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的人物(碧血剑何铁手大战玉真子是哪一集)
文字© / 晶锅
图片© / 网络
不知道多少朋友看过2000年,香港TV版《碧血剑》,其实最大的一个亮点,便是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故事直接被拿出来,篇幅巨大,让他成为了主角,袁承志有了配角的色彩。
在原著中,江湖故事中最精彩的便是金蛇郎君的故事。他在仇恨中生长,靠着一己之力,去走报仇雪恨的道路。
他的感情故事同样精彩,何红药为他叛变,毁容,搭上了一生,他也为温仪废了武功,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而袁承志,步入江湖,不论克温家五老,还是斗玉真子,他都是建立在夏雪宜的金蛇剑与聪明智慧之上的,他仿佛就是夏雪宜的一个替身,帮夏雪宜做尚未完成的事。
于武功上,夏雪宜最精彩的改编,便是他多次与玉真子缠斗,两大高手相对,总是大打出手,一番激战之后,总是夏雪宜赢得了胜利,成为了玉真子的克星。
可是就原著中的描述来说,两人并没有真正交手过,而且,仿佛夏雪宜的实力还抵不过玉真子。
其实书中有六大高手,旗鼓相当,他们分别是:穆人清、袁承志、归辛树、木桑、玉真子和夏雪宜。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谁是战力第一之人。
1
先说“神剑仙猿”穆人清,他是最具老资格的。
人在江湖,谁人不知穆人清,乃当世武林第一人。
其实有这样天下第一描述的现象很少见,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算一个。
穆人清武功第一,没错。不过今天我们说的是实际战力。
以穆人清年老体迈的境况参与高手的角逐,会怎么样呢?其实玉真子早就说明了一切。
在沈阳,皇太极的皇宫中,袁承志第一次交手玉真子,玉真子便说:老猴儿尚且不是我敌手,何况你这个小猴儿。
当时以为这自然是他口出狂言而已。可是,当结局时,他胆敢一人一剑,独上华山,欲以一己之力挑了整个门派,可见不是闹着玩儿的。
“虽然素知穆人清威名,但想他年迈力衰,只要守紧门户,跟他久战对耗,时刻一长,必可占他上风,何况新获宝剑无坚不摧,兵刃上大占便宜,胜算已占了八成。”
后来他与袁承志交手来看,他是极其熟悉华山武功的,再者,当穆人清当真要与玉真子动手时,袁承志也为他年老担心。
玉真子作为当世武林的翘首,不可能不明白穆人清真实的实力,做出傻事来。
2
归辛树号称“神拳无敌”,武功高于大师哥黄真,华山武功的精纯的程度与袁承志更高。
不过,他有明天的问题。
归辛树内功深厚,拳法当世无双,却不擅长剑法。
在都不用兵器的情况下,归辛树曾与袁承志相约交手,袁承志有落下风的态势。
不过加上剑法,袁承志再手持金蛇剑,还有金蛇剑法加持,就算归辛树也带上武器,也终究是短板,只会败下阵来。
