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卫视都不如河南卫视,国人如何评价河南卫视
文|令狐伯光
今年因为中国娱乐圈整顿的关系,后来首个重大晚会中秋晚会可以说是万众瞩目了,其中年初就不用什么明星,而以创意,诚意十足的传统节目晚会的河南卫视,可以说在2021年卫视晚会中“c位”出道。
中秋晚会河南卫视又带来了《中秋奇妙游》,这当中包含《秋月稷》《鹤归来兮》《少林·功夫》《戏韵》《墨舞中秋帖》《豫见》等等十个节目。
不过,我们能够清楚感觉到这十个节目就“火爆”这个程度上来讲,确实不如年初春节晚会《唐宫夜宴》,端午晚会的《洛神水赋》火遍全网,再到年中七夕奇妙夜的《龙门金刚》那么火了。
这倒不是这10档节目不好,相反做的还是很好的,而且也挺火的。但是你能清楚感觉到它们不像《唐宫夜宴》等节目那么“出圈”了,前三档节目可以说都火到像2020年西安的“不倒翁小姐姐”那样的文化现象了。
从《唐宫夜宴》等节目火遍大江南北到中秋奇妙夜的节目不出圈,湖南卫视的传统文化节目为什么这么快就“凉了”?
我们要弄清楚河南卫视的中秋奇妙夜的节目为何没那么火了,就得先弄清楚它为什么会那么火?这个还是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简单点说就是时代和环境变了。
我相信有经常关注中国流行文化的都会发现一件事,那就是这两年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确实更火了,虽然当中有很多打着“国潮”旗号引发的各种乱象,但整体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
而且,现在的网友对于传统文化的要求很高,特别是打着中国风旗号结果却是日本和风的纠正的事情越来越多。
比如历史剧要求美术,服化道必须符合真实历史,再搞日本和风一定会被骂。
除了影视剧、游戏、动漫画,甚至是音乐和小说都是如此,现在网友越来越爱“传统文化”了,而且是“寻根”式的传统文化。
这个中国风式文化载体的复兴,首要驱动因素不是什么商业目的和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
这些当然重要,但它只是背后原因表现出来的现象。原因只是潜藏于真正的驱动因素之下,乃至是只是挂靠并利用了真正的驱动因素而已。中国风式文化载体的复兴,首要原因是年轻人对高品质与内涵的新的文化消费需求。
那就是新时代中国的国际环境,时代发展导致年轻人精神需求变了。
大时代背景就是随着数十年高速增长,虽然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但是城市化率,与接受高等教育程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外部环境对于我国却是一种“压迫”的状态。
洋快餐、洋服装、定格式文学作品,甚至是越来越套路化的好莱坞影视剧、乃至于整个"洋式文化审美观",它们仍然是强大的,成熟的,甚至有很多年轻观众在消费。
不过,这些外国流行文化产品已经不符合现在生活条件更好、知识涵养水平更高的年轻一代的文化需求了。毕竟这些文化终究是别人的东西,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
最关键的东西来了,2010年前后内地主导的华语流行文化除了网络小说。音乐、游戏、动漫画、影视剧等等不但发展不行,反而掉入了“流量经济”的泥潭,不但生产不出优质的流行文化,反而搞得是乌烟瘴气。
2021年是中国“流量经济”成为分水岭的一年,但其实这玩意儿前两年就已经口诛笔伐了。
我们回到河南卫视这个传统文化节目上为何会火而来?
这个答案不就很明显了么,河南卫视春节档的传统文化节目之前,其它卫视甚至包括某喉舌每次晚会节目都还是在搞“流量经济”那一套,晚会从来不认真搞节目,全是请当红流量明星数人头。
先不讲有些流量明星实力本来就很烂,这些节目是不会唱歌的去唱歌,唱不好怕成事故就假唱。小品,相声节目明星在台上讲完全不好笑的段子,完全靠卖脸来拉动人气,假唱,假演,假把式大行其道。
这些东西观众诟病已久,对这些节目如同形容这些年“春晚”一样:这年头谁还看春晚(晚会)啊!
这个时候它来了,不假唱,不卖脸,没有“流量明星”,认认真真用追求艺术形式的方式做传统文化节目的河南卫视来了。
这些节目依靠中国丰厚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首先在文化内涵上就比主流流行文化更高,同时其"古"与"现"("现"里包含不低的"洋风")的整合又摆脱了只有"现"的枯燥乏味,最后还没有流量明星的辣眼睛。
这就是河南卫视的节目,甚至是大量传统流行文化复兴的真正原因。商业目的和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只是这个原因背后的表现而已。
我们单纯从节目的角度去讲,河南卫视的前三档节目确实很绝,它集创意、制作水平和文化内核表达的三重高标准,在这些年的晚会节目当中绝对都是非常上乘的存在。
像《唐宫夜宴》里可爱的小姐姐们以唐俑的方式游唐宫,美术,服化道非常还原历史。镜头的调度,舞台的设置和科技感,小姐姐们的舞蹈和表演,最后唐俑背后的唐朝文化内核不用多讲。
《洛神水赋》里的水下舞蹈不用多讲,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讲可是首次科普这个水下舞蹈,创意十足。《龙门金刚》的舞者们的阳刚形象的展现,更是对当下国内“脂粉”气息流量明星的一次公然反击。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次河南卫视的《中秋奇妙游》为何没有节目火出圈呢?
