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发生的一件事,村里那点儿事
(散文:乡村记事之七)上 公 粮孩提时代,我最难忘的是一件事是跟大人们一起上公粮。因为上公粮可以去街上赶场,还有工分拿;另外中午每人有两个大馒头,这对当时的社员来说,无异于打牙祭,何乐而不为呢?上公粮也…
(散文:乡村记事之七)
上 公 粮
孩提时代,我最难忘的是一件事是跟大人们一起上公粮。因为上公粮可以去街上赶场,还有工分拿;另外中午每人有两个大馒头,这对当时的社员来说,无异于打牙祭,何乐而不为呢?
上公粮也是一件烦心的事,南方不像北方,有宽阔的大车道,可以套马车运输,人坐在车上,马鞭一扬,成队的马车运着数万斤粮食就出发了,那愉悦的心情,那欢快的笑声夹着马鞭的啪啪声惬意极了。我们南方,山路崎岖,坡陡沟深,要上公粮,全靠肩挑背扛,全劳动每人100斤,半劳动每人60斤到七十斤。从生产队到街上,二十几里的山路,几乎是人挤人,箩篼、背篼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远远望去,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公挑上了一匹坡,马上又下山来帮老婆挑;当哥的爬上了坡,又转来帮弟弟挑;力气大的上了坡,又转来帮体弱的挑上坡。整个送公粮的队伍,无不体现了互助友爱的精神,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无私、纯洁的内在动力。特别是上公粮,他们都是把籽粒饱满的粮食交给国家,次点的留来分配。要知道,那时社员们都是过着吃糠咽菜,红薯参面的日子,可对上公粮,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消极,而是一路欢歌,一路帮扶完成了生产队每年给国家上万斤公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要说,那就是一种纯粹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是一种纯洁的道德情操。
而今祖国强大了,经济增强了,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不上公粮了。然而,那道亮丽的风景线却不时在我眼前出现,我对那时农民的精神境界赞叹,是他们用扁担、汗水挑起了“一穷二白”国家的富强,挑出了盛世强国的今天。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