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卫播出王者的独白冷门不冷这样的纪录片你爱了吗

时间:2022-09-29 20:40:05阅读:621
河大卫最近播出了《王者的独白》你看了吗?这部纪录片里的主角们似乎有一个共性多数是比较“冷门”的皇帝知名度虽然比不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都有一些闪光点值得说道▲《王者的独白》:晋元帝司马…
  • 天津新闻广播主持人大卫

河大卫最近播出了《王者的独白

你看了吗?

这部纪录片里的主角们

似乎有一个共性

多数是比较“冷门”的皇帝

知名度虽然比不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

却都有一些闪光点值得说道

▲《王者的独白》:晋元帝司马睿

晋元帝司马睿,有点儿印象

东晋的开国之君

他儿子可能比他更有名

一句“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让衣冠南渡的群臣们不觉落泪

▲《王者的独白》: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

还好我会念这个字

当年上学时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说的就是他

人都是倒在自己的爱好上呀

▲《王者的独白》: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chēng)

不翻字典,我还真不知道该这么念

他一生只有一位妻子

封建帝王能做到这一点

那绝对是真爱

▲《王者的独白》: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

这位实在是没啥印象

看了介绍才知道

原来是在宫中建豹房那位

少有的亲自上战场的君王

▲《王者的独白》: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

大家应该都是对这位印象最深

历史课上都讲过

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

事是好事,就是太折腾了

导演胡婷婷选这几位拍纪录片

有她的文化考量

就是想以第一人称的方式

探究古人的情感和思考

▲《王者的独白》:第二空间

纪录片中特别设置了第二空间

主人公在第二空间与观众聊天互动

这形式倒是挺新颖的

既还原了历史背景

又聚焦了高光时刻

还融入了与后人的对话

推荐给喜欢历史文化的你

▲《隐秘的细节》:殷商时期的青铜铲子

历史类纪录片这方面

河大卫之前就推出了《隐秘的细节》《足迹

现在接着推出《王者的独白》

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足迹》:原始人进行迁徙

弘扬传统文化

我辈义不容辞

这里的“弘扬”不是说让你死记硬背

记住历史上有这么几位皇帝

而是希望通过他们的经历和独白

去感受他们作为普通人一面的

爱好和烦恼、希望与无奈

即使在纷繁的困境之下

他们也有一些闪光点

以成语、故事、戏曲等形式流传下来

早已成为我们文化积淀的一部分

河大卫播出王者的独白冷门不冷这样的纪录片你爱了吗

到目前为止,你看过哪些可以成为“顶级纪录片”的纪录片呢?

近年来,我认为值得一看的“纪录片”有:《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类)、《人间世》、《生门》(医疗类)、《守护解放西》(社会类)和《张艺谋的2008》、《星耀征途》(奥运类)。

纪录片通常是以真实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创作者用摄像机记录下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正如苏联纪录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所提倡的理念:把电影摄影机比作人的眼睛,纪录片是用镜头“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因而,我钟情的纪录片大多是观察式的,我始终认为这是它的魅力所在。用最真实的画面直观地反映我们生存着、生活着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并以影片作为媒介,用真实的画面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美食类:《舌尖上的中国》系列

《舌尖上的中国》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相信大家对这句旁白依旧印象深刻。2012年,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从东南沿海大城市拍到西南边远小山村,各家各户的餐桌上呈现的是各具特色的风味美食。尽管口味各异、食材也各有不同,但这部纪录片体现出了中国人共同的对美食和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医疗类:《人间世》系列、《生门》

《人间世》

“医院的白墙比教堂听过更虔诚的祈祷。”

医疗类的纪录片通常让人们直面生命的脆弱。《人间世》拍摄的是发生在上海瑞金医院里的一个个普通人经历着的“生老病死”:生病、抢救、治愈或者死亡,这些事情在医院里时刻都在发生着。当身体经历着疼痛、生命面临着生死考验,医生和患者间的关系变得敏感、紧张。但当我们从医护人员的角度、从患者亲属的角度去真实经历的时候,或许会帮助我们换位思考、学会尊重。

