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在片场如何给演员说戏的,导演怎么和演员说话

时间:2022-09-24 19:47:38阅读:3476
我们常说,一部戏剧作品中,导演是作品的主导,而演员就是导演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给演员说戏是导演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能否成为一个好导演的先决条件。那么戏究竟应该如何去说呢?首先,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导…

我们常说,一部戏剧作品中,导演是作品的主导,而演员就是导演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给演员说戏是导演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能否成为一个好导演的先决条件。那么戏究竟应该如何去说呢?

首先,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导演,你必须学会在给人讲故事的时候,利用全身的每一块肌肉,让对方听得入神。这是一个导演应具备的技术。这是导演说戏的基础。

导演在给演员第一次说戏的时候,首先必须自己进入角色,打动自己。

导演拿到本子后,第一件事应该是自己吃透每一个细节。体验进每一个角色,然后给这个角色的每一个行为定一个动机,这非常重要,因为演员会很奇怪地问导演:

“我为什么会这样做?”

如果导演无法给演员一个答复,那么演员将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表演。

为每一个行为定完动机之后,导演必须要给每一个行为定一个最高任务。这也非常重要。因为演员会问导演:“

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如果导演给不了演员这个答复,那么演员也会陷入迷茫,不知道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当然,电影的表演并不需要演员有太多的角色创造,但是必须让演员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不可以在一场悲剧的时候,演员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这太让人吃惊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戏全都没了。

把握住本子的最高任务,行为动机,人物性格,是导演给演员说戏的资本。不然导演拿什么给演员说戏?演员完全不会明白导演要的是什么?

这只是导演的案头功课,是在第一次给演员说戏的时候已经完成的。

科波拉为艾丽·范宁说戏

第一次给演员说戏

导演必须具备的另一个能力,就是完全吸引住演员,导演要把自己脑子里已经形成的一个立体的人物一个一个灌输到演员的脑海里。这不是告诉演员某个动作怎么做,而是完整地告诉演员所有的动作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最恰当地表达出人物性格。

注意的一点是,千万别告诉演员:“你是一个极易生气的人。”演员会非常迷茫,你应该告诉演员:“你是一个一生气就会喘粗气,一只手会狂挠自己的头发,另一只手会握紧拳头。”作为导演,所有的人物性格,你应该全部都转化为具象的动作。

我们非常反对让演员创造角色,同时我们也非常反对演员对自己的角色一无所知,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比如,你特别需要使用到演员与角色间离,做陌生化处理,并且你的演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能自如地控制身体的每一块肌肉。

一般,我们拍片,给演员说戏不会只有一次。因为我们的演员未必多是经过专门的训练。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演员也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电影演员。只要这个演员的智商达到普通人的标准就行。剩余的都应该是导演的功课。

在拍片的同时,导演也要引导演员的表演。尽可能地让演员明白到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事情,怎么做,做到什么位置。这是电影的调度。 也有导演喜欢让演员自由发挥,当然,这也是一种导演的方式,但这里不作介绍。

如果对应戏剧导演的理论,前者是布莱希特的导戏方式,而后者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戏方式。

徐克为Angelababy说戏

戏剧和电影调度的不同

电影不能和戏剧搞混了,电影除了镜头内调度,还存在镜头外部调度和景别调度。

比如,我们经常会要求演员走一段很长的路,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告诉演员,你从这里走到那里。而是要明确地告诉演员:“你从这条线走到那条线,在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应该挠挠头,在走的那个地方的时候你应该稍微停顿一下。。。。。。”这样演员就明确知道该如何表演。同时,导演再需要强调一下演员为什么要走这一条路,演员的动机和目的以及此刻的心情,上一个镜头是什么,下一个镜头是什么,演员的性格应该会用如何的步速和走路时候的摇摆幅度。等等。

在要求演员走一段路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调度的时候,导演就要作出那么多的解释和要求。在做其他的动作时,导演更需要大量的口水来给演员说戏。

有的演员可能比较缺乏表演的能力,比较难控制自己的表情,没有关系。导演这个时候需要亲自上阵,表演给演员看,让演员看一下自己该怎么做。导演本身应该是懂得表演,懂得台词的。

