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白色强人2,白色强人2港剧介绍

时间:2022-10-04 14:13:42阅读:474
作为骨灰级TVB粉丝,J姐姐推荐一部目前正在热播的TVB医疗职业好剧-《白色强人2》。第一部曾经掀起TVB收视狂潮,豆瓣8.7分神剧,横空出世,具体见我3年前写的剧评“《白色强人》-你喜欢的港剧回来了”。这次第2部,…

作为骨灰级TVB粉丝,J姐姐推荐一部目前正在热播的TVB医疗职业好剧-《白色强人2》。

第一部曾经掀起TVB收视狂潮,豆瓣8.7分神剧,横空出世,具体见我3年前写的剧评“《白色强人》-你喜欢的港剧回来了”。

这次第2部,云集了第一部原班人马,郭晋安、马国明、、唐诗咏、张曦雯,另有陈豪和胡定欣加入的黄金阵容,让我们看到了TVB最成熟且娴熟的职业剧功底。

比起第一部围绕医生的情感和内部的斗争,第2部的剧情高度升华到香港医药体制的改革,让观众们了解到为什么香港的医疗水平闻名全世界、很多内地人去香港看病的原因了。

第一集的场景, 魔都的观众们太熟悉了。

在陆家嘴东方明珠天桥上,两大男主角,YT(郭晋安饰)和唐明(马国民饰)悠闲的喝着咖啡讨论医生的价值。

“医生不是神,是不是真的能让病人的心脏跳下去,有时候我们决定不了。”

第二部在人设、剧情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提升,作为TVB经典职业剧回归,实现了题材与阵容的全面升级,将剧集爽感与期待值拉满。

电影式的广角拍摄角度,感受到现代医疗剧的气场。

第一集就有两场大手术,郭晋安饰演的杨逸滔YT神形兼备,胡定欣饰演的新角色叶晴登场,两人针锋相对。

同时,陈豪饰演的李文信也出场,接着交代了上一部大结局留下的悬念。

这部戏主打的两条故事线医病救人的业务线、医院管理层的权斗线明晰出来。

没错,港剧就是这么高效。

在内容上,也把一些擅长的家长里短、煽情元素删除,更显紧凑,把香港医院的日常真实搬上了屏幕。

该剧在专业性方面做到了极致,剧组请了专业的医生全程指导。香港癌症患者生存率全球领先。尤其是肺癌、胃癌的5年生存率位居世界第一,远高于西方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89.8%,仅以微弱差距低于美国;肝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也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香港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也独步全球,心脏移植存活率高居世界首位手术的画面太真实了。

香港医疗系统对医生监督非常严苛,任何小小的过失都有可能会让医生永久失去行医资格,比如私下买卖处方药可能会面临最高 7 年的监禁。

严厉的惩罚加超高的收入,医生不敢也没有动力从病患身上捞黑心钱,这使得就医环境纯粹,较少产生激烈的医患矛盾。

如剧中院长YT所说,

“我想不到任何理由,让我选择放弃病人的生命。”

在香港,医生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很严格,香港医生爱惜自己的职业和名誉,绝对不会做违法或是违反执业道德额事。

在医院,医生的使命就是救人。

很多细心的观众们会发现,TVB医疗剧病人送到医院,是直接往急诊室送的,并没有出现内地进医院要先付押金的规则。

香港回归后,市民们基本用100港元就可以住院,不用在医疗上有过多开销,即便是没有医保,也不用担心因费用问题而耽误治疗。

100港元,相当于香港医疗免费吗?

