是试图从创作背景、流行成因来梳理一部分对港乐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武侠曲;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段“怀旧之旅”,期待本文所列举的歌曲,能引发大家记忆深处的共鸣。
“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香港武侠剧开始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度,始于1976年。“佳视”开拍《射雕》,“无线”则制作了《书剑》,两剧皆为金庸名著改编。随着剧集热播,《射雕》的主题曲“绝招,好武功”与《书剑》的主题曲“红花会豪杰,碧血染蛮夷”,自然也为人所熟知,成为经典旋律。
后来,《射雕》既有许冠杰《打雀英雄传》的戏谑改编,也有《东成西就》里张学友的“旧曲新唱”;而李连杰的《方世玉》系列电影里的主旋律,依然还是《书剑》。
1976年,无线还拍了古龙名著《陆小凤》。“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也无憾”,这也是被后来港产电影无数次致敬的曲目,如《食神》、《大内密探零零发》等。若“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从1976年开始评比,想必这几首应该能够入围。
武侠曲的声势,在1978年,达到了第一个巅峰。因为这一年,《小李飞刀》横空出世!
难得一身好本领 情关始终闯不过
闯不过 柔情蜜意 乱挥刀剑无结果
流水滔滔斩不断 情丝百结冲不破
刀锋冷 热情未冷 心底更是难过
无情刀 永不知错 无缘分 只叹奈何
面对死不会惊怕 离别心凄楚
人生几许失意 何必偏偏选中我
挥刀剑 断盟约 相识注定成大错
作为古龙名著《多情剑客无情剑》改编的剧集,《小李飞刀》由朱江、黄元申主演。同名主题歌由卢国沾填词、顾嘉辉谱曲,罗文演唱。一经问世,这首歌便深入人心。
朱江版李寻欢
《小李飞刀》的风潮,不仅是席卷全港,更是狂扫整个东南亚地区。港星若在东南亚登台献唱,《小李飞刀》是必备曲目,否则“下不来台”。
这首歌的爆红,让卢国沾和顾嘉辉都感到“不可思议”。两人某次探讨,四目相对,曲好么?词好么?皆摇摇头,因为都知“未尽全力炮制”。但是所得成绩惊人,无以名之,只能称为“龙卷风”。
古龙谈到“小李飞刀”李寻欢时说道:“他有肺病,终日不停咳嗽,他不能喝酒,却偏偏要终日不停地喝。他时常委屈自己,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可是他自己心里还是会因此而觉得很痛苦,因为他毕竟是个人,不是神。……我写的本来就是一个人,有血有肉又泪的人,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人性中本来就有一些无法避免的弱点,谁也没法否认。”
《小李飞刀》风靡的秘密,其实就在歌词之中。卢国沾做足了功课,让歌词极度契合人物形象。“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短短两句,足以暴击整日为生活奔波的普罗大众之内心,引为共鸣。而“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相识注定成大错”等句子,也早已成为全港市民能够随口引用的“名言警句”。
卢国沾曾撰文自述:“不容置疑,‘卢国沾’这三个字受到注意,确是因这首歌而开始。这歌词,数十年来,一直都有人向我提起,表示赞赏,我也欣然接受。也曾有人说:这歌大概已走遍天涯海角,而且到处受到懂中文的人注意。实情是否如此,我不大清楚,不过这以后,无论我身在何处,人家都提起这歌,可见它确实有一定魅力。”
