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共和国血脉在线观看,共和国血脉免费完整版
弘扬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孙中山曾说过“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这话无比正确,艰苦奋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统美德,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华夏子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献礼剧,《共和国血脉》将这一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该电视剧主要讲述了以石兴国,许茹等为代表的一群年轻有拼劲的共产党员在石油一线奉献青春,拼搏奋斗的热血故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朝鲜战火又起,内忧外患的状况下,石油成为共和国急需的血液,所以共和国寻找“血脉”之路便开始了。一群石油人不畏艰险,攻克各种难关,一心只为寻找石油。面对地震,洪水,火灾等恶劣的自然灾害和土匪,特务的不间断袭击和扰乱,他们毫不退缩,一往直前,内心秉着“流血流汗不扯退,拼命也要找到大油田”的信念,一路坚持,奋力钻井,相继开发了玉门、柴达木、克拉玛依、川中、大庆等大油田,取得了非凡的成功。非常令人钦佩!
不同于以往的战争题材,电视剧《共和国血脉》以开采石油为切入点,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在中央一套和爱奇艺、优酷等平台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好评如潮。部队战友们也时常热议剧中的人物和场景,镜头通过最质朴,最真实的画面展现了严酷糟糕的作业环境,原始单薄的技术设备支持以及战士们气势磅礴的采油场面。他们凭借自身的热血青春,毫无畏惧的胆识,与恶劣环境做艰苦斗争,与技术难题做顽强对抗,迎难而上,拼死搏命。战士们身上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奋力拼搏的精神透过屏幕都能深深的感染观众,产生共鸣。
石油师人代表人物之一石国兴是电视剧的第一主人公,他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接受寻找石油这一新的使命,全力以赴,坚守在钻井的最前线。当沙尘暴来临的时候,他脱口而出的那句“不行就用身体挡”,坚定而有力的表达,给人深深的震撼。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石油,他和战友们不惜以命相搏,顽强拼搏,舍小我为大我的大公无私的精神真实且浓烈的流露出来。刘大勇是一个棱角分明,优缺点明显的人物形象。在采油事业上,他干劲十足,不辞辛苦,斗志昂扬,总是冲在第一线。但是,他又性格耿直,容易感情用事和情绪化,还会用一些手段和伎俩,造成不少麻烦和困扰。剧中还有许多其他角色,如梅大妮,田工,许茹等,每一个人物角色都很饱满,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似乎从身边的部队战友中便能找出些许相似的特征和典型的性格,与部队生活有着本质上的相通性。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石油人并非专业出身,而是我们出生入死的革命战士。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打算大力加快发展工业的步伐,特别是重工业,石油成为了国家的血液和命脉。面对迫切的石油需求,他们积极响应祖国号召,以石兴国为代表的钢刀连改编为钢刀钻井大队,不再是整日装卸枪支弹药,忙着奋勇杀敌,而是拿起钻井工具,辛勤开采,每日以寻找石油而活。他们一开始对钻井的知识和技术完全陌生,一窍不通,慢慢地端正心态,琢磨学习,并在专业人士郝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一步一步兢兢业业,艰苦奋斗,舍命开采,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和成果。与此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成长,他们一个个变成了经验丰富,技术一流的专业石油师。镜头不加渲染,远近距离的画面切换,直接了当地表达了石油师人艰苦奋战的实际行动,小到每一个钻井的动作特写,大到整一片钻井场面的气势宏伟,全面地展示了石油开采的作业场景。
电视剧《共和国热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柴达木严重缺水的剧情片段。由于钻井采油的地方环境恶劣,周围都是沙漠,格尔木的淡水和饮用水都非常稀缺,加之道路的不便利使得运输水罐任务艰巨。在当时国家人力物力都缺乏的情况下,短期内修建公路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一方面靠骆驼队阶段性地输送水补给,另一方面靠战士们节约用水,能省则省。当最后一滴水用完,所有人的嘴唇都干得脱皮起裂痕,不少战士因为缺水相继病倒。石兴国不得不宣布先停工,保存战士们的体力,并且组织人员四处寻找水源。炊事班老班长张长禄由于好几天没有喝水,在找水的途中支撑不住,牺牲了。最后,他们借着老班长身边新鲜的牦牛粪,一路追踪,找到了珍贵的水源,解决了缺水的问题。在如此严酷的条件下,老班长张长禄为了新中国的石油事业,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而其他战士们依旧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地艰苦奋斗着,鞠躬尽瘁地一心扑在石油事业上。他们对事业的满腔热忱,面对任何困难险阻,绝不退缩,迎难而上,不怕辛苦,充满干劲和拼劲的朝气和精气神深深的感染着四面八方的看剧人,他们以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好标杆。
从玉门,到柴达木,克拉玛依,四川,以及最后的大庆,每一方土地上都留下了无数个像石国兴,刘大勇一样的战士们的热血,汗水,甚至生命。他们用青春热情和质朴踏实的行动力,不畏艰险地走在祖国各处的荒原戈壁上,成功地为共和国开辟出了一条宝贵的石油“血脉”之路。从此,无需再用“洋油”。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在每一个采油点的作业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极富感染力的直击观剧人的内心。
时代不停地往前发展,精神是可以无形贯通的。我们应该继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弘扬下去,发扬光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