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二战电影赢得国家声誉广电总局却在禁播三类电视剧

时间:2022-10-01 10:29:10阅读:3325
关于二战电影,我当然不能说自己看完了,但至少也看了上百部吧。相信喜欢这类电影的人跟我具有相同的感觉:第一,我们从电影中了解了很多二战历史;第二,满屏都是表现英美抗战的片子,以至于在没有看到相关文字资料…

关于二战电影,我当然不能说自己看完了,但至少也看了上百部吧。相信喜欢这类电影的人跟我具有相同的感觉:第一,我们从电影中了解了很多二战历史;第二,满屏都是表现英美抗战的片子,以至于在没有看到相关文字资料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欧洲和太平洋战争绝大多数是欧美(尤其是美国)的功劳。

为什么形成这种认识呢?欧美二战片绝大多数写实程度很高,非常符合历史事实,有很多原本就是基于历史事实进行改编的。如《敦刻尔克》《兄弟连》《父辈的旗帜》《刺杀盖世太保》《风语者》甚至《拯救大兵瑞恩》等都是真实的二战背景,如《反抗军》《血战钢锯岭》《血战阿拉曼》《中途岛之战》《珍珠港》则本身就具有历史事实依据。有一些文艺性很强的纯属虚构的片子,如《你逃我也逃》《无耻混蛋》《尼斯湖水怪》《间谍同盟》等,故事是虚构的,但是战争是真实的,布景、对白、服饰、器具、心理等都严格按照二战时期的真实进行还原。

尼斯湖水怪(非剧照)

对于不太了解二战历史的人来说,看文学作品是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这也本来就是文学作品的社会任务之一。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把二月河的《康熙》《雍正》等帝王系列看作历史。术业有专攻,我们不能强求别人这样去学习历史,但是应该要求文艺作品的历史环境不要过于离谱,这样传递的才是真实的知识。

欧美大量真实环境的二战片打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也因此在世界影迷心中形成了二战欧洲战场以欧美为主、苏联为辅的认识,为他们赢得了巨大的国家声誉。但事实上,欧洲被闪击,戴高乐远走英伦,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侥幸撤退,大不列颠岛被轰炸,欧洲一片末日来临景象。德国一边以空袭牵制英国,一边以绝对主力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3年取得胜利,苏联开始反攻,直到1944年盟军才实现诺曼底登陆,开辟西线战场。纵然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差不多同时,盟军在北非取得了阿拉曼战役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胜利,但是和斯大林格勒这史诗般的转折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诺曼底

近来网上有人争论二战到底是欧美功劳大还是苏联功劳大。其实这是很明显的,苏联才是最主要的战场,在很长时间内抵住了德国人的绝大部分兵力。当然西线开辟之后,德国人分兵抵抗,东西方功劳大体差不多吧。另外还有,最先攻进柏林城的是苏军。

可是,社会上很多人知道英美欧在二战中轰轰烈烈,对苏军的功劳知之甚少。造成这种认识偏差的原因就在于电影和其他文艺作品中,欧美作品占绝大多数。就从电影来说,欧美二战电影我们可以罗列出一长串来,有的题材甚至被反复拍摄,比如黑人飞行中队就被拍了两次,《决战中途岛》把《珍珠港》《空袭东京》纪录片《马岛之战》《中途岛之战》故事合拍成为一部。而苏联(包括俄罗斯和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二战题材的电影,能说出几部来呢?最为著名的,可能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此外有《决战要塞》《莫斯科保卫战》《女狙击手》《解放》系列,连反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兵临城下》还是德国人拍的。电影作品数量和质量的不对等,造成了世界对历史认识的错误。但这却是给欧美国家带来声誉,树立了形象。

这说明,电影等文艺作品,对社会历史认知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可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大地是二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我们也拍了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为什么就没有欧美二战片那样的影响力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片子出口的少。出口少的原因,是质量不高。质量不高的原因,除了编剧质量、导演和拍摄艺术、剪辑水平、音乐水平等不足之外,严重脱离抗日战争环境本身,是走不出国门的根本因素之一。反而是外国人拍摄的中国抗战题材的《黄石的孩子》《拉贝日记》等,在国际引起巨大反响。

这是多年的抗日题材影视多如牛毛,其中最负盛名的大概要算《亮剑》,然而我只看了大半部,到李云龙、楚云飞两个人打死几十个日本人,就关了电视了。要是日本人都是草靶子等着挨枪,抗日战争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广电总局禁播三类题材电视剧,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影视行业水平的低下、认识的肤浅,但是至少也促使行业向高水平努力。

欧美二战电影赢得国家声誉广电总局却在禁播三类电视剧

86版的《西游记》成为经典,为何日本拍的72版的《西游记》却被禁播?

