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的清宫戏巅峰刘晓庆封神巩俐做配角尺度大到被删减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不少香港电影人受邀北上大陆合拍电影。
其中不乏在香港影坛赫赫有名的大导演,靠着在内地的合拍片迎来事业的第二春。
当时最受内地观众追捧的是武侠功夫片导演,诸如拍《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木棉袈裟》的导演徐小明、《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牟敦芾等等,就连武侠宗师的张彻也靠着来大陆拍摄的《大上海1937》而令事业回暖。
而除了这股武侠功夫热潮外,曾经作为香港风月片大师的李翰祥也应邀北上拍片。
1982年,李翰祥和著名电影人苏诚寿一起,联手创办了新昆仑影业,决定开拍电影《垂帘听政》。影片在当年得到了内地的大力支持,不仅全程在故宫和颐和园取景,成为首部在故宫皇城取景的电影,更是邀请了多位清史专家参与剧本创作,其制作规模在当时可谓空前绝后。
而在电影剧本创作期间,李翰祥在阅读了大量史料后,将原本的剧本推翻重新扩写到7万字,影片也由原来的一部电影,拆分成为了更加宏大的三部曲电影。
其中系列的前两部《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以背靠背同时套拍的形式完成,并于1983年在香港和内地上映,分别位列当年香港票房的第4和第9位,合计票房达2700多万,主演梁家辉获得金像奖影帝,而影片也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李翰祥远赴大陆取景的清宫三部曲大获成功,带动了香港和大陆的清宫戏热潮。
仅八十年代中后期,有关慈禧、溥仪等末代皇朝掌权者的影视作品就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名垂影史的杰作,如揽括奥斯卡九项大奖、意大利名导贝托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
然而《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上映后虽然大获成功,然而却因为合拍公司更改了合约,导致李翰祥原本即将开拍的系列第三部被迫暂停,一直到六年后,李翰祥才带来了这部的清宫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一代妖后》。
32年过去了,这部影片依旧被认为是内地清宫戏的巅峰。
本期「被遗忘的国产类型片」,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这部32年前的经典电影——
《一代妖后》The Empress Dowager
作为李翰祥打造的清宫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该片又名《西太后》。
香港电影圈有句名言:明史看胡金铨,清史看李翰祥。
李翰祥和好友胡金铨一样,是典型的文人导演,着迷传统文化和历史题材。早在1975年,李翰祥在邵氏期间,就耗尽心血地拍出了《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两部以西太后慈禧为主角的历史巨片。
这两部佳作一经推出便备受电影界的一致好评,七十年代末,香港电影人与内地活动越来越频繁,李翰祥的《倾国倾城》也被引进内地,被当时的内地电影人非常推崇。
然而李翰祥自己却并不满意这两部作品,毕竟在邵氏拍的电影全靠摄影棚内搭景,根本没法还原出那种古色古香的历史氛围,因此李翰祥北上内地后,便决心重拍西太后系列,这才有了后来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
系列的第一女主角都是刘晓庆所饰演的慈禧太后,尽管刘晓庆当时在内地已经是有名的女演员,但李翰祥的『清宫三部曲』无疑让她在影坛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第一部《火烧圆明园》,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历史背景,讲述了慈禧是如何从一位不被人注意的少女成长为咸丰帝宠妃的故事;
到了第二部《垂帘听政》当中,则聚焦于咸丰晚年的辛酉政变,讲述作为咸丰皇帝的妃子慈禧,是如何在皇权斗争中逐渐站稳脚跟,并与八位顾命大臣展开朝堂PK,最终一步步登顶权力巅峰的故事。
应该说,这两部电影比较完整地呈现了慈禧这一争议历史人物的前半生,导演李翰祥以正史野史加戏说相结合的风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末代清王朝的权力群像。
