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剧是抗战时期在延安解放区创作的一种小型的什么剧,关于延安南泥湾开荒的资料

时间:2022-09-26 02:24:02阅读:1516
【舞台追光·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作者:王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这张秧歌剧《兄妹开荒》的剧照非常有名,既表现了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摄影的经典之作。它不但一直挂在延安杨家…

【舞台追光·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

作者:王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这张秧歌剧《兄妹开荒》的剧照非常有名,既表现了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摄影的经典之作。它不但一直挂在延安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的飞机楼一楼餐厅,作为在这里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重要收获来展示,而且还在网上广泛传播,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延安秧歌剧《兄妹开荒》剧照吴印咸摄

翻身农民成了艺术作品的主人公,为中国戏剧人物画廊增添了从来没有过的崭新形象

1943年2月5日正是春节。由鲁迅艺术文学院师生们组成的秧歌队在延安城南门广场举行文艺演出,他们用陕北秧歌形式创作了一批作品,庆祝新年。延安电影团专门把这一盛况拍成了纪录片《延安秧歌运动》。摄影师吴印咸把《兄妹开荒》演出的精彩瞬间定格成为这幅照片。

在它的前景中,饰演哥哥的小伙子是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王大化,饰演妹妹的姑娘则是该校一年级学生李波。最抓人眼球的首先是他们的戏服。王大化头扎白羊肚毛巾,上穿白褂,下穿旧而肥大的棉裤,系着大腰带。李波也是戴头巾,身穿小花袄。两人这一身打扮和陕北边区农民一模一样。其次是他们的道具。王大化扛着锄头,李波挑着有水罐的担子,也都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必备品。还有他们的动作,边唱边跳,大开大合,奔放流畅,动感十足,把农民挥锄开荒、送饭下地的情景化作艺术语言。而他们的表情显然是妹批评兄,要去报告区长,兄慌忙拦住妹的一刹那。可见,两人将文艺表演与生活情景几乎融为一体,既把土得掉渣的陕北民间传统秧歌升华为艺术化的秧歌剧,又使艺术化的秧歌剧接地气,贴生活,进而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翻身农民成了艺术的主人公,为中国戏剧人物画廊增添了从来没有过的崭新形象。

《兄妹开荒》应该是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最早一部表现人民思想并且获得成功的秧歌剧。这部剧的编剧就是王大化、李波以及路由,讲述在1943年春天(也就是演出的当时),兄参加会议,听了区长讲话后,立志学习劳动英雄,干劲冲天,第二天一早就下地开荒。为此,妹要给兄送茶饭。兄见状故意装作懒汉,跟她开个玩笑,结果惹来妹的不满和批评。最后,兄妹和好,进行开荒比赛,“要非常努力加紧地来搞生产,向劳动英雄看齐”。这里不但反映了当时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现实,而且还传达出劳动不再是艰苦劳作,而是光荣之举,可以成为英雄,获得表扬,激发荣耀。这种崭新的劳动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新风尚。

观众围在广场中央,从四面八方不同角度欣赏演出,与演员产生最直接的审美交流

这幅剧照的主角并不只是在广场中央的艺术家,而且还有他们背后的观众。那密密麻麻的男女老少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这样的构图鲜明地表现出观众也是主人公。仔细看去,画面中戴军帽的是八路军战士,扎头巾的是农民,戴眼镜的当然是知识分子,其中应该还有工人。前排的席地而坐,中间的袖手而站,后面的干脆坐在山坡上,漫山遍野,人山人海。两万多各界军民都在认真看戏。他们的成分就如毛泽东主席说的:“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有意思的是,他们是在演员的背后观看表演的。这说明当时延安城南门广场的演出是开放的,观众是围在广场中央的旁边,从四面八方的不同角度欣赏演出。这种观看形式彻底地打破了戏剧艺术的第四堵墙,使观众和演员几乎零距离,进而产生最直接的审美交流,互动更密切,气氛更热烈。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本质就是人民的,所以全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都以劳动为荣,都积极参加劳动,投身到打破敌人封锁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为此,毛泽东、朱德扛着锄头去种菜,周恩来、任弼时也亲自纺纱织布。一时间,劳动风靡延安及陕北。中共中央不但表彰劳动英雄,而且还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宴请劳动英雄,对劳动英雄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号召人们学习劳动英雄。广大人民群众也积极响应,又不断涌现出新的劳动英雄。秧歌剧《兄妹开荒》艺术地反映根据地这时的生活和生产,并且把“发展生产,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巧妙地融化在唱词中,轻松地传递给广大观众。劳动光荣带来了劳动快乐,劳动快乐促使兄妹主动劳动,互相竞赛。于是,整部剧充满了欢乐情绪,风格明朗。所以,它不但塑造了翻身农民的新形象,而且还表现了他们热爱劳动的新观念以及“愉快、热烈地劳动”的新气象。