姜文为周润发说戏

说到台词,这又是导演的另一大功力 。导演未必需要很强的台词功底,未必需要说一口非常标准的舞台普通话,但是导演必须懂得台词,必须深入研究过台词这门学问。

导演在给演员说戏的时候,应该帮助演员,让演员知道一句话里,哪些词是重点,应该重音,哪些词可以一带而过,用什么样的语气去念这些台词。 这也非常重要,因为台词也是一个信息量的表达,台词中埋藏了很多的信息量。 一句念白的重音没有找对,很容易就影响了整场戏。

故事和角色

角色的性格决定了角色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语态。而行为的动机和目标决定了更细节的重音设置和语速语态的变化。 角色可能有他的口头禅,那么每次说口头禅不能都用同样的语速,同样的语态来说,角色始终在行动,在行动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在说同一句话的时候,应该是有不同的表情。

这一切,不能让演员自己去创造,而应该是导演控制下的创作,让演员完全明白这一切,并且根据导演的意思去做。 电影导演,我们讲究的是能做到整体的和谐一致。因此在一部电影里,是否能够整体的统一起来,全靠导演。 如果过多地让演员自由发挥,那么整个戏容易散掉。演员可能会错误地理解自己的角色,错误地表演。

昆汀《八恶人》片场

电影是不需要太多的表演的。电影更多的是如何使用镜头。 镜头内的演员是镜头的灵魂之一。因此导演在给演员说戏,导戏的时候千万马虎不得。 不少初学导演的人都会在这一环节上吃鳖,是因为导演还没有完全掌握如何控制现场。这是需要长期学习锻炼的。

导演自己的心里必须完全清楚,演员的动作该怎么做,什么时候应该做到什么动作,这个动作应该在什么位置,然后才能给演员讲戏。 记住,在给演员讲戏的时候,不是在讲一个故事,而是在讲一个人物是如何行动的。不然演员可能听故事挺有意思,但是贯彻到表演就出问题了,并且不同人对同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理解。西绪夫斯的故事在中西方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中国人认为西绪夫斯推石头是劳动人民勤劳的象征,而西方人却认为这种重复的行为是最无聊的惩罚。

因此在说戏的时候,必须从人本身出发,导演要告诉演员的不是故事如何如何,而是角色如何如何。

吴宇森为林志玲讲戏

另外,导演不能急。演员经常会笑场,是因为角色和演员的生活实在太远了,这没关系,我们不是戏剧导演,如果是戏剧导演,我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说明如何导戏,我们是电影导演,因此我们的演员并不需要与角色离得太近。 关键的还是如何安排形象原色在镜头中的出现。

演员的动作不用夸张,但是动作必须做到位,至少得有动作。千万不能导演不给演员安排动作就让演员去演,那么演员演出来的一定是一根木桩子一样死板,这个时候导演不能责怪演员不会演戏,而是要怪自己还没有达到导戏的高境界。 当你发现演员不知道做什么好了,你必须告诉演员要做什么动作,怎么做。 你发现演员自己在做动作,这个时候你必须判断,这个动作是否有用,如果没有用,就要要求演员把这个动作删掉,有的时候演员在片场会给导演带来很多新的启发。但是导演始终要坚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姜文《让子弹飞》片场

在片场说戏的时候要无数次地问自己,动机,最高任务,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上一个镜头是什么,下一个镜头是什么。

为未知而学 为未来而学

《如何指导演员:导演的必修课》

全球畅销十余年,启发无数导演的经典实用教程!

【相关课程推荐】戳二维码即可在线听课

导演在片场如何给演员说戏的,导演怎么和演员说话

导演如何引导演员,演员如何配合导演?

我们常说,一部戏剧作品中,导演是作品的主导,而演员就是导演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给演员说戏是导演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能否成为一个好导演的先决条件。那么戏究竟应该如何去说呢?

美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电影编剧、导演David Mamet,在其整理编著的《导演功课》一书中,就谈到了这些问题。本文摘取了书中部分章节,供导演老师们阅读参考...

