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电视剧不感兴趣了,为什么觉得现在的电视剧都不好看
因为现在拍戏的很少有农民了。
这批导演,不像老一代导演,真的经历过穷苦生活,他们懂得怎样拍出接地气的片子。
另外就是审核太严了。
比如赵本山,现在纯纯的资本家,但是他的早期作品马大帅,现在的农村剧,有一个能跟马大帅比的吗?根本没有。
咱们看看马大帅里的几个剧情。
1马大帅在车站,被小偷调换了包裹,最后被警察冤枉,关进了看守所。
当年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画面,惊了,这赵本山是真的狠,别人拍看守所都是找个场地,赵本山真找了个看守所进去拍。
进去之后,这群人让马大帅蹲下,讲述罪行。,
马大帅说自己杀人了,这群人不信,马大帅说,杀人还有撒谎的吗?
号头一看,立刻一群人就要打马大帅。
这种剧情,在今天的电视上,是很难播出来的
2马大帅跟一个文化局局长,聊为官之道。
马大帅说了很多,诚信,用心,为人民服务,局长说这些都不对。
最后,局长告诉马大帅,你想当官,就得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不管是不是你的,都得往自己身上说!得跟领导搞好关系,闷头拉车是没有用的!
马大帅想了想,问局长,当官想飞黄腾达,那就是得撒谎呗?
局长呵呵一笑,对马大帅伸出了大拇指,告诉他,对,就是得撒谎。
这种剧情倒是真实了,体制内有多少闷头拉车,但是跟领导关系不好,得不到提拔的人。
这种剧情真实有啥用啊,放在今天他根本播不出去。
去年我写了一个专栏,里面有一篇真实故事,是我跟一个大哥,被误抓进派出所,最后来了个人,跟警察打了个招呼,就给我俩解决了(这事有点复杂,)。
写的时候都挺好,到最后,审核告诉我,这种不能写,目前不能写公职法人员的负面东西。
要写,只能写正面的,我一想,这咋写啊。
最后只能把警察改成了保安,保安背了黑锅,整篇文章的真实度连贯性降低了不少。
我给各位说说,目前写小说一些禁忌,就说我知道的。
1同性恋不能写,(隐形的女性同性恋可以写,男性的不能写)
2色情的不能写,我问审核,亲嘴能不能写,他告诉我能写,但不能伸舌头。
3公检法黑暗不能写。
4社会黑暗性,不建议写(看清,是不建议写)
5校园暴力,绝对不能写
6宗教类绝对不能写,写了就没。
7真实地名可以写,但不能写的过于黑暗(这个跟起点不太一样,起点好像不让出真实地名)
8盗墓类,灵异类,绝对不能写。
9搞破鞋,搞小三可以写,但一次不建议超过3个小三,多了有404的风险。
这是我记得比较清楚的,能让你404的包括不限于上述9个,看你不顺眼立刻让你404.
写个真实小说,规矩都这么严,更别提电视剧了。
现在的电视剧,审核实在是太严了,一言不合就被404,还不如按着那套都市小资本家,小布尔乔亚来。
弄点流量明星,小鲜肉啥的,咔嚓一拍,成本低,卖价还高,不比拍什么真实接地气的香多了?
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不接地气了?
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不接地气了?
一方面是由于国产电视剧的情节设定自身较为不光滑,从而跟现阶段的演艺圈自然环境相关,更跟现阶段的艺人基本功相关。他们的国产电视剧并非一直好大喜功,老一辈电影导演所拍的电影都特别务实求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当老一辈的电影导演逐渐祖师爷赏饭吃以后,新一代的制片人和艺人让大伙儿很失望。这也不要全怪艺人和电影导演,现阶段的演艺圈作风相对来说差,好多人认为拥有总流量就拥有一切,根本就不容易去在意国产电视剧的品质。关于你问的这种情况,我能从下面3点作出表述。
一、国产电视剧的情节自身较为粗糙。
许多国产电视剧实际上早已不可以用不光滑来描述了,由于这种国产电视剧是同时剽窃别人的念头。例如我们看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十分火,最终就会产生各种各样了不起的母亲、了不起的爸爸这种国产电视剧。我对这种个人行为表明十分无奈,这般低质量的台本,不要说有态度了,乃至连品质都算不上。
二、娱乐圈的作风也较为急躁。
现在的演艺圈关键注重总流量,无论一个演员的演技如何,也不管一部著作的质量怎么样。只需能请来流量小生,这部剧就有些人看,从而有许多粉丝们跟随。也正是如此,他们的国产电视剧愈来愈好大喜功,不但看起来十分伪劣,更看起来十分夸张,彻底没了日常生活的气场。
三、演员的功底比较差。
老一辈的艺人拥有特别好表演基本功,这些艺人才算是真真正正的艺术大师,但对许多新生代演员而言,我己经好长时间没有见过新一代的真真正正的艺人了。除开我们经常提起的张一山和易祥千玺,别人只不过长得好看,加上资金的借机炒作,因此才可以当明星。有这种大牌明星存有,当然也不会有接地气的国产电视剧。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不接地气了?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不接地气了?究其原因,大IP原著、明星演员和剧集题材等亮点的炒作,确实立竿见影的吸引了很多观众,去关注一部剧,观众由此形成了很高的期待;电视剧正式开播了之后,观众却被剧情、节奏、演技等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而“劝退”。“炒作越努力、弃剧率越高”的结果,看起来是观众“期待越高、失望越多”,其实,还是一些影视公司和资本的骨子里,对电视剧的整体质量“睁一只眼闭只眼”,把运营炒作看成是万能的,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初,排片不高、没怎么营销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片,之所以一鸣惊人,靠得还是管中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像东阳正午阳光这样能够“拍一部成一部”,《琅琊榜》、《都挺好》等作品被观众称之为“良心剧”,就在于精心拍好剧的初心。用心用力做出一部好剧不易,把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一部影视剧的整体质量上,往往能获得超出预期的回报。
与其顺应市场,不如顺应观众,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娱乐性这些硬指标做上去,观众自然会给出正向的反馈。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