香港的医疗体系跟英国类似,公立医院基本免费。

港府奉行的原则是:不容有市民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但就是这样对市民友好的医疗体系,如今的城市老龄化也让香港公立体系收支不堪负重。

男主YT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一直坚持着他的医疗改革使命。

"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

"我们医生做的事有限,生命是用钱去换的。"

香港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卫生环境友好城市”。

香港的医疗水平可媲美欧美国家和地区,但是医疗开支却只有他们的1/4。

香港医疗体系由公营和私营医疗系统组成的双层医疗架构,兼顾高收入和低收入两个阶层。

但公立医院的稀少医生资源和源源不断的病人形成了强烈反差,提高医生待遇,将公立医院私有化是第一部男主YT提出的改革方案。

但由于将公立医院私有化会影响到很多市民的就医经济能力,所以草案失败了。

在第二部YT提处了全面开放药物的草案,相对于内地全面医药纳入社保报销中。

PS:目前内地医保分甲乙丙三类药,甲类药物~700种纳入报销,乙类药~2000种自付,丙类药15万种全部个人自费。

第一集立法会上,病人悲哀的道出,

"这种病不是没得治,是自己因为没钱买药”

作为明城北医院代表的YT,在议会上表达了让香港每位病人享有适当的卫生医疗服务,希望每位财政司代表支持投入更多的拨款在公营医院财政。

"香港的公营医疗制度,是不应该放弃每一位病人。"

但是全面放开医药名录,相当于政府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国贴补购买外进口药。

医药局的主席Martin的一番话,彻底揭开了现实的残酷。

"新冠疫情,全世界经济还未复苏,你要政府掏钱,这是不可能的。"

敢拍,敢说,港剧最好看的,始终是剧力的极致。

在香港去公立医院看病,不可能像内地医院直接挂相关的专科门诊,而是先去公立医院外面的“普通科医生”那里看病,有时又叫“全科医生”。

如果医生认为疾病太严重,没有能力处置时,才会开转介信,有了转介信,公立医院才会接收你为“专科病人”。

所以,香港的公立医院并没有浩浩荡荡的挂号大军。

但被接受也只是成功的一小步,快的不到一周,慢的一、二、五年也是有的,才可以在公立医院开始治疗。

这也难怪香港公立医疗福利这么好,香港人购买保险高居首位。

若病人不幸得了罕见病,每个月光打针,都要十几万元港币,不得不放弃治疗。

"你们是医生,有的是钱"

"我们只是穷人,我们没有钱再买药了,只能等死。"

病人母亲的一席话,听得急诊室的医生们很悲哀,很无力。

医生只管医病,医院优先救人,但救不了那些因为没钱买进口药的病人。

虽然医改困难重重,但是依旧没有能阻止剧中男主YT推行他的全面放开药物名册方案。

"每天有多少得了罕见病的病人,因为没钱买药只能一直等,我们不能让他们遥遥无期地等下去。"

"两年前你提出公营医疗证券化,因为你知道仅靠政府拨款是解决不了医疗问题的。"

“政府本来就有责任照顾每位香港市民。”

"伤风感冒和罕见病必须一视同仁。"

胡定欣饰演的叶晴空降明成北成为新院长,和郭晋安演的“YT”的医疗主张南辕北辙。

她成了要做出颠覆性改变的人,YT和唐明成了守擂者。

她主张自主本土研发罕见药物,以后就不需要花高价问海外药厂购买。

改革的过程要牺牲一部分公立医院,裁员医护。

时代的一尘灰,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第二部的医院派系斗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弄权,而是为了推进每个人心目中的医疗改革。

也是这场权斗中,医院,变成了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正如YT向财政司部长说的,

"没有人可以预测,自己明天会不会得罕见病,

只有全面开放药品名册,对香港市民来说才是最合理、最公平的,

否则没钱买药,那就只能做一件事,等死。"

就像剧中所说的,医疗改革,是一场没有捷径的路。

如今,内地的医疗系统也像香港公立和私立医院并行制,随着政府的繁荣,国民医疗福利一定会越来越完善,那时候商业医疗保险就不再需要了。

电视剧始终电视剧,但其背后带来的问题令人沉思。

这就是TVB职业剧的魅力:最专业的演员,演最专业的职场戏。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公众号“魔都J姐姐”,近距离接触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