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片重映,最近还有重映的电影吗

时间:2022-10-04 01:41:44阅读:1239
33年的经典重映,Sir无缘了。但今天仍然要聊聊它。必须的。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多经典不用说了吧。意大利国宝级导演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另外两部分别是《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

33年的经典重映,Sir无缘了。

但今天仍然要聊聊它。

必须的。

天堂电影院

Nuovo cinema Paradiso

多经典不用说了吧。

意大利国宝级导演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另外两部分别是《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更是许多人和电影的定情之作。

影片一共分为三个版本。

最先出来的是173分钟的导演剪辑版,但因为内部试映时口碑不佳,制片方强制要求导演托纳多雷进行删减。

托纳多雷不得已删掉近20分钟的镜头,完成一部155分钟的影院公映版。

不过这版反响依旧平平,公映一周后便被撤回重剪。

这才有了后来124分钟的国际公映版。

按理说,国际公映版实际上是导演向市场妥协的产物。

但被迫的删减版,Sir反而觉得更有味。

不为什么。

故事,总是留白后才更加悠长。

有缺失、遗憾的,才叫回忆。

《天堂电影院》能够触动我们的点实在太多,如果一定要说这部电影在Sir心里是什么,这是挽回与无可挽回之间的一支舞。

01

故乡,如影

意大利南部小镇:姜卡尔多。

这里的生活单调乏味。

居住在这里的人民最大的娱乐方式,就是去“天堂电影院”看电影。

那时候,电影放映之前都要经过神父检查。

每当电影出现观众不宜的镜头,比如吻戏、床戏等等有伤风化的镜头。

神父就会摇动手中的铃铛,示意放映员艾佛特剪掉。

没人注意到,幕帘背后藏着一个小孩叫多多。

正目不转睛地看着银幕......

多多对电影有着说不出的热爱。

他会拿买牛奶的钱偷偷去看电影。

把一张张胶片带回家,跟父亲的遗照存放在同一个盒子里。

每天赖在放映室里,缠着艾佛特教他放映电影。

艾佛特耐不住多多软磨硬泡,最终答应。

后来,一次胶片着火,点燃了天堂电影院。

多多不顾一切冲进放映室,把艾佛特从大火中拖了出来。

但艾佛特眼睛被烧伤,彻底失明。

多多成了小镇唯一一个会放映电影的人。

当影院被重建,他接替艾佛特成为了放映员。

小小的放映间,也就此成为多多美梦成真后的栖身之所。

40年代的意大利小镇,没有灯红酒绿的夜总会,没有歌舞升平的娱乐城。

天堂电影院,是唯一一扇可以眺望外面世界的窗户。

电影院,如同一个自由的夜场。

发现接吻、亲密镜头被删去了的时候,会全场起哄,往银幕吐口水。

放映喜剧电影时,人们前俯后仰,捧腹大笑。

到了悲剧,又忍不住失声痛哭。

他们在电影院似乎什么事都能做。

母亲边看电影边喂母乳;

妓女在影院公厕接客;

顽皮的少年合着伙一起戏弄鼾声如雷的观众。

但你要说他们不在乎电影,偏偏又能为一部电影等上三个小时。

在影片结束后,仍高举着椅子要求重播。

冬夜,不惧冷风。

小镇的居民围坐在广场边,仰望着倒映在墙壁的投影。

熙熙攘攘地舍不得离开。

这一幕幕,刻在童年多多的心底。

这个恬静的小镇,仿佛一个微观的世界。

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

成为他多年无法忘却的小镇光影。

02

青春,如诗

大概吧。

每个少年的青春岁月,都须经历三首诗。

第一首诗,书写浪漫。

多多渐渐长大,成了俊美的小伙,随之而来的是青春荷尔蒙的悸动。

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琳娜。

他想方设法接近艾琳娜。

央求艾佛特支走神父,再偷溜进告解室里跟她告白。

终于,两个人在一起了。

他们开着车去野外郊游。

用一封封信互诉衷肠。

但这段门不当户不对的感情,最后还是因为艾琳娜家人的阻挠,多多去服兵役而错过。

青春的第二首诗,是遗憾。

退伍后,多多提着箱子重回小镇。

炎热的晌午,广场空无一人。

这一年里,电影院有了新的放映员。

而艾琳娜也被家人带离小镇,杳无音讯。

望着眼前的景象,好像什么都没变,但悄然间,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多多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何去何从。

艾佛特领着多多去看海。

劝他离开这里。

离开这座小镇。

他说:

“这是个不幸的地方,每天生活在这儿,会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会觉得什么都不会变。

然后离开,一年,两年,再回来的时候,每件事都会改变,线也断了,你会发现人事全非,你想要的都不在这里了。”

