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谈爱情,海上花张艾嘉吻戏

时间:2022-10-04 07:21:54阅读:3384
老实说,我其实之前没有看过张艾嘉执导的任何一部电影,可《相爱相亲》却让我彻底爱上了。我愿意相信张艾嘉导演就是个那么平实、那么优雅的人,就如同这部电影一般。本以为这部片会相当催泪,可没想到我直到最后才掉…

老实说,我其实之前没有看过张艾嘉执导的任何一部电影,可《相爱相亲》却让我彻底爱上了。我愿意相信张艾嘉导演就是个那么平实、那么优雅的人,就如同这部电影一般。

本以为这部片会相当催泪,可没想到我直到最后才掉出几滴泪来,过程中内心是有些伤痕的,仿佛就快落泪,但张艾嘉就是有办法让你破涕为笑,把忧伤完美转为微笑,又在平凡中看见坚定,看见相爱的真谛。

这是一个三代女性追寻爱情、陷入爱情的故事,一点一滴都没落入矫情,在张艾嘉独特的幽默感诠释下,成了一个最终会让你笑着走出剧院的,相爱、相亲的故事。

《相爱相亲》一如张艾嘉自己所说,是一个大爱的故事。

每个角色的爱情交织在一起,纠结成一个亲情的结,除了贴近日常生活,引人共鸣以外,更是情感的交杂,女人爱情的浮世绘。富有厚度的角色情感架构得相当好,在大爱下,我们看见女人细腻的情感、为爱付出的勇气。

最后彼此的相亲相爱,互相理解,除了我觉得薇薇和慧英的和解做得不够细腻,转折的略显生硬外,完美的转折带出女人内心的爱情观,令人好生流泪。

三代人的爱情观

作为张艾嘉导演的首部中国电影,《相爱相亲》是个至情至性、全片皆发生在中国的感人故事。但却巧渡了两岸之间的复杂感情关系:

一边的“大房”是家族所认定的家人、另一边的“二房”却是经过相爱所组成的合法家庭,一旦两边要抢起来,究竟那个迁的「坟」应该要归谁?坟里的尸骨终究只是人死不能复生的一个符号。然而张艾嘉旨在告诉还活着的我们,能不能互相以最体谅的心情去善待彼此?

张艾嘉在《相爱相亲》中饰演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师,她在母亲临终之际,似乎感应到了妈妈气若游丝的美好人生走马灯的最后片段,那是已逝的父亲笑着来接走妈妈了。慧英因此认定「想跟爸爸葬在一起」是母亲最后的遗愿,遂开始了一段将父亲的坟从老家迁进城的漫长旅程。

尽管电影在情节中争争闹闹的,但看《相爱相亲》的结局,你就会知道,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不同立场两边的人,彼此能不能秉持着相亲相爱的温柔心意,互相尊重对待。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这么多赴大陆拍片的港台导演之中,张艾嘉的《相爱相亲》特别地浑然天成?因为影片在日常拌嘴、聚散离合里,还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那是我们很熟悉的家庭里“难念的经”。不论过程怎么纷乱,最终还是会期待这一份和谐。

跨越祖孙三代,重复用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故事作为对照,张艾嘉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展示了爱的样貌,如何面对深爱的人,诠释自己对爱的体认。

男人与女人在关系中,似乎天生就有角色与倾向上的不同,男人更常对自我有所追求,女人则容易在关系里妥协,将家庭放在自我之前考量,但《相爱相亲》透过老中青三个世代,展现了女性在自我意识上的变化与成长。

张艾嘉说,环境、时代都在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因此产生变化。

“姥姥也是从别的地方嫁过来的,人的改变会牵连到家人的改变。在一件事情爆发出来之后,彼此之间产生了沟通。尤其最亲的人,人会忘记去顾虑亲近的人的感受。很多的误会与不开心,都是来自于不沟通,一旦事情爆发了,反而有时是好事。”

在张艾嘉眼中,姥姥,慧英和薇薇,在故事情节里她们是一家人 ,但这一家人彼此价值观都不同,她们本来是不沟通的。趁迁坟事件发生的时候,家人之间才趁机说出一些心里的话,于是她们彼此才有机会互相了解,在代沟中看见彼此的困扰,并尝试彼此互相体谅。