“电影导演的功课是借由不相干的镜头之间的并置来说故事。” ——David Mamet

(以下的讨论围绕如下情景:一个学生希望老师“撤销他的分数,于是提早到达教室……)

先确定你要拍的是什么

有些导演拍戏时,光一个镜头就拍了六十个take(次)。我的经验是,任何一个导演在看毛片时,当他看到第三个或第四个不好的take时,肯定已经忘了第一个take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情形是发生在拍戏现场的话,当某个镜头已拍到第十个take时,我敢说,他一定不记得那场戏的目的是什么。到了第二十个take,我保证他会开始怀疑自我。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样的影片,才会如此恐慌。想想看,倘若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这个镜头才算好?如果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你一定是拍了,觉得OK,就轻松坐下。

如何对演员说

假设你正要导《获得撤销》这样一部电影,你要怎么告诉演员你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

想想看,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凭借是什么?

保持指令一致

给演员的指令应该和给摄影师的指令是一样的:你必须想到这场戏的主旨,即“获得撤销成绩”,因此它第一个动作的概念就是“提早到达”。然后根据这个基础就可发展成你导戏的内容,你只需对演员说这些。而“提早到达”就是他必须为你做使你能顺利开动摄影机拍摄的事。在语言沟通上就仅仅是这些,不用说的太多。

遵照剧本做指示

由于我们需要的镜头是不相关的,所以演员的演出也不需要有任何相关的修饰,应该只是单纯地表演肢体动作而已。

单一动作,如:走到门口,试门把(打不开),坐到地上,完。就这样而已。也不必刻意用任何姿态去表演这些动作。这就是导演教授演技的最大窍门:遵照剧本所写的单纯肢体动作,愈简单愈好。千万不要想“入戏”。演员愈尝试要在他(她)的肢体动作中带出这场戏或这整场戏的意义,愈会砸锅,搞砸整部影片。我们喜欢老电影里的明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们的演出都是惊人的简单。他们常只是这么问:“我在这场戏做些什么?”“走到长廊的那一端。”“怎么走?”“以相当快的速度,意志坚定地走。”用最直截了当的动词与副词就是一个导演教演员演戏的法宝。

教演员怎么做

还有一些演员会问你一大堆问题,像:“我在这个动作时脑中应该想什么?”“我的动机是什么?”“前面那场戏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无所谓(你不要管)。”无所谓的原因是你不要演员演出这些东西。而如果你想要走运,最好就只是要求他们做最单纯的肢体动作。

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请走到长廊尽头,试着转教室的门把。”你千万不要说:“试着转动门把,那个门是上锁的。”电影是由许多非常简单的概念所组成,好演员会将所有小动作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抛开错误的训练方式

很不幸地,大部分的演员都不是好演员。原因是近代剧场有逐渐瓦解的趋势。当我还年轻时,很多演员当时大约都是三十岁左右,却已在舞台上演戏谋生十年了。

现在演员就没那么多的机会了,事实上是演员的训练都非常糟糕。他们被训练到必须为某场戏负责,必须情绪化,必须利用他演过的角色的经验来为下一个角色试镜。这样并不是说演员都是呆子。相反地,依我的经验,他们都是一些智力相当高的人,大部分的人不论好演员或坏演员,都是非常专注自己事业之人,而且相当努力。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他们几乎都受到不当的训练、失业,并过于急切改进自己的事业。

完成指定动作即可

大部分演员都一直想用自己的智力去理解电影到底是什么概念,问题是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的职业应该只是去完成每场戏里的每一个动作,愈简单愈好。排戏的目的仅仅是提醒演员准确地执行某些动作,一个接一个。在现场,好的演员带着笔记出现之后,就执行着导演付钱要他做的事,即表演他在排练时被告知的一切,而不是去激发情绪或是去发掘新意义。

最后,作为导演的你,如果确切了解蒙太奇理论,一定不会强求演员演出心智混乱或爱憎难分等等的情绪。因为影片中的情绪不是演员的职责。

对白也和演员演出的情况一样。台词的目的不是补充分镜表上没表现出来的戏份儿,也不是用来说明“角色”的身份。影片中人物要对话的惟一原因是,透露他们想要获得他们要的东西。

