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剪辑出大片的效果,剪辑教程全流程
视频制作绝非是「片头 内容 片尾」这么简单,一个好的构思和优秀创新的剪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能为视频本身增光添彩。
例如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也许就是几个镜头的黑白慢速回放,配上一段《夜的钢琴曲》或《river flows in you》,瞬间就会让这些过往零碎的片段显得格外温情、感动。而这正是视频剪辑的一种诠释,一种表达。
但是这样的功力并不是一朝练成的,很多新手在初剪片子时都会觉得脑袋中一片混乱,不知该如何下手。面对凌乱的素材、不熟悉的软件以及各种突发情况,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易燃易爆炸”的状态,这也导致了剪辑效率低下,自然免不了加班熬夜。
而一个成熟的剪辑师,在相同工作量的前提下,他们的效率是极高的。这当然与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成熟的剪辑思维有关,但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培养的一些良好习惯,也极大的提高了剪辑效率。
接下来就把拥有10年剪辑经验,剪辑过《啥是佩奇》等多个爆款广告的董北老师的剪辑流程分享给大家,这套流程是董北老师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能让你高效出片、持续产出。
1.拿到素材之后,首先把素材转码,转码是为了统一所有的文件格式。
转码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把我们现场拍摄的比较大的素材,像4K的文件,直接剪不了,一剪软件就崩溃了的这些文件,统一先转成小格式的,来进行粗剪。等到粗剪定剪之后,我们会进入到调色阶段。在这个阶段,再替换回大的文件。
2.在转码的同时,去看参考片。
一般参考片都是导演给的,同时他也会把脚本给到我。脚本通常做的比较详细,是客户已经确认过的,并且拍摄的方案就是基于脚本。所以我先拿着脚本看,知道这个片子大概的形态是什么样的,了解它的风格、架构。想象如果我是导演,我会怎么去拍这个片子,以一个导演的角度去看这个脚本。
转完素材,我再去看素材的时候,会发现导演拍的果然跟我想的不一样。因为我不是他,他不是我,每个人想法不一样。那作为剪辑,我们是为导演服务的。我们要去追寻他的思想,找到他想要表达的点,然后跟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形成一个统一。
3.在剪辑之前,脑海中已经构建好大概的结构框架。
在看完前期拍摄的素材之后,我会从我脑子里面把故事脚本过一遍。再按照他们拍摄镜头的方式,再把脚本过一遍。我脑子里边本来就有一个我自己当导演的故事结构,镜头大概会怎么样去摆放等。看了新素材之后,我会把新的素材替换掉我之前脑子里自己去导演的镜头。用这种方式,在剪之前,你脑子里边就已经有一定的大概内容了。
可能在最开始,大家想象力还没有那么好。在你看的东西少的情况下,脑子里面没有足够的镜头量去支撑。比如有一些画面,你只能想到一个机位或一个特别大的一个景,但是随着经验增多,你脑补的东西越来越多,你脑子里面过镜头时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位。例如一场对话戏,你就知道是正反打,就是先拍这个人脸说话,再拍那个人脸说话。你也会去想象在这个场景里面,到底应该出现什么样的道具、服装和氛围。你甚至能想到,在这个氛围下,应该发出什么样的环境声。
我们会在这个阶段把片子的结构想好,比如根据脚本的顺序去想,这个段落要做一个比较平时的描述,下一段落要做一场打戏,就要讲的更凌厉一点。打戏结束之后,因为前面打戏特别快、特别乱,在这个段落的下一段,就要用一个稍微缓和一点的气氛去做。如果我一直慢或者一直快都是流水账,所以在考虑结构的时候,要去想不同地方快慢应该如何搭配,哪一个段落气氛是比较高昂的,哪个段落气氛是比较低落的。
4.提前准备好与片子内容相匹配的音乐、音效等。
在前期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动手去找一些跟当前片子相匹配的音乐、音效,这些要在剪之前就备好。我基本上会在剪之前把东西备的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程度,这样心里会有大概的方向和目标。
5.导入素材,进行粗剪。
然后开始进行下一步,把素材全部导入到剪辑软件里,进行初步剪辑,这个剪辑叫做粗剪阶段。当我们开始粗剪时,首先就要把我们转好码的素材全部导入到剪辑软件里。
6.挑素材的技巧与方法。
再往下就是挑素材,这个阶段我建议大家要多花点时间。对于我个人来讲,从把素材放到软件直到出片,挑素材在整个时间上应该占70%左右,也就是说我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挑素材上。
挑素材时,我有一些小窍门分享给大家:我一般会挑两遍:第一遍是粗挑,把素材掐头去尾留中间,全都放到时间线上,也就是只留出来这些真正能用的部分。
什么是能用的呢?判断这个这个很简单。首先是没有穿帮的;第二是这个镜头里面最有用的部分。比如说演员开始念台词之前一点,一直到演员念完台词结束,停顿的那一下。我们要的就是关键动作这一部分。前后的打板都算是没用的,我们把这一些拿掉。第一遍一边挑素材,我们一边脑子里也在加深印象,去记下来这个每个镜头是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之后,才是第二遍挑素材。第二遍挑素材要做什么呢?第二遍挑素材是要把你挑好的第一遍素材中的镜头再进行细分。比如一条素材,有一个人在哭,这样的素材拍了十遍,演员每一遍哭的状态都不一样。这种情况我们就要从里面挑出一条我们自己认为最好的。我的个人习惯是把挑好的这条素材放在第二轨或者第三轨。
我们所有的素材,其实本身都是在第一轨平铺下来的。如果我认为其中一条是好的,我就会把它放在第二轨,提醒我自己这个素材还是比较不错的。如果我把拍了十条哭戏当中的第九条放在了第三轨,这个摆放方式就会提醒我,在这十条当中,第九条是我认为最好的。我会用这种高亮显示的方式让工程直接告诉我这十条里面哪一条才是最好的。
