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电影剪辑转场方法让你切出更好的影片,电影转场剪辑

时间:2022-10-03 20:54:29阅读:3684
剪辑工作最基本的是找到对的接点,也就是从一个镜头到下一个镜头的位置,优秀的剪辑可以改变视角,推进故事的进行。下面这段视频,通过一些经典电影示范的剪辑帮助大家了解剪辑的手法。这些剪辑手法大多很常见,但在…

剪辑工作最基本的是找到对的接点,也就是从一个镜头到下一个镜头的位置,优秀的剪辑可以改变视角,推进故事的进行。

下面这段视频,通过一些经典电影示范的剪辑帮助大家了解剪辑的手法。这些剪辑手法大多很常见,但在观看过程中却很不容易被发现。

▲电影中的剪辑与转场

剪辑

1、动作顺接

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的位置。常见的是在演员运动的时候进行剪辑,但是剪辑点不一定要在打斗之间。

碟中谍4》(2011)

可能是一个简单的转身动作。

黑客帝国》(1999)

也可能是丢东西。

大白鲨》(1975)

2、离切

画面先切到插入镜头,再切回來。

生活多美好》(1946)

可以插入与演员相同的空间的镜头。

美国狼人在伦敦》(1981)

还可以建立角色的內心世界。

七宗罪》(1995)

3、交叉剪辑

剪辑不同场景镜头,频繁来回切换用来建立交互关系。例如大多数打电话的镜头通常是交叉剪辑。

无间行者》(2006)

适当的交叉镜头带来的节奏感必会增加剧情张力并产生悬念。

危情十日》(1990)

这种技巧也能用来表现演员內心情感。

第一滴血》(1982)

4、跳切

在同个景框镜头剪辑画面叫做跳切,通常用在刻意表现时间流逝。

这种技巧在蒙太奇中很常被使用。

《绿魔先生》(1986)

可以用于增加危急迫切感。

《无间行者》(2006)

或者用来拍摄打棒球。

布朗克斯的故事》(1993)

5、匹配剪辑

匹配剪辑通常被错误的认为是跳切,但是二者是不同的。匹配剪辑是镜头切在相同动作点上或者是构图相似的镜头。

油脂》(1978)

匹配剪辑也经常用作转场,因为影像有跳跃动感,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可能这是混淆匹配剪辑与跳切的原因。

西区故事》(1961)

但匹配剪辑未必是视觉的,还有一种靠旁白声音来搭配接点的技巧。

转场

6、淡入淡出

在影片中常见的转场效果就是淡入淡出,溶接到黑色画面或从黑色画面溶接出来。

惊魂记》(1960)

7、叠化

把一个镜头叠加到另一个镜头上。

这个手法很具蒙太奇意象,可以表现时间流逝。效果像这样:

教父》(1972)

还可以对同一个镜头进行叠化。

两傻大战科学怪人》(1948)

8、跳跃剪接

跳跃剪接是突然打破前场情绪的镜头,最明显的例子是从噩梦中惊醒。

谋杀绿脚趾》(1998)

从一个激烈的场面到安静,或由安静到激烈转换。

(关注淘梦:iamtmeng 获取更多影视干货)

僵尸肖恩》(2004)

9、圆形划像

圆形划像类似相机光圈形状的效果把画面划入划出。

圣诞故事》(1983)

还有其他类型的划像:

《圣诞故事》(1983)

10、隐形转场

利用阴影隐藏剪辑造成同一镜头的假象。

像希区柯克的《夺魂索》:

《夺魂索》(1948)

或《鬼玩人2》:

《鬼玩人2》(1987)

还有《鸟人》:

《鸟人》(2014)

剪辑点被藏在镜头的快速摇动里,也就是将剪辑转场在镜头运动中。

《鸟人》(2014)

下面有几个例子:

还可以利用穿过画面的物体隐藏剪接:

不羁夜》(1997)

或利用离开画面的物体隐藏剪接:

木兰花》(1999)

下面这个镜头被巧妙的设计成了好像保罗·纽曼在花式洗牌,但是其实他根本不会,这完全是转场技巧带来的效果。

骗中骗》(1973)

11、声音滞后

声音滞后是基于音效剪辑的转场方式,是把前一个镜头的声音留到下一个镜头。

《大白鲨》(1975)

其实不只用于场景转换,在角色间简单对话也会用到。

与此对应,声音先入是在下一个镜头的声效在画面中提前响起。这些非常微妙的剪辑技巧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能不会注意到。声音滞后和先入是为了保证影片节奏的连贯性。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营造出一个完美的过度,通过音效引导观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声音先入也很适合用于给画面引入新的元素。

