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将电影存储在玻璃上小小一片可存756GB
IT之家11月5日消息 今天早些时候, The Verge的报道称,微软成功进行了一种将数据存储在玻璃上的概念验证。微软与华纳兄弟公司合作,将1978年原版《超人》电影的完整版本储存在一个杯垫大小的玻璃上。现在外媒TPU报道了更多关于该技术的细节。
据报道,这块方形玻璃本质上是一个光学存储介质,尺寸为7.5 cm x 7.5 mm x 2 mm,可以存储75.6 GB的数据(包括纠错码)。
传统的光学介质,如CD或蓝光,需要在塑料基板上刻蚀不同长度的凹坑来表示1和0,而微软的Project Silicon则不同,它使用纳米级的光栅,用AI纠错,以克服介质的老化。
光盘通常可以将数据保存1-2个世纪,在那之后,塑料的物理层腐烂,失去数据的完整性。微软表示,Project Silicon可以“经受得住在热水里煮、在烤箱里烤、微波、淹水、擦洗、去磁以及其他环境威胁”。
外媒预测,微软可能会将Project Silicon作为其专有的高耐久度的冷储存介质,并推销给需要它的客户。这对美国军方这样的客户来说尤其方便,他们最近也与微软签订了建造 JEDI 云的合同。
玻璃硬盘什么时候上市
目前由于技术还未成熟,数据的读写速度和密度仍然需要提高,成本也需要下降,另外技术的可扩展性也要提高。玻璃硬盘技术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毕竟微软公司已经打开了这项技术的大门,相信具有巨大商业前景的玻璃硬盘技术,肯定会吸引大量的科技公司参与到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开发之中。希望国内也能有科技公司早日参与其中,占据先发优势。微软公司的存储技术研发团队,在近日终于取得了存储技术的新突破。在一块75 毫米 x 75 毫米见方,厚度为2毫米的玻璃上,存储了1978年版的《超人》电影,容量为75.6GB。这也标志着玻璃硬盘终于问世了。而由于玻璃特有的稳定性能,写入玻璃硬盘的数据能够存储千年而无损。
当然虽然玻璃硬盘技术已经获得突破,并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并不意味着这项技术能很快地完成商业化。毕竟玻璃硬盘技术和现有的存储技术区别很大。此次微软的技术团队是利用红外激光将电影数据解码为三维像素(voxels),再通过激光在玻璃不同的深度和角度上创建一层三维纳米光栅和变形进行数据编码存储,当存入玻璃后,其中的数据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进行解码读取。
一部电影大概多少gb
一部电影根据时间的长短和画质清晰程度,一般为600MB左右,在时长相同的情况下当然存储越大,画质越好。不是gb。
内存换算:1KB=1024B;1M=1024KB;1G=1024MB;1T=1024GB;M就是MB。
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
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
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内存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的。
在计算机的组成结构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储器。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对于计算机来说,有了存储器,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
存储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用途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港台称之为记忆体)。
内存就是暂时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地方,比如当我们在使用WPS处理文稿时,当你在键盘上敲入字符时,它就被存入内存中,当你选择存盘时,内存中的数据才会被存入硬(磁)盘。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