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弹幕先审后播不能小视,更要注意,弹幕需要先审后播

时间:2022-09-30 06:14:27阅读:4678
一线导读:在政策与自制的双重控制下,弹幕文化在内容上,会产生一定的净化效果。并且,弹幕文化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良性发展,也注定是弹幕文化走向大众后的必经之路。文丨于帅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

一线导读:在政策与自制的双重控制下,弹幕文化在内容上,会产生一定的净化效果。并且,弹幕文化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良性发展,也注定是弹幕文化走向大众后的必经之路。

文丨于帅

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对短视频的发布者和平台方提出详细要求,其中网友最为关注的一点就是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的范围,进行“实时管理”。

这也意味着从2007年AcFun弹幕视频网(A站)引入弹幕以来,已经“野蛮发展”10余年的弹幕文化,终于进入了被管控阶段。

那么自弹幕引入中国以来,这一小众的二次元文化怎样演变为全民观看视频的娱乐方式之一?未来在管控之下,弹幕文化又该如何发展?

从二次元到国民向

弹幕文化“野蛮生长”

“弹幕”一词本意是STG 游戏(射击游戏)中密集的子弹,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张幕布一样。而在观看视频时,当大量吐槽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所以NICO(日本知名线上影片分享网站)网民将这种大量的评论出现的效果叫做弹幕。

弹幕视频网站允许观看视频者发表评论或感想,但与普通视频分享网站只在播放器下专用点评区显示不同,其会以滑动字幕的方式实时出现在视频画面上,保证所有观看者都能注意到,从而实现观看者间的互动,甚至可以一起表达对作品的赞叹或批评,增加观看乐趣。

2007年,中国大陆第一家弹幕视频网站AcFun上线,也正式将弹幕这一动漫的宅文化带到了国内。

作为全新的视频打开方式,起初弹幕作为一种小众文化,只在ACGN(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届流行,其代表也是最早引进的A站与之后的哔哩哔哩弹幕网(B站)。

然而随着2014年QQ浏览器主推视频弹幕功能开始,各大视频网站逐渐将“弹幕”看做是其提高用户黏性的“兼容并包”举措之一。也正因为此,弹幕文化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逐渐“侵蚀”了主流的平台。

但平台的力推只是为弹幕提供了支持,当下弹幕之所以如此流行的原因,还是弹幕本身的诸多优势所致:

1、实时互动感

区分于评论系统独立于播放器之外的传统播放器,虽然发送时间有所区别,但是不同的弹幕只会在视频中特定的一个时间点出现,因此在相同时刻发送的弹幕基本上也具有相同的主题,在参与评论时就会有与其他观众同时评论的错觉。

而在直播方面,弹幕实时的互动感更是直播趣味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2、补充视频内容

除了弹幕本身是视频内容的良好补充外,很多时候一些视频里吐槽的质量远远高于作品本身。网友可以在这些或玩梗、或科普的弹幕中找到全新的观看兴趣,之前重新翻红的几部老电视剧作品便离不开弹幕对于剧情的重新结构与吐槽。

3、社交需求

此外,原本观看视频是一种“孤独”的娱乐项目,如果对于作品有所感想也只能在视频之外的评论区讨论,但弹幕网站就像大家在一起看视频,其想法可以在第一时间分享与讨论。人们在看视频时的社交需求和自我认同需求也成为了弹幕网站能够在短期内崛起的原因之一。

整治弹幕需监管 自制并行

从小众到大众是弹幕本身的良性发展,然而日渐普及的弹幕,因监管不力逐渐成为低俗信息的传播渠道。内容包含色情、低俗、暴力等信息的弹幕屡见不鲜,影响恶劣。此外,弹幕实时性所导致的监管难题,也导致弹幕的素质始终良莠不齐。

虽然早在2014年和2016年,国家网信办便对网络直播的弹幕或观看者留言提出了要求,指出直播平台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但即使平台拥有了删除低俗评论的权利,距离杜绝不良弹幕也有很大差距。

弹幕曾经历过多次责令严查

此番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出手,无疑表明了对弹幕监管的更强决心,在新规出台后,各方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尤其是视频的平台方,将增加责任,管理不力也会面临被约谈、下架、封号的风险。

