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疑犯追踪》,疑犯追踪十大美剧
《疑犯追踪(POI)》首次开播至今已经10年了,保持着每一季的豆瓣均分都超过9的绝佳口碑,却因为收视率和预算问题被砍,草草终于第五季的结局依然是粉丝心头的“意难平”,直到今天还会有“重启”的呼声,剧中提出的科幻性社会隐忧正在逐步走进现实,或许在“元宇宙”概念被提出的当下,POI可以给观众带来新的启发。
道德法律与人权,这部剧在讲什么
如果在全部剧集中选出一句最经典的台词必定是“YOU ARE BEING WATCHED(你正在被监视)”,出现在OP中的这句话是整部剧的核心矛盾点,男主人公哈罗德制造出时刻监控公民的人工智能The Machine(以下简称机器),通过观测已有模式的算法来识别有可能进行暴力犯罪的人或者潜在的犯罪受害者。
剧集的设定是911之后的美国,不难想象,在巨大未知灾难面前,出现一个能够预判危险的机器无疑是对国家和公民的保护,很多人会自愿选择让渡出部分隐私,换取对于生命安全的预判,而“机器”的出现正中下怀地开始收集数据、提供“危险分子”号码。
全部联网的、可视的生活细节通过监控摄像头被系数上传到机器数据库中,在不知不觉中为他们提供保护,听起来很美好的现实也存在另一重隐患——人工智能对于公民隐私的获取是没有限度的,对于犯罪行为的判定机械而冷漠,在对人工智能授权之后无法管控其行为。
政府更关心重大人物和反恐组织的安危,所以从哈罗德手中购入机器的使用权成立“北极光”组织打击犯罪,而哈罗德却认为被政府忽视的平民“无关号码”也需要被拯救,所以在私下找到前任CIA特工李四,两人构建虚拟身份,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解救机器给出的“无关号码”。
当他们的解救行为暴露,德西玛公司制作了同样模式的人工智能撒马利亚人对抗机器,通过联合政府合作释放全部的执行权限,招募执行人按照机械意志消灭潜在的反叛分子,在第四季中,两个人工智能系统进入全面对抗的模式,开展“双上帝”对决。
哈罗德对于隐私监控的态度非常谨慎,所以给机器设定了闭环模式,并且试图交给他人类思维模式和道德对错感,从根源代码上限制了机器的能力,为了防止机器权限越轨,不惜一次又一次“杀死”自己的系统。
而与之相反,撒马利亚人的开发者则认为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的合理化改造是高效的,在机械化标准的管理中,会形成更加稳定的社会,撒马利亚可以越过政府机关成为社会的管理者,代替人类筛选出足够强大的执行者统治“不安定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
这时,双上帝模式对抗已经超越道德与法律的讨论边界,上升到人权的层面,即公民的生存是否应当为构建更加“先进”的社会形态让步。哈罗德与POI小分队持有反对意见,认为人类意志和由自己设定的道德框架是社会需要的,而德西玛公司以及撒马利亚人挑选出的执行者则对创造宏观意义上的更加完美的世界感兴趣。
POI虽然以主角视角的道德和人权观念展开,却用很多笔触去描绘不同意见者的思考方式,包括“绝对警惕”组织认为一切监控行为是对自由的妨害、议员主控者认为监控对于国家来说必要但是不应该给人工智能“执行权”、根对于解放机器能力的诉求和渴望等......
正是这样多元的观点呈现才给予观众足够多思考的空间,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思考哪种“治理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尤其是当数据测量、信息采集已经深入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时,我们越来越接近于POI中描述的那个“监控世界”,不得不感慨于编剧和导演的前瞻性和足够大的“脑洞”。
强强联手虐心恋情,人物刻画细腻入微
除了严肃的伦理问题探索,《疑犯追踪》带给观众的热情之所以长久不会消退,在于剧集对于人性的乐观态度和对善良力量的信任总是能够留下感动和振奋。
剧里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主角团的核心人物还是仅客串一集的小配角都得到了非常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其中作为主角CP的肖根二人组吸引了众多观众,两人强强联手的超高能CP也称为欧美影视剧圈的虐恋天花板。
没有悲伤或快乐感受的边缘型反社会人格特工肖和心理控制能力超一流黑客根,从对立走向队友、朋友,在插科打诨和紧张任务中间穿插互动,即使身处极端危险中也会相互寻找彼此的身影,最终一个与机器“化为一体”,另一个继续在机器的指引下拯救纽约,虽然再也无法相见,却在精神上永远相伴,不得不说,《疑犯追踪》的编剧完全拿捏住BE美学的精髓——残缺的命运和被撕碎的美好。
除此之外,我们会感慨于哈罗德严格的道德约束和分寸感、也会为李四的打戏惊叹一句“好帅”,会在卡特探员死去的时候心痛不已、也会为亦正亦邪却始终忠诚的以利亚感到惋惜,会因为机器关闭前的一句“父亲”感动、也会思考撒马利亚人的冷酷乌托邦是否真的可行,肖和根模拟七千次的相互保护是高光时刻、哈罗德的语音密码同样蕴含一片真心......