人民艺术家创作反映人民生活的艺术作品必然能够打动人民之心

吴印咸在拍摄这个镜头时是很讲究的。他聚焦于王大化演的哥哥,拍摄他的正面表情,以突出其主角的地位。而李波则通过一个侧脸造型来交代配角身份。这样就细腻而准确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主次关系。他还渲染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气氛。人们看得喜笑颜开,津津有味。比如,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女观众,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其实,与她相似的还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据李波回忆,毛主席在看戏时并不在意当时被风吹得四处飞扬的黄土,用手扒开旁边人给他捂上的大白口罩,“只是兴奋地张着嘴哈哈大笑”。

此后,鲁迅艺术文学院秧歌队又连续在杨家岭、中央党校、文化沟、联防司令部等处表演,在延安掀起了秧歌运动的旋风,并且逐渐风行到各个抗日根据地。最后,连国民党统治区也赞扬起《兄妹开荒》了。王大化因此成为延安知名度最高的明星,获得了大量忠实的观众。他每到一地演出,就会有许多老百姓跟着去,呼朋唤友,说“去看王大化!”以至于陕北根据地的一些企业充分利用王大化的知名度,打出王大化招牌来推销产品,于是出现了“王大化牌肥皂”“王大化牌香烟”等。忠实观众的出现和借用王大化之名进行品牌营销都是文艺传播中效应显著的表现,都是受众作用的彰显。可见,那时延安的时髦也不输当下。它昭示了一个文艺作品若是没有受众,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而毫无意义;而广大受众的热烈欢迎,就是对作品的最高褒奖。人民艺术家创作反映人民生活的艺术作品必然能够打动人民之心,获得人民的热爱!这个道理至今还没有过时。

践行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成功作品

王大化在创作这部剧之前曾经主演过苏联名剧《马门教授》,饰演马门洛克医生。促使他从热心外国名剧表演到积极创作本土戏剧的转变与飞跃的原因正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王大化全程参加了座谈会。他聆听了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毛主席不但指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方向,而且还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文艺家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改造思想感情,与人民打成一片的创作建议。他说:“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他又说:“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在吴印咸拍摄的参会人员大合影中,王大化站在最后一排的最右边。会后,王大化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他认真贯彻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努力转型,深入生活,亲自采风,直接找到边区开荒劳动英雄马杏儿及其父亲马丕恩了解情况,并且运用陕北人民喜闻乐见的秧歌加以表现,创作出了《兄妹开荒》。

该剧的成功就是践行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成功,它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当下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王大化在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被评选为甲等文教英雄,在1945年边区群英大会上又被评为甲等模范文化工作者。这表明他就是延安文艺界的劳动英雄。《兄妹开荒》的成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坚定了他在为人民而艺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信心。1945年,他首次导演了引起更大轰动的歌剧《白毛女》,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代表作。1946年12月21日,他带领创作组成员去东北体验生活,在齐齐哈尔到讷河的路上,因道路颠簸,从车上坠地而遇难。后来,经过毛泽东主席的批准,中共中央东北局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用生命来践行人民艺术家为人民创作的理论,所以他的作品必然为人民所爱,必然成为经典。而这幅剧照的摄影者吴印咸也因为把镜头对准了人民,也被誉为人民摄影家,他的作品也获得了不朽的生命,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25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秧歌剧是抗战时期在延安解放区创作的一种小型的什么剧,关于延安南泥湾开荒的资料

表现黄土高原的影视剧有哪些?

牧马人》,《牧马人》是由谢晋执导,朱时茂、丛珊领衔主演的一部剧情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该影片于1982年上映。其讲述了许景由几经波折后理解儿子的故事。

黄土地

《黄土地》,是改编自珂兰的小说《深谷回声》的一部文艺题材的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王学圻、薛白主演。影片讲述了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亲,她无法摆脱厄运,只得借助"信天游"的歌声,抒发内心的痛苦。

白鹿原》,《白鹿原》是刘进执导的年代剧,由张嘉译、何冰、秦海璐、刘佩琦、李洪涛、戈治均、雷佳音、翟天临、李沁、姬他、邓伦、王骁、孙铱领衔主演 。该剧以陕西关中平原上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恩怨纷争的故事

