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相虹现在,金鹰奖演员相虹
八十年代电影演员相虹,1959年生于北京。1974年,年仅15岁的相虹应邀参加了文革影片《决裂》的拍摄,在影片中饰演曹小妹。1976年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电视剧团任演员。1980年,相虹在影片《迟到的春天》中出演女主角曹晓培,引起电影界同仁广泛关注。此后,相虹又相继出演了《流泪的红蜡烛》、《琵琶魂》、《泥人常传奇》、《远方》、《山村风月》等影片。作为第一批电视演员,相虹还出演过《生命的故事》、《新星》、《新岸》、《走进暴风雨》等多部电视剧。
相虹是活跃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影视演员,曾经获得过金鹰奖和电视飞天奖的最佳女主角奖。相虹的丈夫是长期旅英的著名指挥家邵恩,出于家庭的需要,相虹在八十年代末选择息影回归家庭,从此彻底远离了公众视线。
歌星影星合影
电影《决裂》
电影剧照
电影《迟到的春天》
电影剧照
电影剧照
电影剧照
《泥人常传奇》
电影剧照
电影《琵琶魂》
电影剧照
电影《远方》
电影《山村风月》
电影剧照
著名演员宋春丽:为了事业放弃生子,61岁才当上母亲
她十三岁进入部队,二十一岁考进北电,她经历过家徒四壁的童年,也吃过戎装入伍的辛苦,历尽万千辛苦归来。
宋春丽不仅成长为一名国家一级演员,还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老兵。
在她的记忆里从来没有父亲的身影,从小只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这并没有把她培养成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而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兵。
十二岁时宋春丽就去参军,到如今已经有五十八年的军龄。
进入部队后宋春丽成长为一名文艺兵,虽然不用驻边防、上前线,但是她一直在用艺术温暖着每一位国家的战士、人民的守护神。
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起起伏伏。
跌宕坎坷,一直陪在身边的还是她相伴一生的丈夫孙维熙。
潇洒女兵配文艺教授,一文一武相伴走过了四十三年的岁月,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有上一儿半女。
为了演艺事业,宋春丽曾经放弃了生子,只是等待在想要孩子时,为时晚矣,为了能够当上母亲也为了安慰丈夫,
宋春丽六十一岁这一年和丈夫抚养了一个女儿。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宋春丽与丈夫的神仙爱情堪称爱情中的典范。
.如今宋春丽也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所谓携良人伴今生说的便是这二人了。
一、
宋春丽,1951年出生在河北,据母亲所说父亲经常忙于工作,为了养家常年在外。
虽然只有微薄的工资,但是好歹家里也有了一定的生活上的保障。
记忆里只有含辛茹苦把她养大的母亲还有一个经常照顾她的哥哥。
母亲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十分辛苦,宋春丽的姨母经常帮忙来照看她和哥哥
回忆起童年家里的摆设,似乎只有那几个瘸了腿的坐凳、掉了漆的八仙桌,还有一张勉强容得下两个成年人的小床,那是童年一家人同床共枕的地方。
家徒四壁,除了必备的桌子和床,家中再无其他物品。
一个女人自己独自生活尚且不易,更何况还要带着一个儿子和女儿
虽然家里的收入微薄,但是母亲一直都教导宋春丽和哥哥一定要自强自立、好好学习,虽然人穷但是志不能穷。
所以即便生活再困苦,宋春丽和哥哥都没有为学费发过愁,因为母亲总是精打细算过日子,将家里所有的开销都除去之后,也要预留下两个孩子的学杂费,保证他们有学上。
不过家境的贫寒并没有给宋春丽造成什么打击,虽然日子苦了些,但是一家四口待在一起的日子是宋春丽最幸福的时光。
宋春丽家的屋外有一个小平台,平台上有一棵树,夏天的时候她和哥哥躲在树荫底下纳凉,母亲就在旁边看着孩子做针线活,小时候的一些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给做的。
不过宋春丽从小性子就活泼调皮,母亲的针线活是半点也没学了去,不过她虽然顽皮,功课倒是一点也没落下。
从小学到初中,宋春丽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二、