古龙对这首《小李飞刀》,也尤为偏爱:“前几天见到罗文,他特地送我一张他的金唱片《小李飞刀》。他绝不是‘小李飞刀’那一型的人,他生动活泼炫耀而有吸引力,他唱出‘小李飞刀’的悲伤,却是在一种极生动活泼炫耀的情况下唱出来的。我从未想到有人能把‘小李飞刀’唱出这么样一种风格来。可是他成功了。因为他有他自己的风格。成功绝不是侥幸的。”
因为歌曲极度成功,所以1999年焦恩俊主演的新版《小李飞刀》,主题歌依然沿用的老曲。这一次,《小李飞刀》动人的旋律和人生格言式的歌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传播,让原本并不太了解这首歌的内地观众,也获得了同样深刻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8年的首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评选中,“武侠曲”极为耀眼。除了《小李飞刀》之外,《陆小凤之武当之战》的主题曲《誓要入刀山》、《陆小凤之决战前后》的插曲《愿君心记取》、78版《倚天屠龙记》的同名主题曲皆榜上有名。四首歌作曲皆为顾嘉辉,卢国沾、黄霑各填两首词。
让古龙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楚留香》1979年,“丽的”开播原创武侠剧《天蚕变》,精良的制作和漂亮的武打场面,让丽的声势大振。
此时,卢国沾已离开“无线”,在跟随周梁淑怡经历了“佳视”1978年的“七月攻势”却最终等来电视台倒闭的结局之后,卢国沾转投“丽的”麾下。《天蚕变》的主题曲,便是由卢国沾作词,黎小田作曲,关正杰演唱。
这也是一首相当经典的武侠曲,不仅是1979年度“十大中文金曲”之一,也因90年代的《天蚕变》续集《再与天比高》沿用了此主题曲,而为内地观众所熟知。
彼时的“无线”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收视上被《天蚕变》打的节节败退之时,无线临时决定,“腰斩”单元剧节目,紧急召集郑少秋、赵雅芝等人,开拍古龙名著《楚留香》!
毫无疑问,《楚留香》大获成功。剧集成功,主题曲同样成功。
湖海洗我胸襟 河山飘我影踪
云彩挥去却不去 赢得一身清风
尘沾不上心间 情牵不到此心中
来得安去也写意 人生休说苦痛
聚散匆匆莫牵挂 未记风波中英雄勇
就让浮名轻抛剑外 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啊……啊…… 独行不必相送
这首歌的填词,由黄霑和邓伟雄共同完成。两人皆是曲作者顾嘉辉的老搭档,而黄霑更可称为邓伟雄填词入门的“引路人”,在黄霑的鼓励和指导下,本来专职做电视的邓伟雄成为了香港又一位不容忽视的填词人,《春雨弯刀》(79年“十大中文金曲”之一,“无线”武侠剧《刀神》主题歌)是邓伟雄的第一首填词作品。
你一句,我一句,两位才子“双剑合璧”,终于写就了这首不朽名篇。
歌曲的演唱者,正是主演郑少秋。整首歌,从楚留香的第一视角出发,细腻刻画了一代“盗帅”的风范。既有笑踏河山、行侠仗义的豪气壮志,又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云淡风轻。
郑少秋版楚留香
“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如此这般对仗工整、意境广阔的词句,从一开始,就能够牢牢抓住听众的心。而据邓伟雄自述,“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这句流传最广的歌词,是霑叔的手笔。填词潇洒出尘,作曲浩然大气。毫无疑问,79年的“十大中文金曲”,有它一席!