新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被誉为香港新派武侠的起点,堪称武侠电影的一座丰碑。电影背景基于明朝中叶,剧情描写武林侠士救助忠良之后,跟东厂高手在大漠龙门客栈发生尔虞我诈的遭遇战故事。影片以高亢大气的西北风述说了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无论是人物刻画抑或故事气度,在遵循传统武侠形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开一派新武侠的景致。

《大话西游》,《大话西游》是由周星驰彩星电影公司和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爱情悲喜剧电影,由刘镇伟执导,周星驰、朱茵、吴孟达、莫文蔚等主演。《大话西游》由《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两部组成,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影片于1995年在香港和内地上映,直到1997年后才开始在内地高校和网络上流传并迅速走红。影片上映20年之际,《大话西游》于2014年10月24日在内地重映。

老井》,《老井》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87年出品的剧情片,根据郑义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吴天明执导,由张艺谋、梁玉瑾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为弟弟换娶亲的钱嫁给年轻寡妇喜凤的孙旺泉与巧英姑娘的微妙感情,以及孙旺泉带领老井村村民成功建成水井的故事。

黄河绝恋》,《黄河绝恋》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爱情影片,由冯小宁执导,宁静、保罗·克塞、王新军、涂们等主演,于2005年9月29日在匈牙利上映 。该片讲述了八路军为护送美国飞行员欧文到根据地,一路上与日本鬼子不断斗争的故事

黄河谣》,电影《黄河谣》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89年摄制,葛优和巍子主演,滕文骥担纲导演,芦苇和朱晓平担任编剧。

该片讲述主人翁当归在流浪时认识了守寡的乌梅,不幸在两人私奔途中乌梅被抓回,当归被吊示众。后来当归在跋涉中又遇到了柳兰母女,于是当归和柳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但不幸没过多久柳兰又落入黑骨头手中。当归把柳兰女儿养大成人,最后柳兰已死,当归继续过着独自跋涉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是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

《西凉外的风车》,《西凉外的风车》根据王西萍小说《胭脂红》改编的本片用悲情的笔调讲述一个让现代人无法接受的家庭婚姻问题的同时,努力营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西北黄土高原的时代生存背景,并用朴实自然的服装造型,和尽可能多的平视自然的角度来表现人物,给观众质朴无华的观影视觉感受。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2017年11月,获得第六届中国先进影像作品奖最佳作品奖。

《信天游》,《信天游》信天游以当代其它为题材,由西安电影制片厂电视部出品,共40集

秧歌剧是抗战时期在延安解放区创作的一种小型的什么剧,关于延安南泥湾开荒的资料

表现黄土高原的影视剧有哪些?

《牧马人》,《牧马人》是由谢晋执导,朱时茂、丛珊领衔主演的一部剧情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该影片于1982年上映。其讲述了许景由几经波折后理解儿子的故事。

《黄土地》

《黄土地》,是改编自珂兰的小说《深谷回声》的一部文艺题材的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王学圻、薛白主演。影片讲述了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亲,她无法摆脱厄运,只得借助"信天游"的歌声,抒发内心的痛苦。

《白鹿原》,《白鹿原》是刘进执导的年代剧,由张嘉译、何冰、秦海璐、刘佩琦、李洪涛、戈治均、雷佳音、翟天临、李沁、姬他、邓伦、王骁、孙铱领衔主演 。该剧以陕西关中平原上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恩怨纷争的故事

《新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被誉为香港新派武侠的起点,堪称武侠电影的一座丰碑。电影背景基于明朝中叶,剧情描写武林侠士救助忠良之后,跟东厂高手在大漠龙门客栈发生尔虞我诈的遭遇战故事。影片以高亢大气的西北风述说了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无论是人物刻画抑或故事气度,在遵循传统武侠形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开一派新武侠的景致。

《大话西游》,《大话西游》是由周星驰彩星电影公司和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爱情悲喜剧电影,由刘镇伟执导,周星驰、朱茵、吴孟达、莫文蔚等主演。《大话西游》由《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两部组成,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影片于1995年在香港和内地上映,直到1997年后才开始在内地高校和网络上流传并迅速走红。影片上映20年之际,《大话西游》于2014年10月24日在内地重映。

《老井》,《老井》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87年出品的剧情片,根据郑义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吴天明执导,由张艺谋、梁玉瑾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为弟弟换娶亲的钱嫁给年轻寡妇喜凤的孙旺泉与巧英姑娘的微妙感情,以及孙旺泉带领老井村村民成功建成水井的故事。

