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多如牛毛宋朝古装剧少得可怜网友宋朝剧都是经典
跟多如牛毛的清朝历史剧、宫斗戏相比,宋朝古装剧确实少得可怜,但别忽视一个关键点——宋朝古装剧通常都是经典剧啊。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被妥妥拍成了“宋朝剧”,而且还拍成很多版本,以及人物传记类分支;电视剧鼻祖、黄日华和翁美玲联袂的《射雕英雄传》,也算是宋朝古装剧;还有何冰主演的《大宋提刑官》、周杰和任泉主演的《少年包青天》、葛优和陈道明主演的《寇老西儿》、郑少秋和徐帆主演的《忠烈杨家将》、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都是宋朝古装剧。
依然要说宋朝古装剧少吗?从数量上来看还是少,跟清朝为背景的剧集根本没法比。那宋朝古装剧为什么这么少?其实也不少,只不过类型相对单一,主要是古装战争和古装武打两个类型。
我觉得这与宋朝本身有很大关系。宋朝在历史上虽然经济方面很无敌,可武力方面却非常让人失望,北宋和南宋曾先后与辽、金、西夏、蒙古开战,可以说,整个宋朝就是一部“干架史”,关键最后还输了。如此看,以宋朝为背景的古装剧要是不带点“干架史实”,还真的不够走心、贴地气。
其实,整个宋朝时期的文化,还是有很高造诣的,比如经典的宋词和各种成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但近些年来,拍宋朝古装剧确实很少涉及到文化方面,因为提到宋朝不提各种“架”,就好像说不过去一样。唯独有些新意的是近几年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和《清平乐》,但这两部剧映射出的爱情的光芒与力量,似乎掩盖了朝代本身的光辉。
期待未来以宋朝为背景的影视剧,能够把宋朝文化的恢弘呈现出来,毕竟,这是一个创作过《清明上河图》的朝代。
为什么清剧那么多,而汉唐宋明相关剧却那么少?
一直以来,古装剧都备受观众的喜爱,毕竟相比现代剧,古装剧可以说的故事更加多,有武侠、宫斗、权谋等多种剧情题材可以发挥,而且古人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与现代人不一样,观众追剧的兴趣会更加大。说到古装剧,许多观众应该都已经发现一个问题,除了一些架空朝代,或者是朝代不明显的古装剧以外,其余都是清朝的古装剧居多,而关于其他的朝代比如汉唐宋明的古装剧却只占据少数,这是为何呢?
第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清朝的历史与现代是最接近的,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以在文物考据等各方面,都比其他朝代要方便,古装剧做起服装造型来也更加容易。而清朝以前的朝代,都与现代的历史距离比较远了,尤其是像魏晋、秦朝、汉朝这些,那都是几千年前的历史了,一些影视剧组或许会因此觉得在服装等制作方面比较难以把握,因此放弃拍摄这些朝代的影视剧。
第二个原因,大概与90年代末《还珠格格》的爆火有关,这部剧就是一部清朝剧,在播出之后收获无数观众的喜爱,在当时创造了中国影视剧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而且还火爆到了国外,亚洲多个国家,甚至美国的观众,都知道这部剧的存在。《还珠格格》的爆红,也带动了之后清宫剧的兴盛,比如《格格要出嫁》、《金枝欲孽》、《步步惊心》、《宫锁心玉》、《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都是热播的清宫剧。其中《甄嬛传》这部剧,本来原著小说所在的朝代不是清朝,但是片方却选择把朝代按在清朝,大概也是觉得清朝剧比较容易红火吧。
其实近年来,也逐渐开始出现了其他朝代的剧,比如宋朝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明朝的《大明风华》,都获得不少观众的喜爱。希望今后的影视圈,能够多推出一些清朝以外的古装剧,毕竟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其他的朝代也需要更多地与观众们见面,才有利于文化的宣传和发展,许多朝代的传统服饰与文化,都是非常灿烂的,就拿《清平乐》这部剧来说,虽然剧情被吐槽,但它的服化道是真的十分良心,很多造型都是根据古画还原而来,看着就是美的享受。
在古装剧中,清宫剧一直很多,别的朝代却非常少,这是为什么呢?
这的确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不过这个问题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清朝影视剧相对较多,但其他朝代影视剧相对较少。二是各朝代的历史正剧总量偏少,戏说、宫斗影视剧相对较多。我们分别来探讨。
从时间方面来说,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
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经济相对较发达,符合我们社会所需正能量的传播需要,易过片审。若以动荡不安的南北朝五胡十六国背景,所带来的负能量较多,不适宜传播。在这些乱世之中,有太多东西不符合我们现在的价值观了。
现存各类史料相对其他朝代更为丰富,可以说看清宫剧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沧桑,还能有种“真实”的感觉。同时,拍摄的方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所以我们能看到一系列清宫电视剧,比较熟悉的《甄嬛传》、《步步惊心》,《还珠格格》、《孝庄秘史》、《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等。
民间传说较多,艺术成分较大
同样由于清朝距离现代较近的原因,关于清朝的民间传说、野史记载以及皇宫秘闻相对较多,而其他朝代由于时间关系,这类传闻便相对偏少了。而这些野史和民间传说无疑是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创作来源。
清朝小说较多,文学作品丰富。明清本就是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学作品。再加上现代网络文学的高度发达,在第一点原因的影响下,关于清朝的现代小说同样体量极大。而纵观今年的古装剧,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数量极多,体量较大的清朝小说无疑给了更多的选择。
戏说、传说剧整体偏多,历史正剧相对较少
相对于细说和传说剧来说,历史正剧的数量整体偏少,而相较于数千年的古代史,历史正剧的总量简直可以说是少的可怜。我印象中比较偏向历史正剧的仅有《东周列国》系列、《卧薪尝胆》、《大秦帝国》系列、《秦始皇》、《汉武大帝》、《贞观之治》、《贞观长歌》、《武则天》、《唐明皇》、《朱元璋》、《大明王朝1566》、《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走向共和》等,数量甚至还不到古装剧的三分之一。而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历史正剧过于小众。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历史正剧总体来说过于小众,关注度过低,在如今以收视率为“标准”的电视剧行业,拍摄小众电视剧显然不是个好的选择,除非不以盈利为目的。
观众群体变化。很显然,近些年的电视剧观众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和女性化,因此侧重于爱情和宫斗的电视剧收视率要普遍高于正史类电视剧。而电视剧的制作方无疑要考虑到受众的喜好,于是便造成了大量清宫戏的出现。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