“千变万劫”木桑道人的武功其实是十分高明的。
他多次打败了玉真子,暗器与轻功也是当世唯一,哪怕最后结局时,若不是玉真子拿出来铁剑来,倒成为了玉真子最为忌惮的人。
当然了,木桑曾亲口跟学了金蛇剑法的袁承志说:如今武功上,只能你教我了。
虽然可能是谦逊,但他肯定知道,他是无法胜过袁承志了。
加上木桑过于痴迷与棋道,于武功上有道法修养的化解,不像玉真子那般极度地追求,便就慢慢落了下风了。
所以玉真子又学到邪派武功后,就对胜过木桑有信心了。
3
夏雪宜是武学奇才,虽然在电视剧中,他能把玉真子打得落花流水,但就原著来说,要实现这一点,几乎不能。
夏雪宜最擅长的武功,是一本金蛇秘籍。
他与杨过一般,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创下的金蛇剑法,招式怪异,而且,若不是陷于情网之中,难以施展其诡变神奇的威力。
在最后的大战中,没看袁承志靠着金蛇剑法取胜,也在前期大大的依赖了华山派武功。
夏雪宜与袁承志相比,优点自然是他的金蛇剑法更加纯熟,却没有一点华山武功,尤其是内功,轻功上,肯定比袁承志不如。
等我们看完袁承志与玉真子之间的决斗过程,就能知道,他是不可能胜过玉真子的。
袁承志VS玉真子。
袁承志与玉真子一共三次交过手,前两次在皇太极皇宫中。
第一次交手情况:
“两人翻翻滚滚的斗了二百余招,兀自难分高下,都暗暗骇异。袁承志不敢乱使金蛇剑法和木桑所授功夫,前者究未十分纯熟,后者对方似所深知,招招使的尽是华山派本门剑法。金蛇剑本来锋锐绝伦,无坚不摧,但玉真子的拂尘尘丝柔软,毫不受力,竟削它不断。金蛇剑与拂尘招术变幻,劲风鼓荡,崇政殿四周巨烛忽明忽暗。”
很明显,那叫一个势均力敌,最后依靠大内高手的帮助,玉真子擒住了袁承志。
第二次是玉真子身上没了衣物,被束缚下开展的,不足为据。
第一次还有个特点,袁承志未使用金蛇剑法。
这三次交手,胜负的关键就来到了金蛇剑法的取用了。
刚开始,二人的交手侃侃而来,依然是难舍难分,袁承志此时其实占了不小的便宜。
他知道华山上,除了自己,还有两位是个,师傅在场,他们人多势众,胜券在握,成算在胸,抛开了顾虑的袁承志打得不急不躁。
可惜华山剑法用尽也奈何不得,无奈之下,他才使出了金蛇武功来。如此来看,他其实已经输了一筹了。
而在使用金蛇武功的过程,有两点关键变化。
第一点就是袁承志金蛇武功不熟,陷入到招式中的情绪牵引来,叫他险些失去了生命了,好在阿九危急中出手。
而也在一瞬间,袁承志又用变化莫测的招式反败为胜,卸下了玉真子一条胳膊,取得了胜利。
但是我们要知道,很明显是袁承志先露败局,在他人协助下逃下命来的。
4
袁承志与玉真子之间的战斗,让我们颠覆了平常的认知。
就目前的实力而言,尽管袁承志身兼三家之长,可是功力都不够厚,终究在与玉真子的一战中,虽占着天时地利人和,也率先败了。
反派玉真子,第一战斗力当仁不让。
---END---
©晶锅的武侠梦
刘郁芳苦等凌未风二十年,为何最终凌未风却选择了放弃?