因为成绩优异,再加上宋春丽有入伍的想法,所以进入中学后她进入了广州军区的歌舞团,
只是广州山高水远,母亲对这个年幼的女儿甚是不舍。
不过沈母向来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她希望自己的儿女越飞越高,虽然会有些许不舍,但是她更不愿意看到子女在这个贫困的家里凄凄惨惨过一生。
宋春丽的哥哥十五岁时也应征入伍,宋春丽也在十二岁就进入部队,两个孩子就这样离开,就连邻居都调侃说这两个孩子究竟是不是亲生的,但是作为母亲,她惟愿儿女更好奔赴向前的前程。
1964年,宋春丽加入了军队,成为一名文艺兵,她的军旅生涯也就此开启,不过进入歌舞团后的生活也并不是那么顺利。
刚进入军区,宋春丽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军训,并且作为一名军人,虽然只是文艺兵,但是只要是参军了,军训都会十分严格。
为此,她也吃了不少苦。
她不像其他的小姑娘,因为训练辛苦再加上路途遥远,想家的孩子都会哭出声,但是年纪小小的宋春丽却一直都很坚强,虽然也想家,但是她更加享受这种部队里的感觉。
因为最初她是被分配到了舞蹈团做舞蹈演员,但是舞蹈这种东西是要靠天赋的,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跳得好,她在舞蹈方面也显现出了弱势,但是宋春丽从不放弃。
一个动作不协调就多练习几次,她从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童年那么艰苦的条件她都挺过来了,去跳舞怎会让她低头?
舞蹈团的老师看到了宋春丽的努力,虽然她跳得不好,但是他们还是十分欣赏宋春丽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最后在舞蹈团里领导的推荐下,宋春丽又辗转去了话剧团。
谁知道去了话剧团的宋春丽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在舞蹈上没有天分的她在演戏方面倒是很有自己的一套,很多话剧团里的演员都夸她悟性好,人也十分有灵性,方向对了宋春丽就继续向着表演的方向努力。
进入了话剧团里的宋春丽可谓是如鱼得水,她跟随部队四处演出,慰问边防战士,感受风土人情,就这样宋春丽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她的演艺生涯也悄然拉开了帷幕。
三、
为了打磨自己的演技,宋春丽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还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在几年的演艺生涯中,她也逐渐在表演中找到自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后来跟随部队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宋春丽在话剧界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演出都点名邀请她去表演。
1980年,宋春丽因为出色的演技,更是被八一电影制片厂钦定的演员,也是从这一刻起,她正式踏上了演员的征途。
成为电影场正式的演员之后,宋春丽的片约也没有断过。
在那个红色题材霸屏的年代,宋春丽出演了无数正义、勇敢、淳朴、爱国的革命女战士形象,也让无数的观众记住了这个演技过人的女演员。
虽然演艺事业渐入佳境,但是宋春丽并没有飘飘然,她依旧没有放弃进修演技,人总要在不断地学习和锻炼中进步,所以她又回到了母校北电进修演技,这一次的“闭关修炼”没有白费。
这一出关,她的毕业作品就得到了金马奖的提名。
后来宋春丽接连拿下飞天奖、金鸡奖影后,
从纯真少女演到老妪妇人,宋春丽一直在演戏也一直在进步,从军数十载,她的身上更是磨灭了几分锐气,增添了不少坚韧。
四、
如此英姿飒爽、仙人风骨,宋春丽不仅事业上顺风顺水,在感情的道路上更是始终如一。
人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宋春丽的一心人虽然出现得有点迟,但是爱情的到来无关早晚,只要等到对的人便是一桩好姻缘。
那时候的宋春丽还一心忙于事业,俗话说 “皇上不急太监急”,
宋春丽没对象自己倒是不怎么着急,但是她的朋友们看不下去了,便给她介绍了这么一个人——中央戏剧学院的民乐教授孙维熙。
男未婚女未嫁,一个是才子一个是佳人,成全了这桩婚事也是一段佳话,
不过因为宋春丽经常在外出差,二人就以纸笔寄情缘,但是纸短情长,几句话又怎能表达心中的爱恋?
