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电视剧罪案,犯罪图鉴24集全部在线
第一部《我们的婚姻》
主演:白百何、佟大为
剧情点评:终于有一部国产剧能正视全职妈妈与职场爸爸和全职爸爸与职场妈妈之间,只是家庭分工不同而已,并没有谁是天,谁是地,谁就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谁靠一人之力实现了阶级跨越,我们该明白现代社会的不同是,不仅男性,女性也想实现自我价值,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远景,我们的身份不应该只有妈妈,同样可以是自己,是独立女性,是成功典范!此外,剧中演员表演都很自然,剧情和人物也比较合理,没有太多的刻板印象,已经比很多假借女性主义之名、光喊口号的国产剧好很多了。
第二部《相逢时节》
主演:袁泉、雷佳音
剧情点评:越看《相逢时节》,我越想说:这剧里有正常人吗?如果不是最近剧荒,我肯定是看不下去这部剧的。哪怕顶着正午阳光的名头,这部剧实在狗血到令人发指。开篇捅人、跳楼的情节,不可谓不汹涌,却总给人一种奇怪的隔阂感。演员的表演不可谓不尽力,可总让人有点难以入戏。再加上不接地气的商战风,整体更显得莫名其妙。看这部戏,哪怕用上优酷最先进的“四倍速播放”,好似也无甚影响。
第三部《犯罪图鉴》
主演:檀健次、金世佳
剧情点评:檀健次没有太大问题。金世佳如果换一个配音,效果可能会好很多。因为他自己的原声就比较稚嫩,在需要铿锵有力的一些场景中,总给人一种闹着玩的感觉,不太适合剧中的人物角色。其他方面就是,剧情的节奏还是稍慢。目前来看,情节略显老套。对故事的展开没有太多可以让人感到非常悬念或者说很想知道后来怎么了的推动感。期待后面的剧情能够有惊艳的地方,同时也不要烂尾,否则就一星伺候~
第四部《尚食》
主演:吴谨言、许凯
剧情点评:这种聚焦于一个职业的古装剧,很容易就会夸大该职业的作用。不过这部剧美食浓度够高,还不错。别说,于正对于反转的爽点拿捏得不错。女主也过分大胆了,贬义。但是吴谨言这个角色还蛮耐读的。女主男二好嗑的,而且许凯这部剧里竟然不丑。这部剧里的台词和表情有时候很有感觉,展现出无情的古代社会里一点温情和甜蜜。目前已经追停更新了,希望不要高开低走烂尾就行。
第五部《骨语2》
主演:张龄心、高仁
剧情点评:第二部案件没有第一部那么奇情,比较贴近日常,节奏明显放缓,有想依靠案件梳理解释剧情讲故事的倾向,但是讲不好故事是问题所在。演员问题依然很突出(就是说演技不好的意思)不明白这剧怎么一部接一部拍的。还有个疑惑就是法医为什么要参与审讯和案件推进全过程,分工不明。其次,对于办公场景设置能考虑现实情境嘛,不懂那么浮夸是学的那里单位,或许现实中真的有我没见过吧!
正在热播的五部电视剧,你在追哪一部?码字不易,欢迎关注点赞,留言讨论。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悬疑推理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有哪些?一、故事及叙事特点二、关于影片中的几个问题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三、评价
肯定是《意外空间》。
《意外空间》这部电影明显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上网查一下资料,导演伊萨克·厄兹本 Isaac Ezban的资料少得可怜,另一部作品是2015年上映的《相似者》 Los Parecidos,完全找不到资源。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被低估的原因也许有两个:第一,导演知名度不高。第二,影片主要是以哲学的角度来呈现观点,引导观众思考。同时采用段落式叙事结构,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叙事结构来展现故事内容。这种表达可能会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难度,因为不明所以,导致评分过低。
这部电影所表达的重点,个人认为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无法回头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如何去面对你所做出的选择,更重要。人生要走一个上坡路,或许很难。但若要走一个下坡路,一个意外和选择足矣。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
一、故事及叙事特点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场景来设置人物所要面对的困境和心理感受。这些场景按照一定的顺序、关联性和逻辑性来组合了整个故事。
同时,整部电影以时间为维度,从两个角度——一是以35年为界限将人生分为上半生和下半生来呈现对待选择的态度,二是以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年和老年在面对选择的不同措施的不同心理状态。这里具体说一下电影中开头所提到的三个场景和重点描述的四个困境:
第一个场景:一个躺在手扶梯里呼吸困难皮肤干瘪的新娘,她的手里握住一个小红本子,眼神空洞。
第二个场景:一对新婚的夫妻缠绕在一起准备进入电梯。
第三个场景:带着耳机的卡尔,听着海顿的D小调第四交响曲。这首曲将在电影中不断响起。
第一个困境:被困在楼梯间里,ENDLESS,绝望,找不到出口。镜头拍的是一层一层往下,6、5、4、3、2、1、9然后镜头一晃,成了9。电影中特写了楼层数。逻辑非常清晰。迷宫的结构一目了然。把一抽钥匙往楼下扔,然后同一串钥匙从天而降。
此时哥哥提了一句,说小时候也曾经试过这样,后来妈妈把我们找回来了,我们一直没有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原点。
但原点是什么呢?原点就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楼层中还有吃不完的小食机,用枪打死一个人,并不能走出迷宫。同样是死去一个人,一定要自己想起自己到底是谁,才能结束这个迷宫。
