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线票房,2018票房最低的电影是哪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分电影凭借出色的口碑脱颖而出,成为票房爆款,但不是每一部都如此幸运,有的却票房扑街。
2019年,诞生了一批优秀的院线电影作品,今天就来盘点一下评分超8分的院线电影。
豆瓣8.3分,印度悬疑佳作《调音师》票房高达3.2亿元。
改编自经典短片,故事跌宕起伏,全程紧张刺激,还玩出了新意,结尾尤其出色,让这部电影提升了一个档次。《调音师》完全凭借口碑而票房大爆,成为了今年4月的票房黑马。
豆瓣8.1分,可惜法国佳作《天上再见》票房才260万元。
一部精彩佳作,故事内涵深刻,聚焦战后的生活与遭遇,反思战争,又有着燃人一脸的复仇剧情,整体艺术成就极高。可惜《天上再见》的票房终究火爆不起来,最终扑街,实在可惜。
豆瓣9分,冷门佳作《何以为家》票房3.7亿元,成票房爆款。
《何以为家》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故事越到后面越是催泪,是难得一遇的现实主义佳作。得知它引进国内上映,很是意外,还以为没啥可能成为票房黑马,没想到这部冷门电影却票房大爆,口碑是票房取胜的关键。
豆瓣8.2分,可怜《罗马》票房才507万元。
也是大为喜爱的一部电影,可惜一上映就排片失利,票房根本没机会火起来。《罗马》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足见这部电影的实力,故事平淡,但其实震撼,带来了暖暖的感动,而且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墨西哥现状。
豆瓣8.6分,《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票房高达42.3亿元,成今年最火的好莱坞大片。
票房火爆早在预料之中,但没想到《复仇者联盟4》冲破了4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影史票房排行第三的一部作品。情怀胜过一切,《复仇者联盟4》终成漫威电影宇宙最火的一部电影。
豆瓣9.3分,经典电影《千与千寻》票房超3.1亿元。
18年前的经典之作,但在国内上映仍旧票房火爆。即使早就看过,但《千与千寻》还是值得在影院感受一番,毕竟这是一部值得一再重温的经典。
豆瓣8.8分,皮克斯作品《玩具总动员4》票房超1.3亿元。
在北美票房大爆的一部动画电影,但在国内却不够火。要不是遇到了《千与千寻》,《玩具总动员4》的票房势必会更高。
豆瓣8.3分,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票房超7600万元。
一部出色的运动题材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全程热血,燃爆激情,特别是对于篮球迷来说,这一部电影佳作根本不容错过。
豆瓣8.9分,《绿皮书》票房高达4.7亿元。
今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得主,在夺得这一荣誉之后,便在中国内地上映,瞬间便引爆了票房,成为了一部票房爆款。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这个要细说的话,还是有点繁琐的
在谈论如何分账的时候,需要明确下,分账票房在分成前需要扣除两项费用
一、“不可分账票房”
总票房首先要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由各电影院每月支付给“专资办”,上缴国库。
其次,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是“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
举个例子,一部电影总票房是1亿元的话,需要先交5%即500万给专资办,再缴纳3.3%的税费即330万,剩下的可分账票房就是:1亿-830万=9170万
二、净票房还要再扣——代理费和拷贝费
如果净票房大于6亿元,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将征缴1%-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这部分将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
到底收1%还是3%,由中影灵活掌控,一般以6亿元为界,只有净票房超过6亿元的电影,也就是总票房超过6÷0.83=7.2289≈7.3亿元的电影才会被“中影数字”征缴此发行代理费。
这里面是有历史原因的,一方面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数字技术开始取代胶片,而中影数字在当时出资解决了设备升级。目前,依然还有7成左右的影院仍在使用中影数字的放映机,所以中影数字要抽成。另一方面则是中影数字可以制作数字拷贝,中影院线也是目前最大的国有院线
