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去敦煌玩的说说「敦煌值得一去吗」
敦煌之旅,绝对入股不亏!
以下内容干货,建议收藏慢慢看~
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在两汉的经营下,渐渐从荒芜走向繁荣,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明珠。
敦煌,作为帝国的门户和窗口,人们在此建功立业,兴盛家族。即使中原发生战乱,敦煌依旧稳稳的立在帝国边缘,交融及丰富自己的文化,俨然一片桃花源。
这也是为何敦煌文化源源不断的从古至今,为现代人民带来过去的遐想。
说了那么多……
对,来自敦煌,想给大家看看我们敦煌壁画艺术史——
「北凉」北凉275窟,作为莫高窟最早开凿石窟之一,可谓是敦煌艺术及故事的初始。
北凉275窟正壁坐着弥勒菩萨像,圆脸、直鼻,交脚着坐在狮子座上,有强烈的厚重感和立体感。
在佛教中,弥勒是“未来佛”,主宰“兜率天宫”,这尊像也象征了弥勒高居天宫。
弥勒造像流行于印度早期的佛教艺术中,这尊交脚弥勒像便有明显的印度犍陀罗遗风。
北凉所处的十六国时期,整体壁画多以土红为底,人物形象也更多的展现西域佛教特色。脸上出现的黑鼻黑眼圈,是因为时间的长久而出现的“晕染变色”效果。
窟中左右绘有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展现了释迦牟尼前生的事迹,用毗楞竭梨王本生、月光王本生的故事宣扬了佛教中的慈悲与牺牲精神。
「北魏」北凉石窟开创历史,但艺术内容略显单一。
而渐渐进入佳境的北魏带来的是更为丰富的佛造像和壁画世界。
/北魏 259窟 禅定佛像/
北魏禅定佛像中,僧人坐禅,不吃不喝不动,摒弃心中杂念,自然而然心中升起喜悦,从而成为“禅悦”。
造像中,其土红色袈裟近铁身体,衣纹随着身形的起伏而蜿蜒,体现了犍陀罗的造像艺术影响。
佛像神态庄静端厚,嘴角的那一抹微笑,神秘而含蓄,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文化中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风格,被认为这是“东方的蒙娜丽莎“。
「西魏」西魏的敦煌,不再是单单模仿外来的佛教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对外来文化进行同化,加以融合中国艺术。
/西魏-432窟-中心塔柱正面龛-彩塑菩萨/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禁穿胡服。此后敦煌所建窟之塑像及壁画,均为中原汉式,面目清秀、褒衣博带,面带微笑,细眉小眼秀骨清风。
/西魏-432窟-中心塔柱之北面龛-彩塑菩萨/
更为中原化的为这一尊佛造像,一反西域式的袒胸露乳,这位造像穿着对襟大袖长襦,头上戴着发冠,腰间系着络带,脚上还有着鞋子。感觉像是中原街市上的富家子弟,误入了佛教圣地。
/285窟 西魏/
西魏的壁画较之前朝也有很大的变化,其一反之前土红色灿烂辉煌的底色,选用素雅平静的白色底,在之上绘以繁复花纹。同样展现非常有震撼力的佛教故事场面。
/285窟,西魏,南璧/
「北周」北周的时候,统治者们推崇佛教。整个社会,上至贵族皇戚,下至平民百姓,都满怀着对佛的敬仰,而纷纷投身于佛教建设产业,修寺,建塔,抄经,画壁画。
在此等佛教盛行的北周,敦煌的佛教绘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
大部分壁画已经开始采用受汉画影响的线描造型技法。这是中国绘画的基本艺术语言。
/北周-428窟龛侧-佛背光飞天/
细看上图飞天就能看到晕染的色块中,那些用来清晰纹理五官的细细黑线。
其脸部的白色“小字脸”还是体现了其使用西域晕染法,本来是通过晕染来体现人脸的立体感,但由于褪色和变色,脸部的高光白色留下来,晕染过渡部变成粗黑线条,形成了特别的脸部颜色状态。
「隋代」开皇九年之前,隋朝的敦煌艺术承袭北周,带有浓厚的北朝风格。
而在开皇九年之后,因其丝绸之路畅通繁荣,往来人民络绎不绝,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敦煌莫高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
/隋-244窟-北壁-弥勒菩萨三尊与身后壁画/
这一时期的菩萨及佛造像,体现了不同的风格形态。
上图的三尊造像,面相丰圆,体态健硕丰腴,身上的装饰配件也十分华丽,“佩金玉,被锦罽”。
与北朝时期的“秀骨清像“明显不同,反倒有唐代”圆润丰满“的趋势。
我们来看一幅更美的飞天图。
/隋莫高窟第404窟北壁蓝天双鬟飞天/
在悠悠浅蓝色的天困映照下,梳着双鬟的飞天神女,彩带飘飘,如世俗少女,沉迷伎乐。其一回首吹着萧,另一捧着鲜花,两者相聚,彷佛小姐妹聚会一样,欣然可乐。
这种世俗化的艺术展现,丰富了敦煌的内涵层次,使之成为具有时代风格体现的一方小世界。
至此,敦煌即将步入盛世唐朝。
「唐代」进入初唐的敦煌,依旧是在隋朝的敦煌艺术上进行了自己的发展,并达到了新的艺术水平。
初唐96窟,其内有着被誉为莫高窟第一大佛,及国内第三大佛的弥勒佛造像。
/初唐-96窟-弥勒佛造像/
根据《莫高窟记》记载,这尊高为35.5米的大佛建于唐代武周圣元年。
在建造时,采用石胎泥塑的方法,在悬崖上先刀刮斧凿出佛的大体身形,然后草泥垒塑、麻泥细塑,最后细细涂上花纹颜色。