《楚留香》的成功,不仅限于香港。1982年,中国台湾地区引进了该剧之后,轰动之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家廖信忠回忆道——
“这是第一部正式引进台湾电视台的港剧。在那个只有三个台的年代,这部剧居然创下70%的超高收视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每到《楚留香》播放的礼拜六晚上,街上的人都空了,店也都关了,出租车索性也不跑了,通通都回家看《楚留香》……”
“《楚留香》影响到了各种层面。各种以‘留香’、‘无花’为名的餐饮茶艺馆开了一堆,酒店小姐也多了一堆‘蓉蓉’,酒店业者都抱怨周末晚上的生意很差,因为男人都要赶回家看《楚留香》……”
1982年6月7日、8日、15日,《联合报》都将港剧《楚留香》的相关新闻,作为社会热点置于第三版。
因为《楚留香》的霸屏,甚至引发了社会事件。台湾本土演员上街抗议像《楚留香》这样的港剧入侵给他们带来了生计上的影响,迫使台湾当局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港剧的禁令。
古龙
古龙自己甚至不曾想到,自己所创作的小说人物,因为这部同名电视剧,而在自己生活的台湾彻底做到了“家喻户晓”。古龙说道:“一般来说,只有一个真实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人,而且造成过相当轰动的新闻人物,才能上得了一家权威报纸的第三版。楚留香,很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台湾本土电视台引进《楚留香》的动作,甚至引发了与古龙之间的版权纠纷。
和古龙私交甚笃的散文家林清玄曾提及:“因为‘楚留香’轰动台北,郑少秋在‘来来’做秀,中视播完转到华视,连立法院也谈论楚留香的时候,没有人问过古龙的意见。‘楚留香’是古龙创造的,大家在谈楚留香时,竟忘了他是古龙笔下的人物,以为郑少秋生来就是楚留香。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彷佛任何人都可以决定楚留香的命运,除了古龙。”
最终,古龙和最先引进《楚留香》的“中视”达成协议,由中视支付“顾问费”给古龙。据1985年的《中华日报》报道,顾问费达一千万(台币)。而郑少秋1982年8月赴台以楚留香扮相巡演,整个行程入账达八百万(台币)。真是红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借着剧集的热播,《楚留香》一曲,也在中国台湾极尽风靡。因为“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这句,甚至让此歌有了《哀乐》的功能,成为台湾不少家庭出殡时的必备曲目。
中国内地观众最早接触到79版《楚留香》,听到这首《楚留香》,是什么时候呢?答案是1988年。
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在这一年从台湾引进和发行了7卷《楚留香之无花传奇》录像带,剧情只包含了台湾方面重新剪辑后的第一个故事,但足以让内地观众被秋官的香帅“迷倒”,并在片头领略主题曲的魅力了。
1990年,湖北音像艺术出版社引进了同样由郑少秋主演的台湾85版《楚留香新传》,但这样的“引进版录像带”非常奇怪,内容除了四个单元的《新传》故事之外,还包括了承接《楚留香之无花传奇》的79版《神宫传奇》、《最后一战》两个单元。也就是说,79版《楚留香》,靠着台湾方面重新剪辑而拆分的单元,分两次引进到了内地(剧情还不全)。
内地引进版《楚留香》录像带
以上“引进版录像带”,最终随着闭路电视、有线地方台的信号输送,而奔向了内地的千家万户。
2004年,黄霑病逝。在香港大球场2万人的追思会上,“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一再回响……
《霍元甲》三部曲与“家国情怀”在香港本土和东南亚,强有力普及港乐的武侠曲是《小李飞刀》;在中国台湾,《楚留香》让港乐“落地生根”。
而在中国内地,让粤语歌响彻大江南北的“先行者”,名字叫《万里长城永不倒》!
昏睡百年 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高声叫吧 这里是全国皆兵
