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变脸赏析,电影变脸赏析

时间:2022-09-29 17:27:00阅读:4029
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在游历美国五年后,归国第一件事就是拍摄了《变脸》,这部1996年的川剧电影并非1997年吴宇森的科幻大片《变脸》,讲述的是我们熟知的川剧国粹变脸的故事,吴天明作为一代传奇,一生只有九部作品,可…

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在游历美国五年后,归国第一件事就是拍摄了《变脸》,这部1996年的川剧电影并非1997年吴宇森的科幻大片《变脸》,讲述的是我们熟知的川剧国粹变脸的故事,吴天明作为一代传奇,一生只有九部作品,可是每一部作品都凝聚了他的心血,这部《变脸》与之后的《百鸟朝凤》一样,道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中变脸的无奈与辛酸。

这部作品由老戏骨朱旭和童星周仁莹合作完成,在1996年,一老一少的组合并不具有太多看点,可是融入到“变脸王”寻子传承技艺的脉络中,不仅展现出生命延续的主题,也无情批判了传统保守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当时的现实困境。

川剧变脸是中国国粹,从明代开始,为了表现人物情绪以及百味人生,艺术家们将带有情绪表情的脸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延续下来,在清朝各项庆典中,川剧成为当之无愧的“台柱子”,上至朝堂下至百姓,喜闻乐见,广受好评。

正因如此,1987年,文化部将其列为国家二级机密,明文规定其独有的表演特技及道具制作诀窍不得外传,各种手艺人肩负“守卫艺术”的重担。1987年,四川省川剧院在日本表演《白蛇传》期间,各种变脸人员也正义言辞地拒绝对方以高额报酬谋求透露其中奥秘的“非分之想”,仅通过先进设备检测出变脸的时间为1/270秒,由此可见,变脸的技术之快,手法要求之娴熟,再次获得全世界的关注。

《变脸》中变脸王的人生困境就是因为“手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定,让没有后人的变脸王面临技艺失传的困扰,由活观音梁素兰偶遇变脸王并邀请其加入戏班,遭到对方婉拒却点出该技艺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本是一份好心,却成为埋藏在变脸王中心的一个郁结,这远比在危难之时安生立命更加紧迫,所以寻找传承后人成为贯穿影片的一条主线。

8岁的狗娃与变脸王在防空洞相遇,一句“爷爷”喊得孤苦绝望,这份心情正是当时变脸王的心境,五块大洋在当时是一笔巨额开支,可是一个男娃远比生命更加重要,从此,狗娃便成为变脸王今生的依靠。

影片以孤舟开篇,变脸王与狗娃在孤舟上生活,甚至结尾在孤舟相遇,那一片孤舟就像与活观音茶馆相遇时说的“孤命不合群”的写照,在船上,狗娃给他做饭干活,他们“靠本事吃饭”,与猴子“将军”相依为命,两人一猴虽然生活艰苦,却其乐融融,孤舟就像“诺亚方舟”一样代表了希望和重生。

可是欢乐是暂时的,狗娃女儿身的现实将这份欢愉拉回到时代的大背景中,变脸王与她关系破裂,原本坚固的感情产生罅隙,这与“重男轻女”的保守思想有关,同时促成了狗娃的成长与成熟,狗娃也想像变脸王那样过“不偷不抢,万事不求人”的生活,所以她奋不顾身地投入水中,想要换取变脸王的怜悯与真心,她的身份从刚开始的被救赎者本已化身为变脸技艺的施救者,却因为女儿身再次沦为了被抛弃者,令人心寒。

留下狗娃让变脸王经受着传统守旧思想与技艺传承的激烈碰撞,他知道狗娃是合适传承的人选,可是却无法突破思想的困境,狗娃想要成为像变脸王一样身怀绝技的英雄,所以偷看脸谱,造成孤舟起火,所以狗娃始终对变脸王心怀感恩与报恩的心态。

活菩萨是一位花旦,他承认“我是半个女儿身”,可正是他点醒了变脸王,而狗娃是堂堂正正的女儿身,这两人如同观音菩萨一般的人物寓意着慈悲与普世价值,也代表着女权主义的萌芽。