弥勒佛的面部丰满圆润而偏方,眉眼细长疏朗,头发纹理呈波浪状。衣料上多为隆起的绳状纹样,布的褶皱转折曲复,具有典型的初唐佛造像的特征。
开元天宝年间,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融合,经济大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在这样的时代,敦煌的艺术达到了巅峰。
/盛唐-45窟-西壁龛/
盛唐的佛造像在初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此时的造像比例结构更为合理匀称,佛的面部丰满且适度方圆。
45窟中的造像们,就展现着比前朝更为灵动自由不呆板的身姿,站立的造像动作更随意自由。有的造像的重心向一侧扭曲,体态生动。
中唐时期的敦煌,实际上被吐蕃控制。这期间新的洞窟数量要少于初唐、盛唐。就艺术风格而言,雕塑和壁画以汉文化为主体,加入了吐蕃的民族形象和风格。
/中唐-159窟-吐蕃赞普礼佛图局部/
上图壁画正是展现了吐蕃赞普正与各国王子一起听法的情景。
赞普头戴红色朝霞冠,身穿白色左衽翻领袍,袍的侧面可见开衩,内里身着黑色上襦及绿色红缘重裙,是典型的西藏礼服穿着方式。
晚唐时,张议潮率众起义,从吐蕃手里夺回敦煌,稳定了河西一带的政权,也兴旺了佛教发展。
/晚唐-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唐朝覆灭后,五代、宋元时期的敦煌,大多是改建和重绘前朝的洞窟,新建极少。并且因为敦煌地区掌权家族的出资,敦煌出现了众多供养人画像。
/五代-61窟-曹氏女供养人/
元代之后,敦煌停止了开掘,这座艺术史的宝藏库被逐渐荒废,直到清朝发现的藏经洞,将承载千年历史的敦煌重新带到了世人面前。
敦煌旅游注意事项 去敦煌玩要注意什么
1、甘肃敦煌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日照强度与昼夜温差较大,请朋友你根据自身情况,带足御寒衣物、水壶、墨镜、太阳帽和特级防晒霜以做外出护肤之用。西宁市高原地区紫外线较强. 因海拔较高,气候干燥,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可以适当吃一些红景天胶囊,以缓解进入高原的不适。2、受旅游地自然条件限制,景点沿途餐厅的条件与内陆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较,无论从软硬件设施或饭菜质量都有一定差距,且北方大部分地区口味偏重,喜辛辣;但我们尽最大努力与餐厅协调,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3、甘肃敦煌地区由于地域广阔,景点之间车程较长,请游客在去甘肃敦煌旅游时注意休息调配好时间,以充足的体力参加旅游活动,早晚温差较大,请带好衣物。4、甘肃敦煌地区受宗教影响,风俗习惯与我们不同,游览时(如进清真寺),请谨记接待人员所宣布的有关考察项目注意事项。穆斯林民族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回、维吾尔、撒拉、哈萨克等民族)A、忌食猪、狗、马、骡等不反刍动物的肉及一切动物的血液,不食自 SI 的动物。B、进入清真寺禁止吸烟、饮酒,礼拜堂内禁止拍照。 沙漠旅行提示:骑骆驼漫游沙漠是久居闹市的人休整身心、调整情绪、锻炼意志、体验独特的最佳选择。那叮咚作响的驼铃,浩瀚无垠的大漠,沙海的日落与日出无一不给您带来神秘、淳朴的感觉。但沙漠旅游虽然新奇刺激,但它毕竟属于探险旅游范畴,因而特提供以下忠告: A、参加沙漠旅游切莫单独行动,旅行社应该为您提供骆驼、向导等特种服务。 B、沙漠中昼夜温差大,要多准备衣服备用。要随身携带一些防晒用品,穿浅色的抗紫外线的衣服。 C、沙漠探险旅游是一项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旅游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导游、驼工精诚团结、顾全大局,考察活动才会锦上添花。 D、在沙漠中要注重环保,尽量把垃圾带出沙漠,至少是就地掩埋。 E、骑骆驼时,要防止骆驼起来和卧倒时将人摔下,在这时要抱紧驼鞍或驼峰,要绷着劲,要顺着骆驼的步伐自然骑坐,随时调整坐姿,并适时下来走一段。 到达高原后注意的事项:(1).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但这并不说明你不适应高原,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2~4天后,一般都可使上述症状好转或消失。(2).如果是坐飞机上高原,一般高山反应的症状会在12~14小时左右产生。所以,刚刚到高原的时候一定不要剧烈运动,而要立刻卧床休息。否则,一旦感觉到反应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了。(3).人们常常用吸氧来缓解除胸闷不适。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假若你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的话,建议最好不要吸氧,这样可以使你更快适应高原环境。轻微的高原反应,会不治自愈,不要动辄吸氧,以免形成依赖性。