不一样的身份特征带来剧情的万千变化,每一集都在带来新的人物和新的故事,不断开启对多样生命存在形式的认知和人性边界的叩问,常驻主人公也因为“见证”不断成长,从第一季到第五季,他们都变了,不再是冷酷杀手、小心谨慎的知识分子、机器狂热崇拜者等固化的身份,却依然能够让观众对角色塑造充满认同感,这大概是电视剧的高明所在。
The Machine重获新生,故事还在继续
在剧集最后,撒马利亚人被病毒杀死,而机器重获新生,在街头的电话亭中想起铃声、提供号码,肖接替了李四的工作继续当执行人,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机器和特工依旧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捍卫普通公民的人生安全。
对于大部分公民来说,他们依然不知道自己的隐私在无形中被泄漏出去,被一个“有道德约束”的机器全数收集,而机器也在五季的情节中证明自己不会“越轨”。
看似是非常乐观的未来,但细想还是会有非常多的问题,哈罗德作为机器的“父亲”,将自己的道德观念传输给机器,这也是围困人工智能能力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他选择退休并且前往意大利寻找真爱之后,机器在不断学习和自我强化之后无疑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撒马利亚人的消失是短暂的,而人工智能和政府执法的对抗仍然延续下去,仅仅依靠特工肖的执行者存在不可控的未知风险,尤其是在当肖本身的二轴人格障碍的身份特征下,是否会释放出更多的暴力和危险很难说。
在如此快节奏的完成任务、拯救世界剧情模式下,出现如此细腻的情感刻画,让该剧成为一片习惯靠特效闪瞎人眼动作片中的清流,先进的监控概念也没有沦为堆砌简单的软科幻噱头吸睛,在工业化美剧通过类型元素的累积让观众逐渐审美疲劳的现在,让回顾《疑犯追踪》成为一种身心享受。
美剧《疑犯追踪》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美剧《疑犯追踪》评分高的原因如下:
1、《疑犯追踪》跳脱了噱头包装,不只是因为有非常细微地角色刻划和剧情叙述,还因为它探讨了后911时代观众的偏执感。
2、身高1米88的詹姆斯·帕特里克·卡维泽,因主演电影《耶稣受难记》成名。迈克尔·爱默森则是艾美奖得主,演技一流。
两位大叔都有丰富的舞台剧经验,一个沧桑而身手矫健,一个神秘又身体僵硬,交汇处火花四溅。《疑犯追踪》绝对是最值得追的罪案剧,没有之一。
纽约日报New York Daily News评论道:两位主角詹姆斯·卡维泽和迈克尔·爱默生的演出,认为詹姆斯·卡维泽“完美地诠释这个角色”。而对迈克尔·爱默生的评价是“芬奇演的太棒了”。
3、比起解决犯罪,阻止犯罪的概念更吸引人...剧中的监视器画面非常酷。
4、《疑犯追踪》有两个与主流罪案剧集不同的地方,首先,该剧有一个带有软科幻色彩的设定,其次,同类剧集都采用团队作战模式,而《疑犯追踪》的中心人物只有两个。
在本剧的主线情节和人物前史迟迟没有展开的情况下,观众还能对人物命运保持关注,Jonathan Nolan把控下的叙事技巧显示了强大的威力,这不再是CBS所擅长的罪案剧集中程式化的侦破套路,而是回到孤胆英雄的冒险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扩展资料:《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 / POI)是美国CBS电视台制作,由乔纳森·诺兰与J·J·艾布拉姆斯共同打造剧情架构,詹姆斯·卡维泽、迈克尔·爱默生、艾米·阿克、萨拉·夏希等主演的犯罪电视系列剧。
该剧讲述了一位推定死亡的前CIA特工与一位神秘的亿万富翁联合起来,运用一套独特的办法制止犯罪的故事。
该剧于2011年9月22日首播播出第一季。2012年9月28日起播出第二季。2013年9月24日起播出第三季。 第四季于2014年9月24日开播。第五季定于2016年5月3日晚九点在CBS电视台开播,本季为该剧的最终季,共13集。
试播集创CBS电视台历史试播以来收视最高。
参考资料:疑犯追踪-百度百科
