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余喜欢王冰冰(徐嘉余采访落泪)
瞧那满是苹果肌的脸蛋,看那治愈感十足的笑容,哦,简直让很多男网友情难自已,大呼“初恋来了”,从此冰冰妹纸俨然成了“国民初恋”的代名词。
可眼看着名气,流量,金钱随着走红一个劲地朝口袋里钻的同时,冰冰女神却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动辄就来个人设崩塌,家底被挖个底朝天,离过婚?不行,女神怎么可以结婚,还离婚?当年英语四级都没考过,女神怎么可以这样?居然现在还插足起徐嘉余先生与女博士的爱情故事?
别了,我的女神!于是,顷刻之间,冰冰女神的粉丝在一个接着一个往下掉……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伤。看来,当初让冰冰妹纸一夜封神的“清纯人设”现在俨然已经成了一把悬在她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做人难啊,做女人更难!做别人心中的标准好女人人设,处处委屈求全,合了别人,累了自己;放飞自己,特立独行,一不小心就来了一波“荡妇”羞辱。“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那到底是做人设,还是做自己,总得有个说法吧,可咱就是偏不站队,偏要来寻个“人设与自我”的两全之法,平衡之策,让冰冰女神再露笑颜,让吾等女辈拈花一笑!
01
华夏女人苦人设久矣!
要说人设设置的模范,还要数中国古代的男人们,一个个占着所谓的男权优势,各种意淫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形象,什么三从四德,什么夫唱妇随,什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什么裹小脚等等,巴不得把所有的标签都往女人身上贴。
可怜中国古代的那些姐妹们,为了迎合男人的这种近乎变态的口味,各种阉割“自我”,一个个笑不露齿,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俨然成了男人的私有物品,买卖女人的事没少见,悄悄告诉你,那个大清官海瑞花甲之年就买过两个年轻的小妾。
多看别家男人一眼是荡妇,稍微违背男人的心意就是不守妇德,动辄就来个一丈红,要不就来个沉塘,同为女人,想起来真是一把辛酸泪!
这不,都21世纪了,这帮男人们还是不消停,“清纯”,“无害”,“不能离婚”等等一堆标签径直朝冰冰妹纸身上贴,也没经过人家同意,就把人家意淫成“国民初恋”人设。
那成日“人设,人设”的念叨,到底“人设”究竟是啥东西呢?其实“人设”这个词嘛,原本含义是指漫画,小说,动漫等二次元作品中对虚拟角色的外貌,性格等具有特色的形象塑造。而在心理学上,更习惯称其为“人格标签”,比如你身边的朋友往往会根据你的言行举止来用一系列词语形容你,并对你产生一种固定印象。
说白了,对于你究竟是个什么人设,其实就是他人对你的主观认知。也许你会说,那是别人的事,关我什么事,但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说:“当个体在他人面前呈现自己时,他的表演总是倾向于迎合并体现那些在社会中得到正式承认的价值。”
也就是说,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就被网络与现实中的流行观念裹挟,被人设所框定,自己可能还浑然不知,是不是想想都后怕?
比如别人给你立了个“败家女”人设,就算你本来不是这样,但如果自制性不够,也会不知不觉往那方面靠,最后可能会真的成为败家女,所谓谎言三遍即成真理。就说冰冰妹纸吧,尽管是在人家不知道的情况下,直男给她立个“清纯初恋”的人设,可听得多了,就算她压根不是这号人,后来她也会不自觉地表演这个人设。
说你是“淑女”人设,那你就会不自觉地在公众场合笑不露齿;说你是“贤妻良母”人设,那你就会不自觉地长出贤惠相;说你是“女汉子”人设,原本柔弱的你竟有一天真的当众扛着饮水机直冲上九楼。
“只要我们仍然还被这种自我认知的魅力所吸引,我们就不仅仅是在生活,而且也是在表演;我们排练并扮演我们选择的角色,穿着审慎的厚底靴,捍卫着自己的激情并将之理想化;我们竭力地给自己制造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去表现自我。我们身着这种道具服饰,期待着人们对我们的喝彩。”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如是说。
于是乎,也就是在这种不自觉的机制下,千百年来,一个又一个姐妹们,裹小脚,迈碎步,前赴后继地沦为男人心目中一个又一个“人设”,粉身碎骨浑不觉,呜呼哀哉!