你不必用对白来叙述剧情,因为你愈是用镜头或演员来叙述,观众愈会想:“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待会儿会发生什么事?”基本上,愈完美的电影愈不需要过多的对白。总之,在我们现在这部影片中,决不让主角站起来说:“啊,那不是史密斯先生吗?我要他撤销我不及格的成绩。”

如果你已知道利用蒙太奇镜头尽量叙述故事,再加上好对白,当然会让电影更好;然而,无论如何仍然要坚持尽量以分镜镜头来说故事,让镜头自然带出对白,才不会伤害到一部可能成为伟大电影的片子。

导演在片场如何给演员说戏的,导演怎么和演员说话

导演如何引导演员,演员如何配合导演?

我们常说,一部戏剧作品中,导演是作品的主导,而演员就是导演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给演员说戏是导演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能否成为一个好导演的先决条件。那么戏究竟应该如何去说呢?

美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电影编剧、导演David Mamet,在其整理编著的《导演功课》一书中,就谈到了这些问题。本文摘取了书中部分章节,供导演老师们阅读参考...

“电影导演的功课是借由不相干的镜头之间的并置来说故事。” ——David Mamet

(以下的讨论围绕如下情景:一个学生希望老师“撤销他的分数,于是提早到达教室……)

先确定你要拍的是什么

有些导演拍戏时,光一个镜头就拍了六十个take(次)。我的经验是,任何一个导演在看毛片时,当他看到第三个或第四个不好的take时,肯定已经忘了第一个take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情形是发生在拍戏现场的话,当某个镜头已拍到第十个take时,我敢说,他一定不记得那场戏的目的是什么。到了第二十个take,我保证他会开始怀疑自我。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样的影片,才会如此恐慌。想想看,倘若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这个镜头才算好?如果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你一定是拍了,觉得OK,就轻松坐下。

如何对演员说

假设你正要导《获得撤销》这样一部电影,你要怎么告诉演员你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

想想看,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凭借是什么?

保持指令一致

给演员的指令应该和给摄影师的指令是一样的:你必须想到这场戏的主旨,即“获得撤销成绩”,因此它第一个动作的概念就是“提早到达”。然后根据这个基础就可发展成你导戏的内容,你只需对演员说这些。而“提早到达”就是他必须为你做使你能顺利开动摄影机拍摄的事。在语言沟通上就仅仅是这些,不用说的太多。

遵照剧本做指示

由于我们需要的镜头是不相关的,所以演员的演出也不需要有任何相关的修饰,应该只是单纯地表演肢体动作而已。

单一动作,如:走到门口,试门把(打不开),坐到地上,完。就这样而已。也不必刻意用任何姿态去表演这些动作。这就是导演教授演技的最大窍门:遵照剧本所写的单纯肢体动作,愈简单愈好。千万不要想“入戏”。演员愈尝试要在他(她)的肢体动作中带出这场戏或这整场戏的意义,愈会砸锅,搞砸整部影片。我们喜欢老电影里的明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们的演出都是惊人的简单。他们常只是这么问:“我在这场戏做些什么?”“走到长廊的那一端。”“怎么走?”“以相当快的速度,意志坚定地走。”用最直截了当的动词与副词就是一个导演教演员演戏的法宝。

教演员怎么做

还有一些演员会问你一大堆问题,像:“我在这个动作时脑中应该想什么?”“我的动机是什么?”“前面那场戏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无所谓(你不要管)。”无所谓的原因是你不要演员演出这些东西。而如果你想要走运,最好就只是要求他们做最单纯的肢体动作。

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请走到长廊尽头,试着转教室的门把。”你千万不要说:“试着转动门把,那个门是上锁的。”电影是由许多非常简单的概念所组成,好演员会将所有小动作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抛开错误的训练方式