其实迁坟本身不是一件难事,但慧英要把父亲的坟从乡下老家迁到都市却很难。

原因在于父亲在老家中有一个大房姥姥,尽管父亲和姥姥的​​夫妻关系只有写在族谱上,没有实质上与法律上的夫妻之实,一辈子也互没往来,男人早就少小离家,另有爱人也落地生根,但吴彦姝所饰演的姥姥岳曾氏,却是一个深情不悔了一辈子的女人。她早已备好自己的棺材,等着死后能与丈夫葬在一起。

慧英的女儿薇薇感叹:“我觉得姥姥一定很爱外公,等了他一辈子。”

慧英说,“他们压根就没有住在一起多少日子,她进门没半年,外公就离家了。什么爱不爱的!”

片中有一场慧英母女在旅馆中聊到“一辈子”的这样深刻的话题。

若对照起《霸王别姬》里张国荣所饰演的蝶衣台词“说好了一辈子,少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这便能显示出姥姥的心意。

姥姥她这辈子只爱她丈夫,也打算只为丈夫而活,姥姥在家族中力尽职责侍奉公婆善终,甚至早就买好了自己的棺材,准备死后能和男人葬在一起。可是丈夫给的爱却少到几乎让人闻嗅不出来,身为“二房”女儿的岳慧英无法理解姥姥不给迁坟的心态,毕竟自己的爸爸对姥姥不亲也不爱,为何姥姥还要死守着一个坟墓不放?

这其中,还涉及中国传统风俗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三代爱情,三个时代,更是三种中国女性的姿态。

张艾嘉的情感倾注

《相爱相亲》简单讲就是三代女人从老到年轻世代的亲情关系以及爱情观,世代之间有着无可避免的个性硬气以及命运的传承,张艾嘉自编自导之余还能在自演之际展现神演技,在结局处,摄影机对着老夫妻驾着车的后头颅,对话之时男女主角只靠后侧脸以及耳背颞颚示人,竟也散发出了强大的剧情感染力。

唯有看到这结尾一刻,我们突然都明白了,原来张艾嘉讲爱的功力,是那么的浑然天成地且有魔力的。

本片也是根据另一位编剧游晓颖的经历所改编,除了看似严肃无聊的迁坟之战外,过程中幸好以当代流行文化等元素穿插,活络了全片的气场。

例如岳老师女儿薇薇有一个老唱着《海阔天空》的摇滚歌手男友;片中偶尔出现夜店演唱会便透露着些许年轻人的生活面。

而岳老师与姥姥两人抢坟抢着抢着,两个女人就上了《真相真不真》的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正是薇薇的工作单位,一场家庭战争因为薇薇在生活中随时都在拍东西的职业病而被摆到了台面上。一方面影射了当代年轻人在社群影音时代无时无刻都要拍的Vlog,另一方面也透过媒体平台不分大人物或小人物、不论公事与私事都要嗜血揭露的一面,来与当代社会接轨。

自觉年纪越大体力越差但想讲的东西却越来越多的张艾嘉,《相爱相亲》不啻是她写给她现阶段人生、也是写给现阶段影迷的一封情书。

改编自游晓颖的故事的好处,是作者本人与张艾嘉以不同世代的眼光看待同一场家庭战争,让电影奇妙地挣脱了张氏电影风格中一个不小心就陷进的情感自溺漩涡。

本片剧本入围了第54届金马奖的最佳原著剧本。

细腻的观察被誉为「最懂女人心」的导演,张艾嘉再度证明自己细腻洞察的过人之处,也证明好电影不用炫俏的拍摄手法,只要故事厚度够,平实易懂就能造就新高度。中国导演田壮壮出演男主角,沉稳的演技入围影帝,饰演姥姥的吴彦姝演技更是强大,逼人泪流的诠释强势问鼎最佳女配角大奖。

张艾嘉一向是提携后进的典范,也就是这一份连戏外都不吝与人共荣共生的温柔心思,让身为作者兼导演的张艾嘉,在《相爱相亲》水到渠成地喷发出集四十年从影功力于一部的爆款能量。

仿佛只要看了这一部电影,你就能看懂了张艾嘉。

《相爱相亲》将小故事拍出最好的样貌,所有执行层面都值得奖项肯定。片中传达的相爱、女人心,表现平实沉稳而细腻深厚,给人隽永的优美观感。故事诠释上虽不到完美,但引人入胜的易懂故事,最后把观众逼哭的种种情绪爆发与转折,都是极上乘的佳构。超级推荐这部电影,易懂好看,非常厉害。