02
心拔凉,我飞扬,放飞自我就是爽
烈女子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什么标签不标签的,什么人设不人设的,随它去,老娘才不care这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应该是剥削太久了,一帮姐妹们揭竿而起。
撕掉“贤妻良母”的人设,撕掉“乖乖女”的人设,撕掉“活雷锋”人设,人生苦短,我才不要为别人而活,且让被祭奠出去的自我再出来透透风,来个彻底放飞自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一时女汉子兴起,一时独立女性开挂,一时孤寡女人成风。
说实话,在“标签不断贴,人设继续立”的时代,T姐打心眼里佩服这些特立独行的“女侠们”:能够对大众的评价不屑一顾,无论别人怎么骂怎么夸怎么无视,在外界混沌的审判下,都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他们不为无形人设所困,亦不为所谓标签所绑,用强大的内心对面对这个纷飞的世界。
就像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女性地位极低的宋代,竟不惧坐牢,也要离婚,谁说只能“夫休妻”,我偏来个“妻休夫”,无畏地打破束缚自身幸福的枷锁。
就像近代独立女性第一人陈衡哲,公然不裹小脚,打破婚约,读书造命,终成了北京大学第一个女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名女教授陈衡哲
确实壮哉!
是她们,在不惜以身探险,一点点为更多的姐妹们探出希望之路,让她们挺直腰杆子做人,拥抱早已被掩埋的自我,找到生为女人的美好,她们才是女人世界里“真正的英雄”。
可硬币的另一面同样也应被看到,若一直不受框定,一直让“自我”这个生物野蛮生长,仿若一匹脱缰的野马,那遇到悬崖会不会掉下去呢?比如冰冰妹纸,偏偏不愿被什么“国民初恋”的人设绑定,非要知三当三,介入徐嘉余先生与女博士的爱情故事,来个我行我素,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人设与自我,这两者之间相爱相杀的关系了!
03
两全之法,戴着枷锁跳舞吧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这个响彻世界的声音来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
其实呢,听起来很深奥,理解起来倒不难,就是说人在自然状态中是自由的,但一旦进入社会状态,就要被社会的枷锁约束,须在秩序规则下行使自由的权利。
你不是不想结婚吗?不愿意被谁的妻子,谁的妈妈,等等这一堆标签束缚,但你照样还得要参加经济活动,考虑生活成本,计划养老事宜,而这些都需要你遵守社会规则。
你不是不愿被“贤妻良母”的人设束缚吗?可事实是,若你放任自我,只图自己乐子,不顾家,不好好养育孩子,最后可能只会落个“夫不要,儿不亲”的结局。
你不是只想做自己的女王吧,不愿与人连接,不愿被任何人设所绑定,也不愿为任何人妥协与改变,那好吧,“爱人者人恒爱之,远人者人恒远之”,万一一个人的生活真遇到什么三长两短,也无人问津,那只能自求多福了。
所以,“人设”这个词啊,无非就是社会枷锁的变体,是对人的社会印象,想想真是既让人恨,又让人爱,压迫了姐妹们几千年,可离开它又格外想念。
看来,“人设”这个词就是个中性词,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别,聪明的人不但不会为它所困,反而会让它为己所用,让它成为自己人生的加油站,段位低的人则会被困在其中,奄奄一息。
想起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说得一句话“万物皆为我所用,万物皆不为我所有”。
我可以尽量成为你心中的“好妻子”人设,你心中的“好妈妈”人设,但这并不妨碍我做喜欢的自己,让周边的人满意,也让自己舒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修该修的德,不失真实又有所顾忌,做自己又有所约束,让自己的言行忠于内心,也符合社会赋予你的标签。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高情商吧,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的,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人设”与“自我”的关系,既能认知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我和谐,亦能认知和应对他人情绪,让周边和谐。
看来,让“人设”与“自我”得已两全并非难事,那姐妹们,赶紧修炼起来吧,在枷锁之中跳出自己最美的舞姿!
如何看待剩女有钱有工作,不是嫁不出去,而是不想嫁人的情况?
只有接不到老婆的王老五,没有嫁不出去的妞!
一、为了传宗接代什么女人不娶?
都说强扭的瓜不甜,可是能解渴消暑降温!男人为了传宗接代什么女人不娶?
“剩女”,有剩下的吗?饥不择食是说“食物”不好,“剩女”可不是不好,恰恰是太好了!好得某些男人无福消受!
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
看着蜗牛爬上葡萄架,站在地上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只好说葡萄是酸的!
“剩女”眼光太高,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入眼的,更不要说入心了!
三、男人不一定是女人的依靠
太多的男人,希望婚前不给彩礼,婚后不准老婆拿钱给她的父母,要孝敬只准孝敬男方的父母。如果老婆拿自己挣的钱给父母,都会说成嫁了人的女儿还要为娘家挣钱!
有句俗话说得好:“男人靠得住,猪都会上树”!一句话得罪了天下男人,看来不剩下都不行!
如果没有遇到一个靠谱的男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嫁出去呢?
再说,别人嫁不嫁关您什么事?各家门,各家户,各人吃各人的饭!何必东家的长、西家的短,咸操萝卜淡操心!做好自己的事,为好自己的人,有点素质好不好?
总之,现代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结婚与否是自己的选择,与他人无关,请免开尊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