于是度过了那段异地时期,两个人就宣布领证结婚,也是在1978年二人成为夫妻。
只是演员的生活就是注定不能和爱人相守一地,虽然结了婚,但是宋春丽和丈夫分居两地还是家常便饭。
不过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是不惧路途遥远,当时宋春丽在广州工作,孙维熙在北京,两人一抽空,不是你来广州探班,就是我去北京慰问,结婚数十年仍然过得像一对新婚的夫妻。
虽然宋春丽和孙维熙夫妻恩爱,但是孩子的问题一直是演员家庭最大的难题,为了忙于事业,作为演员尤其是女演员,结婚生子都会对演艺事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不巧的是,1980年,宋春丽在拍戏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意外怀孕。
虽然作为丈夫,孙维熙确实十分希望能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他还是十分尊重妻子的想法和事业,宋春丽知道这样很对不起丈夫,但是她为了演艺事业还是毅然决然地流掉了孩子。
也是这一份敬业精神,剧组里所有的成员都被宋春丽这种敬业的精神所打动,后来她也一直都忙于演艺事业,要孩子的事情也是一缓再缓,而她的丈夫孙维熙始终不离不弃。
五、
很难想象这对长久分隔两地还没有孩子的夫妻是怎样维持感情的,孙维熙和宋春丽结婚数十年一直都没有孩子。
并且宋春丽还经常在外地工作,只留着丈夫一个人在家里,所有的爱恋都在两个人的心里,数十年的光阴平常夫妻都不一定能够安然度过,但是这两位像牛郎织女一般一年鲜少几次的相聚却足以维持这段看似脆弱却又坚强的婚姻。
宋春丽对于没有孩子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
后来到了四十多岁,她甚至和丈夫提出放弃演艺事业,做试管婴儿生个孩子,从此就和孙维熙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但是事实并没有让宋春丽如愿,她到了医院做了试管婴儿,最终等来的结果却是因为她年纪太大,身体已经支撑不了她再怀一个孩子,即使怀上了,也很难生下来,就这样错过了最佳时机。
她这一辈子也没能和丈夫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当初为了拍戏,宋春丽几次带着速效救心丸上阵表演,拍摄一次过河的戏,她差点因为气没接上来活生生溺死在水里,可以说宋春丽为了拍戏,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当然常年拍戏挥霍身体让她的体质也变得越来越差,所以到了四十多岁的年纪,已经不能再体会到当母亲的滋味,她很遗憾,但是更让她感到痛心的是她愧对于自己深爱的丈夫。
所以经过和丈夫的商量,六十一岁这年,宋春丽和丈夫决定去抚养一个女儿,这还要受到她的好朋友邓婕的鼓励。
邓婕和张国立也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抚养女儿之后,邓婕对她也是百般宠爱,那天因为邓婕去了宋春丽家中做客,谈起了家中的小女儿,甚是欢喜,
而这一点恰好启发了宋春丽,她这才决定和丈夫去福利院一起抚养一个女人。
就这样,六十岁的宋春丽也算是“老来得女”,虽然这辈子自己都不能生养一个自己的女儿,但是她依然珍惜与现在这个女儿难得的缘分,也算是稍稍弥补了一些她对于丈夫的愧疚。
六、
这辈子宋春丽因为拍戏错过了太多,她因为拍戏耽误了怀孕的最佳时机,所以和丈夫结婚数十载也没能有一儿半女。
因为拍戏,她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当时父亲病危,家里人都瞒着宋春丽想让她安心工作,等到她拍完戏再赶回老家,与父亲已经是天人永隔,子欲养而亲不待可能是宋春丽这辈子最痛心最后悔的事情了。
好在团里的领导和她的爱人孙维熙一起将父亲的后事料理,宋春丽内心的愧疚才减少了几分,从十二岁进入军区话剧团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再到后来成为专职演员。
宋春丽的演艺生涯堪称精彩,她的的确确称得上一位德艺双馨的好演员,从国家一级演员到政协委员,宋春丽在工作上的辉煌一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但是她却称不上是一个好妻子、好女儿,为了演艺事业她牺牲了太多,也错过了太多,有人问她为了表演付出那么多后悔吗?