生命是单程的。只能往前,不能回头。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没法挽回的。一旦做了决定,也是没法改变的。没有人能回到过去,我们要做的,是要怎样去面对现在。而真正的出路,不在远方,也不在未来,只在于当下。只有当下的问题解决了,你才能看到出口。
第二个困境: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公路上开了35年。一家四口,哮喘病的妹妹,在困境里的人,他们的焦虑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一开始抱怨这个世界、怀疑自己失误、指责对方失误、恐惧、向身边的人发泄所有的负面情绪、从不相信、反抗到接受安排。
但接受现状也有不一样的应对策略,行尸走肉的生活比活在地狱更加可怕。
第三个困境:在水上漂了35年。这辈子就这样浪费了,人生可能会因为一两件意外事件而被改变。生命很重要,情感也很重要,如何从困境中离开。不要忘记过去,但老人还是时常会想起。所以他才会不快乐,可是年轻人不会。只有放下,才能走出困境。
根据影片的逻辑来推断,第四个困境应该是新婚夫妇从电梯走出去后,那没有尽头的酒店走廊。而片头躺在扶手电梯那个干瘪的老年女人,就是35年前来这里度蜜月的新娘。这位新娘因为行李生的错误,而无意进入了一个循环反复的心理空间。
影片在片末特别解释了所有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如果发生了意外,会一直走不出来。但个人认为有几处还是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1、为什么是35年?
35这个数字是怎样来的?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数字为界限来结束一个困境?个人认为,之所以以35年为界限,一来是说时间的可贵,二来是想说的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上半生和下半生,
2、仓鼠的隐喻是什么?
仓鼠其实是一个隐喻。被困在笼子里的仓鼠其实意味着被捆在困境里的人。仓鼠是没有方向的,它被困在一个笼子里面,一直在向前跑,不管它怎么跑,还是在原地。因为原始的问题没有得到正视和解决,影片是用一个“有形的困境”来比喻人内心深处看不到的”心理困境“。
3、离开困境的条件是什么?
是年老的想起了自己是谁?
是产出能量和快乐才能离开?
答案是,每个人受伤的小红本子都是一个人生剧本。有生死,牺牲,才能唤醒事故。年轻人才能享受生活,用生理和情感去推进故事的发展。年老的人无法享受,是因为沉迷过去。
但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它说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所以电影想讲的另一件事是:犯过的错误需要记得,但不要内疚太久。内疚太久会被困在循环的自责中,而遗忘所犯过的错误则会导致另一个悲剧发生。
4、为什么会迷路,进入了迷宫呢?
这是思维的迷宫还是心理的迷宫呢?很多迷惘的人,不知道能做什么的人,只是一直向前冲,但向前冲了,就能让自己的境况变好么?就能解决当下的焦虑么?并不是。有时候走出困境,除了去做,更重要的是想。
整个电影没有给我们半点喘息的机会。是人的认知,还是选择,还是处理上处理问题?不管哪个环节除了问题,我们都需要去修复好。
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所谓的“意外空间”指的应该是一个人,在做出错误决策后,所走不出去的“心理空间”。走出这个心理空间的三个条件是:知错、认错和纠错。
缺一不可。
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在她的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中说过,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够做出选择,也必须去做出选择。这是人的特权,也是人的重负。
而我们活着的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一时到这一点,无法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困惑,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对自己日后的人生又意味着什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无法知晓,所以也就拿不出具体的方法去进行解决。因为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所以又会在我们剩下的人生中产生困扰。
一个做决策的成年人,是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对决策负责的。当然,这里面有包含错误决策的危险和承担。
很多人都认为,认识错误和承认错误就是犯错的终点。殊不知道,只要总结过去的错误,并纠正它,才有可能开展一段新的旅程。
而《意外空间》这部影片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在经历意外,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的不同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我们日后人生所发生的不同可能性。
三、评价其实整部电影就是通过哲学的视角,去表现出人在困境中的困惑、焦虑和迷惘的。
每个角色所经历的精神危机,都在老年的一方终止生命和另一个平衡空间里的另一种可能得到解决。导演的视野从现实生活的领域扩展到了充满幻觉的精神生活领域。段落式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始终都跟随着角色陷入混乱、焦灼和矛盾的感情之中。
作为一部探索人类内心以及精神世界的一部作品,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悬疑推理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有哪些?一、故事及叙事特点二、关于影片中的几个问题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三、评价