很不幸地,大部分的演员都不是好演员。原因是近代剧场有逐渐瓦解的趋势。当我还年轻时,很多演员当时大约都是三十岁左右,却已在舞台上演戏谋生十年了。

现在演员就没那么多的机会了,事实上是演员的训练都非常糟糕。他们被训练到必须为某场戏负责,必须情绪化,必须利用他演过的角色的经验来为下一个角色试镜。这样并不是说演员都是呆子。相反地,依我的经验,他们都是一些智力相当高的人,大部分的人不论好演员或坏演员,都是非常专注自己事业之人,而且相当努力。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他们几乎都受到不当的训练、失业,并过于急切改进自己的事业。

完成指定动作即可

大部分演员都一直想用自己的智力去理解电影到底是什么概念,问题是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的职业应该只是去完成每场戏里的每一个动作,愈简单愈好。排戏的目的仅仅是提醒演员准确地执行某些动作,一个接一个。在现场,好的演员带着笔记出现之后,就执行着导演付钱要他做的事,即表演他在排练时被告知的一切,而不是去激发情绪或是去发掘新意义。

最后,作为导演的你,如果确切了解蒙太奇理论,一定不会强求演员演出心智混乱或爱憎难分等等的情绪。因为影片中的情绪不是演员的职责。

对白也和演员演出的情况一样。台词的目的不是补充分镜表上没表现出来的戏份儿,也不是用来说明“角色”的身份。影片中人物要对话的惟一原因是,透露他们想要获得他们要的东西。

你不必用对白来叙述剧情,因为你愈是用镜头或演员来叙述,观众愈会想:“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待会儿会发生什么事?”基本上,愈完美的电影愈不需要过多的对白。总之,在我们现在这部影片中,决不让主角站起来说:“啊,那不是史密斯先生吗?我要他撤销我不及格的成绩。”

如果你已知道利用蒙太奇镜头尽量叙述故事,再加上好对白,当然会让电影更好;然而,无论如何仍然要坚持尽量以分镜镜头来说故事,让镜头自然带出对白,才不会伤害到一部可能成为伟大电影的片子。

导演在片场如何给演员说戏的,导演怎么和演员说话

导演如何引导演员,演员如何配合导演?

我们常说,一部戏剧作品中,导演是作品的主导,而演员就是导演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给演员说戏是导演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能否成为一个好导演的先决条件。那么戏究竟应该如何去说呢?

美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电影编剧、导演David Mamet,在其整理编著的《导演功课》一书中,就谈到了这些问题。本文摘取了书中部分章节,供导演老师们阅读参考...

“电影导演的功课是借由不相干的镜头之间的并置来说故事。” ——David Mamet

(以下的讨论围绕如下情景:一个学生希望老师“撤销他的分数,于是提早到达教室……)

先确定你要拍的是什么

有些导演拍戏时,光一个镜头就拍了六十个take(次)。我的经验是,任何一个导演在看毛片时,当他看到第三个或第四个不好的take时,肯定已经忘了第一个take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情形是发生在拍戏现场的话,当某个镜头已拍到第十个take时,我敢说,他一定不记得那场戏的目的是什么。到了第二十个take,我保证他会开始怀疑自我。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样的影片,才会如此恐慌。想想看,倘若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这个镜头才算好?如果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你一定是拍了,觉得OK,就轻松坐下。

如何对演员说

假设你正要导《获得撤销》这样一部电影,你要怎么告诉演员你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

想想看,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凭借是什么?

保持指令一致

给演员的指令应该和给摄影师的指令是一样的:你必须想到这场戏的主旨,即“获得撤销成绩”,因此它第一个动作的概念就是“提早到达”。然后根据这个基础就可发展成你导戏的内容,你只需对演员说这些。而“提早到达”就是他必须为你做使你能顺利开动摄影机拍摄的事。在语言沟通上就仅仅是这些,不用说的太多。

遵照剧本做指示

由于我们需要的镜头是不相关的,所以演员的演出也不需要有任何相关的修饰,应该只是单纯地表演肢体动作而已。

单一动作,如:走到门口,试门把(打不开),坐到地上,完。就这样而已。也不必刻意用任何姿态去表演这些动作。这就是导演教授演技的最大窍门:遵照剧本所写的单纯肢体动作,愈简单愈好。千万不要想“入戏”。演员愈尝试要在他(她)的肢体动作中带出这场戏或这整场戏的意义,愈会砸锅,搞砸整部影片。我们喜欢老电影里的明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们的演出都是惊人的简单。他们常只是这么问:“我在这场戏做些什么?”“走到长廊的那一端。”“怎么走?”“以相当快的速度,意志坚定地走。”用最直截了当的动词与副词就是一个导演教演员演戏的法宝。