说起电视剧版《西游记》,我们最熟悉的一定是86版的,作为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西游记》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是你知道么,早在1972年日本也拍过一版《西游记》,但在播出几集后就遭到了禁播,这是为什么呢?若你看过日版的《西游记》,我想被禁播的原因就很简单了。

在这版中,人物性别都发生了错乱。比如:唐僧是女演员夏目雅子扮演的,孙悟空顶着一副非主流的黄色头发,身上竟没什么毛发,完全颠覆了原著中孙悟空该有的形象。还有猪八戒长着一张人脸,却配了猪耳朵,看起来十分违和;而沙僧,也没有大络腮胡子,反而像个贼眉鼠眼的反派。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人物,也颠覆了我们的想象。

比如:如来佛是女的;观音菩萨是男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居然是夫妻关系;黑熊精没有黑毛;红孩儿成了五大三粗的壮汉......而且剧情也和原著对不上号,难怪遭禁播。而之所以是1972年拍摄的,也许因为1972年正好是中国和日本开始建交的时候。那时日本拍摄四大名著或许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并加以学习,但剧情、人物太过脱离原著,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是万万不可行的。所以,后来作为86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的六小龄童,曾痛批这版《西游记》是胡乱篡改,导演和编剧应该向我国人民致歉。也许正因为这样错误的引导,我国电影电视人又岂能容忍文化这样被糟蹋?所以86版《西游记》的出现才显得弥足珍贵——它不仅遵循了原著精神,还把原著的精髓深刻地呈现出来,让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进一步了解了四大名著之一。在此,也要感谢86版导演杨洁,以及为了整部剧付出努力的主创和演员们。在那个技术和特效都不够发达的时代里,为我们观众拍摄出这样一部经典佳作。

虽然导演,还有剧中有的演员,例如车迟国王后的扮演者赵丽蓉、还有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都驾鹤西去了,但他们留下的艺术价值却是永生难忘的。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肥肥)

欧美二战电影赢得国家声誉广电总局却在禁播三类电视剧

86版的《西游记》成为经典,为何日本拍的72版的《西游记》却被禁播?

说起电视剧版《西游记》,我们最熟悉的一定是86版的,作为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西游记》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是你知道么,早在1972年日本也拍过一版《西游记》,但在播出几集后就遭到了禁播,这是为什么呢?若你看过日版的《西游记》,我想被禁播的原因就很简单了。

在这版中,人物性别都发生了错乱。比如:唐僧是女演员夏目雅子扮演的,孙悟空顶着一副非主流的黄色头发,身上竟没什么毛发,完全颠覆了原著中孙悟空该有的形象。还有猪八戒长着一张人脸,却配了猪耳朵,看起来十分违和;而沙僧,也没有大络腮胡子,反而像个贼眉鼠眼的反派。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人物,也颠覆了我们的想象。

比如:如来佛是女的;观音菩萨是男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居然是夫妻关系;黑熊精没有黑毛;红孩儿成了五大三粗的壮汉......而且剧情也和原著对不上号,难怪遭禁播。而之所以是1972年拍摄的,也许因为1972年正好是中国和日本开始建交的时候。那时日本拍摄四大名著或许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并加以学习,但剧情、人物太过脱离原著,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是万万不可行的。所以,后来作为86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的六小龄童,曾痛批这版《西游记》是胡乱篡改,导演和编剧应该向我国人民致歉。也许正因为这样错误的引导,我国电影电视人又岂能容忍文化这样被糟蹋?所以86版《西游记》的出现才显得弥足珍贵——它不仅遵循了原著精神,还把原著的精髓深刻地呈现出来,让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进一步了解了四大名著之一。在此,也要感谢86版导演杨洁,以及为了整部剧付出努力的主创和演员们。在那个技术和特效都不够发达的时代里,为我们观众拍摄出这样一部经典佳作。

虽然导演,还有剧中有的演员,例如车迟国王后的扮演者赵丽蓉、还有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都驾鹤西去了,但他们留下的艺术价值却是永生难忘的。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肥肥)

欧美二战电影赢得国家声誉广电总局却在禁播三类电视剧

中国广电总局禁播的国内外电影、电视剧有哪些

东京食尸鬼,心理罪,一路向西,五十度灰……一些暴力色情不健康的吧

欧美二战电影赢得国家声誉广电总局却在禁播三类电视剧

国家广电总局 为何5至7月禁播谍战剧?5-7月这个月会发生什么事?谍战和涉案怎么了?

减少播放古装、谍战、苦情剧?那么又该如何界定红色剧和谍战剧呢?昨日,记者致电广电总局电影审片委员会委员周星,他表示:“所谓的红色正剧并没有严格的概念,就是要求电视剧要正面地反映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一种精神。”至于减少苦情戏,周星说:“我猜想所谓的通知可能不是严格概念的限制,只是希望各卫视应该减少播放一些拖沓、悲泣的场面。”
对于为什么会减少古装剧的播出,周星认为,“建国60周年即将到来,在这个社会形态下要强调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让观众更多地感到现代气息。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古装剧批判比较多,因为很多的古装剧都是瞎编乱造的,虽然古装剧不承担对历史的教育义务,但是对青少年历史教育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国60周年正值新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各卫视就更要推出积极向上的电视剧,这也是很应该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