肯定是《意外空间》。
《意外空间》这部电影明显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上网查一下资料,导演伊萨克·厄兹本 Isaac Ezban的资料少得可怜,另一部作品是2015年上映的《相似者》 Los Parecidos,完全找不到资源。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被低估的原因也许有两个:第一,导演知名度不高。第二,影片主要是以哲学的角度来呈现观点,引导观众思考。同时采用段落式叙事结构,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叙事结构来展现故事内容。这种表达可能会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难度,因为不明所以,导致评分过低。
这部电影所表达的重点,个人认为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无法回头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如何去面对你所做出的选择,更重要。人生要走一个上坡路,或许很难。但若要走一个下坡路,一个意外和选择足矣。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
一、故事及叙事特点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场景来设置人物所要面对的困境和心理感受。这些场景按照一定的顺序、关联性和逻辑性来组合了整个故事。
同时,整部电影以时间为维度,从两个角度——一是以35年为界限将人生分为上半生和下半生来呈现对待选择的态度,二是以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年和老年在面对选择的不同措施的不同心理状态。这里具体说一下电影中开头所提到的三个场景和重点描述的四个困境:
第一个场景:一个躺在手扶梯里呼吸困难皮肤干瘪的新娘,她的手里握住一个小红本子,眼神空洞。
第二个场景:一对新婚的夫妻缠绕在一起准备进入电梯。
第三个场景:带着耳机的卡尔,听着海顿的D小调第四交响曲。这首曲将在电影中不断响起。
第一个困境:被困在楼梯间里,ENDLESS,绝望,找不到出口。镜头拍的是一层一层往下,6、5、4、3、2、1、9然后镜头一晃,成了9。电影中特写了楼层数。逻辑非常清晰。迷宫的结构一目了然。把一抽钥匙往楼下扔,然后同一串钥匙从天而降。
此时哥哥提了一句,说小时候也曾经试过这样,后来妈妈把我们找回来了,我们一直没有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原点。
但原点是什么呢?原点就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楼层中还有吃不完的小食机,用枪打死一个人,并不能走出迷宫。同样是死去一个人,一定要自己想起自己到底是谁,才能结束这个迷宫。
生命是单程的。只能往前,不能回头。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没法挽回的。一旦做了决定,也是没法改变的。没有人能回到过去,我们要做的,是要怎样去面对现在。而真正的出路,不在远方,也不在未来,只在于当下。只有当下的问题解决了,你才能看到出口。
第二个困境: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公路上开了35年。一家四口,哮喘病的妹妹,在困境里的人,他们的焦虑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一开始抱怨这个世界、怀疑自己失误、指责对方失误、恐惧、向身边的人发泄所有的负面情绪、从不相信、反抗到接受安排。
但接受现状也有不一样的应对策略,行尸走肉的生活比活在地狱更加可怕。
第三个困境:在水上漂了35年。这辈子就这样浪费了,人生可能会因为一两件意外事件而被改变。生命很重要,情感也很重要,如何从困境中离开。不要忘记过去,但老人还是时常会想起。所以他才会不快乐,可是年轻人不会。只有放下,才能走出困境。
根据影片的逻辑来推断,第四个困境应该是新婚夫妇从电梯走出去后,那没有尽头的酒店走廊。而片头躺在扶手电梯那个干瘪的老年女人,就是35年前来这里度蜜月的新娘。这位新娘因为行李生的错误,而无意进入了一个循环反复的心理空间。
影片在片末特别解释了所有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如果发生了意外,会一直走不出来。但个人认为有几处还是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1、为什么是35年?
35这个数字是怎样来的?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数字为界限来结束一个困境?个人认为,之所以以35年为界限,一来是说时间的可贵,二来是想说的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上半生和下半生,
2、仓鼠的隐喻是什么?
仓鼠其实是一个隐喻。被困在笼子里的仓鼠其实意味着被捆在困境里的人。仓鼠是没有方向的,它被困在一个笼子里面,一直在向前跑,不管它怎么跑,还是在原地。因为原始的问题没有得到正视和解决,影片是用一个“有形的困境”来比喻人内心深处看不到的”心理困境“。
3、离开困境的条件是什么?
是年老的想起了自己是谁?
是产出能量和快乐才能离开?
答案是,每个人受伤的小红本子都是一个人生剧本。有生死,牺牲,才能唤醒事故。年轻人才能享受生活,用生理和情感去推进故事的发展。年老的人无法享受,是因为沉迷过去。
但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它说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所以电影想讲的另一件事是:犯过的错误需要记得,但不要内疚太久。内疚太久会被困在循环的自责中,而遗忘所犯过的错误则会导致另一个悲剧发生。
4、为什么会迷路,进入了迷宫呢?