而就算万达、华谊等民营电影公司不与中影数字合作,选择自己发行。但在发行前,都要把电影做成数字拷贝和制作密钥,然后快递给各院线,由各院线下发自己下属的影院。而各影院在收到数字拷贝后,都要登录中影数字的官网下载密钥,才能放映。而制作一个数字拷贝,中影数字要收取发行方300元,一部院线电影大概需要2000个数字拷贝,也就是发行方或者制作方需要缴纳60万元的拷贝费
三、分成
剩下的票房中,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公司(万达、金逸等),那么它将独享5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43%
同样举例,如果一部电影是10亿总票房,净票房就是9.17亿,扣掉1%中影数字代理费后是9.1亿。电影院可以分得4.55亿,院线可分享0.637亿,制片方和发行方获得3.193亿
由此可得,如果一部电影要想不亏本,一般来说,票房成绩要达到制片成本的3倍以上才有可能盈利
四、制片方和发行方如何分成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收取扣除数字代理费后票房的5-15个百分点作为发行代理费,剩下43-15=28个百分点归属制片方
还是以10亿为例,可分票房是9.1亿,发行方最多可以拿走15%也就是1.365亿,而制片方获得28%即2.548亿
有的时候,制片方希望发行方能预先支付宣发费用,这个时候,发行方就会将发行代理费提高到20个点,如果发行方还要预付制作费的话,则会提高到25到30个点
还有一种近几年比较特殊的情况——保底发行/买断发行
这个时候,如果发行方承诺保底发行或买断发行,就没有什么发行代理费了,发行方将直接支付给制片方保底费或者买断费,票房收益都归发行方,跟制片方无关了
五、其他情况
有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排片劣势,为了增加排片,制片方或者发行方会承诺给院线和影院返点,一般是最终可分成票房的3-5个点左右,也就是切割自己原有的收益给院线和影院
谢谢
——公号:花生大电影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这个要细说的话,还是有点繁琐的
在谈论如何分账的时候,需要明确下,分账票房在分成前需要扣除两项费用
一、“不可分账票房”
总票房首先要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由各电影院每月支付给“专资办”,上缴国库。
其次,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是“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
举个例子,一部电影总票房是1亿元的话,需要先交5%即500万给专资办,再缴纳3.3%的税费即330万,剩下的可分账票房就是:1亿-830万=9170万
二、净票房还要再扣——代理费和拷贝费
如果净票房大于6亿元,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将征缴1%-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这部分将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
到底收1%还是3%,由中影灵活掌控,一般以6亿元为界,只有净票房超过6亿元的电影,也就是总票房超过6÷0.83=7.2289≈7.3亿元的电影才会被“中影数字”征缴此发行代理费。
这里面是有历史原因的,一方面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数字技术开始取代胶片,而中影数字在当时出资解决了设备升级。目前,依然还有7成左右的影院仍在使用中影数字的放映机,所以中影数字要抽成。另一方面则是中影数字可以制作数字拷贝,中影院线也是目前最大的国有院线
而就算万达、华谊等民营电影公司不与中影数字合作,选择自己发行。但在发行前,都要把电影做成数字拷贝和制作密钥,然后快递给各院线,由各院线下发自己下属的影院。而各影院在收到数字拷贝后,都要登录中影数字的官网下载密钥,才能放映。而制作一个数字拷贝,中影数字要收取发行方300元,一部院线电影大概需要2000个数字拷贝,也就是发行方或者制作方需要缴纳60万元的拷贝费
三、分成
剩下的票房中,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公司(万达、金逸等),那么它将独享5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43%
同样举例,如果一部电影是10亿总票房,净票房就是9.17亿,扣掉1%中影数字代理费后是9.1亿。电影院可以分得4.55亿,院线可分享0.637亿,制片方和发行方获得3.193亿
由此可得,如果一部电影要想不亏本,一般来说,票房成绩要达到制片成本的3倍以上才有可能盈利
