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唐宋元明清电视剧,为啥清朝的古装电视剧特别多

时间:2022-10-01 07:47:07阅读:1440
在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只有秦、汉、晋、隋、唐、元、明、清等八个,至于宋朝则只能算是半统一,毕竟北方没收回燕云十六州,西北有西夏王国,西南还有大理、吐蕃。这八大统一王朝,各有其特色,秦汉威…
  • 秦汉,1946年4月24日生于中国上海,祖籍四川华阳,本名孙祥钟,中国台湾男演员。就读…

在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只有秦、汉、晋、隋、唐、元、明、清等八个,至于宋朝则只能算是半统一,毕竟北方没收回燕云十六州,西北有西夏王国,西南还有大理、吐蕃。这八大统一王朝,各有其特色,秦汉威武雄壮;唐朝开疆拓土,开明盛世,巍巍壮观;大明则十分要强,刚性十足,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此,现在许多人都在怀念曾经逝去的汉唐、大明,它们是华夏的骄傲,象征着民族不屈不挠之精神,展现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大国形象。

1644年5月,睿亲王多尔衮联合吴三桂在山海关一片石之战中击败李自成,随即挥师入关,宣布继承大明衣钵,定鼎中原,开启大清朝新时代。说起大清,估计大伙印象都不是很好,认为正是大清入主中原才导致华夏没落。政治上,厉行君主专制,将大臣视为奴才;经济上,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错过了工业革命之机遇;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思想界死气沉沉;外交上,对列强屈辱求和,割让领土,出卖国家主权。因此,在大伙眼中,清朝就是愚昧落后、冥顽不化、屈辱求和、崇洋媚外之代表,这跟汉唐、大明没法比。

有意思的是,汉唐雄壮,大明刚强,但时下影视剧最多的却是大清,近几年来清宫剧泛滥成灾,充斥荧屏就是最好说明,其中之原因究竟何在?一起看看。

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距离时人最近,大伙均比较了解

按照“近因效应”,排除外界干扰,人们对距离自己最近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对时间久远之历史则缺乏足够之趣味。汉唐雄壮,但距离我们已有一千余年,由于文化传播与承载手段落后,时人对许多汉唐历史并非很了解,自然就激不起兴趣去观看相应的影视作品。明朝也是如此,时隔几百年,中间还隔着一个大清,许多历史经过篡改已失去本来面目,要还原也并非易事。要知道,张廷玉在编修《明史》时,关于明末的历史记载着实争议颇多,因为这段历史与清朝有关。清朝则不一样,刚灭亡没多久,距离时人最近,许多重大“历史故事”、“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等都会经过各种小说、报刊、文人札记等流传下来,人们对这段历史相对比较了解。所以,对于清朝之影视剧,大伙喜欢看,自然拍摄就多。

有关清朝的影视剧题材多,而且还符合大众口味,相当有市场

拍摄影视剧,导演和投资方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若是没有利益,谁人会舍得投入巨资去拍摄呢?那么,如何才会有效益呢,条件之一就是所选的题材要适合大众口味,要有广大的市场。就此而言,相对于汉唐、大明,清朝无疑具有相当的优势。道理很简单,如果从娱乐角度看,你是愿意看李靖平突厥、高仙芝经略西域、戚继光抗倭、袁崇焕守辽东、李定国抗清呢?还是愿意看多尔衮与孝庄太后之虐心情感、顺治和董鄂妃之爱情故事、乾隆爷之六下江南及其在游山玩水时所发生之有趣故事呢?当然,这并不是说汉唐、大明两大王朝就没有相应的“有趣题材”,而是经过文人之笔后,大清此类题材更多,也更吸引人。要知道,清朝的通俗小说相当流行,许多题材均符合大众口味,朝着世俗化、商业化等方向发展。

清朝固步自封,导致近代落后挨打,拍摄大清影视剧具有历史借鉴作用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无疑是屈辱的代表,从曾经的“天朝上国”沦落到被列强任意欺负的“东亚病夫”。当然,这并不全是大清的错,毕竟在专制主义色彩浓厚,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度里,哪怕是换成秦汉、隋唐、大明等也未必能抓住新航路开辟之后的历史机遇,即使抓住,也未必能在短期内实现国内社会转型。但是,清朝毕竟是最后一个王朝,而且还被西方列强打败,割让领土、出卖主权,也算是生不逢时。当欧洲在享受新航路开辟所带来之福利,并最终出现工业革命时,大清皇帝居然还在享乐、屡次下江南,陶醉在所谓“康乾盛世”之美好假象中。所以,拍摄大清之影视剧,尤其是清宫剧,则无疑会起到相应的历史借鉴作用,它告诉我们努力奋斗、自强不息才是硬道理。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具有相当可拍摄之有趣题材,市场广阔。正因此如此,时下清宫剧才相当火爆,各位说呢?

秦汉唐宋元明清电视剧,为啥清朝的古装电视剧特别多

为什么清剧那么多,而汉唐宋明相关剧却那么少?

一直以来,古装剧都备受观众的喜爱,毕竟相比现代剧,古装剧可以说的故事更加多,有武侠、宫斗、权谋等多种剧情题材可以发挥,而且古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与现代人不一样,观众追剧的兴趣会更加大。说到古装剧,许多观众应该都已经发现一个问题,除了一些架空朝代,或者是朝代不明显的古装剧以外,其余都是清朝的古装剧居多,而关于其他的朝代比如汉唐宋明的古装剧却只占据少数,这是为何呢?

