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杨得志结过两次婚第一次30岁第二次80岁是多少,杨得志将军八集历史纪录片

时间:2022-09-26 22:54:05阅读:652
开国上将杨得志,堪称我军“老当益壮”的代表人物,69岁还挂帅出征,担任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西线总指挥,与许世友并驾齐驱。其实,杨得志将军还有一件“老当益壮”的事,就是在80岁高龄再次娶妻。杨得志将军有过两次婚…

开国上将杨得志,堪称我军“老当益壮”的代表人物,69岁还挂帅出征,担任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西线总指挥,与许世友并驾齐驱。

其实,杨得志将军还有一件“老当益壮”的事,就是在80岁高龄再次娶妻。

杨得志将军有过两次婚姻,咱先来说说第一次。

杨得志的第一位夫人,名叫申戈军,原名申淑兰,1918年出生于河北魏县,虽然幼时失去了母亲,但在父亲和爷爷的支持下,考入了大名女子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女大学生,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不容易的。

毕业后,原本想着回报乡里的申戈军,却遇上了抗日战争的爆发,当时在整个华北大地上,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申戈军就找到姐姐申晓普,说:“河北待不下去了,我们不如去河南吧,去那里为抗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姐姐申晓普也是一位有志青年,就答应了妹妹,两人随即启程,赶到了河南濮阳,加入了当地的妇女救国会。

不论是上街演讲,还是组织培训,申戈军都是冲在第一线,连男同志们都佩服地说:“申戈军啊,巾帼不让须眉,就是今天的花木兰啊!”

1940年,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的杨得志,率领部队来到了河南濮阳县,开展冀鲁豫根据地的抗日斗争工作。当时,杨得志已经30岁了,婚姻大事还没有着落,可急坏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他的好友,时任八路军驻开州办主任唐克威。

唐克威觉得申戈军不错,就介绍给了杨得志,但杨得志听完后,说:“老唐,人家是大学生,我就是一个大老粗,这不合适!不合适!”

唐克威乐了,说:“老杨,你还怕这个?把你在战场上的那股子威风劲儿拿出来啊!正所谓英雄配美人,我看就蛮适合的,别磨叽了,抓紧去吧,人家也很忙的!”

就这样,在唐克威的撮合下,杨得志和申戈军见面了。

第一次见面,杨得志就闹了个大笑话。

由于工作繁忙,杨得志来不及收拾收拾就去了,后来申戈军回忆说:“只记得他满脸络腮胡子,人很瘦。”

在见面时,申戈军很大方,杨得志却有点放不开,申戈军问一句,杨得志就答一句。后来,杨得志还笑着说:“那时候和她第一次见面,说实话,心里很慌的,就更别说同人家结婚这事了!”

虽然这次见面时间非常短,但两人都对对方有了好感,杨得志很喜欢申戈军的落落大方,申戈军也很欣赏杨得志的憨厚朴实。

两个月后,在一次召开大会时,唐克威帮两人捅开了那层窗户纸,对两人说:“老杨呢,参加过长征,说句难听的,死人堆里爬了好几次,打仗那是没得说;小申呢,接受过高等教育,又千里迢迢从河北来到这里,为了抗日忙前忙后。我看啊,这择日不如撞日,你们这几天就把婚结了吧!”

杨得志一听这话,一下就急了,叫道:“老唐,你可别瞎说,还没问人家呢,怎么能这样做!”

唐克威便问申戈军:“小申,你怎么想的?”

早已红了脸的申戈军,轻轻地答道:“唐主任,我同意你的提议。”

唐克威高兴地说:“老杨啊老杨,人家女同志都同意了,你还不同意?是不是委屈你了?”

就这样,第二次见面的杨得志与申戈军就结为了夫妻,时间是1940年4月24日。

在此后的岁月中,不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的抗美援朝中,申戈军一直都陪在杨得志身边,担任秘书、科长、顾问等工作。

杨得志经常说:“你不应该跟我来的,应该去后方,那里安全,生活也方便。”

但申戈军说:“我不仅仅是你的妻子,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位解放军战士,应该到前线工作。”

在跟杨得志在一起的近半个世纪中,申戈军一直夫唱妇随,没有一丝怨言,她曾说过:“在战场上保护好自己,在家庭中处理好各种问题,一定不能让他分心。”

1989年10月12日,申戈军不幸病逝,享年72岁,杨得志痛不欲生,眼含热泪地说:“她跟着我,受了不少罪啊!”