她的回答是从未后悔,但是如果说愧疚,那是有的,对于家人,她是满心的愧疚 。
如今宋春丽也年过七旬,她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的作品。
人生不如意是常事,七十岁的她也终于可以和自己心爱的人携手共度晚年。
著名演员海清:为事业选择隐婚,先成家,后立业,风光背后有艰辛
“我长期失眠,但是我陪伴他的每一个夜晚,从来没有失眠过, 我觉得他像我的安眠药。 ”
失眠似乎是一个明星,甚至是普通人,比较普遍性的话题。
有人依靠药物,有人依靠音乐,但更有人依靠孩子。而依靠孩子治疗失眠的,就是说这句话的人——海清。
她是一位母亲,儿子蛋妞则让她感到踏实,宁静,无比安慰。
01 成家
海清的成名之路,可以说是先成家,后立业。
她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并没有一下子打开事业的大门,和很多小演员一样,都经历过籍籍无名的时期。
2002年,拍摄完《玉观音》之后的她,一时无戏可拍,便在父母的召唤下回到了江苏南京。
家庭是他永远的后盾,在她跑到北京学表演之前,妈妈就早已安排好未来的路。
这句话,从别的家长嘴里说出来,似乎有点小家子气一样,但从海清的母亲嘴里说出来,却很有底气。
因为,海清的母亲是名门之后,她姓甘,是南京当地的大户,甘熙故居就是她家的祖产。
而海清的父亲也是出自艺术世家。
可是,海清并没有按照父母安排的路来走,反而离开故乡南京,到北京打拼去了。
但是,海清终究还是没有压力的,她有退路可走。
或者说,这和她随性的性格,以及能够合理规划人生有关。
所以,她又回到了母亲身边。
那时的她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母亲自然是热衷于替她张罗婚姻的。
这样,海清就可以沿着她已经规划好的道路走了,她也可以守在自己身边了。
海清的母亲打得一手好算盘。
母亲看中了一个男孩,高大帅气,在银行工作。
并且两个家庭都十分熟悉,知根知底。
巧的是,男孩正好是海清的高中同学。
母亲十分热心,而海清也没有拒绝,再加上高中同学的情谊,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
于是,两人在南京举办了婚礼。
不过,母亲的如意算盘只打对了一半,因为海清确实嫁到了当地,但是依然挡不住海清想去为演艺事业拼搏的心。
婚后的她依然保持着对职业敏锐的触角, 并对外选择了隐婚。
那时虽然是海清事业的黄金年龄,但海清并不是什么戏都接。
有一次,海清都已经坐上了离开家的车,但是却并不开心,剧本和人物都让她觉得十分别扭。
于是,她又从车上下来,把这部戏给拒绝了。
成名是需要等待时机的,好剧本也是。
这时,她的恩师黄磊向导演滕华涛,推荐海清饰演《双面胶》中的胡丽鹃一角。
黄磊还“勒令”海清,不管她在哪里,在干什么,一定要克服万难,接下这部剧。
而此时的海清已经安排好了接下来的工作,但是她非常喜欢这个剧本,也觉得这是自己难得的机会。
因此,她推掉了其他的工作,接下了这部剧。
事实证明,海清的选择是正确的。
正是这部剧,让观众记住了她演的角色,而逐渐被大家所熟识。
号角已吹响,眼看星途要崛起了, 海清又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举动——生孩子。
要知道,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女演员,理应抓住这黄金时期趁热打铁的。
对于一个还不甚出名的女演员来说,这是葬送星途的做法。
但海清却不这么想,她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生孩子是每一个女人的必经之路。
况且那时的她已经28岁,在她眼中属于“高龄”了,她接受不了自己28岁还没有生孩子。
此外,她认为家庭比事业重要,家庭是第一位的。
所以,她便在2007年生下了儿子Daniel,中文小名叫“蛋妞”。
02 安眠药
谁都有第一次做妈妈的,海清也不例外。
儿子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 她觉得此生一个跟她很有缘分的男人,终于来到她身边了。
儿子的诞生让她觉得特别新奇,本就性格有些“2”的海清,更是觉得小婴儿是个神奇的生物。
她总是喜欢在给儿子洗澡的时候问他,“谁是胖嘟嘟的啊?”