四、制片方和发行方如何分成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收取扣除数字代理费后票房的5-15个百分点作为发行代理费,剩下43-15=28个百分点归属制片方
还是以10亿为例,可分票房是9.1亿,发行方最多可以拿走15%也就是1.365亿,而制片方获得28%即2.548亿
有的时候,制片方希望发行方能预先支付宣发费用,这个时候,发行方就会将发行代理费提高到20个点,如果发行方还要预付制作费的话,则会提高到25到30个点
还有一种近几年比较特殊的情况——保底发行/买断发行
这个时候,如果发行方承诺保底发行或买断发行,就没有什么发行代理费了,发行方将直接支付给制片方保底费或者买断费,票房收益都归发行方,跟制片方无关了
五、其他情况
有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排片劣势,为了增加排片,制片方或者发行方会承诺给院线和影院返点,一般是最终可分成票房的3-5个点左右,也就是切割自己原有的收益给院线和影院
谢谢
——公号:花生大电影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这个要细说的话,还是有点繁琐的
在谈论如何分账的时候,需要明确下,分账票房在分成前需要扣除两项费用
一、“不可分账票房”
总票房首先要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由各电影院每月支付给“专资办”,上缴国库。
其次,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是“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
举个例子,一部电影总票房是1亿元的话,需要先交5%即500万给专资办,再缴纳3.3%的税费即330万,剩下的可分账票房就是:1亿-830万=9170万
二、净票房还要再扣——代理费和拷贝费
如果净票房大于6亿元,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将征缴1%-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这部分将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
到底收1%还是3%,由中影灵活掌控,一般以6亿元为界,只有净票房超过6亿元的电影,也就是总票房超过6÷0.83=7.2289≈7.3亿元的电影才会被“中影数字”征缴此发行代理费。
这里面是有历史原因的,一方面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数字技术开始取代胶片,而中影数字在当时出资解决了设备升级。目前,依然还有7成左右的影院仍在使用中影数字的放映机,所以中影数字要抽成。另一方面则是中影数字可以制作数字拷贝,中影院线也是目前最大的国有院线
而就算万达、华谊等民营电影公司不与中影数字合作,选择自己发行。但在发行前,都要把电影做成数字拷贝和制作密钥,然后快递给各院线,由各院线下发自己下属的影院。而各影院在收到数字拷贝后,都要登录中影数字的官网下载密钥,才能放映。而制作一个数字拷贝,中影数字要收取发行方300元,一部院线电影大概需要2000个数字拷贝,也就是发行方或者制作方需要缴纳60万元的拷贝费
三、分成
剩下的票房中,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公司(万达、金逸等),那么它将独享5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43%
同样举例,如果一部电影是10亿总票房,净票房就是9.17亿,扣掉1%中影数字代理费后是9.1亿。电影院可以分得4.55亿,院线可分享0.637亿,制片方和发行方获得3.193亿
由此可得,如果一部电影要想不亏本,一般来说,票房成绩要达到制片成本的3倍以上才有可能盈利
四、制片方和发行方如何分成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收取扣除数字代理费后票房的5-15个百分点作为发行代理费,剩下43-15=28个百分点归属制片方
还是以10亿为例,可分票房是9.1亿,发行方最多可以拿走15%也就是1.365亿,而制片方获得28%即2.548亿
有的时候,制片方希望发行方能预先支付宣发费用,这个时候,发行方就会将发行代理费提高到20个点,如果发行方还要预付制作费的话,则会提高到25到30个点
还有一种近几年比较特殊的情况——保底发行/买断发行
这个时候,如果发行方承诺保底发行或买断发行,就没有什么发行代理费了,发行方将直接支付给制片方保底费或者买断费,票房收益都归发行方,跟制片方无关了
五、其他情况
有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排片劣势,为了增加排片,制片方或者发行方会承诺给院线和影院返点,一般是最终可分成票房的3-5个点左右,也就是切割自己原有的收益给院线和影院
谢谢
——公号:花生大电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