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水准高的商业片「竟把B级片拍出了艺术质感导演靠它一片成名」

时间:2022-08-11 20:23:19阅读:1613
一说到“女巫题材”的电影,或许很多同学都不会陌生,因为好莱坞非常擅长拍摄这类题材的片子,像是《断头谷》、《女巫布莱尔》、《格林兄弟》、《韩塞尔与格蕾特:女巫猎人》等电影都还可圈可点!但像是尼古拉斯·凯…

一说到“女巫题材”的电影,或许很多同学都不会陌生,因为好莱坞非常擅长拍摄这类题材的片子,像是《断头谷》、《女巫布莱尔》、《格林兄弟》、《韩塞尔与格蕾特:女巫猎人》等电影都还可圈可点!

但像是尼古拉斯·凯奇的《女巫季节》和范·迪塞尔的《最后的巫师猎人》等就是属于口碑奇差的烂片了!

不过今天介绍的这部女巫电影虽然是重口B级片,但它在上映的时候口碑爆裂,被很多资深影评人赋予了各种光环,并且它的出现也直接秒杀了所有的同类型电影!

这部女巫电影的巅峰之作就是《女巫The VVitch》!

本片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主角一家6口都是虔诚的清教徒。不过由于他们的信仰和整个村子有较大的分歧,这也导致他们一家人被赶出了村子!

随后,一家人来到了一片空地上,前面便是森林。父亲说在这里安家特别好,开阔的空地可以种地,森林里面可以打猎,实在是上吉之壤!

于是一家人便在这里盖起了房子,养起了牲畜,过起了艰辛但幸福的日子!

不过就在一天,大女儿托马辛带着刚出生的弟弟到河边玩耍,弟弟在托马辛不注意的一瞬间就消失了,她隐约看到一个披着红斗篷的女人抱着弟弟跑进了森林。

得知小儿子失踪后,父母都很是伤心,托马辛说弟弟应该是被女巫给掳走了,但家人认为她的解释过于荒谬,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会有女巫存在!

但女巫真的存在的,并且就住在森林里面!而失踪的弟弟也很惨,他被女巫装进木桶,然后被捣成了肉酱,并且女巫还把肉酱抹在自己的身上!(这一幕实在是太恶了,我不敢截图)

随后女巫念着咒语,然后她就骑着扫把在月光下飞了起来!(这一幕配合着诡异的音乐很震撼)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同学会问,为什么女巫在身上抹了人的血肉就能飞起来呢?其实在中世纪的欧洲,有大量关于女巫的记载。

据说“女巫浴血”是一种很特殊的施法仪式,她们通常把动物的血涂抹在身上,从而向魔鬼讨要一种神秘的力量使自己能够飞起来,如果是人类的鲜血,效果更好!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中女巫要掳走托马辛弟弟的原因了!

自从弟弟被女巫掳走后,好像厄运也开始降临到了这一家人身上!他们家种的玉米全部烂掉,导致颗粒无收!

并且家里的两个双胞胎兄妹突然和他们养的黑山羊跳起了舞,还和黑山羊说悄悄话。不过对于这些异象,作为父亲的威廉并没有太在意,反而认为是孩子们在故意恶作剧!

而后托马辛弟弟加勒布也到了青春期,身体处于萌芽阶段的他开始对姐姐成熟的身体有了欲望,他会时不时的会偷瞄姐姐丰满的胸部!

由于家里实在是缺衣少粮,父母就商量着干脆把大女儿托马辛卖给富豪算了,这样能换来一些钱和粮食!

由于弟弟加勒布不想让姐姐被卖掉,便决定进山打猎物为全家人提供食物!但不幸的是,加勒布在森林里迷了路,于是他看到了女巫的房子。随即从房子里面走出来一个面容姣好,身材丰满的女人,女人看出了加勒布的欲望,抱着他就亲了起来,然后突然用一双丑陋且肮脏的手抓住了加勒布!

过了几天,失踪的加勒布突然赤裸着身体跑回了家,此时的他仿佛血气已经被吸干,并且早已病入膏肓,他在痛苦中讲述了女巫是怎么折磨他身体的。最后他从嘴里吐了一个苹果出来,随后去世了!

终于,全家的怨念都集体爆发了,受了太大刺激的母亲变得整日疯疯癫癫的,悲愤之余的她看到了加勒布抱着小儿子回来了!