《黄河绝恋》,《黄河绝恋》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爱情影片,由冯小宁执导,宁静、保罗·克塞、王新军、涂们等主演,于2005年9月29日在匈牙利上映 。该片讲述了八路军为护送美国飞行员欧文到根据地,一路上与日本鬼子不断斗争的故事

《黄河谣》,电影《黄河谣》由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89年摄制,葛优和巍子主演,滕文骥担纲导演,芦苇和朱晓平担任编剧。

该片讲述主人翁当归在流浪时认识了守寡的乌梅,不幸在两人私奔途中乌梅被抓回,当归被吊示众。后来当归在跋涉中又遇到了柳兰母女,于是当归和柳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但不幸没过多久柳兰又落入黑骨头手中。当归把柳兰女儿养大成人,最后柳兰已死,当归继续过着独自跋涉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是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

《西凉外的风车》,《西凉外的风车》根据王西萍小说《胭脂红》改编的本片用悲情的笔调讲述一个让现代人无法接受的家庭婚姻问题的同时,努力营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西北黄土高原的时代生存背景,并用朴实自然的服装造型,和尽可能多的平视自然的角度来表现人物,给观众质朴无华的观影视觉感受。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2017年11月,获得第六届中国先进影像作品奖最佳作品奖。

《信天游》,《信天游》信天游以当代其它为题材,由西安电影制片厂电视部出品,共40集

秧歌剧是抗战时期在延安解放区创作的一种小型的什么剧,关于延安南泥湾开荒的资料

王大化的不凡事迹

秧歌剧《兄妹开荒》创作于1943年3月新秧歌运动初期,是鲁迅艺术学院三位同志的集体创作。它优美欢快的旋律,通俗易懂的剧词,表现了陕甘宁边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产的热情,很快在延安流行起来,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其主要创作者之一就是青年人民艺术家王大化。
王大化出生于山东省潍县。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后考入南京国立戏剧学院学习美术及舞台设计。“七七”事变后,王大化辗转内地从事戏剧工作。1940年后他到了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在该院文艺研究室演出“马门教授”、“维也纳工人暴动”等剧后又到了鲁迅艺术学院试验剧团,并在鲁艺戏剧系担任朗诵教师,先后演出“海滨渔夫”、“神手”。
延安整风运动初期,他的政治及艺术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革命运动有了新的认识。1942年5月,他聆听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多次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对农民有了新的看法,心中燃烧起对农民的热爱。此时延安正掀起空前的秧歌运动,他和李波创作演出的《拥军花鼓》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当时的延安人,没有不知道王大化的,王大化成了群众公认的明星。在此基础上,他参与创作了第一个反映工农兵生活的歌剧《兄妹开荒》,并成功地饰演了剧中哥哥的角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通过剧中的人物表现边区人民跃动而愉快的民主自由生活,边区的青年人是如何的明朗与快乐。”这个剧是当年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艺术反映,演出轰动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推动了大生产运动。以这种形式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这是延安文艺界整风后改变作风的第一次演出,是一次有历史意义的演出。《兄妹开荒》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很快流行到全国各解放区。
1944年,王大化参加演出大秧歌剧“惯匪周子山”、话剧“前线”后于该年冬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当选为文教英雄。1945年上半年,他又和贺敬之、舒强、丁毅等一道将河北“白毛仙姑”的故事编成歌剧《白毛女》,并担任导演。《白毛女》在中央党校会堂为全体“七大”代表演出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去观看。戏演完后,周恩来握着王大化的手说:“这个戏表现了广大劳苦农民的命运和反抗,很感人,你们走在时间的前面了。”
此后,王大化参加了东北文工团,任该团戏剧队长。1946年冬,他随文工团长途跋涉,到达北满。12月19日中午,自齐齐哈尔率一小组去讷河下乡搜集材料,行至拉哈附近时,不幸坠车摔伤头部,救治无效,于21日下午7点15分逝世,时年27岁。新华通讯社编发了电讯讣告和悼念文章。

秧歌剧是抗战时期在延安解放区创作的一种小型的什么剧,关于延安南泥湾开荒的资料

兄妹开荒的介绍

这台著名秧歌剧是1943年由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王大化、李波在延安时期创作的。内容反映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依据当时陕甘宁边区开荒劳动模范马丕恩父女的事迹编写。原名《王二小开荒》,后以群众通称的《兄妹开荒》定名。 编剧:羊路由 作曲:安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