申戈军去世后,杨得志将军已经79岁高龄了,因悲伤过度,身体和精神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的老部下、开国中将李雪三于心不忍,就给杨得志介绍了时年55岁的石莉。

石莉1935年生于湖北红安,1950年11月加入了中国志愿军文工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随军开赴朝鲜前线。

在石莉的记忆中,她第一次见到杨得志时,就是在朝鲜战场上,当时文工团举行慰问演出,杨得志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结束后,石莉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第19兵团司令杨得志将军。

杨得志听完这一段往事后,心中无限感慨,说:“缘分啊!”

在谈到两人的婚事时,杨得志说:“我的孩子们将来会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就这样,两人于1990年4月30日结为了夫妻。

两人结婚后,石莉给予了杨得志非常细心的照顾,而杨得志也时常想着石莉,孩子们送来什么好东西,都会先送给石莉。杨得志年纪大了,夜里需要经常起夜,为了不打扰石莉的休息,他每次都是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踱着步出去。

1994年10月25日,杨得志将军病逝,享年84岁。

在外人眼中,他们俩只是一对半路夫妻,但对他们两人来说,却是可以交心的夫妻,并不比之前的那段婚姻差多少。特别是在杨得志的最后岁月,石莉更是忙前忙后,整日操劳,孩子们劝她多休息,有护士照顾,她说:“我们是夫妻,这些是我应该做的,再好的护士,也没有我照顾得贴心。”

今天,石莉奶奶已经86岁高龄了,仍然精神矍铄,在这里也祝石奶奶健康长寿!

——了解更多的开国将帅故事,可以看看历史客栈的专栏,共100篇开国将帅列传。

开国上将杨得志结过两次婚第一次30岁第二次80岁是多少,杨得志将军八集历史纪录片

杨得志将军逝世25年后,五女一子如今过得怎样?

杨得志上将儿女发展如何?儿子女儿是将军,一家共有14名军人

都说虎父无犬子,出色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儿子,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有不少将军的后代,也都是人中龙凤,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杨得志上将的子女后代,在他们身上又有着什么故事呢?

父辈战功赫赫

杨得志将军17岁参加工农革命,同年加入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反围剿战争,长征等等作战,在强渡大渡河期间,十八勇士就是他组建的,从而为主力军打开了通路。到陕北后,他又参加了东征,已经成为了一名师长。



他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也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战争期间还全歼国民党傅作义是王牌军2个师。建国后,他也没有休息,又继续参加了朝鲜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继续书写英雄传奇,为国家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战功赫赫。1955年,杨得志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



子女子承父业

杨得志的一生共有两段婚姻,他的原配妻子是申戈军,在申戈军逝世后,杨得志又与石莉结为了伴侣。杨得志一共有6个子女,都是与原配申戈军所生。杨得志将军一生正气,这一作风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在他的熏陶下,他的6个子女也都参军了。杨家堪称是现代版“杨家将”!6个女婿儿媳也都是军人,杨家一共有14名军人。这其中还有2人是少将,每个人都十分出色。



这6个子女当中,只有杨建华一个独子,杨建华在家里排行第五,在父亲的身边生活是最长的,从小就很崇拜父亲,也想成为一名军人。因为一直向父亲看齐,表现十分优异,他也得到了国家的认可,2002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杨家第二位少将。



杨家第一位上将是长女杨华荣,杨华荣1963年考入济南军区军医学校,在此期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加入共产党,之后还做到了总参谋部管理局副局长的位置,1999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丈夫黄新是一名空军中将,他们两夫妇也是我国少有的将军夫妇。



这些开国元勋自己立下汗马功劳,而他们的后代也选择了子承父业,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奉献,默默守护着国家,守护着父辈打下来的和平和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报效祖国,不得不令人敬佩!