这是思维的迷宫还是心理的迷宫呢?很多迷惘的人,不知道能做什么的人,只是一直向前冲,但向前冲了,就能让自己的境况变好么?就能解决当下的焦虑么?并不是。有时候走出困境,除了去做,更重要的是想。
整个电影没有给我们半点喘息的机会。是人的认知,还是选择,还是处理上处理问题?不管哪个环节除了问题,我们都需要去修复好。
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所谓的“意外空间”指的应该是一个人,在做出错误决策后,所走不出去的“心理空间”。走出这个心理空间的三个条件是:知错、认错和纠错。
缺一不可。
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在她的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中说过,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够做出选择,也必须去做出选择。这是人的特权,也是人的重负。
而我们活着的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一时到这一点,无法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困惑,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对自己日后的人生又意味着什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无法知晓,所以也就拿不出具体的方法去进行解决。因为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所以又会在我们剩下的人生中产生困扰。
一个做决策的成年人,是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对决策负责的。当然,这里面有包含错误决策的危险和承担。
很多人都认为,认识错误和承认错误就是犯错的终点。殊不知道,只要总结过去的错误,并纠正它,才有可能开展一段新的旅程。
而《意外空间》这部影片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在经历意外,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的不同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我们日后人生所发生的不同可能性。
三、评价其实整部电影就是通过哲学的视角,去表现出人在困境中的困惑、焦虑和迷惘的。
每个角色所经历的精神危机,都在老年的一方终止生命和另一个平衡空间里的另一种可能得到解决。导演的视野从现实生活的领域扩展到了充满幻觉的精神生活领域。段落式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始终都跟随着角色陷入混乱、焦灼和矛盾的感情之中。
作为一部探索人类内心以及精神世界的一部作品,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悬疑推理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有哪些?一、故事及叙事特点二、关于影片中的几个问题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三、评价
肯定是《意外空间》。
《意外空间》这部电影明显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上网查一下资料,导演伊萨克·厄兹本 Isaac Ezban的资料少得可怜,另一部作品是2015年上映的《相似者》 Los Parecidos,完全找不到资源。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被低估的原因也许有两个:第一,导演知名度不高。第二,影片主要是以哲学的角度来呈现观点,引导观众思考。同时采用段落式叙事结构,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叙事结构来展现故事内容。这种表达可能会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难度,因为不明所以,导致评分过低。
这部电影所表达的重点,个人认为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无法回头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如何去面对你所做出的选择,更重要。人生要走一个上坡路,或许很难。但若要走一个下坡路,一个意外和选择足矣。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
一、故事及叙事特点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场景来设置人物所要面对的困境和心理感受。这些场景按照一定的顺序、关联性和逻辑性来组合了整个故事。
同时,整部电影以时间为维度,从两个角度——一是以35年为界限将人生分为上半生和下半生来呈现对待选择的态度,二是以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年和老年在面对选择的不同措施的不同心理状态。这里具体说一下电影中开头所提到的三个场景和重点描述的四个困境:
第一个场景:一个躺在手扶梯里呼吸困难皮肤干瘪的新娘,她的手里握住一个小红本子,眼神空洞。
第二个场景:一对新婚的夫妻缠绕在一起准备进入电梯。
第三个场景:带着耳机的卡尔,听着海顿的D小调第四交响曲。这首曲将在电影中不断响起。
第一个困境:被困在楼梯间里,ENDLESS,绝望,找不到出口。镜头拍的是一层一层往下,6、5、4、3、2、1、9然后镜头一晃,成了9。电影中特写了楼层数。逻辑非常清晰。迷宫的结构一目了然。把一抽钥匙往楼下扔,然后同一串钥匙从天而降。
此时哥哥提了一句,说小时候也曾经试过这样,后来妈妈把我们找回来了,我们一直没有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原点。
但原点是什么呢?原点就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楼层中还有吃不完的小食机,用枪打死一个人,并不能走出迷宫。同样是死去一个人,一定要自己想起自己到底是谁,才能结束这个迷宫。
生命是单程的。只能往前,不能回头。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没法挽回的。一旦做了决定,也是没法改变的。没有人能回到过去,我们要做的,是要怎样去面对现在。而真正的出路,不在远方,也不在未来,只在于当下。只有当下的问题解决了,你才能看到出口。
第二个困境: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公路上开了35年。一家四口,哮喘病的妹妹,在困境里的人,他们的焦虑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一开始抱怨这个世界、怀疑自己失误、指责对方失误、恐惧、向身边的人发泄所有的负面情绪、从不相信、反抗到接受安排。
但接受现状也有不一样的应对策略,行尸走肉的生活比活在地狱更加可怕。
第三个困境:在水上漂了35年。这辈子就这样浪费了,人生可能会因为一两件意外事件而被改变。生命很重要,情感也很重要,如何从困境中离开。不要忘记过去,但老人还是时常会想起。所以他才会不快乐,可是年轻人不会。只有放下,才能走出困境。
根据影片的逻辑来推断,第四个困境应该是新婚夫妇从电梯走出去后,那没有尽头的酒店走廊。而片头躺在扶手电梯那个干瘪的老年女人,就是35年前来这里度蜜月的新娘。这位新娘因为行李生的错误,而无意进入了一个循环反复的心理空间。
影片在片末特别解释了所有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如果发生了意外,会一直走不出来。但个人认为有几处还是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1、为什么是35年?
35这个数字是怎样来的?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数字为界限来结束一个困境?个人认为,之所以以35年为界限,一来是说时间的可贵,二来是想说的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上半生和下半生,
2、仓鼠的隐喻是什么?
仓鼠其实是一个隐喻。被困在笼子里的仓鼠其实意味着被捆在困境里的人。仓鼠是没有方向的,它被困在一个笼子里面,一直在向前跑,不管它怎么跑,还是在原地。因为原始的问题没有得到正视和解决,影片是用一个“有形的困境”来比喻人内心深处看不到的”心理困境“。
3、离开困境的条件是什么?