《相爱相亲》厉害的,在于把容易流于矫情滥俗的亲情与爱情的故事,以平淡且好入口的方式,充分点出了其中的情感、相爱,三代女人的爱情故事极为引人入胜,故事虽然平淡却很充实饱满。

说穿了故事真的很简单,就是女人面对爱情的态度与内心,张艾嘉以温柔、幽默的方式诠释出在相爱之下的女人内心细腻情感,加上演员的超好配合度,摄影技术与画面质感、配乐的厉害,厚实的剧本把这样的故事带出感人肺腑又不滥情的新高度,莫怪张艾嘉会被称为最懂女人心的导演。

演员的精彩演绎

姥姥的坚守爱情,那属于上个世代的女人的坚持与勇气,我想是慧英和薇薇无法体会的。

姥姥的勇气与坚定、慧英的烦闷与不安、薇薇的青春闯荡,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交织在一起,张艾嘉表达得真的太好了,剧本厚实,带给人丰沛的感动,也让人在其中看见爱情的面貌。

直到最后,姥姥决定将坟墓迁往城里,看着被挖出来的棺材,她看着那自己守了一生的爱人,哭着说了一句“我不要你了。”超级惹人哭的啊,也让我们看到,她真的放下了。慧英却也将外婆的骨灰带去乡下,两人的互相谅解、互相退让,证明这整个故事,是一个相爱相亲的故事。

我真的很喜欢姥姥这个角色,她的爱情很短暂又身不由己,但她的勇气与坚定,着实让人佩服。她让人不禁痛哭的故事,让人完全能谅解她的行为,和薇薇的祖孙情也很感人,最后和慧英的无声和解,她着实已然放下了。

电影很聪明地把外公外婆淡出整个故事,但他们又是灵魂,有他们才有这个故事,可电影里只有开头看到外公外婆一下下,让我们对他们对姥姥、对慧英的行为的想法通通留白,由活着的人来臆测。最后他们不再臆测,而是放下自己所执着的,去彼此相爱、相亲。

剧本台词相当有趣且慧黠,又不失日常的对话感受,富有幽默感又引人入胜、洞察力十足,不会过于文艺而失真,《相爱相亲》的台词做到了真正的灵魂层面,也和整部电影一般平实而有趣,相当厉害。

剧本架构的厚度更是整部片成功的关键,富有转折与智慧的故事虽然日常但有力,虽然平淡但感动,角色的刻画也很有力。

慧英、薇薇、姥姥三代女人爱情与内心的成功刻画,阿达、丈夫尹孝平两位好男人的衬托也使得整部片更上一层楼,还有诸多客串配角的塑造也很有特色,可以说角色的塑造相当成功。

演员的上乘演绎更是成功关键之关键。

张艾嘉缴出一如以往的精湛演出,再度入围影后,郎月婷演出薇薇也很成功,将富有个性与主见的薇薇表现得很好。可电影中最让我惊艳的,还是姥姥吴彦姝,及丈夫田壮壮。

吴彦姝的演技已经是无可挑剔,她实在把姥姥这个心碎、心痛,却又非常坚定的角色描摹得太好,好到她一出现,完全可以用演技压住其他所有人的光辉,我完全看好她夺下最佳女配角,那令人流泪的揣摩,最后的放下和把持,不愧为老戏骨。

而田壮壮的演绎也令我惊艳,惊艳之处在于尹孝平是全片中最平凡、没有背景描绘的人,他却能把一个平凡人演的很好,不刻意吸睛的演出非常纯熟,反倒比起张艾嘉,夺下影帝的机会高多了,能对战涂们、黄渤等一票戏骨。

心之所向就是相爱相亲

片中主题明确,就是爱情与亲情的关系,其他旁枝末节,有如官僚制度的荒谬、法律与人情的边际、和学生及家长的关系、新闻界的荒谬等,电影固然做了描绘,但只是一带而过。

张艾嘉真​​的很厉害,懂得在平淡中更求纯粹,其他议题点到为止,编剧的细腻也令人激赏,实在优秀。她的导戏功力早已受肯定,在电影中她的导戏极富情感,画面日常却深刻,不让精雕细琢成为害了全片的双面刃,反而以平淡的方式来处理议题与画面,极为优秀。

她拍出亲情与爱情的动人与日常,更拍出许多爱的方式、爱的样子,果然是一封献给女人的情书,但男人看了感动也不会锐减。

接近结尾时,慧英和丈夫在车上的那场对话,只让我们看到背影和侧脸,却因为一路的酝酿在此达到了引爆点,情感来得深沉而浓厚。婚姻跟爱情终究是不一样的吧?