(4).进高原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品;多喝水,使体内保持充分的水分;晚餐不宜过饱。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要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5).注意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起居有规律。初到高原的前几天,不要频频洗浴,以免受凉引起感冒。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在缺氧状态下不易痊愈)。(6).在高原地区,旅游活动不宜过于频繁,身体负荷不宜过重。初到高原的时候,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一周后,才可逐渐增加一定的活动量。(7)皮肤保养 科学研究一致认为造成皮肤伤害和老化的最主要原因是阳光照射。西藏地处高原,天气干燥,空气稀薄而且多尘,紫外线十分强烈,而且旅行通常十分艰苦。这样的环境对皮肤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如果你不想在旅途中牺牲掉自己的肌肤的话,那就必须做好准备,尤其是女士。戴帽子很有必要,但别把帽子带得太紧,这样脑门很容易长豆豆。同时格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嘴唇。在高原,嘴唇是很容易开裂的。一定要准备唇膏。 (8)另外,保持心境平和是有利于保持你的皮肤的;即便条件有时候比较困难,但是还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皮肤好的另一个偏方是: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洗脸,早上起床最好不要洗脸。超过10天的长时间野外活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最好就不要洗脸,灰扑扑的一般对皮肤有保护作用,当然,涂一点酥油会效果更好。有点脏不怕,怕的是洗得太干净很容易晒脱皮的。其他健康事项:(1)注意保暖,高原的昼夜温差非常大,而且早、晚气温偏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也必须准备外套或毛衣,在阴暗的寺院殿堂里待时间长了也是很寒冷的。另外,保持身体的干燥也很重要。(2)高原强烈的阳光和紫外线会伤害你的眼睛,应准备太阳帽和墨镜。西藏有很多冰雪环境,冰雪地及水面会反射很强的太阳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将双眼直接暴露在这种环境中数小时,即可造成雪肓。所以,在雪线及以上地区活动时一定要带雪镜,或者至少是可以滤过紫外线的好的墨镜。(3)高原各条旅游线上,尘土大,卫生条件不好,所以不宜使用隐形眼镜。要戴的话,不妨考虑使用用完即弃型的镜片(4)刚刚上高原的时候由于气候干燥,会造成部分游客易流鼻血和嘴唇干裂。在贡嘎机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游客带着灼伤的面颊和鼻子离开拉萨。所以要带上防晒霜、润肤露和润唇膏。(5)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解干燥带来的鼻喉不适。(6)建议大家考虑带着以下药品:金施尔康、西洋参含片、阿司匹林、必理痛、牛黄解毒片、感冒灵、喉炎丸,止咳水、白花油、维他命C丸、胃药、纱布、眼药水及消炎药。(7)小心中暑,高原的阳光是很可怕的,尤其在夏天做长时间的户外活动的时候。因此高原户外旅行活动一定要备有清凉油、人丹之类的等,而且要多喝水。发现有人中暑,应尽快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抬高头肩部半躺下,脱掉外衣用水湿润患者内衣,不停扇风并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体使得患者的体温降低。患者清醒时,应给他补充水分。敦煌旅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参加沙漠旅游切莫单独行动。2、沙漠中昼夜温差大,要多准备衣服备用。要随身携带一些防晒用品,穿浅色的抗紫外线的衣服。3.带个小药包,西部旅游要带上一些常用药,因为旅行难免会碰上一些意外情况,如果随身带上个小药包,做到有备无患。4.注意旅途安全,旅游有时会经过一些危险区域景点,如沙漠探险、魔鬼城等,在这些危险地域活动中,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5.爱护文物古迹,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应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的花草树木,不任意在景区、古迹上乱刻乱涂6.周密的旅游计划,即事先要制定时间、路线、膳宿的具体计划。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