乖巧懂事的狗娃并没有因为变脸王的抛弃而离开,正如她说的“为什么观音菩萨是女儿身,你们还要每日供奉她?”,狗娃就如同观音菩萨,完成了变脸王梦寐以求的“送子”任务,可是天赐的出现却反而弄巧成拙,让变脸王背上了“人贩子”的罪名。

在监狱中,变脸王愤怒地撕毁了陪伴一生的“脸谱”,这是一种无声的控诉,他并不怪狗娃,因为这是她的好心,只怪命运不济,遭到奸人陷害,实属无奈。

狗娃不离不弃的态度让她更显伟大,舍命救变脸王的举措让她“女儿身”的形象越发伟岸,她也从被救者真正转变成为了施救者,这种命运的轮转很具看点,反而成为凄惨命运中的一盏明灯,再次重申出希望和重生的象征含义。

正是这份坚守让迷茫困顿的变脸王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打败封建思想的牢笼,狗娃不仅是他人生的贵人,也真正获得了他的认可,成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人,历经千难万险的挫折更显出“变脸”这门技艺传承的不易,警示着后人更要爱惜和保护好它。

其实,技艺的传承首先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善良与忠诚,也是一个传承者最基本的品质,其次才是技艺的磨练与天分,《变脸》中既没有对于这门手艺传承的详细描述,也没有揭秘其中的任何奥秘,这就是导演吴天明的“本真”,他想要展示给观众一个真实而残忍的场景,让观众既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表演,又为他们的命运感叹,这正是当下最需要的传承精神。

毁灭与重生是《变脸》的内涵,变脸王的生命在狗娃身上得到了延续,这是对于人性的一种坚守,也是变脸精神的一种重生,这样一部作品在豆瓣上仅有不到两万人观看,却打出了8.8分的高分,由此可见观众对于这样一部诉尽人间沧桑,饱含人间冷暖作品的喜爱,希望更多朋友加入到保护国粹的行列之中,让这些艺术家们能够坚守艺术底线,更有尊严地生活。

川剧变脸赏析,电影变脸赏析

川剧变脸是什么原理

一、川剧变脸的原理就是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脸。
二、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变脸方法是:
1、“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2、“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
3、“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
三、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

川剧变脸赏析,电影变脸赏析

川剧变脸揭秘,神秘川剧变脸原理

  每次看戏的时候小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川剧,川剧的变脸就像是魔法一样让人感到很神奇可以有着那么多张面孔。不过凡是神奇的事情都一定会有现实可以解释出来的,你知道川剧变脸的原理是什么吗?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扯脸,顾名思义,就是要一张张扯掉,扯到了哪里?都到了后背里,演员表演的时候,总会有一只手背在后面,无论左手或者右手,干什么去?是在后面扯机关,扯一下一张脸就下来。以后各位看官再看他们表演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他们的手是不是总有一只在背后。

  有四个关键道具:帽子,脖套,上衣,抖蓬

  抖篷的作用:
  1、挡住背后的机关
  2、掩饰一下臃肿的后背和上衣(因为机关都在里面)
  3、表演的时候可以遮挡手上的动作

  上衣的作用:最大的学问就在里面:里面放了电动机关和变下来的脸谱。

  脖套的作用;掩饰往下扯脸谱的动作,就象我们冬天带的围巾围脖一样,每张脸谱都是从脖子和脖套之间往下扯的。

  帽子:如果是撩或者卷,那么帽子里也有机关,不过帽子比较小一般放不了几张脸,通常半张脸的脸谱都是往上撩的。不过即使是整张脸谱,上面的固定也要靠帽子来掩饰。脸谱是丝质或者是绸子。比较薄和轻,要不也不可能一次变三四十张脸。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结束语】很多时候只要看着神奇的一幕保持原样就已经非常开心了,就像魔术的真相被揭开一样,会让很多人感到一丝失望。川剧变脸虽然神奇,却也是人们可以学习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