也正因为此,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都相继扩充人工运营审核队伍,对弹幕进行更为严苛的审核。字节跳动公司提出将现有6000人运营审核队伍再度扩充至1万人,快手则宣布将审核团队从2000人扩充至5000人。

但虽然审核的人数增多,面对数量众多的弹幕内容,想要在短期内凭借人工管理实施全方位的控制也绝非易事,长期看,想要对弹幕内容进行有效管控,还需要引导UP主与用户更多地进行“自助管理”,来辅助“先审后播”的政策限制。

参照日本弹幕视频网站始祖NICONICO的做法,其弹幕内容平台虽然无法删除,但视频的UP主却可以对某些弹幕实行“屏蔽”。而对于用户来说,在弹幕按键旁有一个拉黑按键,即可以和其他用户共享黑名单。被多数用户拉黑的弹幕将不会显示。

来自贴吧网友

长此以往,在政策与自制的双重控制下,想必弹幕文化在内容上,会产生一定的净化效果。

政策管控下

弹幕文化会变得无聊么?

管控加严,许多弹幕的重度用户对于未来弹幕的发展提出了疑虑。那么审查机制,尤其是“先审后播”之后,弹幕是否会失去原本的乐趣和意义呢?

笔者认为,虽然弹幕文化的核心即网友边看边吐槽,弹幕内容的时效性是能否让网友产生共鸣的关键,但在过往的单纯自查模式下,弹幕的时效性也只是通过不同时间轴网友的评论来实现,并不存在网友同一时间内的实时沟通。

因此从作为弹幕核心的的实时互动性上看,“先审后播”只是会将弹幕的内容推迟放出,但只要网友将弹幕视频“养肥了再看”,对比过往区别不会太大。

抢前排弹幕似乎要拼质量了

同时,在弹幕的质量上,讨论视频本身的内容并不在审查的范围之内,反之,过往低俗、色情、与视频内容不符的弹幕将会被删除,这对于弹幕本身的质量、弹幕的良性发展以及网友使用弹幕的效率与心情,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一个例子即是如今芒果TV的弹幕内容,均是由人工审查之后呈现在视频之上,但网友在使用时却没有任何的异样感与不适,想必在全网弹幕人工审查之后,起码在呈现上,优质的弹幕内容与当下并不会有所不同。

多数网友对于弹幕审查比较支持

然而“先审后播”对于弹幕文化而言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对于各大直播平台而言。正如之前所说,弹幕作为直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友观看时产生的互动感自然是直播平台力推的核心元素,但是如果“先审后播”推行,弹幕出现的时间与直播内容注定会出现一定的延迟,产生不利效果。

同时,如果在直播平台执行人工审查,区别于视频网站的固定内容投放,众多直播间所产生的大量审查工作也将是直播平台放需要面对主要的问题之一。

王境泽直播

虽然短期内达到全盘审查有一定的难度,但目前对于平台方而言,也需尽快找到实时监管弹幕的方法,字节跳动与快手扩充审核队伍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将会看到大量的视频与直播平台增大自己的审查人数。

而对于网友而言,尤其是视频网站与弹幕视频网的用户来说,目前看审查的加严对于使用弹幕暂时还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甚至从净化弹幕的角度看,“先审后播”绝对是利大于弊的政策。

直播平台的用户暂时也不必惊慌,虽然目前的政策可能会导致弹幕与内容的不同步,但长期看,想要逐一的审查弹幕内容难度颇大,未来。更多的设置屏蔽词恐怕会是直播弹幕发展的方向。

毕竟弹幕文化接下来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良性发展,也注定是弹幕文化走向大众后的必经之路。