父亲也是发了疯似的把剩下的三个孩子都关进了羊圈!

夜晚,邪恶的女巫来袭,她在羊圈里疯狂的啃食羊肉,怪异的身体和丑恶的真面目都吓坏了托马辛和她的两个双胞胎兄妹!

翌日,父亲从梦中醒来,他发现羊圈已经毁了,并且除了大女儿之外,那两个双胞胎兄妹早已不见了(显然是被女巫带回去做成肉酱了)。

正当父亲准备质问托马辛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她们家养的那只黑山羊突然开始攻击父亲,并用山羊角把他刺死了!

这时候母亲听到父亲的惨叫声也跑了出来,她看到眼前这一幕就彻底崩溃了,并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到了托马辛身上,并想杀了她!

但谁知托马辛极力反抗,竟然完成了反杀!

最后,托马辛看着曾经温馨的家庭就这样破灭,她独自黯然神伤!在夜晚,她听到了羊圈里的黑山羊用一种来自地狱般低沉的声音叫她的名字,她走了过去,发现黑山羊变成了一个人……

至于最后的结局,我这里就不剧透了,给那些还没看过的同学留些悬念吧!

本片无论是从剧情、画面、音乐几方面来讲都非常完美,特别是在剧情的拿捏上,很少能有像这样把一个恐怖故事刻画的如此细腻的,可以说是打破了传统女巫题材的电影一味追求魔幻、恐怖、猎杀等老梗,从而是开创了一种“艺术恐怖片”的新路子!

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很难想象这居然是导演罗伯特·艾格斯的处女作,所谓一出手就是王炸,用“一片成名”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

小学成绩好靠家长逼的,初中还会好吗?

我对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经常表示疑惑,成绩好要靠家长逼。

在我看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位有些成就的人都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成才。像钱锺书,父亲叫他痴儿,因为只要有书就可以,就可以不停地读下去。我们清华的学生里面流传着一个故事,钱锺书极爱看书,而且特别喜欢在书的边上批注。清华里说,说不定清华很多图书里都能找得到钱锺书的批注呢。可惜,我在清华图书馆里还没有遇到这样的书。

华罗庚也是如此,对数学极为痴迷,家里贫困,初中之后就辍学在家。他生过病,腿有些残废,只能在家帮父母看店,他把他的零花钱和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研究数学。一个初中毕业生就能《科学》杂志上发表数学论文,这不单单是聪明能解释的,而是靠热爱不断学习获得的。

国外的科学家也是如此。像费曼,小时候特别喜欢收音机。在他那个年代,收音机就是高科技的东西,跟现在的手机或者电脑类似。他没钱,买了很多坏的收音机,他从简单地换旋钮开始,到修收音机的各个毛病。相当于一位11岁的小孩学会了大学的知识。

因此,人成才都是靠自发的。

但是,我一说学习主要靠自己,总有人跳出来反驳我。认为我这个不接地气,哪个普通的孩子不需要家长逼一下呢?现在的学习这么苦。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现在的学习确实很苦,而且苦得没有道理,让很多院士们都摇头,觉得中小学教育误入歧途了。

现在的学习苦在哪里?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对所学的知识抠的特别细,要求学生必须考满分。这种教育方式要求学生极为仔细,而且需要非常多的做题训练。这在教育家看来,是消磨人的学习兴趣,而且是扼杀创新思维的做法。

这种学习方法有多少学生会喜欢?要让学生喜欢,确实需要一点外力。

国外的高中生其实并不轻松,但它的小学和初中是轻松的,在中小学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到了高中,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非常刻苦地学习,这个时候的刻苦他就不会觉得苦,那是他自发的行为。

所以,一个智慧的家长或者教育者,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才会自觉自愿地刻苦学习。

另外,在学习上,孩子确实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孩子确实会退缩,也许需要家长逼一下。这个时候的逼一下,在我看来就是在关键时刻支持孩子一下,给他一点勇气和压力,让他过一个槛。这种事情是偶发的,而不是连续的。

如果连续的,几年如一日地逼着孩子前行。我的理解,就是孩子的动力是家长提供的,家长是孩子的动力源,能量棒。我就想问家长,你认为孩子在为谁读书?为自己还是为家长?如果这个压力一撤,孩子还有动力自己学习吗?

想明白了这些,你还会一直逼孩子读书吗?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