美剧《疑犯追踪》为什么评分这么高
1、男主角女主角都长得很正(﹃)想说当今都是看脸的世界,宅总、李四、根妹、大锤哪一个长得不是可圈可点!单单看脸,你看得出人家宅总是60岁的老爷爷吗!李四在年轻的时候可是小鲜肉一枚,长睫毛可以瞬间秒杀你。根妹是我认为整部剧里最美的没有之一。而大锤则在2011年美国男士网站AskMen由网友和工作人员投票选出年度“99个男人最想得到的女人”获选。
而就算是只出现一集的配角,都长得很不错(﹃)
2、卖腐(但并不是刻意)
不知道这么说正不正确。但是在第一季的最后一集根妹才出现,也就是说前面20多集就俩男主自己在那边拯救POI。现在好多部作品都是在靠刻意卖腐骗销售量(比如说黑执事、FREE.... = =)
一个是温柔理性技术宅智商高隐藏富豪受,另一个是酷霸拽行动力MAX铁血真汉子特工攻。这个属性一放出来不就是标准可YY对象吗(﹃)两人由刚开始相遇,对对方都有戒心,到后面宅总愿意分享一点自己私人的东西给李四,两个受过伤的人互相在舔舐伤口,希望对方能走出过去的阴影。同时最重要的一点的,对对方都百分百信任。李四出外勤的时候信任宅总,宅总遇到危险时也相信李四会及时赶到。双方都随着剧情的发展给对方施以影响。宅总由一开始宅到后面也会出外勤,李四也由开始的面瘫到后面的邪魅一笑(﹃)这种互相成长的感觉棒棒哒!
但是两人的关系又不是单纯的我依附你的关系,而是我离开你可以,我可以一个人过的很好,但是我还是希望你可以在我身边,我们一起来工作的感觉。(不过后面的发展的确变成离不开对方了_(:з」∠)_)
还有偶尔的口头调戏,字幕组故意调皮说“你家那位”之类的,都让腐女激动不已。
3、编剧
我先前没有接触过编剧的其他作品,所以对编剧不太了解。但是整整三季看下来,只能说编剧的脑洞好大。看起来似乎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是你细细看下去,主要人物之间的牵连其实一早就有了的。李四叔的线+宅总的线+大锤的线+TM的线,各种情感利益纠葛在第三季的某一集全部都集结在了一起。当时只想对这个脑洞跪碎我的膝盖。难怪第一季看的时候有人说,编剧在下好大一盘棋...
因为基本上算是一集一个故事,每一集都在拯救不同的POI,有的时候对情节发展感觉没什么推动作用,但是我脚的这是在丰满人物形象,这样后面主人公做事有更深的了解。编剧自己也说,越看下去,你会发现,你越不了解Finch整个人。这不就是看剧的魅力吗?每个人并不是单一的属性,不是那种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情节,让这部剧可挖掘的东西也变多了起来。
而且有时候剧情峰回路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即视感。
4、剧组配置
POI剧组一直被人说是土豪剧组。有人在微博上做过统计,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宅总第一季单单23集,搭配起来的三件套就有70多套?第二季貌似是60多套?详细的数字记不太清,但是就是可以显示出土豪剧组的土豪的衣服数量。这还不算李四叔、根妹、大锤等人的衣服(你说豆豆?豆豆不是一年四季都穿同一套西装吗2333)
第二个说土豪的就是砸手机= =一开始看的时候还有人计算到底砸了几部手机,后面算数量的人的声音已经没有了...估计太多了都懒得数了吧...
偶尔在剧中还会出现高科技仪器。比如在第二季(?)里面出现的3D打印机,还有台词有时冒出来根本听不懂的术语、李四叔在展现他的枪、支收藏的时候....赶脚高端大气。配置绝对是良心。
5、AI、小熊职业卖萌
作为里面没出现过真身,但是无处不在的机器宝宝,绝对是主力萌点之一。会学习、会照顾宅总粑粑,懂得为自己的粑粑物色世界上与他最配对的妻子,懂得提醒宅总及时去搭讪,知道宅总没钱了,就想办法给粑粑筹钱。还有,即使宅总将它更改为每到一天的凌晨12点,自动删除当天数据的设定,但是还是懂得自己去争取自己的记忆,做出相应的行动,并仍全心全意希望陪在宅总身边,真是一个贴心的好女儿。这点不能更棒。
第二个职业卖萌的就是小熊——一只狗。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