历来强盗要侵入 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冲开血路挥手上吧 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 个个负起使命
这睡狮渐已醒
1981年,正处于股改期间的“丽的”(后一年就改名“亚视”了),出品了清末民初的武侠剧《大侠霍元甲》。该剧由徐小明监制、导演,黄元申、米雪、梁小龙主演,讲述了武术家霍元甲振兴武林,抵御外侮的故事。
《万里长城永不倒》,正是该剧的主题曲,由卢国沾填词,黎小田作曲,叶振棠演唱。
原版《大侠霍元甲》
1983年6月,广东电视台引进《大侠霍元甲》,由广东省实验话剧团译制成普通话版,并改名为《霍元甲》,为霍元甲进行国语配音的是著名配音演员简肇强。主题曲,则保留了原版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内地1983年引进版《霍元甲》
这是中国内地正式引进并在全国播出的第一部港剧,立马掀起了收视狂潮。由于反响热烈,《霍元甲》更是在1984年6月登陆央视播出。其对于民族精神的振奋,引发了内地观众的强烈共鸣,而主题曲中“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等歌词,更是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一时间争相学唱,粤语歌,也自此在内地流行开来。
和创作《我的中国心》的黄霑一样,卢国沾也是相当有“家国情怀”之人。
卢国沾
创作该剧主题歌的时候,卢国沾大抵上也听徐小明讲了故事梗概。如何下笔?他想到了拿破仑所说过的那句:“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
“硬桥硬马的剧情,要有唤醒中国人爱国、抵拒外侮的感情,歌词难免口号式。于是我引用了‘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作为歌词的开头。”卢国沾回忆道。
《大侠霍元甲》在香港本土首播时同样大受欢迎,这也让亚视随后连续开拍了续集《陈真》《霍东阁》,讲述霍元甲弟子陈真以及儿子霍东阁的故事,三部统称为《霍元甲》三部曲。而《陈真》和《霍东阁》跟随着的《霍元甲》的步伐引进内地,持续轰动。
这三部曲的歌词,都是由卢国沾创作的。《陈真》的主题歌《大号是中华》,《霍东阁》的主题歌《好小子》,演唱者都是剧集的监制徐小明。
卢国沾说道:“跟着的两首词,着墨点就在霍东阁。陈真负起教导和养育的责任,我用了教导的内容,因此歌词开头就写了‘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古朴益显出风貌,大号是中华’。隐藏着‘家’,就是‘中国’,你是中国人!”
这三部曲的主题歌,无一例外,在内地广为流传。1985年,内地单位邀请徐小明赴北京工人体育馆开演唱会,主题就是“家国情怀”。徐小明也成为第一位到内地做专场演出的香港演员,请了一整个音乐团队,浩浩荡荡50多人一起赴京,主要演出曲目也正是“粤语流行曲”。演出非常轰动和成功。
徐小明在杭州领取“金鹰奖”时的照片
同样是在1985年,在第三届“金鹰奖”的评选中,《霍元甲》获得“优秀电视剧”殊荣,这是彼时中国电视剧的“最高奖项”,作为监制的徐小明代表剧组赴杭州领奖。
《大众电视》刊载徐小明领奖时的细节
《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传唱,后来一直在继续。《霍元甲》作为一个长盛不衰的IP一直被翻拍,而主题歌也一直都在沿用,国语版、重新编曲版纷纷出炉……
这就是为港乐在内地开创流行之功的歌曲,带来的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力。
诉不尽儿女情长,叹不完英雄血泪按港产武侠剧的制作时间来推进,81年的《大侠霍元甲》过后,该说到82年了。
1980和1981两届“十大中文金曲”的“武侠曲”并不突出,对比79年的《楚留香》《天蚕变》和《春雨弯刀》,这两年一共只有《天龙诀》的插曲《残梦》,以及《英雄出少年》的插曲《醉红尘》上榜。
但1982年,再次迎来了武侠曲的“辉煌”。而这一“辉煌”的缔造者,依然是“辉黄”组合——顾嘉辉、黄霑。
顾嘉辉
黄霑
这一年,诞生了或许是迄今为止最好的金庸武侠电视剧主题曲——《俩忘烟水里》和《万水千山纵横》。
男:女儿意 英雄痴 吐尽恩义情深几许
女:塞外约 枕畔诗 心中也留多少醉
男:磊落志 天地心 倾出挚诚不会悔
女:献尽爱 竟是哀 风中化成唏嘘句
男:笑莫笑悲莫悲(女:凝悲 忍叹)