开国上将杨得志结过两次婚第一次30岁第二次80岁是多少,杨得志将军八集历史纪录片

杨得志将军的生平。

杨得志(1911-1994),原名杨敬堂。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株州)三望村的一个铁匠家庭。幼年跟随父亲学习打铁,11岁离家为人放牛,14岁后随兄杨海堂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挑煤,半年后,返回家乡给一户地主家做长工。1926年夏到衡阳当筑路工。
1928年1月,杨得志与兄长杨海堂等25名筑路工从衡阳板子桥到韩家村参加了前往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师。杨得志被分到师部当通信员,不久后被调到师特务连三排七班当战士。同年3月随队上井冈山参加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战士、班长,参加了井冈山反“围剿”和反“会剿”斗争,随部队转战赣南闽西后,参加了龙岩、水南、文家寺等战斗和进攻长沙战役。
1930年8月,杨得志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部通信警卫排排长兼士兵委员会主席。1931年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部特务连(后改为炮兵连)连长。1932年初调任红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同年3月调任第九十三团团长。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中,参加了龙冈、富田、良村、黄陂、漳州、三甲幛、广昌、温坊等战役战斗,因作战勇敢,1933年8月1日荣获中央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第一次颁发的三级红星奖章。
第四次反“围剿”前,第九十三团编为红七师第二十团,杨得志任第二十团团长。第五次反“围剿”受挫后,红军缩编,杨得志改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二营营长。1934年春接任红一团团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杨得志率红一团担任前卫和先遣任务,组织和指挥部队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突破了乌江,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
1935年5月,杨得志组织指挥部队参加四渡赤水河,抢渡金沙江,突然袭占安顺场渡口,歼国民党军一个营,夺获小船一只,随即组织强渡。红一团抽调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汹涌的波涛中,以仅有的一只小船,在火力掩护下,强渡大渡河,击溃了敌人一个营,占领了对岸渡口,粉碎了蒋介石要把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保证了红军全部胜利渡过天险大渡河,继续北进。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组成左右两路军,走过草地,共同北上后,红一团和红三团一部编为一纵队第一大队,杨得志任大队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恢复了红一团番号,杨得志仍任团长,随后组织指挥部队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俘国民党军5000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36页)。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决定组成抗日先锋军后,红一军团决定组建一个师,恢复红一师番号,杨得志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副师长。随后,协助指挥部队从陕北东渡黄河参加东征战役。东征战役后,杨得志调任红二师师长,率队参加西征甘肃、宁夏,组织指挥了山城堡战役。1937年春到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兼第一队队长。

抗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谈判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杨得志从抗大提前结业返回部队,任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随即组织指挥部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8年2月,杨得志率部进入吕梁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副旅长、代理旅长职务。
1939年2月,杨得志奉命率一部东进冀鲁豫边区壮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活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建了八路军冀鲁豫支队,任支队长。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支队发展到1.7万余人,在粉碎日军“扫荡”的同时,还对丁树本、石友三等顽军发动了较大规模的讨伐,将数万顽军消灭、打垮或逐出了冀鲁豫地区。
讨顽战役结束后,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党委、行署和军区。杨得志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八路军第二纵队组建后,任纵队司令员,组织军民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和发展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4年1月,杨得志奉命带领冀鲁豫军区部分部队前往陕北执行保卫延安的任务。部队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任旅长。担负守卫黄河河防,保卫延安、保卫中共中央的任务。
1945年4月,杨得志出席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闭幕后,到中共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初期,杨得志返回冀鲁豫军区任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平汉战役后又率队转战到晋察冀地区。
1946年底,杨得志调任第二纵队司令员,随即组织指挥所部进行张家口、正太、青仓、保北等战役。1947年7月,调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10月,组织指挥部队参加了清风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主力第三军等部17万余人。
同年11月,在朱德、聂荣臻领导下,杨得志组织指挥部队发起石家庄攻坚战,仅用一周时间,攻克全城,全歼守国民党军2.4万余人,活捉国民党军守防司令、第三十二师师长刘英。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切断了国民党军赖以机动和南北联系的铁路交通线,使平、津、保与太原等地之敌处于分割状态,陷于被动地位,晋察冀和晋察鲁豫解放区则因此完全联成了一片。
1948年杨得志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率部转战察南、绥东、热西、冀东,同年11月,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攻克新保安、太原等战役。太原解放后,又率部挺进西北,组织指挥所部参与解放兰州、宁夏等战役战斗。1949年9月宁夏解放后,杨得志奉命率部由银川到达西安,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得志任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抗美援朝期间,杨得志于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参与指挥了第五次战役和夏季、秋季防御战役。1952年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指挥秋季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枚。
1954年回国后,杨得志入军事学院学习,并兼任战役系主任。1955年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1958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1967年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6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1年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2年底任武汉军区司令员。
1979年1月,杨得志调任昆明军区司令员。2月即奔赴云南前线指挥部,指挥部队反击老街、沙巴地区的越军,一举取得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1980年,杨得志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1983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杨得志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大代表,八大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1966年递补),是九大、十大、十一大、十二大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五中全会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委员会常委。杨得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得志于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