在我爱你、你爱我之外,婚姻还牵绊了彼此的诸多选择,承担了你我想要与不想要的各种纠结责任,爱恨情仇在婚姻里拌绞成了不甘和情愿。

交杂在婚姻里的感情与愧咎,一张卡片怎么可能说得完?在我们面前一闪而过的简短文字,底下浓缩了一辈子的情感,永远不足为外人道,只能留在两人心里慢慢发酵。

以前听到《花房姑娘》和《陌上花开》,只注意到它的轻快,以为自己理解了它的浪漫,以为那是一种因为爱的停留。

《相爱相亲》意外点醒了我,那个停留并非纯然的美丽,其中难道没有埋怨?难道没有错过壮游路上各色风景的遗憾?那些没在眼中出现过的壮丽,那个自己念念不忘要去的远方,那个魂萦梦牵的过往,因为现在的你或她,已成为了世上最遥远的不可得,值不值得谁能评断呢?

对远方的眺望,正是自己之所以被赞扬之处,当自己因为眷恋而停留、而贪欢、而不再追求,连自己都渐渐不爱自己那可能会令人生厌的模样,怎么会不惧怕对方也发现这一点?走不了,是因为对对方的爱恋,不敢停留,是怕日后的埋怨。心向往着不敢求亦求不得的《海阔天空》,又如何坦然面对浓情蜜意的《花房姑娘》?

就像年轻时,我认为那种为谁停留的浪漫是爱的证明,直到渐渐长大,才知道害怕,也许更懂得那个停留、那个回头,意味着什么样可能的遗憾,那是对方一生的重量,是理想的距离。

到了现在我更加无法回答什么是爱,哪个答案能够衡量那种无形的代价,能够强大到温柔支撑这巨大的人生空虚。实际走过,会发现爱不全然是美好的,有时候甜,有时候酸,有时候苦,有时候辣,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才充实丰富了人生滋味。

姥姥拿着那张得来不易的合照,却碰上来不及躲的大雨,看到了无法拥有的他,心绪再怎么激动,轻轻一抹仍旧什么都没了,人生的考题总是来得这样仓促残忍却又温柔。

姥姥最后在坟前泪眼安放丈夫的尸骨,轻轻地对他说:“我不要你了”。

这个放下,如果来得早点该有多好,她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放手一个不曾爱过自己的男人。这该说是谁的错呢?等待,是没有时间季度的,有的,只有开始与结束。

《相爱相亲》开放式的结尾温柔而充满智慧,姥姥放手要让丈夫去城里了,而妈妈捧着外婆的骨灰坛,决定追随外公回到家乡。

年轻时我们说爱,是努力要把爱的人留在身边,希望一辈子不分开,可是人是拴不住的,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走到人生无可避免的分离。

而我们慢慢成长、慢慢学习,在某一刻我们终于理解:

爱,原来就只是,不断尝试和理解,并且从我这里,走到你身边的过程。

张艾嘉谈爱情,海上花张艾嘉吻戏

张艾嘉一部写实的电影,《相爱相亲》你喜欢看吗?

张艾嘉竟在河南拍了一部这样写实的电影,很久没看到如此丰富细腻的文本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情感归属,情与理的纷争,《相爱相亲》探讨三代人的情感矛盾,情绪把控并没有被戏剧性的情节乱了分寸,反而有种力透纸背的细腻真实。张艾嘉的角色拿捏最精准,没人能逃过抛物线的人生,重要的是得学会如何在困境中自处。

影片中三代人的不同爱情观念,向死而生的生命豁达,家长里短的吵架拌嘴,婚姻关系,办证制度,媒体嘴脸…,每对人物关系都耐人寻味,每位主演都很出彩。不愧是张艾嘉的作品,深厚的情感孕育在影片中,每一个演员都完美释放着平凡角色的魅力。结尾新车那场戏可以说是年度最催泪场景,“现在车有了,歌也有了,你倒没兴致了。”