12、匹配剪辑 声音先入

毕业生》就用了匹配剪辑搭配声音先入。

《毕业生》(1967)

13、离切 跳切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这一段是离切加跳切。从麦克斯切到他的视觉幻象,再跳回來,然后跳跃剪辑到费洛莎撞倒他。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2015)

14、交叉剪辑 匹配剪辑

角斗士》运用了交叉加匹配剪辑。

《角斗士》(2000)

15、匹配剪辑 交叉剪辑

绿里奇迹》则是匹配剪辑加上交叉剪辑。

(关注淘梦:iamtmeng 获取更多影视干货)

《绿里奇迹》(1999)

16、加入快速衰老

拯救大兵瑞恩》中加入了快速衰老的效果。

《拯救大兵瑞恩》(1998)

16种电影剪辑转场方法让你切出更好的影片,电影转场剪辑

电影视频编辑中技巧转场的方法

电影视频编辑中技巧转场的方法

  一部完整的微电影是由多个情节的段落所组成,而每一个情节的段落则由若干个蒙太奇镜头段落组成,每一个蒙太奇镜头段落又由一个或若干个镜头组成。场面的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同时也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为了使影片内容的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在场面与场面之间的转换中,需要一定的手法。

  转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转场,另一种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作转场,前者也叫技巧转场,后者又叫无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的方法

  技巧转场的方法一般用于电视片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它强调的是心理的隔断性,目的'是使观众有较明确的段落感觉。由于电子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特技转换的手法有数百种之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1.淡出与淡入

  淡出是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直至黑场,淡入是指下一段落第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直至正常的亮度,淡出与淡入画面的长度,一般各为2秒,但实际编辑时,应根据电视片的情节、情绪、节奏的要求来决定。有些影片中淡出与淡入之间还有一段黑场,给人一种间歇感,适用于自然段落的转换。

   2.扫换

  扫换也称划像,可分为划出与划入。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荧屏称为划出,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荧屏称为划入。划出与划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画面进、出荧屏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划、竖划、对角线划等。划像一般用于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段落转换时。

   3.叠化

  叠化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的过程。在电视编辑中,叠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用于时间的转换,表示时间的消逝;二是用于空间的转换,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三是用叠化表现梦境、想像、回忆等插叙、回叙场合;四是表现景物变幻莫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4.翻页

  翻页是指第一个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现在由于三维特技效果的发展,翻页已不再是某一单纯的模式。

   5.停帧

  前一段落结尾画面的最后一帧作停帧处理,使人产生视觉的停顿,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6.运用空镜头

  运用空镜头转场的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特别是早一些的电影中,当某一位英雄人物壮烈牺牲之后,经常接转苍松翠柏、高山大海等空镜头,主要是为了让观众在情绪发展到高潮之后能够回味作品的情节和意境。空镜头画面转场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除以上常见的转场方法,技巧转场还有正负像互换、焦点虚实变化等其它一些方式。

;

16种电影剪辑转场方法让你切出更好的影片,电影转场剪辑

视频剪辑中常用的转场有哪些?

1、淡入淡出


淡入淡出转场特效,指的是上一个镜头画面由明变暗,直到黑场,然后下一个镜头的画面由暗转明,渐渐显现直至正常的亮度。


淡出与淡入画面的长度,通常各为2秒钟,但实际情况在编辑时,应当根据视频的情绪、情节、节奏的要求来决定。在有的影片中,淡出与淡入中间还会穿插一段黑场,给人一种间歇感,起到中断观看者思路,让观看者陷入思考的作用。


2、叠化转场


叠化转场,指的是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画面叠加在一起,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暗淡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并清晰的过程。


3、声音转场


声音转场是用音乐,音响,解说词,对白等和画面的配合实现转场,是转场的惯用方式。


声音转场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声音过渡的和谐性自然转换到下一画面,其中,主要方式是声音的延续、声音的提前进入、前后画面声音相似部分的叠化。


4、遮挡镜头转场


遮挡镜头转场是指在上一个镜头接近结束时,被摄主体挪近以至挡黑摄像机的镜头,下一个画面主体又从摄像机镜头前走开,以实现场合的转换。上下两个相接镜头的主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主观镜头转场


主观镜头转场是指上一个镜头拍摄主体在观看的画面,下一个镜头接转主体观看的对象,这就是主观镜头转场 。主观镜头转场是按照前、后两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主观镜头转场既显得自然,同时也可以引起观众的探究心理。


关于视频剪辑中常用的转场有哪些,环球青藤小编暂时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影视后期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摄像技巧、后期剪辑的方法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