干了几十年的放映员,哪怕天堂电影院再热闹,也不过是一群走不出去的人,聚在一起坐井观天。

他不希望多多跟自己一样。

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像个奴隶一般,局限在狭窄的放映室里,耗上一生的时光。

除了放电影什么都不会。

所以,车站临别前。

艾佛特才会近乎绝情地警告他:

“不准回来,不准回头,不准写信,想家时要熬住,忘了我们。

要是你失败逃回来,就别想来见我。”

他清楚,小镇的羁绊,会限制住这个“儿子”的远走高飞。

只有头也不回地走出去,他才有机会大展拳脚。

爬到看不到小镇的高度。

最后火车离站的画面。

神父、母亲、妹妹都在向他招手告别。

只有艾佛特低垂着头。

站起身后,吝啬得头也不肯回。

他是煎熬的。

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般的爱,才会无私地把孩子往外推。

尽管割舍、永别,也尽最大努力帮助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成就他的未来。

如同《目送》最经典的那个段落: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而青春的这最后一首诗,叫做别离。

03

乡愁,如梦

故乡。

在托纳多雷的电影里,总是占据着极大的重量。

所以《海上钢琴师》里,1900收回踏出的步伐,回到属于他的船舱和大海。

他告诉朋友:

我出生在一艘船上,我也将在船上死去。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哪怕曾经的经历多么耻辱和沉痛。

因为乡愁,多年后,玛莲娜仍坚持挽着丈夫的手回到这个让她尊严尽失的伤心之地。

这次同样。

三十年后,多多因为艾佛特的离世回到家乡。

回到这个记忆中的小镇。

广场上停满了新式的轿车,电视机的普及取代了电影院的地位。

而天堂电影院。

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终究被时代消解成一栋待拆的旧楼。

滚滚浓烟下,它轰然倒塌。

年轻人哪懂这栋房子曾经发生的故事,他们只当这是一场爆破的表演。

只有多多和那些老人们潸然泪下。

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伴着废墟成了过去。

回忆,往往是一代人私有的秘密。

中年的多多,没有辜负艾佛特的期望。

如今的他,已是意大利著名的导演。

但是从母亲的言语中,我们知道这些年,他和许多女人交往、同居又分手。

兜兜转转,始终没有一个结果。

他心里,一直缺了个空。

回到熟悉的房间,他依旧恋恋不舍地打开曾经的录像。

三十年前的艾琳娜看起来还是那么美艳动人。

他同母亲说:

“我一直害怕回来,如今过去这么多年,我以为我更坚强了,我已经忘掉了很多事情,结果我发现我只是回到原点,仿佛从没有离开过,但我看看四周,却什么都认不出来。”

当一切都物是人非,记忆只会加剧疼痛。

这些年,多多把自己活成一个放逐之人,不敢回头。

直到三十年后。

在拆迁前一天,走进天堂电影院。

看着残缺的窗户、积了灰的胶片、掉落在地上的狮头.....他才看清自己失去了多少。

就像艾佛特跟多多说的那个故事——

“国王的卫兵深深地爱上了公主,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向公主表白,公主告诉卫兵如果能连续一百个昼夜守在公主的阳台下,就会以身相许。

10天、20天...无论风吹雨打、蚊虫叮咬卫兵都坚持守候在公主的阳台下,到了第90天,卫兵变得虚弱苍白,这一切都看在公主的眼里。

可是到了第99天,士兵却走了。”

至于为什么,艾佛特自己也不清楚。

但导演剪辑版里,多多给出过答案:

“如果在100天时,公主不承认他们的约定,那么他将伤心难过,绝望地死去。

所以他选择在99天的夜晚离开,这样公主就将永远牵挂着他。”

不是他放弃了,也不是他不爱了。

而是他选择用一场永远未完待续的爱情,作为对方最好的陪伴。

你或许以为,士兵与公主,是多多和他的初恋。

但你想想看。

那个把多多带进放映室,教他放映电影,让他爱上了电影,最后又把他赶出放映室,从他的世界里销声匿迹的是谁?

不就是艾佛特么。

他以不辞而别,作为给多多最好的送行。

岁月一去不返,曾经的天堂烟消云散,挚爱的亲人与世长辞,有关青春的所有联系都逐渐消亡。

这些都还不是《天堂电影院》最深的哀伤。

而是你发现。

除了接受,没有第二种方法更好弥补这份遗憾。

如果多多和埃琳娜结了婚,那么在日复一日的小镇生活中,他还会像现在这样铭记着30年前的爱情吗?