不仅“咸丰驾崩”、“辛酉政变”两大历史事件的前后脉络清晰无错,就连咸丰临死前对野心慈禧早存杀心却又不忍的复杂心理,大权在握的慈禧对咸丰宠妃残忍处置等不见于正史的轶闻,都得到了详细刻画,让影片变成了一出复杂跌宕的古装历史鸿篇巨制。
系列来到第三部,《一代妖后》继续讲述西太后慈禧的晚年人生,讲述了西太后慈禧、同治皇帝载淳和心腹太监安德海之间不为人知的宫闱秘事野史,除了皇权斗争依旧残酷外,同时作为收官之作,影片多了几分悲情与哀痛。
女主角依旧由刘晓庆出演,34岁的陈道明扮演了同治皇帝,当时已经凭借《红高粱》而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的巩俐,在片中饰演苦命的宫女桂莲一角。
时间是1864年,清同治三年,但垂帘听政的慈禧依旧大权在握。
此时,席卷南方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终于被镇压,剿匪有功的大臣曾国藩回京领功。
曾国藩来到宫内觐见两宫太后,慈禧太后问起了南京天王府内的财宝,言外之意就是打算将洪秀全家产填充国库,但曾国藩却摆明了想恰独食,声称一把场大火已将洪王府烧成灰烬。
曾因剿匪有功于朝廷,手中的湘军又是目下朝廷最能打的军团,所以慈禧太后明知对方是不愿意上缴这笔财富,却又不好直接直接曾国藩办事不力,只得在朝堂上隐忍不发。
好在慈禧有个得宠的心腹,太监总管安德海。
他为人精明且善于钻营,因而极得慈禧的恩宠,安德海深知其中奥妙,于是等曾国藩下朝后,私自约见对方,有意无意得提及曾国藩在老家修的大宅豪华至极,已经达到了亲王的礼制。
曾国藩作为权臣,自然知道安德海是故意敲山震虎,只好主动捐出3000两银子消灾。
安德海自恃深受慈禧宠爱,在宫中飞扬跋扈,甚至连年幼的同治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同治虽然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但其实和性格温和的养母,东太后慈安关系更和睦。
同治皇帝年轻气盛,对安德海的狂妄早就嫉恨在心里,尤其是他听到宫内的风言风语,传闻安德海是假太监,暗示因此才得到生母慈禧的宠信,这更让同治皇帝想要处死安德海。
正当同治皇帝与安德海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的时候,一名宫女成为了导火索。
某天,同治皇帝在东宫偶遇宫女桂莲,一见倾心,自此频至东宫,两人更是经常私会。
偏偏安德海也看上了桂莲,想要将其纳为小妾(本片中安德海是“假太监”),发现同治皇帝与桂莲私会后,安德海为了得到桂莲,主动,暗示慈禧早日为皇上完婚。
皇帝婚礼前夕,宫女桂莲失手打碎了一件名贵瓷器,同治皇帝爱屋及乌,便代为掩饰。
然而安德海毕竟专注挑事儿二十年,主动揭发了此事,引得慈禧当场大怒,差点处死桂莲。
虽然被慈安太后给劝阻了,但同治皇帝却与安德海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同治成婚后,依旧经常私会桂莲,看在眼里的安德海又生一条毒计:
他假意劝诫慈禧,同治皇帝沉迷女色很不应该,所以为了杜绝宫女桂莲秽乱宫廷,不如将其早早嫁出宫外,绝了皇帝的心思。
安德海又谎称,自己在老家有个适龄未婚的本族兄弟,但其实,他口中的兄弟就是他自己。
桂莲嫁入安家后发觉被骗,宁死不从,安德海一怒之下将她卖到八大胡同的妓馆。
另一边,同治皇帝大婚后,与慈安太后选给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颇为亲密,却经常冷落慈禧为他挑选的富察氏慧妃。
慧妃作为慈禧选中的儿媳,也继承了慈禧的做人风格,为人刁钻霸道,心胸狭窄。
见同治皇帝冷落自己,便向慈禧进献谗言,引起慈禧对皇后阿鲁特氏的不满。
独断专行的慈禧于是命令同治修身养性两个月,不准再亲近后妃。
原本,同治皇帝就与母亲慈禧关系不睦,而他亲政后就一心想摆脱慈禧的控制,然而现实却是他依旧处处被强势的慈禧太后所管制,这更加令他心生愤慨与不满。
一腔愤懑无处发泄的同治皇帝,在心腹太监的建议下,打算出宫去散散心。
被关了一个月的同治皇帝,于是忍不住放飞自我,去了一次八大胡同,本意是想寻找桂莲的踪迹,但没没想到却因此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此同治皇帝食髓知味,经常私自出宫去八大胡同寻欢作乐。
一次回宫的途中,他遇到了当日曾爱慕的宫女桂莲,可如今对方已经成为了窑子里的暗娼,举止粗俗,再无当初半点温婉可人的模样。
同治皇帝哀叹了一声,悄然离去,而桂莲却一直期待皇帝能够来找自己,脱离苦海。
不久,同治皇帝去八大胡同的事情被安德海告发,同治又遭到两宫太后的训斥。
同治皇帝伺机整治安德海,恰好赶上慈禧大寿,安德海仗着为西太后采买寿礼为名,私下江南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
