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他花1万元在地摊买了一本老字典4年后价格涨到2600万

时间:2022-08-11 20:55:42阅读:2526
字典,我想大家应该都非常很熟悉,例如像什么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等等,更久远的还有什么《说文解字》、《玉篇》、《类篇》、《正字通》、《康熙字典》等等。大家买过新华字典的都知道,因为这类字典的发行量比较高…

字典,我想大家应该都非常很熟悉,例如像什么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等等,更久远的还有什么《说文解字》、《玉篇》、《类篇》、《正字通》、《康熙字典》等等。

大家买过新华字典的都知道,因为这类字典的发行量比较高,所以它们的价格通常都不会太贵,大一些的字典一般也就是几十块钱,可是大家能想到吗?2009年,一位姓王的福州人在江西省的一个地摊花1万块钱买下一本老字典,结果4年后,这本老字典的价格居然涨到了2600万。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然而在现实中却确确实实发生了,事情的经过始末如何,到底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永联,福建福州人,原本只是在福州当地做小买卖的一个普通生意人,2006年,王永联出于兴趣,开始一头扎进古玩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7年,王永联在江西南昌开了一家古董商行,自己当起了老板,尽管已经成了一店之主,但平时只要有空王永联还是会跑到周边的地摊转悠,为的是锻炼自己的鉴别能力。

2009年,王永联在一家地摊上随手挑拣的时候,被一本破烂不堪的老书给吸引住了,这是一本宋朝年间的老字典,从书体的字迹上判断,这应该是宋朝时期的书籍,因为该版书的版口狭窄,字体古朴,刀法古拙,墨色乌黑而不荧,每半页十行,行的大小字数又不等,看上去感觉有点像北宋时期的版书特征。

王永联很惊喜,大家知道,宋版书由于印刻精工且流传稀少,被誉为是世界上最贵的书籍,论书籍的昂贵程度,宋版书若排第一,没有任何书敢排第二,宋版书由于太过于珍贵,书的价格都是按页卖的,在明代,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到了现代,一页宋版书,轻轻松松能卖到1万人民币以上。

例如,2003年7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书店古籍春季拍卖会”上,宋版《玄都宝藏·云芨七笺》光是一页纸就拍出了49500元的天价,一页纸能有多重,就卖出了将近5万的价格,大家想想看,这到底是什么概念。

虽说如此,但王永联也并不能完全确定书的真假,但他还是选择相信自己,决定搏一搏,他问了老板价格,老板说没有1万不买,王永联很爽快,没有讲价,直接掏了钱,拿了书就直奔江西社科院。

江西社科院的一位负责研究历史的教授,看了书后,经过研究书中的内容,感觉像是北宋官刻版,但又不敢肯定,于是又给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李致忠主任发了书的图片。

李致忠

谈判的时候,除了李致忠主任以及随同的友人、王永联以外,现场还有江西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因为江西省图书馆想把这本书给买下来,他们馆里一直以来还没有一部好的宋版书。

经过李致忠主任等人的鉴定,最终认为这本书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宋版书,其书名为《礼部韵略》,书内共收纳了590多个常用的汉字,这本书就相当于宋朝考生的字典。

书本创制的时间初步估计应该在1007年,不过这本书并不是官刻版,而应该是民间坊肆翻刻的,但即便如此,要卖的话也可以挣到一笔不菲的价格。

谈判的过程进行得很焦灼,王永联开价500万,江西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却感到非常为难,经过几轮多日的谈判,最终这场交易以失败告终,江西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彻底失去了耐心,选择不买了。

2013年3月,王永联决定将这本《礼部韵略》拿到北京匡时拍卖会上进行拍卖,起拍价为800万,结果经过多轮抢拍,最终以2600万的天价拍出。

这本老字典,是2009年,王永联在江西的一个地摊那儿用1万元的价格收购而来,结果4年后,已经转手,价格就直接飙到了2600万。可以说书的主人确实挺会捡漏的。

真的存在古董古玩收购公司吗?对此你怎么看?

即使真的存在古董收购公司,也不可能给予藏品应有的价值……

随着电视收藏节目的宣传,收藏意识已经深入百姓的脑海,只要手里有个家传的老物件,心里的价位比天还高……致使收购古玩商无法达成协议。

再说“高价”收购也不太实际,自古以来古玩千分利,别说没有利润——就是利润少了都不会干,哪有高价收购之说!

在某地曾流传出这样一件事情,藏品几次上门收购未成功,最终绑架孩子为要挟,将藏品收走……自古“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要说古玩商惦记,真有珍惜古董如果让大众都知道,估计离被盗已经不远了。

古玩行天大的“秘密”——藏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藏品的本身,关键看在什么人手里……

同一件藏品,在普通人手里是一个价,到古玩商手里又是一个价,在拍卖行里又能达到一个价……这就是你拿着藏品去古玩店,不给你高价的根源。

为什么鉴宝节目参与的人那么多?是因为藏友的众多藏品不被认可……但那百分之一的幸运不是属于每个人!

再一个国家有明确的文物法规,严禁文物私下交易!有些古玩属于文物性质。二、市场上存在造假墓“埋雷”专业欺骗行为。三、张献忠盗墓案中交易者的结局,就是对践踏法律最好的证明。四、由于发财心切,藏家往往高估藏品价值,私下不可能按拍卖价成交。五、现实中有很多以收购为名,收取鉴定费是真,专业欺骗的假拍卖公司。六、如果古玩能广泛私下收购,拍卖行就不会存在。七、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家,藏品必须经的起检验。谁会在地摊上买结婚钻戒……八、现在经营理念——“借鸡下蛋、空手套白狼”,加上古玩行业不景气,有多少人在大张旗鼓的吃货?

因此推荐选择“知名平台”(譬如今日头条)来展示你的藏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等待有缘人……

喜欢鉴定知识的藏友,可点击头像,观看相关的视频。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