是年老的想起了自己是谁?
是产出能量和快乐才能离开?
答案是,每个人受伤的小红本子都是一个人生剧本。有生死,牺牲,才能唤醒事故。年轻人才能享受生活,用生理和情感去推进故事的发展。年老的人无法享受,是因为沉迷过去。
但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它说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所以电影想讲的另一件事是:犯过的错误需要记得,但不要内疚太久。内疚太久会被困在循环的自责中,而遗忘所犯过的错误则会导致另一个悲剧发生。
4、为什么会迷路,进入了迷宫呢?
这是思维的迷宫还是心理的迷宫呢?很多迷惘的人,不知道能做什么的人,只是一直向前冲,但向前冲了,就能让自己的境况变好么?就能解决当下的焦虑么?并不是。有时候走出困境,除了去做,更重要的是想。
整个电影没有给我们半点喘息的机会。是人的认知,还是选择,还是处理上处理问题?不管哪个环节除了问题,我们都需要去修复好。
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所谓的“意外空间”指的应该是一个人,在做出错误决策后,所走不出去的“心理空间”。走出这个心理空间的三个条件是:知错、认错和纠错。
缺一不可。
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在她的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中说过,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够做出选择,也必须去做出选择。这是人的特权,也是人的重负。
而我们活着的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一时到这一点,无法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困惑,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对自己日后的人生又意味着什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无法知晓,所以也就拿不出具体的方法去进行解决。因为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所以又会在我们剩下的人生中产生困扰。
一个做决策的成年人,是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对决策负责的。当然,这里面有包含错误决策的危险和承担。
很多人都认为,认识错误和承认错误就是犯错的终点。殊不知道,只要总结过去的错误,并纠正它,才有可能开展一段新的旅程。
而《意外空间》这部影片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在经历意外,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的不同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我们日后人生所发生的不同可能性。
三、评价其实整部电影就是通过哲学的视角,去表现出人在困境中的困惑、焦虑和迷惘的。
每个角色所经历的精神危机,都在老年的一方终止生命和另一个平衡空间里的另一种可能得到解决。导演的视野从现实生活的领域扩展到了充满幻觉的精神生活领域。段落式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始终都跟随着角色陷入混乱、焦灼和矛盾的感情之中。
作为一部探索人类内心以及精神世界的一部作品,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悬疑推理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有哪些?一、故事及叙事特点二、关于影片中的几个问题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三、评价
肯定是《意外空间》。
《意外空间》这部电影明显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上网查一下资料,导演伊萨克·厄兹本 Isaac Ezban的资料少得可怜,另一部作品是2015年上映的《相似者》 Los Parecidos,完全找不到资源。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被低估的原因也许有两个:第一,导演知名度不高。第二,影片主要是以哲学的角度来呈现观点,引导观众思考。同时采用段落式叙事结构,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叙事结构来展现故事内容。这种表达可能会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难度,因为不明所以,导致评分过低。
这部电影所表达的重点,个人认为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无法回头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如何去面对你所做出的选择,更重要。人生要走一个上坡路,或许很难。但若要走一个下坡路,一个意外和选择足矣。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
一、故事及叙事特点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场景来设置人物所要面对的困境和心理感受。这些场景按照一定的顺序、关联性和逻辑性来组合了整个故事。
同时,整部电影以时间为维度,从两个角度——一是以35年为界限将人生分为上半生和下半生来呈现对待选择的态度,二是以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年和老年在面对选择的不同措施的不同心理状态。这里具体说一下电影中开头所提到的三个场景和重点描述的四个困境:
第一个场景:一个躺在手扶梯里呼吸困难皮肤干瘪的新娘,她的手里握住一个小红本子,眼神空洞。
第二个场景:一对新婚的夫妻缠绕在一起准备进入电梯。
第三个场景:带着耳机的卡尔,听着海顿的D小调第四交响曲。这首曲将在电影中不断响起。
第一个困境:被困在楼梯间里,ENDLESS,绝望,找不到出口。镜头拍的是一层一层往下,6、5、4、3、2、1、9然后镜头一晃,成了9。电影中特写了楼层数。逻辑非常清晰。迷宫的结构一目了然。把一抽钥匙往楼下扔,然后同一串钥匙从天而降。
此时哥哥提了一句,说小时候也曾经试过这样,后来妈妈把我们找回来了,我们一直没有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原点。
但原点是什么呢?原点就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楼层中还有吃不完的小食机,用枪打死一个人,并不能走出迷宫。同样是死去一个人,一定要自己想起自己到底是谁,才能结束这个迷宫。
生命是单程的。只能往前,不能回头。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没法挽回的。一旦做了决定,也是没法改变的。没有人能回到过去,我们要做的,是要怎样去面对现在。而真正的出路,不在远方,也不在未来,只在于当下。只有当下的问题解决了,你才能看到出口。
第二个困境: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公路上开了35年。一家四口,哮喘病的妹妹,在困境里的人,他们的焦虑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一开始抱怨这个世界、怀疑自己失误、指责对方失误、恐惧、向身边的人发泄所有的负面情绪、从不相信、反抗到接受安排。
但接受现状也有不一样的应对策略,行尸走肉的生活比活在地狱更加可怕。
第三个困境:在水上漂了35年。这辈子就这样浪费了,人生可能会因为一两件意外事件而被改变。生命很重要,情感也很重要,如何从困境中离开。不要忘记过去,但老人还是时常会想起。所以他才会不快乐,可是年轻人不会。只有放下,才能走出困境。
根据影片的逻辑来推断,第四个困境应该是新婚夫妇从电梯走出去后,那没有尽头的酒店走廊。而片头躺在扶手电梯那个干瘪的老年女人,就是35年前来这里度蜜月的新娘。这位新娘因为行李生的错误,而无意进入了一个循环反复的心理空间。
影片在片末特别解释了所有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如果发生了意外,会一直走不出来。但个人认为有几处还是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1、为什么是35年?