如果多多继承了艾佛特的工作,那么今天坍塌的天堂电影院,就不只是他的记忆,而是这一辈子日渐凋落的人生。

你失去的东西,没有不见。

它常常就写在你获得之物的背面。

你无法将它翻过来。

因而你越是怀念,越是想要挽回,那本质上就是不可挽回的。

艾佛特不可挽回自己的人生。

他只有把那个梦,交给了多多。

如果说相遇是他们的缘分,那么背道而驰,就是他们相互的托付。

影片最后,多多打开了艾佛特留给自己的遗物。

这应该是Sir看过最动人的结尾。

银幕上,是长达三分钟的接吻画面。

那些被神父阉割的浪漫,多年后被重新拾起、剪接。

童年的记忆,一帧帧回到眼前。

多多渐渐笑了,但边笑边流着泪。

如果一切都终将离去,我们能保存的只有永恒的爱和回忆。

有的电影,我们讨论技巧;

有的电影,我们研究美术。

但到了《天堂电影院》,一切专业的电影技术似乎都成了背景。

有人说:

人在最顺遂的时候,无法领悟这部电影。

其实是,在经历深入心底的遗憾前,你无法领悟它。

当小镇居民站在电影院门口不肯离去时。

艾佛特不忍心,把影像转移到广场的楼墙上。

每个人高喊着“谢谢你,艾佛特”。

但你看艾佛特的反应。

礼貌性的微笑后。

他是落寞的。

“这就是我人生的全部了”,Sir猜测,他应该是这么想的。

但电影,不正是为这样的人而生的吗?

在他一成不变的生活里,幸好有电影的奖励和慰藉。

在银幕的一明一灭中,他在自己的座位上已经体验了不可言表的飞扬与落寞。

感谢电影。

永远对最平凡的人,最无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天水围的罐头盖

经典老片重映,最近还有重映的电影吗

电影《阿凡达》重映,强势来袭碾压新片,都是哪些人去看?

“一群叛逆的学生,逃课去玩《魔兽世界》!”这是大家调侃《阿凡达》的话,但是就是这样的简单剧情,卡梅隆竟然让它登上全球票房冠军。

《阿凡达》票房越来越高,国内新片市场被无情碾压。那么到底都是什么人去看重映?

观影人群性别区分:

根据淘票票有关的数据可以看出来,此次《阿凡达》重映,去电影院观看的人群60%以上为男性。男性比较喜欢追求刺激的视觉快感和天马行空的科幻前沿,这个可以理解。

而数据显示《你好,李焕英》,女性观众就占到大多数。女性比较偏向于这种感性的电影。

观影年龄段,90后占比高

数据显示,《阿凡达》重映之后,去购票观看的观众25-29岁的人员占到近30%,甚至是更高。

这部分人也就是1990后出生的,十年前多数都是在初高中的学生。那个时候他们学业繁重,根本没能有时间去观看。

但是《阿凡达》那会沸沸扬扬,这批人肯定都听过,而且心神向往。奈何无论是资金的缘故还是时间的缘故,都未能亲自去电影院感受。

现在正好工作,而且大多数处于恋爱阶段,也是消费的主力军。有时间有精力,当然去看!

十年前没有抢到票的人

十年前《阿凡达》一上映,简直是犹如晴天霹雳。顶级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都在抢票观看。

而当时国内观影技术条件真的有限,全国IMAX影厅用功也没有十几家。再加上影厅就那么大一点,能抢到票观看的有多少人。

而《阿凡达》重新上映,很多人借此达成心愿。

十年前没钱买票的人

可别觉得我在胡说,一张电影票买不起吗?

十年前我看电影时,在上海观看。这部电影票价150。就这样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抢到的票。而当时很多地方票价被黄牛炒到大几百甚至上千。而且还供不应求。

十年前的几百元啊,跟现在能比吗。而且《阿凡达》重新上映票价几乎都在30到50之间,可以说真的很良心了。

《阿凡达》超高的口碑和划时代的意义,让很多人想去再看一遍

这个绝对是影响大家去往电影院看《阿凡达》重映的最重要的原因。

有人说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阿凡达》之前的电影,一种是《阿凡达》之后的电影。可见对于《阿凡达》的评价之高。

这部电影好的地方太多。真的是能打脸国内多少导演编剧。

经典老片重映,最近还有重映的电影吗

泰坦尼克号》完整版有多少分钟?

《泰坦尼克号》完整版有194分钟。

《泰坦尼克号》是美国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爱情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领衔主演。

该片于1997年12月19日在美国上映,1998年4月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12年4月10日以3D版在中国内地重映。



影视评价

《泰坦尼克号》这只大船装着两个东西,爱情和灾难。它一点都不深沉,因此跨国籍、跨年龄、跨性别还跨文化,什么样的观众都能看明白,都能被打动。

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一个屌丝如何战胜高富帅,成就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因此,即使是一部老片,它却非常贴近当下观众的心理和欲望。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