此刻我乘风远去(女:无 可奈)
男:往日意 今日痴(女:从今 痴泪)
他朝俩忘烟水里(女:俩忘烟水里)
1982年,“无线”推出了50集的《天龙八部》。这是无线继《书剑》和《倚天》之后,拍摄的第三部金庸剧。彼时,“武侠剧教父”萧笙刚刚转投无线,承接了拍摄《天龙》的重任,电视台上下对于这部鸿篇巨制亦重视无比,众多当红的小生和花旦,齐齐上阵。
在此背景之下,顾嘉辉和黄霑,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将主题曲制作完美。
82版《天龙》共分两部,第一部为30集的《六脉神剑》,第二部为20集的《虚竹传奇》。若是完全按照分部内容做主题曲,那么《六脉神剑》应该是段誉的主题,《虚竹传奇》则是虚竹的主题。
当然,顾嘉辉和黄霑并没有这么做。两首主题曲的创作方向,紧贴原著“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以第一主角萧峰的视角展开。
梁家仁版萧峰
先说由关正杰、关菊英男女声对唱《俩忘烟水里》。这一首歌,不仅是1982“十大中文金曲”之一,更拿到了1982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
顾嘉辉的作曲,依然遵循其一以贯之的“五声音阶”写法,旋律简单但极其优美。乐评人黄志华视其为“中国风格的流行歌曲创作的极致”,据传这也是顾嘉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黄霑的填词,紧扣“冤孽与超度”,以小见大,通过萧峰与阿朱的个案,层层递进展现小说主题。用乐评人杨熙的话来说,就是“歌词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可深可浅,不同听众亦可各取所需。故兼得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亦实至名归”。
总而言之,《俩忘烟水里》静谧如水,凄婉幽怨,充满了古典韵律之美。霑叔的填词宛如古体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辉哥的谱曲近似古典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万水千山纵横 岂惧风急雨翻
豪气吞吐风雷 饮下霜杯雪盏
独闯高峰远滩 人生几多个关
却笑他世人 妄要将汉胡路来限
曾想痴爱相伴 一路相依往返
谁知心醉朱颜 消逝烟雨间
凭谁忆 意无限
别万山 不再返
再说由关正杰独唱的《万水千山纵横》。同样,它也是1982“十大中文金曲”之一。曲子极度豪迈和雄壮,配器更是引入了交响乐,这或许是顾嘉辉最为“豪气万丈”的一首作曲,直有“万马奔腾,气吞河岳”之势。
由曲入词,黄霑要做的,就是为这首令人热血沸腾的曲子填词。不到百字篇幅,黄霑让萧峰这位金庸小说第一英雄的形象跃然于曲中。黄志华说:“在黄霑的粤语流行歌词作品里,有三首是特别写得句式工整、古意盎然而且神采飞扬的,它们分别是《万水千山纵横》、《忘尽心中情》(无线剧集《苏乞儿》主题歌,叶振棠演唱顾嘉辉作曲,同为1982十大中文金曲)和《沧海一声笑》。”
概括来说,《万水千山纵横》跳动如火,奔放豪迈,全曲高调激昂,闻者不禁身躯随节奏摆动而不自知,足见辉哥妙曲魔力;歌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一代英雄萧峰的高尚人格、绝世风范、情爱之殇、身世之问,足见霑叔妙笔生花。
这两首粤语流行曲,也几乎代表了港乐中“武侠曲”的最高水准。
说起“辉黄”的合作,基本可以用“心有灵犀”来概括。黄霑曾说过:“其实很奇怪的,我和辉哥,我也不知道,如果你信轮回的话,那我和他旧时一定是两兄弟,一定是认识,而且好熟的……我一看辉哥的旋律,就几乎可以猜到他想做什么。”
1988年,82版《天龙》的录像带,通过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引进到了内地,继而在90年代初成为部分地方电视台的播出剧目。
内地引进版82《天龙》录像带
相比较原版,内地引进版分为了《六脉神剑》、《英雄泪》、《金戈荡寇》、《逍遥神功》和《英雄怒》五个单元,片头曲统一采用了《万水千山纵横》,片尾曲为《俩忘烟水里》。尽管82版《天龙》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播之势,但两首无与伦比的主题歌,还是给很多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轰动的《射雕》,记忆最深的金曲在1983年的“十大中文金曲”中,有两首武侠曲上榜:《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神雕侠侣》插曲《情义两心坚》。
