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封喉的故事「振奋人心的奇迹一剑封喉的悲剧这就是不朽经典的样子」
《从海底出击》(Das Boot ),网上保持着9.0的超高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二战潜艇片。
该片不仅让德国导演沃尔夫冈·彼德森一炮而红,大踏步迈进好莱坞圈子,而且基本上为后来的二战潜艇片定下了基调。
从后面颇具影响力的潜艇片,《猎杀U-571》,《追击赤色十月》,《红潮风暴》等,都可以看到《从海底出击》的影子。
《从海底出击》先后有3个版本,149分钟影院版,209分钟导演剪辑版,5小时电视版!
最具观赏性,最具故事性,最具影视价值的,首推20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该版本,重视人物关系,在封闭黑暗潮湿的潜艇里,通过不断的外部施压,刺激人物转变,制造人物关系的张力。多位角色在荡气回肠的209分钟内,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影响,几乎将悲剧性的英雄落幕塑造到了艺术性的巅峰。
《从海底出击》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进入当年奥斯卡评选,最终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6项大奖提名,并且成为美国当年最卖座的外语片。
看完《从海底出击》后,你几乎可以一窥近30年来所有潜艇片的套路,阴暗环境的地狱场景,人物大特写呈现内心的恐惧,深水炸弹带来的灵魂冲击,潜艇深度的心灵压迫,船员从玩世不恭的浮躁到如入炼狱的面如土色.....
毫不夸张的说,《从海底出击》是检验一部潜艇片的试金石,一个很难超越的标杆。
影片并不是完全炫耀技巧,特效或者战争场面,而是死死抓住了故事,塑造出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多个人物。
《从海底出击》的人物和故事没有厚此薄彼,不是一些经典所谓的以人物驱动故事,而是将人物融入故事中,在两边都找到了平衡。
影片的故事围绕二战期间一艘德国U型潜艇的故事。影片一开始就渲染了悲情的基调。
整个二战期间,3万德国军人加入了潜艇战,最终有超过2万人命丧大海。
整部影片,故事跌倒起伏,让观众如坐过山车一般,每一个转折点,都埋伏了引发观众强烈好奇心的注意力钩子,完全拉住了观众的心。
只有他们的船长懂得,这些用生命在放纵的行为举止,不过是这群小伙子们为了掩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他们害怕那艘压抑的铜墙铁壁,害怕进入那个地狱的入口。可一旦进去之后,这层薄薄的金属又是他们与死神搏斗的最后一层防御。
他们害怕有去无回,所以每当安全到达港口,他们都会拼命宣泄,燃烧自己可能极为有限的生命。
上船后,这群人很快变了一幅模样。新兵紧张,老兵调侃,其实内心同样被不确定性所笼罩。只是老兵更能伪装,他们需要给新兵作为榜样。
《从海底出击》的故事张弛有度,在平缓的地方注重人物刻画,在高潮时刻,即用超乎寻常的压力挤压人物,让他们出现在平常时刻很难见到的真实一面。
故事分为三个大的段落。
一开始是无所事事,船长变得越来越焦躁,因为没有任务可控执行,船员疲惫,感到被抛弃。
突然,任务来临。他们成功的埋伏了一对英国商船,击沉了三首大型船只,正当他们陷入狂喜之时。英国的驱逐舰杀到。
他们小心的躲避,以为逃过一劫,结果第二艘驱逐舰来了一个围捕,被两艘驱逐舰猎杀,德国U型潜艇,遭受重创,侥幸逃脱。
这一段高潮完全就是所有潜艇片教科书般的经典场景。从导弹发射的读秒计时,所有船员等待鱼雷集中发出爆炸声的期待之情,射偏后的失望与射中后的欣喜,影片的情绪高潮完全不是通过刺激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对于人物一次又一次的神态转变,还有对于空气中凝固的氛围抓取来表现。
