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映就被撤的纪录片困在2元一晚女子宿舍的人失踪了

时间:2022-08-11 19:07:15阅读:1220
寻人启事。十年前,发生了一场“失踪”事件。但这760人,其实并没有看过片。2010年,戚小光在网上放出过预告片:两个女人哭着抱在一起,互相诉苦、彼此慰藉;一对被抛弃的母子,孩子跪在地上对跟前的人说:“管管我…

寻人启事。

十年前,发生了一场“失踪”事件。

但这760人,其实并没有看过片。

2010年,戚小光在网上放出过预告片:

两个女人哭着抱在一起,互相诉苦、彼此慰藉;一对被抛弃的母子,孩子跪在地上对跟前的人说:“管管我吧。”一个女人在镜头前自述,“自己要挺住”.......

但很快被撤,再也没有下文。

最接近它原貌的,是凤凰卫视《走读大中华》的一期节目《女子宿舍实录》。

仅有35分钟。

简单的走访和对话,让沉重的苦难露出了冰山一角。

01

吉林,长春,某劳务市场附近。

黑漆漆的胡同里,分布着20多家“女子宿舍”,住宿一晚只需2、3元。

这么便宜的旅店,到底是谁在住,又是怎么经营的呢?

在经营最久的一间女子宿舍里。

镜头记录下了这些情景——20多人挤在十多平方米的公寓里,床褥像是从来没有洗过,蟑螂臭虫也随处可见。

对方觉得这个问题显然太过荒唐:“哪有家?有家谁在这啊,热坑头不好吗?”

她说,“一想到这事眼泪就来了。”

只见她一边啃着水果,一边笑起来。

住在里面的,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女人,这是她们唯一可以安身的避难所。

方淑珍今年58岁了,在这里一住就是8年。

“现在没有眼泪了,不像早些年那眼泪哗哗的,都哭干了。”

她每天的伙食是一块钱的花卷、咸菜,有时再花一块钱买点豆腐脑,补充补充“营养”。

年轻时候的方淑珍很漂亮,不到20岁时就嫁给了同村大他13岁的男人。

但丈夫吃喝嫖赌,拳脚相加。

直到她48岁那年,丈夫把她撵了出来。

待在农村48年,从未来过城市的她,“那时候经常迷路”。

为了生存,她做过很多工作。

刚开始是跟着工程队做倒水灰,但两年后,体力跟不上了,工队嫌弃她老了,也不要她了。

后来就是在托老所照顾几十个老人,端屎端尿,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老人们都很喜欢她。

王淑芹,也是年轻时早早地嫁给了一个家暴的男人。

她这样形容,当时丈夫抓住她的辫子,往地下一摁,就是一顿打。

现在她的脖子左右摇动的时候,就会嘎嘣一声。

王淑芹在34岁时和这个丈夫离婚了,两个儿子都留给了前夫。

36岁时她嫁给了另一个男人,结婚1年生了一个孩子后,丈夫却跟她离婚了。

王淑芹后来回到娘家,找了一间临时盖的房子,和儿子相依为命。

种地,带孩子,都是她一个人。

由于无暇看管,儿子扒倒了烧水壶,烫得身子疼,每天都痛得哇哇叫。

但是她又没钱上医院给孩子买药。

有人就给她出了主意:把孩子抱到菜市场,让一人给一块钱,给孩子伤口上糊上点药。

到了7岁时,儿子就已经会自己做饭,带到田间来和妈妈一起吃。小学没读完,就到城里打零工了。

因为贫穷,因为遭到家庭的抛弃,这群悲苦的女人把女子宿舍当成了家。

2元,是她们仅能支付的价格。

02

女子宿舍的老板娘名叫孙世清。

外号孙二娘。

手机充电要交5毛,洗脸的自来水要控制水流,大家说她掉进了钱眼里。

但孙二娘说,她们是打工的,自己是给她们打工的。

20个人,每人2元,一天也就40元。

这里没有服务员,她一个人打点这里,搞卫生刷厕所。

一天24小时也挤在这里的小床铺上,和这里的住客一样同住同吃。

孙二娘在镜头前笑着说:

“大家都一回事,都是打工的。”

与其说这是她的营生,倒不如说是“家”一样的存在。

孙二娘这家公寓从她48岁一直开到58岁,一开就是10年。

她也和这里的女人一样,有着辛酸的过往。

年轻时,丈夫跟别的女人好上了,她选择了离婚。

就在这里的劳务市场,她靠摆摊卖香烟,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

当时在摆摊卖烟的她,遇到了很多有困难、单身的女人。

于是她就开始寻思开一家店:

“她们还能陪我唠嗑,我还能照顾她们,那多好。”

虽然在宿舍里事事抠门。

但这里的住客依然喜欢她。

孙二娘看到宿舍里的姐妹找不到工作,或者就这样躺着时就急了。

这里人脉比较广的她,就经常带着姐妹们出去发发小广告,帮她们赚点吃饭的钱。

但是有人没钱看病向大家借钱时,孙二娘又是最大方的。

“不管咋的,咱们得活下去。”

孙二娘是女子宿舍里最让人羡慕的人了。

起码她有个家。

辛苦拉扯大的儿子有工作,结了婚,夫妻俩住在一室一厅的房子里,平时对她还很孝顺。

孙二娘的儿媳,最初也是女子宿舍的住客。

她说:

这么说,人穷吧是好事

因为啥呢,她会过日子

每一个住女子宿舍的人都有自己的苦,但她们选择来这里,多少都还有一点对生活的希望。

哪怕在仅有的一个床位里,还会挂着几个气球,或是贴上几张海报。

她们相互之间也会倾诉自己的不幸,尽管也帮不了彼此什么,但说出来心里总会舒服很多。

哪怕没有了家,哪怕人生支离破碎。

女子宿舍里的人,仍在努力抓住仅有的一点温暖和圆满。

03

每天的生存,对于女子宿舍的住客来说已经是极限。

至于出路,她们不敢多想。

宿舍里有一个老奶奶,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平时靠捡废品交房租。

她一直说不清自己的家在哪里,但是又很想自己的女儿。

背后有什么故事,谁都不知道。

《中国青年报》里,还写过一个又老又病的老人。

当她坐在劳务广场上等着派活时,突然就歪下去,死了。

中年女性或许还可以靠着自己的劳动力,或是靠“嫁人”的方式获得一个家。

但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没有出路。

她们是这个社会的沦落人,有的人停泊至此相互慰藉,有的人只能像候鸟一样匆匆而过。

老板娘看得很清楚,这个宿舍的绝大部分女人是没有出路的,她们被亲人抛弃、无房无地、年老色衰、没有技能、没有社会保障,有的出现精神问题,她们仅剩的是,日渐稀薄的力气。

她早就想好了这些走不出去的老女人最后的路:给救助站打电话,给110打电话。

这些失去娘家支持,被丈夫抛弃,又不被子女赡养的女人。

在社会中,像一根根孤立无援的稻草。

但即使无以依靠了。

她们仍然还有要背负的东西。

方淑珍的大儿子生活困难,小儿子重病在身,还欠了10万元的债务。

因为小儿子病发,她回去帮忙干农活,但却被儿媳嫌弃,赶出家门。

回到了女子宿舍后,她因为心情郁闷几个月没去工作,生活更加窘迫。

一次大儿子来找她,她知道,能够让儿子大老远跑来的,不是想要看望母亲,还是为了钱,为媳妇看病。

方淑珍说自己没有钱了,但还是掏出了100元“巨款”。

王淑芹与前夫所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在监察局上班,一个是局里的干部。

她说,两个儿子掏钱帮帮自己,也就是一顿饭的事。

但两个儿子几乎从来没有过表示。

因为长期在水田地干活,被农药浸泡,两个手掌受潮,常年发红。

在一连一个人擦了6层楼的玻璃后,她的手疼痛难忍,无法继续工作。

只能找儿子打电话借点钱上医院买点药,但两个儿子还是互相推脱。

“我说我要死了

后来就让他开车给老二捎的钱

完了老二也没给打

没打又是好几天

我这手实在是疼啊 疼得不行了”

当被问到,这个节目将会在电视上播出,不担心两个儿子被大家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吗?

王淑芹说:

“他生气就生气,随他便,事情就是这么一回事。”

她的小儿子,现在在饭店干厨师,一个月工资一千多块钱。

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不忍心看母亲继续住在女子宿舍,给母亲租了一间房,房租每月300块钱。

她对生活仍有期盼。

王淑芹现在想找个老伴,想要有自己一个真正的家。

她们曾经一起住在女子宿舍里。

张艳秒曾经在宿舍里,像个“祥林嫂”一样,逢人就哭诉自己的悲惨过往:

离婚、被打、亡夫、子女不孝顺……

对于自己的一生,她有一个比喻,听起来生动又让人悲哀——“像腌渍的烂白菜”一样。

当年的王芳17岁,少女一般的年纪,劳务市场的香饽饽,也有很多男人疯狂一般追求她。

那时候的她,总觉得自己和妈妈、和女子宿舍里的女人都不一样,“知道吗,我跟妈妈是两种人,我们走的是两种路,她属于那个宿舍,我不是!”

女子宿舍里的人,都找到自己想要的归宿了吗?

今天还会有什么样的人,继续走进2元、5元、10元的宿舍?

和《女子宿舍》一同失踪的。

是广袤而又无名的,野草一样自生自灭的人生。

十年之后。

我们仍然难以直视她们。

她们的苦难、顽强与善良,让人没法不满面羞愧。

就像导演说的,《女子宿舍》是让你发现——“喔!那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怎样接受我儿子是同性恋?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但这是个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平心而论,恐怕是再怎么劝解,按多数老人的观念都无法“怎样”接受。

可是,咱只能这样想:你接受也罢,不接受也罢,事实都已经存在了,你能怎样?

强迫他接受异性恋?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恐怕之前题主也可能什么办法都用尽了,仍无济于事,才上“悟空问答”来求助的吧?

与儿子断绝关系?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倾注了半生的心血,能说断就断得了吗?真心舍得吗?

咱换个思路想,现在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的思想保守,接受不了这类现象。而且孩子既然做出了这种抉择,他的身心同样要经过相当的斗争和煎熬,并且他是个成年人了,能够对自已的行为负完全责任,咱即使“棒打”,除增加父子的仇恨、甚至出现什么意外事件,能打散了“鸳鸯”吗?不能吧?

所以劝题主,想明白了就平静的接受吧。一时做不到全盘接受、和好如初也别勉强自已,能给钱的给点钱,能解决房子的就给他一套住房,然后选择暂时远离吧。

与老伴可出去散散心,游览一下祖国大好河山,或冬天去海南,夏天去哈尔滨,趁着身体好在外游上几年,老两口心胸也随着开阔了,见的多了也就不“怪”了,或许回到家来,见儿子又有另一番新思路、又选择新人生也未必不可能。

总之劝题主面对既成事实,选择平静的接受,并开始把重心转移到规划自已的晚年幸福生活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