我们对弹幕先审后播不能小视,更要注意,弹幕需要先审后播

弹幕视频有什么好处

“弹幕”之所以出现,不完全只是因为某类人群自我表达的需求,而是代表着当信息播放平台越发多样化,以及娱乐内容供应过于充足之后,观众消费行为在互联网平台上的转变。
传统环境中,当我们集体消费“观看性娱乐”(电影以及戏剧、话剧等部分娱乐项目的所属分类),为了增强代入感,以及利用其社交价值,我们常常会对仪式性有着一些要求。
我们可以看到,戏剧、话剧、音乐会这种在欧美传承时间较长的活动,至今依然保存着很多观众礼仪。影院在欧美市场则更趋于大众消费,会供应与餐厅一样的熟食,还会用极度低廉的价格以及更多的便利吸引中低收入人群。不过在几十年前,当电影鼎盛时期,也曾拥有过与音乐会类似的高规格待遇(北美1915-1949的电影宫时代)。
这些观看仪式之所以会曾经或者现在存在于一些娱乐活动中,除了社交作用之外,还可以追溯到对故事本身的敬畏,因为戏剧表演最初便是源于祭祀,源于教化的需求,利用的是人类通过故事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当某种讲故事的形式被赋予较高的社会地位时,便会在仪式性上有着相应的配置(比如宗教的布道)。
话题跑远了,回到电影上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在二战之后迎来各种电子技术的革新,信息传播渠道越发多样化,电影的神秘感逐渐降低。影院不再是唯一观看活动影像的场地,大屏幕电视、录像带、互联网+PC、游戏机,让活动影像变得无处不在。
当渠道的多样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内容的多样化便随之发生了改变。在今天,用影像讲故事的方法变得非常的纷杂,包括从电视平台上出现的真人秀、综艺,甚至访谈,其实也都是讲故事的形式之一,观众对故事的敏感度越来越低,专注度也越来越低。
那么,现在的一名观众,在没有仪式感做支撑,代入感不够时,必然会精力分散,既可以对故事本身进行同步的思考,甚至还可以多线程进行其他活动(比如家庭主妇在做家务时“听”电视剧)。"弹幕"这种行为的出现,正是因为PC所配置的快捷输入功能,让分散的精力可以有迅速输出的途径,所以这种行为有着浓厚的PC属性。
事实上,在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的时代,飞飘的“弹幕”正在逐渐变得落伍,我们今天之所以看起来还挺新鲜,只是因为以前不太关注那些喜欢用PC,通过互联网渠道观看视频内容的年轻人群而已。

我们对弹幕先审后播不能小视,更要注意,弹幕需要先审后播

弹幕评论的现象,这与传统的观看会带来何种不同的感受

任何的文化都必然有着载体,就像报纸电视一样,而对于弹幕文化来讲它的载体自然是弹幕网站。弹幕网站是个舶来品,这种介于 web 2.0 与 web 3.0 时代的视频网站起源于日本。之所以被称为“弹幕”是因为在 NicoNico 上观看视频时观众发出的大量评论会实时的出现在视频画面上,从右至左的飘过,而且这些加在视频画面上的评论会被网站自动保存,当你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依旧能看到这些评论。由于这种视频评论形式很像飞行射击游戏时出现的大量弹幕,因此弹幕在原来军事和游戏意义上添加了一个互联网产品新义。(弹幕的定义这里参考的弹幕网站始祖 Nico 动画大百科定义)。弹幕网站在 2008 年左右被引进到中国,后来逐渐演化成 AcFun 与 bilibili 两家比较大的弹幕网站。由于弹幕这个词在日文的发音就一个だんまく(罗马音 danmaku),但是在中国“弹”这个字是个多音字,所以对于弹幕网站有人称弹(tan)幕有人称(dan)幕,从词义词源来讲 dan 是正确的发音。看到这各位也许心里要跳脚骂街:“你丫这是教语文呢?这和弹幕文化有个毛的关系”。但读音对于理解弹幕文化还真有不小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名不正言不顺”,但实际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崇尚个人主义的时代,读 tan 还是 dan 并不影响交流,实际上弹幕也可以理解为:评论型字幕,换个时髦点的说法就是:吐槽型字幕,因此把弹幕读成幕也无伤大雅,如果你经常去浏览弹幕网站的视频的话会发,里面的弹幕内容,更多的像是聊天谈话一样,所以与其说是弹幕倒不如说是“谈幕”。因此弹幕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谈论交流,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且这种谈论交流是基于,。。。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