凌未风和刘郁芳之间约下的“钱塘观潮,天山赏雪”的约定,最终未能完成,两人之所以最终各自东西,并非是因为凌未风选择了放弃,而是两人都选择了放弃。
从两人之间许下“钱塘观潮、天山赏雪”之约,两人的心意,实际上已经彼此明了,但凌未风和刘郁芳之间,就仅儿女情长这一层面来说,还存在着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就是韩志邦,韩志邦爱刘郁芳,这是凌未风和刘郁芳都知道的。
事实上新派武侠自有自己的一条潜规则,这就是侠和义,无论是梁羽生、还是金庸、或是古龙,亦或温瑞安,这些大师的作品就是围绕这两条线路来展开的,人物的命运也都是围绕这两条线路而或生或灭的,而梁羽生作为新派武侠的鼻祖,实际上其小说在主旨上更是接近旧派武侠,也就是说对侠和义的阐述更加古板。
古龙的小说中,与凌未风、刘郁芳这组感情关系类似的有《小李飞刀》里面的李探花和林诗音,《萧十一郎》中萧十一郎和沈璧君,当然,李探花和林诗音这组情感关系更为典型,也体现的是古龙一贯的三角恋风格和处理方式,萧十一郎和沈璧君的“三角恋”则颇为隐晦,前期二者之间的障碍是沈璧君肚子里的孩子,后期则成为了风四娘——风四娘最终因为萧十一郎而逃婚,萧十一郎未必看重这事,但一直都在突破传统,有一直都在传统中挣扎的沈璧君却无法突破这层障碍。
梁羽生的小说中,这种类似的三角关系蛮多,但最典型的就是《七剑下天山》中的凌未风和刘郁芳这组以及《云海玉弓缘》中的金世遗和历胜男一组,而且细细研究梁羽生对这两部小说中两组三角关系的处理方式,就能发现看似梁羽生不会写儿女情长,却实则非常明白儿女情长。
在《七剑下天山》中,让凌未风和刘郁芳“钱塘观潮,天山赏雪”一约成空的是韩志邦,韩志邦为了成全凌未风和刘郁芳,也为了抗清大业能够持续(凌未风已经隐然成为抗清大业的旗手),抱着杀身成仁的心态,在拉萨解救凌未风,最终也如他所愿,求仁得仁;但韩志邦之死,却成为了凌未风和刘郁芳两人的心结,这种心结,让两人最终相守于江湖,却终身未有彼此相守于咫尺。
⊙《逆水寒》中李小冉饰演的息红泪角色,无论是本身息红泪的性格,还是李小冉的扮相,倒是笔者觉得最符合刘郁芳的形象。
梁羽生笔下凌刘二人的结局,也是源于二人的性格,实际上在最初二人因为误会而放开时,两人感情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刘郁芳坚信兄弟道义,于是也误会凌未风,而凌未风于是跑到钱塘江准备以死明志,以死来宣泄刘郁芳也误解他带来的内心情感痛楚,但投江不死,又恰巧遇到了杨云骢,于是有了杨云骢临终托孤,于是为了道义,也为了继续发泄刘郁芳误解他而带来的内心痛楚,于是远遁天山。
凌刘二人在情感层面如此偏激的性格,以及对道义的坚信,就已经决定了最后感情层面遭遇道德包袱时,最终双双会心照不宣的抉择。
⊙张智霖饰演的《逆水寒》中戚少商的形象,倒感觉像下了天山后的凌未风的现象,所以电视机《逆水寒》中戚少商和息红泪这组CP,倒是笔者内心大体认同的凌未风和刘郁芳这组CP形象。
就从结局角度来说,凌未风和刘郁芳最终的结局,显然就是旧派武侠《卧虎藏龙》系列《宝剑金钗》中最终李慕白和俞秀莲的结局,这也是为何说梁羽生的武侠,侠和义的阐述更接近旧派武侠,较为古板。
但梁羽生成功在《云海玉弓缘》中再塑造了一段经典的三角关系,那就是金世遗和历胜男、谷之华三人这一组三组关系。
⊙
金世遗、历胜男、谷之华三人同框。
金世遗爱的是谷之华,谷之华也仰慕金世遗,但历胜男作为第三者,硬生生将金世遗的情愫从谷之华身上给抢了回来——在金世遗要追谷之华时,历胜男果断将自己打伤,来留住了金世遗;为了让金世遗和自己成婚,又以谷之华的生死作为威胁;为了让金世遗最终亲吻自己,给金世遗下毒,然后又将解药抹在了自己的嘴唇上。
历胜男硬生生的将金世遗的爱从谷之华身上给夺了过来,但就是这样一个占有欲和目标欲极强的女子,却有着自己认定的委屈和不甘——我遇见你比你遇见谷之华要早,我对你倾心比谷之华对你产生爱慕要早,凭什么最终却是她把你从我身边夺走!