1983年,也是香港武侠剧歌曲入选“十大中文金曲”的最后一年。粤语流行曲在香港从无到有、再到全面开花,“武侠曲”着实立了大功;而随着香港乐坛的“百花齐放”,也随着香港武侠剧第一个高峰的结束,“武侠曲”从前台落幕,亦是正常。后来,“武侠电影”的主题曲亦曾多次获评港乐奖项,但毕竟和本文主题所言的“武侠剧”有所区别了。
最后一年获奖的“武侠曲”《世间始终你好》,其背靠的“武侠剧”1983版《射雕英雄传》,在中国流行文化发展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线”这版《射雕》,是翻拍之作。因有“佳视”76版珠玉在前,无线此次重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射雕制作特辑》显示,从1982年7月26日开始,无线市场营业部便向各阶层观众发起了问卷调查,看看对“重拍射雕”有什么意见。调查结果显示,71%的香港观众知道《射雕》这部小说,其中20%看过原著;赞成重拍的观众达到70%。
观众的支持给了“无线”信心,开拍之前,他们还进行了“理想黄蓉”试镜,最终从众位参选的演员中选定了翁美玲。果然,这部集全台之力大制作的《射雕》,再次在香港大受欢迎,翁美玲以新人之姿,红透香江。
翁美玲版黄蓉
该剧分《铁血丹心》、《东邪西毒》、《华山论剑》三部,三首主题歌,皆由顾嘉辉作曲,由罗文和甄妮对唱。《铁血丹心》填词者为邓伟雄,《一生有意义》和《世间始终你好》由黄霑填词。
前文提到,“粤语流行曲”在中国内地打响“第一炮”的,是民初武侠剧《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时间为1983年;而后续“接棒”、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暴风骤雨”之势的,是《铁血丹心》,时间为1985年。
女:依稀往梦似曾见 心内波澜现
男:抛开世事断仇怨 合:相伴到天边
男: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女:冷风吹,天苍苍)
男:哪惧雪霜扑面(女:藤树相连)
男:射雕引弓塞外奔驰(女:猛风沙,野茫茫)
男:笑傲此生无厌倦(女:藤树两缠绵)
女:应知爱意似是流水(男:天苍苍野茫茫)
女:斩不断理还乱(男:万般变幻)
合:心经百劫也在心间 恩义两难断
1984年底,83版《射雕》成为被正式引进到内地播出的第一部香港古装武侠剧。剧集一经播出,立马引发了无以伦比的轰动效应,“郭靖”“黄蓉”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名号,也街知巷闻;之前从未看过古装武侠剧的内地观众,面对光怪陆离的武打画面,看得如痴如醉。
之前不少没有看过《射雕》原著的观众,开始如饥似渴寻找原著;出版商见有利可图,也开始扎堆出版原著。83版《射雕》的热播,客观上成为金庸小说在内地彻底“热起来”的强有力的助推器,成为金庸小说在内地由“小众传播“到“大众传播”的纽带。
吴保和在大学教材《中国电视剧史教程》中写道:“由黄日华扮演郭靖、翁美玲扮演黄蓉的83版《射雕英雄传》,点燃了中国人心中的英雄梦想,被大陆观众认为是武侠电视剧永久的经典。”
毫不夸张的说,若在街头听闻《铁血丹心》那引人入胜的主题音乐响起,很多人都可能会心潮澎湃,驻足聆听;“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副歌部分的歌词,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而男女声的对唱,两个声部唱词不一、节奏不一、曲调不一,合在一起却惊人般和谐,在展现了词曲作者创作功力的同时,也引发太多人在KTV里用合唱来“助兴”或是“炫技”……
《铁血丹心》,无疑是国人记忆最深刻的“粤语武侠金曲”之一。
当然,《一生有意义》和《世间始终你好》,不遑多让。在前段时间《声生不息·港乐季》的某期节目的最后,全场嘉宾选择了《世间始终你好》作为合唱曲目,引发了无数共鸣。歌手们唱嗨,歌迷们跟着全场合唱,这是一听到前奏就会不由自主喊出“吼、哈”的“惯性”,这就是镌刻在骨子里的“时代曲”!
