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片就该这么拍
文 | 狗耳朵
春节假期刚结束,《红海行动》就已跃居单日票房冠军,对比其大年初一在排片和票房仅居第四位的行情来看,这匹黑马可不要太耀眼哦~~
作为一部军事动作片,《红海行动》虽然故事性不强,但绝对保证你的小心脏全程燃到爆。
导演林超贤场面调度极佳,街战、偷袭、突击都有条不紊,节奏控制远胜于《战狼2》和《湄公河行动》,整部片子让人酣畅淋漓之余还要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句:“三级片”就得这样拍!
暴力血腥138分钟一刀未剪作为军事动作大片,《红海行动》中展现的战争场面堪比《血战钢锯岭》,爆炸场面血肉横飞,一些断肢残骸的镜头不仅直观,甚至很多以特写方式赤裸裸地送到观众眼前。所以根据香港电影的分级原则,这部电影将被定级为“三级片”于3月1日正式在香港上映。
所以话不得不再说回来,虽然《红海行动》非常值得一看,但电影之中的某些镜头的确会让人有所不适,还请各位看惯了小清新小矫情电影的观众,慎看!
很多观众都有这样的疑问:大过年的看《红海行动》这种打打杀杀的电影真的好吗?
当合家欢题材“洗劫”院线的时候,《红海行动》的真实与激烈则更能引起观众的关注,无论是不常见的血腥场面,还是真实、直触人性的“残忍表达”都强有力地表现了以反战为核心的电影主旨,也能够达到顷刻间燃起观众一腔爱国情的效果。
也就是说观众不但不会被“吓到”,反而很可能会喜上眉梢,感叹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感恩那些用血肉之躯换来和平的人,而这或许也是另一种“合家欢”吧。
2015年3月,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了赴也门撤离中国公民的任务,而《红海行动》也正是根据这段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
为了再现真实,主创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不但采访了很多曾经历过“撤侨任务”的官兵,听他们亲口讲述自己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以及当时外交和军事上必须遵守的规则,还认真研究了当时留存下来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所以影片中的故事线都有真实依据,而那些曾让你或掩面而泣、或不忍直视、或热血沸腾的片段和细节有很多也都是当年真实发生的。
“不疯魔不成活”的林超贤导演林超贤是武戏导演出身,曾在好莱坞工作,熟悉现代电影高科技和工业化生产的流程。他上过军迷的高级培训班,属于“高级军迷”,拍摄时也经常自己背着军事装备和演员们一起琢磨。
林超贤导演对于“枪”的痴迷和对“军事”题材的热爱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用《湄公河行动》拍了警察的故事,而这一次海军撤侨和打击恐怖分子的故事对他来说拍起来就更过瘾了。事实证明,这种题材恐怕真的没人能比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军事迷拍得更激动人心。
除了军事迷执导外,若没有中国海军的全力配合,这部电影也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红海行动》剧组为本片准备了四、五十种真实枪械,子弹三万多发,直升机、坦克、悍马车等“大块头”全部都是真实上阵,整部片子仅武器装备道具的预算就高达两亿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请到了史上最贵“演员”,造价高达14亿元的“北海舰队编制内驱逐舰”,这个大家伙每一个离靠码头的动作成本约为50万人民币!
“蛟龙突击队”火了鉴于这次撤侨行动中有“蛟龙突击队”的身影,再加上之前的拍摄中就已对其有所了解,所以影片《红海行动》则决定以蛟龙突击队队员为主线来塑造一组士兵的群像,以这个虽声名在外却异常神秘的特种部队为载体,透过镜头展现出解放军战士们为人民生命安全而浴血奋战的壮举。
影片中虽然展现了沙漠坦克追逐战、城市街道突围战、海上营救人质行动等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作战情节,但整个故事其实是围绕三次营救展开的。这三次营救依次相连,环环紧扣,看得人喘不过气来。
第一次营救就是开头索马里海域外中国商船遭遇劫持,船员全数沦为阶下囚,蛟龙突击队沉着应对,潜入商船进行突袭,成功解救全部人质。
紧接着,第二次营救便始于返航途中,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发生政变,恐怖组织连同叛军攻入其首都,当地华侨陷于险境之时,我国海军战舰接到上级命令改变航向,前往执行撤侨任务。
撤侨任务正式开始,蛟龙突击队整装待发,但中国领事馆巴士却遭意外拦截,突击队借助各种装备,历经一场街头激战,才成功营救了被恐怖分子追击的中国领事馆巴士。
故事到这里才刚过一半,第三次营救正式开始,蛟龙突击队突然收到中国人质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前方路途险恶,蛟龙突击队所肩负的远不止人质营救那么简单,随着恐怖分子的惊天阴谋浮出水面,惊心动魄的肉搏激战这才正式拉开帷幕。
带有血腥暴力色彩的军事动作片绝对是近两年电影院线中的“香饽饽”,这种惊心动魄中热血高燃的感觉让很多观众“欲罢不能”。
相比《战狼2》的个人英雄主义,《红海行动》用“蛟龙突击队”的8人团队作战更真实,也更直观地让和平年代的“普通人”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而《红海行动》片中的武戏安排过满,以致于文戏太少,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整体故事性和感染性。我个人觉得片中营救海清饰演的女记者夏楠时,她与狙击手的两段内心戏其实就都可加以丰富。
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文武双全”的军事动作片更考验导演的取舍判断力,所以《红海行动》仍有上升空间。
《红海行动》虽好,但中国刚刚起步的军事类型电影也应以此为戒,“导弹肉搏”既不是军事动作片的初衷,更不是其最终目标,深入挖掘题材深度,有效传达正确的军事、和平、人性等价值观才是其得以长远发展的正确道路。
(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