教演员怎么做

还有一些演员会问你一大堆问题,像:“我在这个动作时脑中应该想什么?”“我的动机是什么?”“前面那场戏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无所谓(你不要管)。”无所谓的原因是你不要演员演出这些东西。而如果你想要走运,最好就只是要求他们做最单纯的肢体动作。

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请走到长廊尽头,试着转教室的门把。”你千万不要说:“试着转动门把,那个门是上锁的。”电影是由许多非常简单的概念所组成,好演员会将所有小动作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抛开错误的训练方式

很不幸地,大部分的演员都不是好演员。原因是近代剧场有逐渐瓦解的趋势。当我还年轻时,很多演员当时大约都是三十岁左右,却已在舞台上演戏谋生十年了。

现在演员就没那么多的机会了,事实上是演员的训练都非常糟糕。他们被训练到必须为某场戏负责,必须情绪化,必须利用他演过的角色的经验来为下一个角色试镜。这样并不是说演员都是呆子。相反地,依我的经验,他们都是一些智力相当高的人,大部分的人不论好演员或坏演员,都是非常专注自己事业之人,而且相当努力。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他们几乎都受到不当的训练、失业,并过于急切改进自己的事业。

完成指定动作即可

大部分演员都一直想用自己的智力去理解电影到底是什么概念,问题是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的职业应该只是去完成每场戏里的每一个动作,愈简单愈好。排戏的目的仅仅是提醒演员准确地执行某些动作,一个接一个。在现场,好的演员带着笔记出现之后,就执行着导演付钱要他做的事,即表演他在排练时被告知的一切,而不是去激发情绪或是去发掘新意义。

最后,作为导演的你,如果确切了解蒙太奇理论,一定不会强求演员演出心智混乱或爱憎难分等等的情绪。因为影片中的情绪不是演员的职责。

对白也和演员演出的情况一样。台词的目的不是补充分镜表上没表现出来的戏份儿,也不是用来说明“角色”的身份。影片中人物要对话的惟一原因是,透露他们想要获得他们要的东西。

你不必用对白来叙述剧情,因为你愈是用镜头或演员来叙述,观众愈会想:“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待会儿会发生什么事?”基本上,愈完美的电影愈不需要过多的对白。总之,在我们现在这部影片中,决不让主角站起来说:“啊,那不是史密斯先生吗?我要他撤销我不及格的成绩。”

如果你已知道利用蒙太奇镜头尽量叙述故事,再加上好对白,当然会让电影更好;然而,无论如何仍然要坚持尽量以分镜镜头来说故事,让镜头自然带出对白,才不会伤害到一部可能成为伟大电影的片子。

导演在片场如何给演员说戏的,导演怎么和演员说话

导演如何引导演员,演员如何配合导演?

我们常说,一部戏剧作品中,导演是作品的主导,而演员就是导演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给演员说戏是导演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也是能否成为一个好导演的先决条件。那么戏究竟应该如何去说呢?

美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电影编剧、导演David Mamet,在其整理编著的《导演功课》一书中,就谈到了这些问题。本文摘取了书中部分章节,供导演老师们阅读参考...

“电影导演的功课是借由不相干的镜头之间的并置来说故事。” ——David Mamet

(以下的讨论围绕如下情景:一个学生希望老师“撤销他的分数,于是提早到达教室……)

先确定你要拍的是什么

有些导演拍戏时,光一个镜头就拍了六十个take(次)。我的经验是,任何一个导演在看毛片时,当他看到第三个或第四个不好的take时,肯定已经忘了第一个take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情形是发生在拍戏现场的话,当某个镜头已拍到第十个take时,我敢说,他一定不记得那场戏的目的是什么。到了第二十个take,我保证他会开始怀疑自我。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样的影片,才会如此恐慌。想想看,倘若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这个镜头才算好?如果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你一定是拍了,觉得OK,就轻松坐下。

如何对演员说

假设你正要导《获得撤销》这样一部电影,你要怎么告诉演员你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

想想看,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凭借是什么?