这一段剪辑,大量采用了定调、动作重叠、时间对比的方式来扩展时间,将影片时间减慢到超过现实时间的速度,增加悬念,强化纠葛。
通过时间的扩展,时间完全被减慢,好像每一个镜头都是一次沉重的呼吸,观众吸收了剪辑的节奏,在船员们等待射击结果时,我们与他们共同呼吸,他们的焦虑也变成了我们的焦虑。
大师级的“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经典没有结束,两艘驱逐舰的围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船员从天堂打入了地狱。
《从海底出击》从两个维度不断制造着恐惧。
一个来自船外的深度。
故事一开始了就安排了伏笔,船长在演习时测试了潜艇的下潜深度,观众第一次看到了深度对于船员的压力。所有人汗如雨下,连一向沉着的大副都睁大了眼睛观察船体的情况。
金属受到压力后发出的响声,是地狱死神逼近的脚步回响。第一次测试通过不过是为了给第二幕高潮制造一个情绪期待,让观众在危机时刻,明白深度带来的紧张和窒息,放大情绪的焦虑和不安。
深水炸弹对于船体的轰炸,一些列快速剪辑,振聋发聩的爆炸夹杂着船员魂飞湮灭的尖叫,把观众一下了拉入到了巨大的不安之中。
为了躲过两艘驱逐舰的收网,潜艇下降到了平时不会触及的深度。
这时,巨大的压力让船员开始失控,所有人面如土色,不敢动弹,等待着末日的审判。
这时,深度带来了水平维度的第二个压力。在这艘狭窄的船体内,船员只能依偎在暗黑潮湿的船体里,外面是致命的深海压强,船体一旦被砸漏,他们将瞬间失去姓名。
一个深度,一个广度,这两个诠释上下和左右维度的空间,不断挤压人物,人物在其中的转变又将情绪注入故事中,丰富着故事的深度和广度。
终于,第一位船员失控,令船长失望的是,这位船员是他平时最看好的优秀军人。他为了保持自己不能撼动的权力象征,他发疯的拿出了手枪,准备就地正法这位同伴,兄弟,手足。
大副和几位船员赶紧拉走了失魂落魄的船员。战争就是这样残酷,瞬息之间将改变太多人的命运。
但有时,驱逐舰为假装离开,杀个回马枪,这时,潜艇再次暴露踪迹,受到驱逐舰的第二次夺命追杀。
可想而知,影片中,德国U型潜艇,在毫无预料中,同时遭受两首驱逐舰时将面临的艰难处境。
《从海底出击》花费了200分钟制造恐惧,特别是第三幕高潮,最为经典的心理恐惧场景。
潜艇收到重创,沉入海底。这一段来来回回,给了观众希望,马上就送上绝望,绝望到底部的时候,突然送来了微妙的希望......一张一弛,不断挤压观众的神经。
最后,整个潜艇简直就是地狱,除了大副和一开始犯错的船员,连船长都失去了希望,准备接受命运的审判,这种完全将故事拉入绝望低谷的故事设计,通过人物的台词、神态,幽暗的船舱的表现让观众记忆犹新,过目难忘。
这是一次魂穿的经历,是故事和人物完全进入观众内心的经典设计。
结尾,导演再次玩弄了观众的情绪。
奇迹的从海底上浮到水面,并且成功逃脱后。当所有船员唱着悠然的歌曲,回到象征着安全的港口时。恐惧才释放完,悲剧却接踵而至。
迎接起死回生,逃脱死神的船员的欢迎队伍在岸上迎接船员们,刚靠岸。盟军的飞机杀到。
一片混乱之后,船员大面积死亡。
守护爱情的小伙子,死了。
大副重伤。
很多坚强的,对生活还有期待的年轻人,顷刻间被夺取生命。
经过大风大浪的水手,死在了岸上,这是双重悲剧,是翻倍了的情绪压榨。
全片结尾,在恐惧消散后,送上了引人泪目的悲剧,最后一个镜头,船长看着他的舰艇缓缓沉入海中,这艘将他们从海底带到港口的神奇潜艇,最后却沉没在了港湾中,死在了飞机的导弹下。
在船沉入海中时,岸上的船长泪流满面,在重伤中死去。
船沉人亡。
但,这不是战士马革裹尸,死得其所的英雄式落幕。
而是在不甘中,在命运的戏剧性安排下的愤然离世。
导演给了观众振奋人心的奇迹,最后又残忍的以悲剧一剑封喉。
伟大的故事,饱满的情绪,经典,就是这个样子了!
经过几十年时间的炙烤,这部《从海底出击》依然保持着浓稠的汁液,分泌出令人无法抗拒的诱人回味,这是史诗级的故事和人物留给后人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财富。
时间无法革掉经典的命!
悲剧油封了故事的情绪,让其在时光流逝中永远保持耀眼的成色。
后台回复,船,胖哥送上传世经典!
你看过哪些非常经典的谍战特工类美剧?