35这个数字是怎样来的?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数字为界限来结束一个困境?个人认为,之所以以35年为界限,一来是说时间的可贵,二来是想说的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上半生和下半生,
2、仓鼠的隐喻是什么?
仓鼠其实是一个隐喻。被困在笼子里的仓鼠其实意味着被捆在困境里的人。仓鼠是没有方向的,它被困在一个笼子里面,一直在向前跑,不管它怎么跑,还是在原地。因为原始的问题没有得到正视和解决,影片是用一个“有形的困境”来比喻人内心深处看不到的”心理困境“。
3、离开困境的条件是什么?
是年老的想起了自己是谁?
是产出能量和快乐才能离开?
答案是,每个人受伤的小红本子都是一个人生剧本。有生死,牺牲,才能唤醒事故。年轻人才能享受生活,用生理和情感去推进故事的发展。年老的人无法享受,是因为沉迷过去。
但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它说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所以电影想讲的另一件事是:犯过的错误需要记得,但不要内疚太久。内疚太久会被困在循环的自责中,而遗忘所犯过的错误则会导致另一个悲剧发生。
4、为什么会迷路,进入了迷宫呢?
这是思维的迷宫还是心理的迷宫呢?很多迷惘的人,不知道能做什么的人,只是一直向前冲,但向前冲了,就能让自己的境况变好么?就能解决当下的焦虑么?并不是。有时候走出困境,除了去做,更重要的是想。
整个电影没有给我们半点喘息的机会。是人的认知,还是选择,还是处理上处理问题?不管哪个环节除了问题,我们都需要去修复好。
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所谓的“意外空间”指的应该是一个人,在做出错误决策后,所走不出去的“心理空间”。走出这个心理空间的三个条件是:知错、认错和纠错。
缺一不可。
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在她的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中说过,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够做出选择,也必须去做出选择。这是人的特权,也是人的重负。
而我们活着的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一时到这一点,无法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困惑,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对自己日后的人生又意味着什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无法知晓,所以也就拿不出具体的方法去进行解决。因为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所以又会在我们剩下的人生中产生困扰。
一个做决策的成年人,是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对决策负责的。当然,这里面有包含错误决策的危险和承担。
很多人都认为,认识错误和承认错误就是犯错的终点。殊不知道,只要总结过去的错误,并纠正它,才有可能开展一段新的旅程。
而《意外空间》这部影片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在经历意外,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的不同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我们日后人生所发生的不同可能性。
三、评价其实整部电影就是通过哲学的视角,去表现出人在困境中的困惑、焦虑和迷惘的。
每个角色所经历的精神危机,都在老年的一方终止生命和另一个平衡空间里的另一种可能得到解决。导演的视野从现实生活的领域扩展到了充满幻觉的精神生活领域。段落式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始终都跟随着角色陷入混乱、焦灼和矛盾的感情之中。
作为一部探索人类内心以及精神世界的一部作品,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悬疑推理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有哪些?一、故事及叙事特点二、关于影片中的几个问题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三、评价
肯定是《意外空间》。
《意外空间》这部电影明显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上网查一下资料,导演伊萨克·厄兹本 Isaac Ezban的资料少得可怜,另一部作品是2015年上映的《相似者》 Los Parecidos,完全找不到资源。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被低估的原因也许有两个:第一,导演知名度不高。第二,影片主要是以哲学的角度来呈现观点,引导观众思考。同时采用段落式叙事结构,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叙事结构来展现故事内容。这种表达可能会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难度,因为不明所以,导致评分过低。