第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清朝的历史与现代是最接近的,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在文物考据等各方面,都比其他朝代要方便,古装剧做起服装造型来也更加容易。而清朝以前的朝代,都与现代的历史距离比较远了,尤其是像魏晋、秦朝、汉朝这些,那都是几千年前的历史了,一些影视剧组或许会因此觉得在服装等制作方面比较难以把握,因此放弃拍摄这些朝代的影视剧。

第二个原因,大概与90年代末《还珠格格》的爆火有关,这部剧就是一部清朝剧,在播出之后收获无数观众的喜爱,在当时创造了中国影视剧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而且还火爆到了国外,亚洲多个国家,甚至美国的观众,都知道这部剧的存在。《还珠格格》的爆红,也带动了之后清宫剧的兴盛,比如《格格要出嫁》、《金枝欲孽》、《步步惊心》、《宫锁心玉》、《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都是热播的清宫剧。其中《甄嬛传》这部剧,本来原著小说所在的朝代不是清朝,但是片方却选择把朝代按在清朝,大概也是觉得清朝剧比较容易红火吧。

其实近年来,也逐渐开始出现了其他朝代的剧,比如宋朝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明朝的《大明风华》,都获得不少观众的喜爱。希望今后的影视圈,能够多推出一些清朝以外的古装剧,毕竟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他的朝代也需要更多地与观众们见面,才有利于文化的宣传和发展,许多朝代的传统服饰与文化,都是非常灿烂的,就拿《清平乐》这部剧来说,虽然剧情被吐槽,但它的服化道是真的十分良心,很多造型都是根据古画还原而来,看着就是美的享受。

秦汉唐宋元明清电视剧,为啥清朝的古装电视剧特别多

历史朝代那么多,为什么只有清朝的宫斗戏最多?啥原因?

在现有影视作品里,宫斗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题材。所谓宫斗,往往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一个诺大肃穆的后宫,后宫内有妃嫔无数,妃嫔又连带着外戚势力,大家或为争宠、或为夺嫡、或为家族势力,在心计、谋略上施诈斗狠,矛盾冲突明显,情节跌宕起伏。


近些年,大家看到最多的宫斗戏大都以清朝为背景。如,《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传》、《宫锁心玉》,等等,实在是多不胜数。相对于清朝,其他朝代则少得可怜。大家所熟知主要有以西汉为背景的《美人心计》、以武则天与太平公主为主线的《大明宫词》,以及唐明皇时期的《杨贵妃秘史》,等等。论及数量和影响力,实在不能与清宫戏相提并论。

历史朝代那么多,难道只有清朝宫斗的最厉害吗?


非也。我们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历来后宫都是血腥之地,宫斗之事更是层出不穷。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下:

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姿色艳美但阴险恶毒、很有心计。一天,魏国送来一名美女给楚怀王。楚怀王宠幸魏美人,冷落了郑袖。郑袖便设计陷害魏美人。他先是告诉魏美人,她的鼻子是歪的,见到怀王时,要遮住鼻子;然后又利用怀王身上有狐臭的特点,巧言魏美人遮鼻是因为嫌弃。怀王大怒,因而割去魏美人鼻子,并打入冷宫。这是心计。


西汉初年,刘邦得了天下后开始厌烦年老色衰的吕后,转而宠幸年轻漂亮的戚夫人。当时,戚夫人有一子如意,为刘邦所喜。在戚夫人的鼓吹下,刘邦动了废长立幼的念头,但此时太子刘盈羽翼已成,刘邦也无可奈何。刘邦死后,吕后便把戚夫人抓起来,做成人彘,关进厕所让其痛苦死去。这是血腥。


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小周后富有心机而且狠毒无比,为了得到无上恩宠,将很多后宫妃嫔害死。南唐亡国后,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掠去,有传言说被强幸。李煜死后,小周后不久亦与世长辞。这是残忍。

综合来看,其他朝代的宫斗不可谓不精彩。为何只有清代的宫斗屡屡被搬上荧屏呢?仔细分析,原因不难理解:


一是清代史料较多,细节描写丰富,而且彼此之间争议很大,容易给人文学创作的空间。剧作家或者网络写手藉此可以将人物塑造的更加立体。

二是清宫内斗虽没有汉唐的血腥残忍,暗杀投毒也非常少见,但其侧重后宫妃嫔与皇帝的戏份表达,或为感情,或为子嗣,或为权力,容易表达感情的一面,也容易将观众代入。

三是就清朝而言,为外族入主中原的典型,本身就矛盾多元,冲突不断,由外及朝堂,又有朝廷到后宫,看点不断,亮点十足。

四是清代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在人物、服饰、道具以及取景地的还原上比较容易,与之对应的成本也就更低。

五是早在1998年《还珠格格》就曾火遍全国,随着各种名目的清宫戏纷纷上马,而且都获得了成功。清宫戏积累了很多的观众基础,连续拍清宫戏,也是惯性使然。


值得一说的是,宫斗戏不是古装剧,更不是传统的历史剧。加之,创作者为了迎合市场,常常在古代背景下进行现代人思维下的宫斗,进一步凸显了它的“伪”历史性。如果你要品位严肃的历史,还是远离宫斗为好。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