动人的情感是电影恒久的主题,中国传统而细腻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电影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底,将厚重而传统的情感娓娓道来,轻缓柔弱而又力胜千钧,沉重悲伤但却充满正能量,这是独特的东方情感和中国式的坚守。片中的姥姥似乎不知什么是爱,但却为自己定义的爱无望地坚守了一生,她是另一个朱安,陷于礼教的束缚或自编的牢笼无法脱身,不知是应该悲悯还是敬佩,但这却是这位“岳曾氏”一生的荣光。

或许姥姥的故事是电影的核心,但张艾嘉这条线才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最出戏的,田壮壮配戏配出了满分。用一个迁坟事件串起了三代人对婚姻和感情的理解,这个构思本身就决定了电影的高度。一个香港导演拍出了一部极具大陆风土人情的电影。虽然这样的电影很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有安安静静欣赏的价值。

这部影片非常好的一点是,在相爱相亲的文艺腔调下铺了一层实在的社会泥沙。故事的社会因素交代得充分,让故事超越了小情小爱。比如说,电视台、民政法律等相关政府干部的表现,交代了当下媒体和政府行为中对人、对情感的态度,媒体行为多么令人不堪。这些社会因素和次要角色的铺排,让爱的探讨建立在比较实在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上,避免了造作。

张艾嘉导演无论是表演、编排、构图、讽刺都拿捏的特别到位,其余几位主演都在线上,客串都很精彩,田壮壮导演让人眼前一亮。电影节奏慢出了味道,故事围绕着一个家庭矛盾展开,却能达到这样的纵深,像墨在纸上晕开一般的创作手法,有很强的侵略性却不失冷静,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影像化的纯文学小说。导演张艾嘉与演员张艾嘉都已俘获了我的芳心。

也许你会认为,实在无法理解一部通篇电视剧技法的狗血情节剧怎么会被追捧成这样,剧本里的一切人物行为动机都是刻意而为的,优秀的导演会利用自身风格来进行掩盖,而不是让问题持续地暴露出来,对比日本类似的家庭生活流电影差距不是一般大,张艾嘉和姥姥的表演痕迹太重,看着尴尬。

和《念念》一样的毛病。张艾嘉还沉醉在自己洞悉中国都市人所有底层焦虑的幻觉里,同时虚构着根本不存在的青年一代生活逻辑。剧本矛盾尴尬陈旧,形象手法也极度乏味。逻辑细节上有不少站不稳的地方。就说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张艾嘉要把亲妈的骨灰送回乡下,前面明明交代了二房不能合葬的规矩,还得直接去,这是和解还是继续撕的节奏呢?

不管怎样,张艾嘉的电影带有女性的特有的细腻,细腻到连盒饭里的辣椒酱都不放过。即使过了很久,依旧心疼姥姥,虽然编导和主角都是女性,最后对三代女人眼中的爱情,还是落在了一个男权社会的视角。一言难尽耐人寻味,语塞泪流得不明不白。对某种感情的体会之幽深和切肤,和对每一种感情的存的态度之开放,成了我眼中“张艾嘉电影”的水印。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张艾嘉导演生涯最高作,真挚动人的温情小品。朗月婷让人刮目相看。花甲之年的张艾嘉终于走出了心动里对爱的我执,娓娓道来一个关于放下的故事。既不是枝裕和,更不是杨德昌,心境上倒是与阿Ann的天水围有几许相通。少言的差生为老师挺身而出,寡语的丈夫偷偷换了新车。最打动人的永远是生动的细节。

张艾嘉总是能够把女性题材诠释得恰如入人心,当年的《海南鸡饭》,讲着母与子的故事;后来的《203040》以及《生日快乐》又把不同年龄女性面对爱情、家庭时的不同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今天这一部《相亲相爱》则把女性所要面对的中年危机以及不同时代女性面对自身命运时的态度,表现得恰如其分!真的是无论当演员还是当编剧导演都有着独特的情感诉求与细腻表达。

张艾嘉谈爱情,海上花张艾嘉吻戏

张艾嘉一部写实的电影,《相爱相亲》你喜欢看吗?

我还蛮喜欢看的,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很多情节都是很真实的,看的时候是很有感触的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