这部电影所表达的重点,个人认为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无法回头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如何去面对你所做出的选择,更重要。人生要走一个上坡路,或许很难。但若要走一个下坡路,一个意外和选择足矣。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
一、故事及叙事特点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场景来设置人物所要面对的困境和心理感受。这些场景按照一定的顺序、关联性和逻辑性来组合了整个故事。
同时,整部电影以时间为维度,从两个角度——一是以35年为界限将人生分为上半生和下半生来呈现对待选择的态度,二是以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年和老年在面对选择的不同措施的不同心理状态。这里具体说一下电影中开头所提到的三个场景和重点描述的四个困境:
第一个场景:一个躺在手扶梯里呼吸困难皮肤干瘪的新娘,她的手里握住一个小红本子,眼神空洞。
第二个场景:一对新婚的夫妻缠绕在一起准备进入电梯。
第三个场景:带着耳机的卡尔,听着海顿的D小调第四交响曲。这首曲将在电影中不断响起。
第一个困境:被困在楼梯间里,ENDLESS,绝望,找不到出口。镜头拍的是一层一层往下,6、5、4、3、2、1、9然后镜头一晃,成了9。电影中特写了楼层数。逻辑非常清晰。迷宫的结构一目了然。把一抽钥匙往楼下扔,然后同一串钥匙从天而降。
此时哥哥提了一句,说小时候也曾经试过这样,后来妈妈把我们找回来了,我们一直没有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原点。
但原点是什么呢?原点就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楼层中还有吃不完的小食机,用枪打死一个人,并不能走出迷宫。同样是死去一个人,一定要自己想起自己到底是谁,才能结束这个迷宫。
生命是单程的。只能往前,不能回头。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没法挽回的。一旦做了决定,也是没法改变的。没有人能回到过去,我们要做的,是要怎样去面对现在。而真正的出路,不在远方,也不在未来,只在于当下。只有当下的问题解决了,你才能看到出口。
第二个困境: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公路上开了35年。一家四口,哮喘病的妹妹,在困境里的人,他们的焦虑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一开始抱怨这个世界、怀疑自己失误、指责对方失误、恐惧、向身边的人发泄所有的负面情绪、从不相信、反抗到接受安排。
但接受现状也有不一样的应对策略,行尸走肉的生活比活在地狱更加可怕。
第三个困境:在水上漂了35年。这辈子就这样浪费了,人生可能会因为一两件意外事件而被改变。生命很重要,情感也很重要,如何从困境中离开。不要忘记过去,但老人还是时常会想起。所以他才会不快乐,可是年轻人不会。只有放下,才能走出困境。
根据影片的逻辑来推断,第四个困境应该是新婚夫妇从电梯走出去后,那没有尽头的酒店走廊。而片头躺在扶手电梯那个干瘪的老年女人,就是35年前来这里度蜜月的新娘。这位新娘因为行李生的错误,而无意进入了一个循环反复的心理空间。
影片在片末特别解释了所有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如果发生了意外,会一直走不出来。但个人认为有几处还是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1、为什么是35年?
35这个数字是怎样来的?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数字为界限来结束一个困境?个人认为,之所以以35年为界限,一来是说时间的可贵,二来是想说的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上半生和下半生,
2、仓鼠的隐喻是什么?
仓鼠其实是一个隐喻。被困在笼子里的仓鼠其实意味着被捆在困境里的人。仓鼠是没有方向的,它被困在一个笼子里面,一直在向前跑,不管它怎么跑,还是在原地。因为原始的问题没有得到正视和解决,影片是用一个“有形的困境”来比喻人内心深处看不到的”心理困境“。
3、离开困境的条件是什么?
是年老的想起了自己是谁?
是产出能量和快乐才能离开?
答案是,每个人受伤的小红本子都是一个人生剧本。有生死,牺牲,才能唤醒事故。年轻人才能享受生活,用生理和情感去推进故事的发展。年老的人无法享受,是因为沉迷过去。
但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它说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所以电影想讲的另一件事是:犯过的错误需要记得,但不要内疚太久。内疚太久会被困在循环的自责中,而遗忘所犯过的错误则会导致另一个悲剧发生。
4、为什么会迷路,进入了迷宫呢?