说完,还戳了戳儿子脱得光溜溜的小身体。
互动之中,满是宠爱。
陪伴孩子的过程和瞬间是幸福的,当她满足于这种互动时,一个新的剧本又找上门来。
于是,海清在儿子仅有5个月的时候,又出去拍戏了。
3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当海清第一次和儿子别离,又第一次回到儿子身边时,她心中充满着兴奋和忐忑。
她十分好奇:这么小的宝宝,她3个月后再回去,还知道她就是妈妈吗?
于是,她提前给母亲打电话,叫她不要告诉她就是蛋妞的妈妈。
海清远远地就看到母亲抱着儿子在等她,她慢下脚步,面无表情地接近儿子。
儿子竟然害羞地歪着脸,躲到姥姥的怀里。
待到海清走在跟前,蛋妞则侧目看着她,自觉地伸出了小手,要抱抱。
要知道,8个多月的小宝宝,已经开始认生了 。
所以,显然儿子是知道她是妈妈的。
儿子对妈妈海清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他本能地记得妈妈的味道,妈妈的模样。
母亲和孩子的联结,让海清十分惊喜,她觉得这或许就是母爱的力量吧。
然而,之后的互动,更是让海清惊叹于孩子的记忆力。
同样的浴室,同样的动作,当她再问谁是胖嘟嘟时,儿子竟然会指向自己。
而这个互动 游戏 ,是独属于他们母子二人的,别人从来没有和他玩过的。
海清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海清认为,儿子仍然记得之前他们的互动, 一种骄傲和感动溢满她的心里。
孩子的成长就那么几年,显然海清是不愿意错过的。
但是,海清除了是一位母亲之外,还是自己。她有自己的事业要去追求,有价值要实现,因此,她必须出去工作。
长期泡在剧组里,斡旋于不同的人、事间, 让海清时常处于焦虑状态,并且长时间失眠,她时常靠着安眠药才能睡着。
每当压力一大,她的手指甲便不自觉地裂开来。
《王贵与安娜》中,王贵的饰演者林永健,向她传授睡前喝酒的秘诀。
偶尔能解决,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那时,她经常在剧组和南京之间打“飞的”。
她发现,每次一回到家,就有种说不出的宁静,尤其地躺在儿子身旁,更觉得安心。
好几次,海清为了哄儿子睡觉,躺在旁边,都是自己先睡着。
有时候蛋妞会拍拍她的脸,告诉妈妈你睡着了。
有时候她睡醒了,会看到儿子还在玩他自己的手。
这种感觉,岁月静好。
孩子在她身边,好像失眠就不治而愈了。
这也就是文章第一句话,海清说儿子是她的安眠药的缘由了。
孩子的陪伴让海清觉得安心,她也很想把儿子接到北京来。
但母亲说,必须得在北京有一个房子,才能把蛋妞接过去。
说得也对,孩子上学毕竟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于是,海清更是拼命地赚钱。
一部《双面胶》能买下一个客厅,一部《王贵与安娜》,可以买下一个卧室,一部《蜗居》,可以买下剩余的厕所等。
现实生活中的海清,就像《蜗居》中的海萍一样,为了能在北京买下一套房,给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蜗居》结束后,海清终于在北京买了一套二手房。
当海清把儿子和家人接到北京时,别提有多高兴了。
同年,海清在北京买房的同时,她又出演了《媳妇的美好时代》这部剧,这让海清的事业走向巅峰。
她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金鹰奖和飞天奖两大奖项。
随着海清大火,她的家庭状况格外受人关注。
如果说之前的隐婚是迫不得已,那么现在公布自己的婚姻状况,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于是,她对外宣称,自己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子。