《生门》

《生门》不同于《人世间》的全景式记录,它的观察聚焦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中一个个的母亲身上。新生命的诞生是全家的期待,但在此之前,一个新生命从孕育到生产,可谓是历经磨难。因此,一个女性,当她选择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尽管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现在,孕妇生产仍然是“鬼门关”里走一遭。孩子顺利诞生,迎接的是众人的喜悦;反之,将会是医生与“生死”的又一次博弈。这部纪录片交织着理智与情感,以妇产科为窗口,反映家庭的温度和社会的温情。

社会类:《守护解放西》系列

“您有新的抓了么订单,请查收。”

每个夜晚、每个节假日,我们都能看到警察叔叔的身影。《守护解放西》记录的是长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民警的日常工作。他们处理扒窃、盗窃、诈骗,调解打架斗殴、酒后闹事,解救跳楼、跳江的群众,追捕跨省跨市的犯罪人员、追查“黄赌毒”等违法交易,用尽全力维护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镜头记录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警察的不易,深刻体会到他们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可能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但是一直在尽力在让其他人的家庭过得更好。

 奥运类:《张艺谋的2008》、《星耀征途》

《张艺谋的2008》

“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是我们永远难忘的记忆。”

2001年,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申奥成功的城市是“北京”时,举国沸腾。2008年8月8日晚上的奥运会开幕式,是一次让全世界看见中国的关键时刻。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中国的风情和地域特色,展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但是我们要如何才能方方面面地向世界人民展示出来呢?《张艺谋的2008》用镜头记录下了长达4年的奥运会开幕式筹备过程。虽然我们看到的开幕式只有三个半小时,但是背后的设计、用心却远远不止,它背后体现的中国人的凝聚力同样震撼人心。

星耀征途-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记

“中国女排,是我们的骄傲。”

当我们回忆起中国女排夺冠的时刻,仍然能够回想起当时的那份激动心情。但是对于女排的队员们来说,夺冠是长期训练的“厚积薄发”,是顶住压力的“奋力一搏”,是运动员们的坚持、伤痛、汗水共同交织的结果,不是偶然,也绝非运气。在逆战、绝战和决战后,才是女孩们的登顶。

纪录片记录着不同时代、不同物种间不同而又平凡的故事。它的色彩可以是明亮的,也可以是灰暗的;旋律可以是充满喜悦的、也可以是暗含悲伤的。因为无论如何,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我始终认为如果一部纪录片能牵动着人们的心情,那么它就是一部好的、一部顶级的纪录片。

河大卫播出王者的独白冷门不冷这样的纪录片你爱了吗

有什么有意义的纪录片?

零 导读

如果想要快速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那一定要抽出时间看看纪录片。

因为纪录片可以展现给观众一个更广阔、更完整的世界,让人们对自然、对生命、对社会,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推荐十部我很喜欢的纪录片,希望你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壹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的微百科全书。

这是继《如果国宝会说话》之后我看到的又一部直戳我萌点的纪录片——你想象过世界遗产会说话会是什么样子吗?这部纪录片就让它们“发声”了。大熊猫“汤圆”向妈妈撒娇,想要出去耍;大足石刻的牧牛人说修复人员做的保养太舒服了...

这部纪录片每集5分钟,时长虽短但却异常精致,集趣味、知识、观赏、互动于一体,特别适合闲暇之时仔细欣赏。

这一季一共15集,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到良渚古城遗址,从云冈石窟到苏州古典园林,这些跨文化、跨时空的信使,一定会让你重新认识它们。

贰 「发掘记」

               ——真实考古,不是盗墓。

这部考古纪录片的重点不在于表现文物,而偏向于展现考古的过程,记录了考古人真实的日常工作状态——没有那么多想象中的刺激和惊喜,更多的是枯燥的挖土,但也有惊喜、有落空、有无奈、有叹息。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从了解工作日常、懂得文保重要性的角度而言,是值得观看的。

考古不是发掘宝物,而是和历史进行对话,去触摸埋藏在地底下的文明。

叁 「中国的宝藏」

               ——老外视角的《国家宝藏》。

这部纪录片BBC和央视出品的混血儿,不过这部纪录片中并没有出现太多我们印象中的中国国宝,也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我很喜欢它的原因是,它的每一集都是一个主题:家族、艺术、都会、制造、科技、饮食。每一集都是以文物为穿引,寻找着现代中国的古代痕迹。