然而没想到的是,船到山东境内后,地方官上报山东巡抚丁宝桢,生性廉洁刚烈的丁宝桢以清宫祖训“太监不得私自离京”为由,派兵将安德海在泰安抓获,并火速上报与慈禧太后有矛盾的同治帝。
同治帝终于逮到了机会,刚好借刀杀人,于是下令传旨巡抚丁宝桢,请他立即处死安德海。
慈禧得知后,紧急传旨,想要阻止行刑,却晚了一步,令安德海被处死。
安德海身死毙命,同治报了仇,却从此她与母亲慈禧彻底决裂。
危机从此埋下伏笔,同治因为之前经常去逛八大胡同,导致染上了花柳病。
太医们虽然查出病因却不敢上报,等到如今病情扩散发作,同治皇帝早已病入膏肓。
慈禧得知此病传染,在慧妃的挑唆下,将罪责推到怀有七个月身孕的皇后身上,想尽办法虐待已怀孕的皇后,因为担心同治死后,皇后阿鲁特氏升为太后会跟自己夺权。
为此,慈禧故意殴打虐待皇后阿鲁特氏,最终导致皇后流产。
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同治皇帝,看着皇后遭受折磨,最终在惊怒交加中含恨而终。
皇帝驾崩,皇后被虐待流产,这一幕恰好被赶来的东太后慈安撞见。
慈安看着心狠手辣的慈禧感到害怕,想起咸丰皇帝临终前,曾经留给她一道密旨,就是用来在关键时刻制衡野心勃勃的慈禧。
但性格向来温厚的慈安念及与慈禧十几年的姐妹情,一直没敢启用,如今却让她决心废掉慈禧。
另一边,慈禧得知慈安手握密旨的事情,知道自己死到临头,决心放手一搏。
她主动向慈安请罪,又各种贬损同治染花柳病的事情,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祖宗礼法,一番声泪俱下的大道理讲完,让慈安有些犹豫;
趁此机会,慈禧再接再厉,她得知慈安有头疾,便谎称自己听过一个民间偏方,主动割下大腿肉作为药引,要为慈安治病。
在狠人慈禧的苦肉计诱导下,慈安大受感动,于是主动烧毁了密旨,彻底让慈禧没了后患。
傻白甜的东太后慈安却不知道,此时身后的慈禧再次露出了阴毒得意的笑容。
同治死后,年幼的光绪帝继位,慈禧自此更加为所欲为。
没过多久,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也在慈禧毒辣的迫害下身亡。
到了1881年,东太后慈安突然神秘暴病而亡,野史记载慈安是吃了慈禧所赠糕点后驾崩。
从此两宫垂帘格局变为西宫独尊,光绪帝还未成人,慈禧大权独揽,开始成为名副其实的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然而清王朝却已经走向了灭亡的最终归宿。
清宫三部曲是李翰祥晚年的艺术高峰,也是八十年代内地少有的古装历史大片。
在系列三部电影中,导演李翰祥展现了华丽精致的古典美学风格,美轮美奂的影像构图、精雕细琢的道具和布景、史诗式的视觉风格、挥洒自如的华丽摄影机和人物调度,将末代王朝内的权力斗争、爱欲纠葛拍得跌宕起伏,兼具了历史厚重感与艺术通俗感。
《一代妖后》聚焦的是慈禧的后半生,刘晓庆饰演的慈禧已经再不见前两部中偶尔流露出的少女感,而是完全变成了一个被权力和欲望所控制的野心家,她残忍、专横,同时又冷血腹黑,即使面对亲生儿子同治,也没有多少亲情,满脑子都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力。
电影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是陈道明饰演的少年天子同治皇帝,本片中的同治是一个骄傲自大却没有多少能力的昏庸帝王的形象,一方面,他极力想要摆脱垂帘听政的慈禧的管制,但另一方面,他胸无点墨、沉迷风月,最终令自己走上了毁灭之路。
慈禧的残酷统治与同治的昏庸无能,象征了末代王朝的风雨飘摇和日薄西山。以至于就连李翰祥镜头里的故宫群落,在这一部中也显得暮气沉沉、毫无生机,在金碧辉煌中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破败萧条。
此外,电影在当年上映时,宣传海报中写道:“扬威国际两大巨星刘晓庆、巩俐初度携手演出”,吸引了不少人,但其实二人在电影中并无对手戏,同框的时候也寥寥无几。
而且本片的海外版本尺度颇大,尤其是结尾慈禧将皇后吊起来活活摔死的场面,当年有机会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不少都曾因影片刻画慈禧的极度残暴而留下了心理阴影。
导演李翰祥曾说过:虽然我拍过很多清宫历史片,但我追求的不是电影,而是生活。
作为李翰祥的清宫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一代妖后》在当年上映后,无论反响还是口碑都不及系列前两部,原因在于剧本中的野史戏说部分变得太多,在很多情节设计上为了追求戏剧冲突,而有过度狗血的嫌疑,讽刺的是,这一点反而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清宫宫斗剧。
巩俐早年也曾拍摄大尺度,却遭删减40多分钟,如今如何了?