和电影不同,特工题材美剧,往往有着更庞大的背景、支线剧情以及更多的角色。
剧中会同时出现两个甚至多个反派,故事翻转的更惊艳,也更刺激。
电影中的特工题材更多主打动作而非剧情。但在美剧中,故事和动作,却可以面面俱到。
1.《24小时》(首季打分 豆瓣:8.7 / IMDb:8.4)作为反恐谍战题材的鼻祖,《24小时》应该是中国观众的接触到的第一批当代美剧。
主人公杰克·鲍尔也被称之为“鲍小强”。是一名资历颇深的反恐特工。
他供职的反恐小组简称CTU,是美国最强大的反恐执法机构。虽为虚构,但在剧中却异常真实。
每季中,鲍尔都要在24小时之内,找到并将恐怖分子绳之以法。
这些恐怖分子或想杀掉美国总统,或想将美国夷为平地。
剧集故事严格按照真实时间发展,一季为24集,每集1小时。
写实感极强的手持摄像,让这部原本就紧凑的剧集,显得更为紧张、刺激。
而时长出现的指针牌和极为个性的分屏画面,也成为了该剧的标志。
如此多的噱头之下,《24小时》的故事更为引人入胜。
既会在关键时刻结束,也会在每集结尾上演大逆转。总之,哪种噱头越大,这剧就怎么拍。
对于刚刚接触美剧的中国观众而言,《24小时》几乎已经成为了经典,豆瓣评分高达8.7。
而对于美国观众而言,长达8季的超长播出时间,以及金球奖最佳剧集、最佳男主演的傲人成绩,足矣证明它的地位。
2.《国土安全》(首季打分 豆瓣:8.3 / IMDb:8.3)《24小时》风靡十年后,《国土安全》接了它的班。
故事仍然以反恐为主,但主角却由男性变为了女性,CIA女特工卡丽。
虽然身为CIA特工,但卡丽却与常人无异。
她并没有出色的身手,也没有战绩辉煌的履历,甚至还患有精神病。
而就是这样的一名毫不起眼的特工,竟然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一名战争英雄其实是一名叛变的间谍,并计划在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
在被所有人否定后,孤身一人的卡丽决定孤身奋战,自己找到真相。
但在过程中,她竟然爱上了这名叛变军官,布洛迪。
于是,原本看似普通的谍战戏,加上了相爱相杀的戏码后,瞬间变得极为吸睛。
传统间谍剧中比重极高的动作戏,在片中基本沦为了陪衬,但却对剧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类题材惯用的剧情翻转、结尾留下噱头的玩儿法,到了《国土安全》中被玩儿的更溜。
新颖的题材,加上反英雄套路的女主,每季《国土安全》几乎均获得了艾美奖的提名。
而从男主、女主到男配的三座表演类艾美奖,也保证了剧集质量。
遗憾的是,将于2019年与观众见面的第八季也是该剧的最后一季,作为死忠粉,的确有些惋惜。
但凭借过去八年来给观众带来的观剧体验,《国土安全》绝对可进入经典之列。
3.《杰克·莱恩》首季打分 (豆瓣:8.1 / IMDb:8.2)仍然是反恐,但《杰克·莱恩》主打的是短、平、快。
45分钟的故事,基本都在以制造危机、分析危机、解决危机的方式进行。
结尾精彩的动作戏,既能把当集的故事画上句号,同时又引出了新的线索。
主人公杰克·莱恩,并非动作型特工。
虽然是美国大兵出身,但因旧伤,和过人天赋,他选择成为了一名分析师。
但异于常人的敏锐直觉,让他不得不处于第一线,既要斗智也要斗勇。
相比《国土安全》等同类剧集放入的政治元素,《杰克·莱恩》的故事更直接明了。
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我要尽我所能,保护国家领土不收威胁。
本剧的故事,出自美国著名作家汤姆·克兰西的同名小说。
他写的《彩虹六号》、《分裂细胞》、《惊天核网》以极为专业的军事背景和商业化元素著称。
其多作品多次改编为电影、游戏、美剧,俨然成为了一个间谍片宇宙。
但此次《杰克·莱恩》并不是完全基于小说改编,而是根据这个角色进行重新创作,以更加符合当今观众的口味。
虽然该剧并未获得任何奖项的提名,担其流畅的故事和动作场面,仍然吸引了众多观众。
显然,它已经具备了一部热门美剧的所有潜质。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