这是思维的迷宫还是心理的迷宫呢?很多迷惘的人,不知道能做什么的人,只是一直向前冲,但向前冲了,就能让自己的境况变好么?就能解决当下的焦虑么?并不是。有时候走出困境,除了去做,更重要的是想。
整个电影没有给我们半点喘息的机会。是人的认知,还是选择,还是处理上处理问题?不管哪个环节除了问题,我们都需要去修复好。
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所谓的“意外空间”指的应该是一个人,在做出错误决策后,所走不出去的“心理空间”。走出这个心理空间的三个条件是:知错、认错和纠错。
缺一不可。
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在她的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中说过,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够做出选择,也必须去做出选择。这是人的特权,也是人的重负。
而我们活着的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一时到这一点,无法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困惑,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对自己日后的人生又意味着什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无法知晓,所以也就拿不出具体的方法去进行解决。因为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所以又会在我们剩下的人生中产生困扰。
一个做决策的成年人,是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对决策负责的。当然,这里面有包含错误决策的危险和承担。
很多人都认为,认识错误和承认错误就是犯错的终点。殊不知道,只要总结过去的错误,并纠正它,才有可能开展一段新的旅程。
而《意外空间》这部影片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人在经历意外,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的不同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我们日后人生所发生的不同可能性。
三、评价其实整部电影就是通过哲学的视角,去表现出人在困境中的困惑、焦虑和迷惘的。
每个角色所经历的精神危机,都在老年的一方终止生命和另一个平衡空间里的另一种可能得到解决。导演的视野从现实生活的领域扩展到了充满幻觉的精神生活领域。段落式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始终都跟随着角色陷入混乱、焦灼和矛盾的感情之中。
作为一部探索人类内心以及精神世界的一部作品,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悬疑推理类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有哪些?一、故事及叙事特点二、关于影片中的几个问题三、电影中的“意外空间”指的到底是什么?三、评价
肯定是《意外空间》。
《意外空间》这部电影明显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上网查一下资料,导演伊萨克·厄兹本 Isaac Ezban的资料少得可怜,另一部作品是2015年上映的《相似者》 Los Parecidos,完全找不到资源。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被低估的原因也许有两个:第一,导演知名度不高。第二,影片主要是以哲学的角度来呈现观点,引导观众思考。同时采用段落式叙事结构,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叙事结构来展现故事内容。这种表达可能会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难度,因为不明所以,导致评分过低。
这部电影所表达的重点,个人认为应该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无法回头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如何去面对你所做出的选择,更重要。人生要走一个上坡路,或许很难。但若要走一个下坡路,一个意外和选择足矣。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
一、故事及叙事特点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系列场景来设置人物所要面对的困境和心理感受。这些场景按照一定的顺序、关联性和逻辑性来组合了整个故事。
同时,整部电影以时间为维度,从两个角度——一是以35年为界限将人生分为上半生和下半生来呈现对待选择的态度,二是以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年和老年在面对选择的不同措施的不同心理状态。这里具体说一下电影中开头所提到的三个场景和重点描述的四个困境:
第一个场景:一个躺在手扶梯里呼吸困难皮肤干瘪的新娘,她的手里握住一个小红本子,眼神空洞。
第二个场景:一对新婚的夫妻缠绕在一起准备进入电梯。
第三个场景:带着耳机的卡尔,听着海顿的D小调第四交响曲。这首曲将在电影中不断响起。
第一个困境:被困在楼梯间里,ENDLESS,绝望,找不到出口。镜头拍的是一层一层往下,6、5、4、3、2、1、9然后镜头一晃,成了9。电影中特写了楼层数。逻辑非常清晰。迷宫的结构一目了然。把一抽钥匙往楼下扔,然后同一串钥匙从天而降。
此时哥哥提了一句,说小时候也曾经试过这样,后来妈妈把我们找回来了,我们一直没有迷路。我们一直都在原点。
但原点是什么呢?原点就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楼层中还有吃不完的小食机,用枪打死一个人,并不能走出迷宫。同样是死去一个人,一定要自己想起自己到底是谁,才能结束这个迷宫。
生命是单程的。只能往前,不能回头。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没法挽回的。一旦做了决定,也是没法改变的。没有人能回到过去,我们要做的,是要怎样去面对现在。而真正的出路,不在远方,也不在未来,只在于当下。只有当下的问题解决了,你才能看到出口。
第二个困境: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公路上开了35年。一家四口,哮喘病的妹妹,在困境里的人,他们的焦虑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一开始抱怨这个世界、怀疑自己失误、指责对方失误、恐惧、向身边的人发泄所有的负面情绪、从不相信、反抗到接受安排。
但接受现状也有不一样的应对策略,行尸走肉的生活比活在地狱更加可怕。
第三个困境:在水上漂了35年。这辈子就这样浪费了,人生可能会因为一两件意外事件而被改变。生命很重要,情感也很重要,如何从困境中离开。不要忘记过去,但老人还是时常会想起。所以他才会不快乐,可是年轻人不会。只有放下,才能走出困境。
根据影片的逻辑来推断,第四个困境应该是新婚夫妇从电梯走出去后,那没有尽头的酒店走廊。而片头躺在扶手电梯那个干瘪的老年女人,就是35年前来这里度蜜月的新娘。这位新娘因为行李生的错误,而无意进入了一个循环反复的心理空间。
影片在片末特别解释了所有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记住自己的名字,如果发生了意外,会一直走不出来。但个人认为有几处还是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1、为什么是35年?
35这个数字是怎样来的?导演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数字为界限来结束一个困境?个人认为,之所以以35年为界限,一来是说时间的可贵,二来是想说的一个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上半生和下半生,
2、仓鼠的隐喻是什么?
仓鼠其实是一个隐喻。被困在笼子里的仓鼠其实意味着被捆在困境里的人。仓鼠是没有方向的,它被困在一个笼子里面,一直在向前跑,不管它怎么跑,还是在原地。因为原始的问题没有得到正视和解决,影片是用一个“有形的困境”来比喻人内心深处看不到的”心理困境“。
3、离开困境的条件是什么?
是年老的想起了自己是谁?
是产出能量和快乐才能离开?
答案是,每个人受伤的小红本子都是一个人生剧本。有生死,牺牲,才能唤醒事故。年轻人才能享受生活,用生理和情感去推进故事的发展。年老的人无法享受,是因为沉迷过去。
但真正让人解脱的,不是你做了什么选择,而是你选择了之后怎样去面对。它说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所以电影想讲的另一件事是:犯过的错误需要记得,但不要内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