前言:巩俐有一个绰号叫“红黄”,因为她在电影中的位置和她强大的气场,在皇后区,在巩俐的电影经验,规模非常大的电影拍摄,这是一个画家的灵魂,而是因为拍摄时间早,电影保存不当,导致一些片段的镜头,不保存完好,所以有幸看过这部电影观众并不多。
巩俐的电影几十年来,留下许多流行的电影,她也在国家最受欢迎的中国女演员削减他的奖项,这是著名的巩俐,22岁,张巩俐主演选择《红高粱》,现在许多演员在这个年纪估计玩愚蠢的白色甜,但龚演技很棒,这部电影赢得了金色的熊,巩俐也成名。
我们称为巩俐前言中规模最大的电影1993年电影“绘画的灵魂”后,巩俐非常高,今年“霸王别姬”,在今年“唐伯虎点秋香”,“一个画家的灵魂,”巩俐“yu-liang锅”,她是一个妓女,但非常艺术人才,在丈夫的帮助下,最终成为国际著名女画家,当然,每个人都并不陌生,这个故事因为yu-liang锅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为了降低高度,巩俐为自己的裸体绘画视频剪辑,这对艺术来说是真实的,巩俐那已经很出名了,她需要的是不断挑战自己,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她不满足于演村妇,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角色,还是大型镜头,只要是为了工作,她都没有怨言。
但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在今年仍然吸引了批评,毕竟,有些镜头不适合筛选,原本130分钟的电影,冷切成90分钟,40分钟删除所有实际上是导演和创造者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电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yu-liang潘女士去世后,这个故事以她为原型是可取的,所以长期以来对这部电影的修复是业内人士的研究。
最近的报告表明,电影被修好了,完全恢复到原始的电影130分钟,将在上海电影节播放,相信这部电影,基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20年来完成的版本,将会非常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到出色的表演,巩俐,当然,也希望今天的年轻演员努力学习,成为国际电影明星真的不幸运,巩俐,有太多的年轻人学习,包括她的专业和对艺术的奉献,如果现在有20个演员出演这样的角色,还有人有信心演得比巩俐更好吗?换句话说,这样一个尺度可能会让人们击退。
结论:这部电影似乎集中生活,演员演绎一个角色的故事,我们的整个故事,“灵魂绘画”的魅力不仅是巩俐的“奉献”,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终于有良心的工作。
中国百年影史十大女影星,阮玲玉周璇林青霞刘晓庆巩俐上榜
在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1905-2005年)之际,国内的老牌电影杂志《大众电影》评选出了中国百年影史十大女影星。她们分别是:阮玲玉、胡蝶、周璇、白杨、上官云珠、秦怡、林青霞、刘晓庆、 张曼玉、巩俐。小格电影这次就来聊聊这十位上榜的女影星,与你一起回顾她们的艺术风采。
1、阮玲玉(1910-1935)
阮玲玉被誉为“无冕之星”,她总共出演了29部黑白默片,塑造了许多旧中国各阶层的女性形象。阮玲玉在25岁时,因不堪舆论诽谤而服药自杀。虽然阮玲玉的一生很短暂,但是她的表演达到了默片时代中国电影艺术的最高水平。
代表作:《挂名的夫妻》、《故都春梦》、《一剪梅》、《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香雪海》、《新女性》、《神女》
2、胡蝶(1908-1989)
胡蝶被誉为“电影皇后”,她的电影生涯超过四十年,跨越了默片和有声片两个时代。二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胡蝶在上海拍片,五十年代末到六十代她又在香港复出拍片。胡蝶的一生成功塑造过许多人物角色,她是中国三四十年代最重要的电影演员。
代表作:《秋扇怨》、《火烧红莲寺》多部续集(胡蝶从这部武侠电影的第二集开始参演)、《歌女红牡丹》、《啼笑因缘》、《姊妹花》、《脂粉市场》、《女儿经》、《后门》
3、周璇(1920-1957)
周璇被誉为“金嗓子”,她最初是“明月歌剧社”的一位歌舞演员,曾在“广播歌星竞选”中名列第二。三十年代中期,周璇步入电影界。在周璇主演的电影里,她不仅负责表演还演唱片中的插曲,周璇是中国三四十年代最成功的集表演与歌唱于一身的双栖明星。
代表作:《马路天使》、《天涯歌女》、《西厢记》、《渔家女》、《红楼梦》、《长相思》、《歌女之歌》、《彩虹曲》