其实,在纪录片中你会发现,外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很喜欢以哲学相称,他们的视角的确也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肆 「我在故宫六百年」

               ——故宫修复姊妹篇。

你可以叫它《故宫博物院加长版广告》,因为每次看这部纪录片,都特别羡慕在故宫工作的老师们。它在风格上延续了《我在故宫修文物》里的温情日常和有趣细节,又更多几分特殊节点上传承的意义。我是在去年12月31日看到这个片子,也算是因为疫情,对一整年都没有去故宫、没有看丹宸永固展览的一点慰藉吧。

古建筑不会说话,但它们矗立的姿态,早已胜过了万语千言:见证着智慧,诉说着传承,更见证了文明的源远流长。

伍 「古书复活记」

               ——给古书“治病”的医生。

这又是一部相对小众的纪录片,但特别适合静下心来慢慢看。强烈推荐第4集,海昏侯出土的竹简复原的瞬间,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些出土像团泥巴一样的简牍,在高科技手段的脱色脱水处理后,神奇的伸展变色,墨字清晰可见,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科技奇妙的交汇。

它让你相信,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总有一些行业并不是用速度和效率来衡量的。

陆 「中国」

               ——极致中国美。

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太像纪录片,更像是演绎与解说并存的科普片。画面、布景很有质感,每一帧截图都能当屏保,整个解说偏文艺体,似乎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怀。对于孩子来讲,单看画面和情节,还是很容易接受的。片名《中国》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呈现出来的内容则主要聚焦在中国文化的变迁,从这点上来讲,对于孩子的理解还是有难度的。

强烈推荐看看这一季的最后一集《盛唐》,故事性强,讲述了唐朝人一天的生活,最后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时装秀,很是热闹。

柒 「炮火下的国宝」

               ——杜甫、陆游“逃荒”记。

这部纪录片说是讲国宝古籍,但是更多是在讲人,讲先辈的拳拳爱国心。比如让我感动的山东大汉李义贵原本是黄包车夫,为了守护五箱古籍文物抛妻弃子,一去千里,在四川的山洞里躲了十年,出来家都散了。

在镜头中,有不少老视频,文案引摘了各集主人公的著作原文,采访了当代很多学者及主人公的后代,甚至包括引发炮火的日本学者。看完这部片子你会发现:即便战乱,但人心不乱,内心责任感很强,遇到事能稳住,这种感受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焦虑的时代。

捌 「藏家」

               ——心中的国宝,人人皆可收藏。

这部6集纪录片,讲述了六位藏家的经典藏品,或许它们在有些人眼里并非稀世珍宝。上百件戏曲服装、几百方歙州砚台、上千只内画烟壶、数千件瓦当、数千位明代先贤的书法墨宝和早已被世人淘汰的收音机,每一类藏品都诉说着一段曾经辉煌而绚烂的历史。

节目不仅仅是看藏品,更重要的是展现了藏家们精彩、跌宕起伏的人生。六位收藏家平均年纪在70岁以上,与新中国同龄。他们以一己之力搜寻着心中的国宝,并竭力分享给世人,这背后数十年清苦与热爱,看完后一定会让你肃然起敬!

玖 「从长安到罗马」

               ——每集5分钟,轻体量,高浓度,带你“穿越”丝路的两端。

这是一部结构巧妙的纪录片,采用“双城记”的平行视角,带你跟着中、意不同领域的专家,走进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第一季共有50集,按照主题分为了5个系列:文明密码、社会生活、千年艺苑、丝路商贸、军事探寻。

每集5分钟,观看感很轻松,利用对比手法,结合了历史文物、事件,知识并不复杂沉闷,适合不同的年龄层观看。

拾 「夜游意大利」

               ——意大利深度旅行指南。

这一季的3集分别带你看到了夜幕下的艺术之都佛罗伦萨、浪漫水城威尼斯和历史遗迹庞贝古城,前两集侧重艺术方向更多一些,第三集则重在古城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摧毁的历史。即便你是个艺术小白,也能通过3D动画模型演示,真人场景复原表演等,感受到意大利的文化艺术底蕴。

准备好了吗,在静谧无人的夜晚,这三座城市的历史故事,就要来啦~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