这时的她,不再需要隐藏自己的家庭了, 反而觉得有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让她更加幸福和满足,更加无所畏惧了。
03 活着
要说人走运,那是挡都挡不住的。
拥有这样的事业和家庭本就让人羡慕,而儿子蛋妞的优秀,更是让海清,睡着了都能笑着醒来。
蛋妞,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
他不仅乖巧懂事,体谅关心妈妈,是一个小暖男,他更是一个学霸,学习根本就不用海清操心。
平时没事都在看书、写作业,即便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也会把作业拿出来,先写完作业再说其他的事情。
海清担心儿子“学傻了”,她时常需要主动邀请蛋妞休息一会,比如说去看个电影,看看新买的玩具什么的。
蛋妞多数都会婉拒,不过有时也会拗不过海清的热情,被她带着走。
除了学习之外,蛋妞更是游泳、绘画、大提琴、书法,全都不在话下。
一副铅笔画能卖出3万的价格,
一副字能刊登在知名杂志上,
参加亚洲锦标赛,能拿到3金1银的好成绩,
这是令多少家长都艳羡的成绩啊。
最重要的是,这些兴趣和爱好,都不是全出自于强迫。
而海清这个妈妈,只能出于心疼儿子的付出和自律,偶尔充当一下“绊脚石”了。
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当然少不了家长的付出。
“绊脚石”常有,“虎妈”也常有。
海清很注重培养蛋妞的独立性,也很注重对儿子的陪伴。
海清总是在儿子放暑假的时候,进行休息和调整。
这段时间,她不仅用来陪伴孩子和家人,更是放松自己,回归自我的最佳时期。
她会窝在书房静静地看书,她会带着家人出国 旅游 ,她会带着儿子去串亲戚,还会素颜去菜市场买菜、坐地铁。
这时的她,就跟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妈妈一样。
虽然一个成功的女性不容易,要追求自我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更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
但是海清做到了,并且亲力亲为。
因为,即使作为一个明星,很多事情都是他人不能代替的。
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他们三口之家有着最稳固的“食物链”。
她宠儿子蛋妞,蛋妞怕她老公,她老公会帮她。
没有谁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有的只是相互制衡。
而自己父母那边呢,蛋妞小的时候,父母会帮她带孩子,而随着蛋妞逐渐长大,父母却衰老了。
在她拍摄《心术》期间,父亲病重住院了,并且前后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
但是,母亲并没有立即告诉她,而是她自己感觉到异样。
打电话回去,才知道第二天父亲要做一个大手术。
那段时间,海清在没拍戏的空挡,都守在父亲的病床旁。
每次离开的时候,就会告诉爸爸,她还会回来看他的。
但是,那时候她父亲的病,她是没有十足的信心是百分百下次还能再见面的。
好在父亲安全地渡过了危险期,身体也逐渐好转。
过去,海清像一个孩子,依赖着父母。
而经过这件事情之后, 父母开始变成小孩儿,开始依赖海清了。
如今,45岁的海清,
会为儿子青春期和她疏远了而烦恼,
会为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而感到满足,
也会为演到一个好角色而自豪。
但是,比起这些,她更有成就感的就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