4、白杨(1920-1996)
白杨早年是一名在剧团演出的话剧演员,三十年代中期她主演了第一部电影《十字街头》。六十年代初,白杨被评选为“二十二大影星”。白杨的电影生涯超过了五十年,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八十年代末的5集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饰宋庆龄)。白杨的表演风格优美、自然、含蓄,很好的表现出东方女性特有的神韵。
代表作:《十字街头》、《四千金》、《中华儿女》、《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了和平》、《祝福》、《冬梅》
5、上官云珠(1920-1968)
上官云珠的电影生涯开始于四十年代,她是一位表演风格鲜明的女影星。上官云珠擅长塑造各种性格的人物角色,从少女、艳妇、交际花、家庭妇女、革命女性,她均能恰到好处的完成表演。六十年代初,上官云珠被评选为“二十二大影星”。
代表作:《国色天香》、《天堂春梦》、《太太万岁》、《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 、《乌鸦与麻雀》、《南岛风云》、《舞台姐妹》
6、秦怡(1922-)
秦怡曾获得过“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四十年代,秦怡主演了《忠义之家》和《遥远的爱》等影片。五十年代,秦怡主演了《马兰花开》、《女篮5号》。六十年代初,秦怡被评选为“二十二大影星”。在七十余年的电影生涯中,秦怡始终是一位最认真执着的电影工作者。
代表作:《遥远的爱》、《失去的爱情》、《母亲》、《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女篮5号》、《青春之歌》、电视剧《上海屋檐下》
7、林青霞(1954-)
林青霞是中国台湾女影星,她是八九十年代港台最具实力的女演员。七十年代初,18岁的林青霞主演了她的第一部电影《窗外》。林青霞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她还有着多变的表演风格。林青霞出演过许多经典电影,从爱情片、武侠片到文艺片,她都有出色的表演。
代表作:《窗外》、《八百壮士》、《新蜀山剑侠》、《刀马旦》、《滚滚红尘》、《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白发魔女传》
8、刘晓庆(1955-)
刘晓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最红的女影星,她曾五次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一次中国电影金鸡奖。刘晓庆的戏路宽广,塑造过女游击队员、女侠、乡村女、女皇等许多经典人物角色,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代表作:《小花》、《神秘的大佛》、《原野》、《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芙蓉镇》、《春桃》、电视剧《武则天》
9、张曼玉(1964-)
张曼玉是中国香港女影星,她曾获得过多项国际电影大奖。早年她参选“香港小姐选美大赛”获得亚军,从而步入演艺圈。之后,她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了一名实力派演员。张曼玉悟性较好且戏路较广,她能够驾驭各种不同风格的人物角色。
代表作:《警察故事》、《玫瑰的故事》、《阮玲玉》、《新龙门客栈》、《青蛇》、《甜蜜蜜》、《花样年华》、《英雄》
10、巩俐(1965-)
巩俐是一位华人女影星,她拥有美丽的外表及令人惊叹的演技。在八十年代,巩俐主演了她的首部电影《红高粱》并一举成名。巩俐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她早年和张艺谋导演的几次合作。之后的巩俐,凭借着精湛的演技成长为一名国际影星。
代表作:《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荆轲刺秦王》、《漂亮妈妈》
结束语:想要从中国电影一百年内的无数优秀女演员中评选出十位代表性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2005年的“十大女影星”评选结果未必能让所有人满意,但小格认为那次的评选结果还是比较客观且令人信服的。
本文结尾,谨向所有为中国电影事业努力奋斗过的女电影人致敬!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