武侠剧港乐的“声生不息”客观来说,“武侠剧港乐”创作的巅峰,留在了和粤语流行曲相伴发展的最初十年(1976-1986)。在这十年里,不仅有着那些荣获“十大中文金曲”的永恒经典,也有着像关正杰的《天龙诀》、叶振棠/叶丽仪的《笑傲江湖》、张国荣的《浮生若梦》、甄妮的《留下我美梦》等同样精彩绝伦的佳作。
黄金十年过去,尽管武侠剧港乐不再那么醒目,但依然时不时有佳作出现。随着“无线”、“亚视”90年代的一批武侠剧在内地热播,他们的主题曲,也影响着很多80、90后的成长。
比如张学友的《红叶舞秋山》——“我愿平静谁知晓,结伴明月尝哭笑”,孤傲侠客的形象伴随着大气磅礴的曲子,只要听过就很难忘怀。这首歌本身可以适用于任何武侠剧,多少人还会记得,这是《出位江湖》(即《闯荡江湖》)的主题曲呢?
比如周华健/齐豫的《神话情话》——95版《神雕侠侣》主题曲,即使在内地首次引进95《神雕》时被替换成了同样经久不衰的《归去来》,但这首歌本身的魅力依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动人。
比如周华健的《难念的经》——97版《天龙八部》主题曲,曲调的纷繁,音节的多变,让填词更适合从佛法的大视角去审视“贪嗔痴”三毒,从“八部”看众生去解构“冤孽与超度”,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比如袁文杰的《男儿无泪》——《雪花神剑》的片尾曲,此曲也用于剧中的“寒雪牵魂箫”,凄婉幽怨的旋律极易打动人,在后来的网络时代,成为很多乐器达人吹奏笛箫的保留曲目……
即使到了21世纪之后,港剧逐渐式微,尤其是“武侠剧”的出产在近年几乎停滞,却依然能听到新创作的“武侠剧港乐”——无线外购的武侠剧,一般会替换主题曲,比如2019版《倚天屠龙记》就换成了《得失一笑中》,一开口,依然是熟悉的“港乐”味道,让人无限感慨亦无限追忆……
笔者相信,好音乐会永远流传下去。充满侠肝义胆的粤语流行曲,会“声生不息”。
部分参考资料:
1 黄霑《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 》
2 古龙《笑红尘》(古龙随笔札记,陈舜仪整理)
3 卢国沾《歌词的背后》
4 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个台湾同胞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
5 杨熙《香港词人系列:黄霑》
6 黄志华《香港词人系列:卢国沾》
7 黄志华、朱耀伟《香港歌词导赏》
8 翟浩然《光与影的集体回忆》
9 《大众电视》1985年6月号
郑伊健《刀光剑影》的歌词是什么?
歌曲:刀光剑影作词:文隽
作曲:黄家驹
演唱:郑伊健、风火海
专辑:古惑仔最强精选集
湾仔一向我大晒 我玩晒
洪兴掌菅一带
波楼鸡窦与大档 都睇晒
“陀”地至高境界
论背景 至强大
论劈友 我不言败
刀光剑影 让我闯为社团显本领
一心振家声 就算死也不会惊
让我的血可流下来
湾仔一向我大晒 我玩晒
洪兴掌菅一带
波楼鸡窦与大档 都睇晒
“陀”地至高境界
论背景 至强大
论劈友 我不言败
刀光剑影 让我闯为社团显本领
一心振家声 就算死也不会惊
让我的血可流下来
刀光剑影 让我闯为社团显本领
一心振家声 就算死也不会惊
让我的血可流下来
湾仔一向我大晒 我玩晒
洪兴掌菅一带
波楼鸡窦与大档 都睇晒
“陀”地至高境界
论背景 至强大
论劈友 我不言败
刀光剑影 让我闯为社团显本领
一心振家声 就算死也不会惊
让我的血可流下来
湾仔一向我大晒 我玩晒
洪兴掌菅一带
波楼鸡窦与大档 都睇晒
“陀”地至高境界
论背景 至强大
论劈友 我不言败
刀光剑影 让我闯为社团显本领
一心振家声 就算死也不会惊
让我的血可流下来
刀光剑影 让我闯为社团显本领
一心振家声 就算死也不会惊
让我的血可流下来
歌手简介:
郑伊健,1967年10月4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恩平,演员及歌手。1988年参加新秀歌唱大赛加入无线电视,因拍摄“阳光柠檬茶”广告而入行,拜罗文为师。1991年加盟BMG唱片公司,与郑敬基、蔡济文参加“CASH流行曲创大赛”,并夺得冠军,开始其歌唱事业。1995年主演《古惑仔》系列片。1997年7月拍摄电影《风云雄霸天下》。2008第十二届“韩国富川国际Fantastic电影节”凭《第一诫》获颁最佳男演员奖。2008年11月1日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时尚传媒年度风尚大典"中荣获"经典2000年代杰出电影风尚人物"大奖"。郑伊健曾被誉为九十年代的偶像之一,妻子为蒙嘉慧。2013年1月28日与蒙嘉慧在东京注册结婚。
黄家驹有首歌跟古惑仔《刀光剑影》一样的曲调的歌叫什么名字?
黄家驹有首歌跟古惑仔《刀光剑影》一样的曲调的歌叫《岁月无声》。
《岁月无声》于1989年12月收录在中国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的粤语专辑《真的见证》中;1991年4月又被收录在其国语专辑《光辉岁月》里。后来郑伊健翻唱的《刀光剑影》的曲就取自于《岁月无声》。
这首歌曲尽管是由黄家驹作曲、刘卓辉作词,但原本的主唱者是麦洁文。最初这首歌是以情歌风格编曲的,不过之后由Beyond重新以摇滚风格演译,知名度比麦之版本更高。
亚视电视剧《胜者为王》和TVB电视剧《巨轮》都将这首歌用作电视剧的插曲。
扩展资料:
粤语版
千杯酒已喝下去, 都不醉
何况秋风秋雨, 几多不对说在你口里
但也不感触一句, 泪眼已吹干
无力再回望, 山不再崎岖
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对, 沙不怕风吹
在某天定会凝聚, 若我可再留下来
迫不得已唱下去的歌里, 还有多少心碎
可否不要往后再倒退, 让我不唏嘘一句
白发已沧桑, 无梦再期望
山不再崎岖, 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对
沙不怕风吹, 在某天定会凝聚
若我可再留下来, 白发已沧桑
无梦再期望, 山不再崎岖
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对, 沙不怕风吹
在某天定会凝聚, 若我可再留下来
山不再崎岖, 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对
沙不怕风吹, 在某天定会凝聚
若我可再留下来
国语版
千杯酒盛在你的心里, 忘了多少甜蜜
一点愁也没留在话里, 却历尽秋风秋雨
岁月的沧桑, 无声地回荡
天依然蔚蓝, 你仿佛走过所有夜晚
路依然漫长, 哪一天才会平坦
你的地方是战场, 你的歌声飘在苍茫夜里
留下一串忧虑, 那个姑娘是否还在想你
只听到无言无语, 岁月的沧桑
无声地回荡, 天依然蔚蓝
你仿佛走过所有夜晚, 路依然漫长
哪一天才会平坦, 你的地方是战场
岁月的沧桑, 无声地回荡
天依然蔚蓝, 你仿佛走过所有夜晚
路依然漫长, 哪一天才会平坦
你的地方是战场, 天依然蔚蓝
你仿佛走过所有夜晚, 路依然漫长
哪一天才会平坦, 你的地方是战场
这是Beyond重金属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前奏就用以典型的重金属乐器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黄家驹的声音沙哑,沉厚,极富感染力,是一代经典之作。
这首歌表达了对沧桑,对世事变迁,时间无情的感慨,但更加表达了永远都不会太迟,总有胜利的一天的无所畏惧的男儿情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岁月无声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