细致的挑完素材之后,在拼接成型时是不是我只需要选择在最高轨道的文件就行了?因为最高层的轨道放的素材是我认定它为这些素材里面最好的。但是会有以下情况出现,比如我单看这一个镜头很好看,但是如果把它拿到前面去剪正片,放到正片里之后,前后有了其他镜头的干扰,连接起来这个镜头也许会变得不适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会再去调整,选择更合适的镜头。
接下来我会把挑好的素材全都按照脚本的时间顺序排列好,这就是分场。下一步,我会把挑好并且分好场的素材,复制一份。这个时间线上会有两份同样的素材,一方面是一个备份,另一方面也是剪辑方式的一种体现。
这套高效出片的剪辑流程共有11个步骤,董北老师在《给剪辑工作者的4堂进阶课》这门课里有做全面的分享。除了上述六个步骤,董北老师在这门课中还讲到了剪辑阶段的技巧、剪辑结构的搭建、出样片及样片审核和online整合阶段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播放平台的不同出片要求。
除此之外,董北老师在这门课还具体讲到了剪辑乐感培养的方法、剪辑能力提升的细节以及实用的节奏控制方案等内容。这门课目前已经有1100名业内从业者在学习,好评如潮,相信一定会对从事剪辑的你有帮助。
PS:本文首发于订阅号 新片场学院(ID : xpcedu),一个木得感情的影视教育账号,欢迎来公号找学妹玩!
优秀的剪辑师是如何做到快速剪辑的?
1、保持高效的工作流程
即便使用高配置电脑与界面友好的软件,也需要工作中的系统化与条理性,才能更高效的剪辑。改善工作流程的一种方法就是将项目和文件组织在可以反复使用的文件夹中,针对不同的项目,项目中的素材归类,音频、视频文件,图形图像等不同内容分门别类的创建文件夹,并形成一个便于查阅的目录。
准备一个外部硬盘来存储素材也是一个可以增加工作效率的方法,这样可以释放计算机内存,减轻计算机压力。建议选择可通过USB 3.0或Thunderbolt连接的硬盘,以实现更快的文件传输。还可以考虑分配RAM,以便能够使用更多的RAM进行编辑,并获得一个允许你为其按钮设置特定编辑功能的多功能鼠标。
2、利用键盘快捷键
大多数编辑软件允许使用键盘快捷键来执行一系列应用内的编辑功能。你可以随时查看,记忆甚至自定义这些快捷键。Adobe After Effects,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Media Composer和DaVinci Resolve等软件都有不同的快捷方式。
3、牢记基本术语
术语是剪辑的基础,但对于有些初入行的人而言,不理解就容易导致会用但是不知道怎么称呼。基本术语包括以下几种:
跳跃切割 - 切出部分以跳过无聊或可预测的时刻并保持视觉兴趣。
J Cut - 音频先于视频。
L Cut - 视频在音频之前。
蒙太奇 - 显示时间流逝的剪辑序列,通常用于转换或角色发展。
切割动作 - 当主体移动而不是在每次移动之后切割以创建更有趣和流畅的场景。
匹配剪切/匹配操作 - 将两个视觉上相似的镜头或场景剪切在一起。
这些只是很基础的术语,想要了解更多的术语,还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操结合才能更有利于理解。
4、使用色彩校正剪辑
颜色是很重要的设计元素,可以帮助突出某些主题,唤醒特定的情绪,用来设置场景氛围,如今的大部分剪辑软件都会为我们提供很多颜色编辑选项。大多数剪辑师都会做两件事:色彩校正,确保每个场景中的素材颜色一致,以及颜色分级,使视频看起来具有不同的外观。
以上就是提高效率的一些工作技巧。虽然这些提示并不能完全教会你如何对视频片段进行剪辑,但是可以帮助你把剪辑时间大大缩短,并最终获得比较好的结果。
剪辑师剪辑影片有什么流程?
初剪:
一般初剪也称作粗剪。现如今剪辑师的剪辑工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因此,拍摄素材在经过转磁以后,要先保存到电脑中,导演和剪辑师才能开始了初剪。在初剪阶段,导演首先会将之前的拍摄素材,按照脚本的顺序组接起来,然后剪辑成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旁白和音乐的版本。
正式剪辑:
在初剪得到得到导演认可后,就进入了正式的剪辑阶段,这个阶段就是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对初剪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将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广告片中去,广告片、画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
作曲或选曲:
广告片的音乐可以作曲或选曲。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如果作曲的话,广告片将拥有独一无二的音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但会比较贵;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别的广告片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
特效的录入:
最后,还要增加特效。这个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增加特效可以将本身拍摄不到或者拍摄效果不好的地方进行规避,这对于剪辑师的专业度要求较高,需要运用其他特效软件进行制作,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强视觉效果的电影,正是因为特效录入做的十分好。
配音合成:
旁白和对白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对白完成以后,在音乐完成以后,音效剪辑师会为广告片配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至此,一条广告片的声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备完毕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