保持指令一致

给演员的指令应该和给摄影师的指令是一样的:你必须想到这场戏的主旨,即“获得撤销成绩”,因此它第一个动作的概念就是“提早到达”。然后根据这个基础就可发展成你导戏的内容,你只需对演员说这些。而“提早到达”就是他必须为你做使你能顺利开动摄影机拍摄的事。在语言沟通上就仅仅是这些,不用说的太多。

遵照剧本做指示

由于我们需要的镜头是不相关的,所以演员的演出也不需要有任何相关的修饰,应该只是单纯地表演肢体动作而已。

单一动作,如:走到门口,试门把(打不开),坐到地上,完。就这样而已。也不必刻意用任何姿态去表演这些动作。这就是导演教授演技的最大窍门:遵照剧本所写的单纯肢体动作,愈简单愈好。千万不要想“入戏”。演员愈尝试要在他(她)的肢体动作中带出这场戏或这整场戏的意义,愈会砸锅,搞砸整部影片。我们喜欢老电影里的明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们的演出都是惊人的简单。他们常只是这么问:“我在这场戏做些什么?”“走到长廊的那一端。”“怎么走?”“以相当快的速度,意志坚定地走。”用最直截了当的动词与副词就是一个导演教演员演戏的法宝。

教演员怎么做

还有一些演员会问你一大堆问题,像:“我在这个动作时脑中应该想什么?”“我的动机是什么?”“前面那场戏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无所谓(你不要管)。”无所谓的原因是你不要演员演出这些东西。而如果你想要走运,最好就只是要求他们做最单纯的肢体动作。

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请走到长廊尽头,试着转教室的门把。”你千万不要说:“试着转动门把,那个门是上锁的。”电影是由许多非常简单的概念所组成,好演员会将所有小动作以最单纯的方式表演。

抛开错误的训练方式

很不幸地,大部分的演员都不是好演员。原因是近代剧场有逐渐瓦解的趋势。当我还年轻时,很多演员当时大约都是三十岁左右,却已在舞台上演戏谋生十年了。

现在演员就没那么多的机会了,事实上是演员的训练都非常糟糕。他们被训练到必须为某场戏负责,必须情绪化,必须利用他演过的角色的经验来为下一个角色试镜。这样并不是说演员都是呆子。相反地,依我的经验,他们都是一些智力相当高的人,大部分的人不论好演员或坏演员,都是非常专注自己事业之人,而且相当努力。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他们几乎都受到不当的训练、失业,并过于急切改进自己的事业。

完成指定动作即可

大部分演员都一直想用自己的智力去理解电影到底是什么概念,问题是这不关他们的事,他们的职业应该只是去完成每场戏里的每一个动作,愈简单愈好。排戏的目的仅仅是提醒演员准确地执行某些动作,一个接一个。在现场,好的演员带着笔记出现之后,就执行着导演付钱要他做的事,即表演他在排练时被告知的一切,而不是去激发情绪或是去发掘新意义。

最后,作为导演的你,如果确切了解蒙太奇理论,一定不会强求演员演出心智混乱或爱憎难分等等的情绪。因为影片中的情绪不是演员的职责。

对白也和演员演出的情况一样。台词的目的不是补充分镜表上没表现出来的戏份儿,也不是用来说明“角色”的身份。影片中人物要对话的惟一原因是,透露他们想要获得他们要的东西。

你不必用对白来叙述剧情,因为你愈是用镜头或演员来叙述,观众愈会想:“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待会儿会发生什么事?”基本上,愈完美的电影愈不需要过多的对白。总之,在我们现在这部影片中,决不让主角站起来说:“啊,那不是史密斯先生吗?我要他撤销我不及格的成绩。”