这倒不是单纯怪网友要求太高了,或者说河南卫视的创作者们不用心。它也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观众对于这类节目有了点审美疲劳,同时《中秋奇妙游》的10个节目在创意,制作和文化表达上也没有压过之前的节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觉得大概有两个层面的问题吧。
一是之前因为“流量经济”的关系晚会节目都是流量明星为主,观众对于这一套早就深恶痛绝了(压着),此时河南卫视的传统文化节目(出口),观众就像找到释放口于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应,节目本身也非常优秀。
河南卫视之前的节目能火,它是集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效果。
不过,河南卫视的传统文化节目已经火了三次了,观众对于这类传统文化节目慢慢就有了一种平常心,它就没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效果,最终会形成较为固定的受众,在舆论和流行文化的影响肯定逊色不少。
这像前几年的国内综艺节目一样,当时什么抄袭综艺,流量综艺娱乐至死,观众深恶痛绝一直在批评,这个时候出现一档《奇遇人生》的慢生活综艺,一档《朗读者》这种走心综艺,是不是就火了。
综艺观众和年轻观众吹爆,然后再借这些综艺去批评那些抄袭综艺,娱乐综艺——
二是节目水平也有好有坏,观众习惯后要求会更高。无论是创意上的需求,节目制作的需求,文化表达上的需求都一样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河南卫视的春节晚会,端午奇妙夜,七夕奇妙夜的传统文化节目都不止一档,最终只有一到两档节目是最火的。
这档节目的创意点,制作标准和文化内核表达上不一定有什么标准(因为观众的审美没有标准),但它就是综合某个点上就是打动了所有观众,变成了所有节目最火,最出圈,最具代表意义的节目。
这次《中秋奇妙夜》的节目无论哪个方面是认真的,可是整体下来在创意,制作水平和表达上都没有突破之前的节目,也就是没有打动多数观众那个点的节目吧。
像《鹤归来兮》和此前的《龙门金刚》就是相同的模式,制作上是真人演员同虚拟背景舞台的方式,内容都是借传统文化舞蹈展现男性形象,但人家已经用过一次了。
像《少林·功夫》的少林功夫有之前春节晚会的《天地之中》的太极武术作为对应;像《豫见》《墨舞中秋帖》和之前的《中医的智慧》等节目都能对应。
最终你会发现10档节目确实都很优秀,制作也非常的精良,诚意更是不用说了。
比如《大唐行者》的美术,服化道都是不输优质的古装影视剧了,可是这10档中没有一档节目,有之前的节目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点。
相反,此时刷明星脸和优美歌声的周深的《若思念便思念》,你仔细想想这节目反而是个突破,因为它是当红明星结合之前的传统文化的节目,周深口碑好,歌声又动听,于是达到了正面的效果。
注:我个人还看到有网友批评说全是河南传统文化,除了审美疲劳还有点支撑下去的感觉,我个人倒觉得哪怕就河南的传统文化再撑两年没问题,它需要在创意和制作模式上突破。
其实《中秋奇妙夜》节目没有大火也没有关系。
任何流行文化的产品成为爆款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关键的是当下的环境河南卫视传统文化节目的成功,它主要代表了中国文化节目的一个转变,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启示。
而这个时代一直在发展,而环境不断地在变化。
河南卫视的节目从爆红到开始复制相同的模式,到最后有固定的受众。它从横空出世引领晚会节目,再到形成卫视晚会节目的标杆。它会带领其它卫视节目转变,久而久之又会考验河南卫视未来的同类节目的突破。如果不能突破再到下个时代,下个环境又有新卫视或者好的新节目出来。
任何流行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这样的,没什么可惜的也没什么刻意批评的。
最后,当前在众多卫视中河南卫视晚会确实是个标杆,也很有水准,把创新和古典完美融合在一起了,绝对值得称赞。春节、端午、七夕、中秋等等这些晚会节目,必将引领未来几年中国晚会节目的方向。
商业时代最厉害的其实工业化,工业化就是规模,最终就会建立成熟的文化产业链,到时就会批量生产顶尖的文化产品。如果一个晚会所有卫视都能推出《唐宫夜宴》这样的节目,然后相互竞争,到时国内传统文化节目得有多强。
如同国产影视剧1年能有10部左右不同题材的《山海情》《觉醒年代》和《流浪地球》,那时中国流行文化产业才崛起不崛起不提,那绝对是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了。
希望这样的传统文化节目越来越多,中国流行文化越来越好吧!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