最终,金世遗跪在历胜男墓前,恍然明白自己已经硬生生的被动爱上了这个爱恨分明、行事乖张的女魔头时,才发现“千里哭坟,无处话凄凉”。
在历胜男坟前,金世遗对谷之华说,她是我的妻子,一生的妻子,这句话决定了金世遗和谷之华两人情感的结局——但这不是两人最终的结局,从后续的天山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最终谷之华和金世遗结婚了,还有了爱情的结晶。
这是这组三角关系不同于凌未风和刘郁芳这组三角关系的结局,但这也是梁羽生最懂儿女情长的体现。
在金世遗说出她(历胜男)是我妻子,我一生的妻子这句话后,谷之华没有说什么,只是含着泪默默走开了,但她走开不是对这段感情无妄了,而是她主动给了金世遗遗忘历胜男的时间,这就是谷之华的性格,柔韧似水,但也因为柔韧,所以非常坚韧,也因为坚韧,所以最终她得到她想要的了,她看重道义,却更看重她自己的情感。
⊙影视中谷之华形象。
而金世遗则为何最终能跨过历胜男这道坎,最终心无芥蒂的和谷之华走在一起呢,这从他的性格中就能品出来,他最初遇见的是冰川天女桂冰娥,并痴恋于她,后唐经天和冰川天女情投意合,成就一段佳话,心灰意冷的金世遗又和李沁梅有过一段未曾点透的情感,最后经历的才是谷、历三角关系。
所以梁羽生对其笔下主角,包括三角关系(实际上多是三角关系)命运的走向,以及情感的归属,都是按照人物自身的性格和各自信奉的信仰来决定的,在情感的抉择和最终归属层面,更是如此,这也是梁羽生颇为厉害之处。
《七剑下天山》是梁羽生延续自旧派武装的轴线,阐述道与义的的巅峰之作,而故事的主角凌未风和刘郁芳的情感结局,实际上也是由两人的性格,以及所信奉的信仰(道义)所决定的,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倘若刘郁芳是谷之华那种性格的女子,或凌未风是金世遗那样的性格,两人最终恐怕仍然会完成“钱塘观潮、天山赏雪”的约定。
⊙笔者心中的刘郁芳形象(息红泪剧照)
而从另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说,凌未风和刘郁芳的性格,以及信仰,都是大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包括金世遗、历胜男、谷之华这一组人物的性格、信仰,也是如此,《七剑下天山》时代,是明末(南明)清初,当时对仍然在致力于驱逐清室的汉人来说,山河破碎是背景写照,性格、信仰也是因此而背景而塑造,夔东十三家孤立无援,抵抗清兵二十一年,何尝不是以《七剑下天山》中这种信仰作为依托。
虽然在《云海玉弓缘》中没有提及具体历史时期(或是笔者忘了),但从唐晓澜爱慕吕四娘(康熙万年九子夺嫡),吕四娘刺杀雍正、吕四娘开辟北邙山派,抚养谷之华成人这些关键时间节点推算来看,时间已经是乾隆中期,整个清帝国也到了中叶,彼时刺杀雍正的吕四娘也垂垂老矣(邙山第二代掌门),独臂神尼(金庸《碧血剑》《鹿鼎记》中前明公主阿九,邙山第一代掌门)早已经作古,谷之华这一个根正苗红的前明皇室第二代传人也演变成了以个人情感成为人物命运走向驱动力的江湖人物,所以这个时期江湖草莽的历史背景就是以个人情感、江湖博弈、正邪之分为主了,鞑奴与汉家天下之分已经趋于模糊。
也是基于此,所以可以看到《云海玉弓缘》是梁羽生写儿女情长最为细腻,也耐看的一部小说。
⊙假装是刘郁芳(息红泪剧照)
所以苦苦等待穆郎(凌未风)二十年的刘郁芳,却最终选择与穆郎各赴天涯,这份归属是由家国情怀占主导的历史背景,以及由此两人被双双塑造的骨子里颇为类似的性格、道义这三重因素所决定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