如果你已知道利用蒙太奇镜头尽量叙述故事,再加上好对白,当然会让电影更好;然而,无论如何仍然要坚持尽量以分镜镜头来说故事,让镜头自然带出对白,才不会伤害到一部可能成为伟大电影的片子。

导演在片场如何给演员说戏的,导演怎么和演员说话

导演如何给演员说戏?(转)求解

导演在给演员第一次说戏的时候,首先必须自己进入角色,打动自己.
这只是导演的案头功课,是在第一次给演员说戏的时候已经完成的.
我们非常反对让演员创造角色,同时我们也非常反对演员对自己的角色一无所知,除非有特殊的原因,比如,你特别需要使用到演员与角色间离,做陌生化处理,并且你的演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能自如地控制身体的每一块肌肉.
一般,我们拍片,给演员说戏不会只有一次.因为我们的演员未必多是经过专门的训练.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演员也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电影演员.只要这个演员的智商达到普通人的标准就行.剩余的都应该是导演的功课.
如果对应戏剧导演的理论,前者是布莱希特的导戏方式,而后者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戏方式.
电影不能和戏剧搞混了,电影除了镜头内调度,还存在镜头外部调度和景别调度.
比如,我们经常会要求演员走一段很长的路,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告诉演员,你从这里走到那里.而是要明确地告诉演员:你从这条线走到那条线,在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你应该挠挠头,在走的那个地方的时候你应该稍微停顿一下......这样演员就明确知道该如何表演.同时,导演再需要强调一下演员为什么要走这一条路,演员的动机和目的以及此刻的心情,上一个镜头是什么,下一个镜头是什么,演员的性格应该会用如何的步速和走路时候的摇摆幅度.等等
在要求演员走一段路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调度的时候,导演就要作出那么多的解释和要求.在做其他的动作时,导演更需要大量的口水来给演员说戏.
说到台词,这又是导演的另一大功力.导演未必需要很强的台词功底,未必需要说一口非常标准的舞台普通话,但是导演必须懂得台词,必须深入研究过台词这门学问.

导演在片场如何给演员说戏的,导演怎么和演员说话

作为导演,如何引导演员表演?

作为导演来说,算是一部戏的大家长,要全方位把控演员性格、细节,调动演员的情绪。必要时要亲自上场演戏,给到演员这场戏应该怎么演。给大家说一位吧,梁静,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她确实很敬业。

她曾说过第一部影视作品是电视剧《女子特警队

,第一部戏就遇见了一个特别会引导演员演戏的导演---陈胜利。他要求他们必须提前进部队体验生活,所有演员必须熟络起来才能开机。导演逐渐了解,在开机之前主动提出让梁静来演沙学丽。本身她不是这个角色,但她非常开心的接受了导演的角色调换。

导演呢,为了这些没有表演经验的演员,没有按常规分场景拍摄,而是选择按剧本的场次顺序来顺拍,也就意味着同场景多次进出。虽然这么拍增加了拍摄难度,但这种方式对演员保持连贯且准确的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划重点:也可以这么理解,有经验的导演会先全面了解自己的演员,再制定拍摄方案,甚至可以根据不同演员的状态来调整合适的拍摄手法,让演员能够在最轻松的环境、最自如的状态下完成导演需求的表达。

很多导演都独具慧眼, 管虎就是这样一位。他擅长挖掘有天分的演员,能让好演员好上加好。比如:从来没有学过表演的黄渤 “小黄”。在老虎的挖掘和引导下,他顺利完成了《上车走吧》《黑洞》《生存之民工》等等经典影视作品,并且凭借跟管虎合作的第一部电影《斗牛》就获得了金马奖影帝。

学会给每一场戏提前画分镜头,看看这些镜头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和情绪,提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拍摄中才能知道哪些镜头能起到什么作用、哪些镜头必不可少,哪些镜头能把情绪推到准确的情节点上。因为在拍摄现场随时都会因为各方面问题产生变化,只有在你提前做好了准备,这些外来因素才不至于打乱你的计划和想法,才不至于乱了分寸。

做导演很不容易,会的东西要多,还要肯做勤能补拙。大家觉得导演这个职业怎么样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