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电影2020重新上映,大话西游2还会出续作吗
跟西北大学合作创办西安电影学院之后,今年11月初,西影又马不停蹄地宣布将要拍摄新的电影——《大话西游之缘起》。
横亘在所有人心里的问题,已经不是西影为什么又拍大话西游了。而是他们怎么还在拍?他们打算拍多少?
01
二十一年后,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的刘镇伟,依旧还能想起1996年老友王家卫给他打电话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刘镇伟44岁,作为一个知名导演,他正处在接连走霉运的时候。此前两部由他导演,周星驰当主演的电影票房接连扑街。
■ 截图来自B站视频。up主@jiushini888
1994年,正处在事业巅峰期的周星驰决定单干,跟人一起成立彩星电影公司。他想让自己的第一部片子能一炮打响,于是邀请了此前合作愉快的导演刘镇伟一起拍电影。刘镇伟接到邀约之后,把《东邪西毒》第一稿的剧本翻了一遍,选了前15分钟的戏,写了一个剧本。他给周星驰说,这是一部让人笑着哭的电影。
之后在香港制片人陈佩华的撮合下,彩星与西影厂达成合作拍摄意向。但西影厂在看到《大话东游》(没错,这部电影最早就这个名字)剧本后,第一反应是黑人问号,觉得很迷惑,这写的是个啥?这都能叫剧本?
这其实不怪刘镇伟,主要是当年香港拍电影写剧本就这么个操作,只写个大框架,然后边拍边写,编剧写好传真给剧组,号称“飞纸仔”。主要就是为了赶拍摄进度。很多成名的港片导演就这么一路拍电影过来的。
但在内地,剧本不是这么个写法,都是写的板板正正才行。张艺谋拍《活着》之前,先让原作者余华改剧本,改了好几次,觉得不行,又请了芦苇进组写剧本。剧本写完没问题才开始拍电影。
比飞纸仔更过分的是,拍电影压根就没有剧本。包括王家卫在内的很多香港导演就干过这事儿。木村拓哉拍王家卫的电影,到片场问老王,要怎么演。老王隔着墨镜跟他说,你在等一个人,准备好了吗?开拍!那一刻,木村拓哉觉得自己被剧组抛弃了。后来有记者问冯导,你怎么看王家卫《2046》没有剧本这事儿?冯导这人挺会说话,那是他写不出来,有本事写个剧本我看看。
迷惑归迷惑,西影最终选择双方合作。外景在宁夏拍,内景就在西影厂的影棚里拍。最后选择合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周星驰在香港很红,票房号召力跟成龙周润发一样。
■ 截图来自B站视频。up主@jiushini888
同样迷惑的,还有被邀请来给电影做配乐的赵季平,因为真的迷惑,他专程跑到西影厂搭建的室内拍摄棚里寻找灵感,结果正好看到牛魔王的内脏那场戏,整个摄影棚挂满肠子和血管,给弄恶心了。写完电影配曲,都不愿意署名。
除此之外,拍摄周期长达百余天,剧组摩擦不断。演关羽成名,在电影里演牛魔王的陆树铭后来给重庆晚报讲,因为是两地剧组合作,电影在拍摄期间还发生了打架事件。不过最终这件事得以解决,电影继续拍摄。
这不是离谱的,离谱的是刘镇伟拍着拍着发现剧情超纲了。因为最初的剧本是个大纲,拍的过程中很多台词、桥段是跟周星驰一起讨论出来的。最后因为时长问题,电影分为上下两部。
1995年电影一上映,刘镇伟看完《大话西游》午夜场,请周星驰吃早茶,后来他说他发现周星驰眼里的光彩消失了。
刘镇伟虽然是拍喜剧片、鬼片成名的,但“眼里的光彩消失了”这个形容,还是文艺了点儿。周星驰失落是真的失落,这部电影不仅票房扑街,还连带着让他的彩星公司一起扑街了。
跟刘镇伟的文艺相比,其他人就没那么客气了。中国邵氏电影老板方逸华看完这部片子,直接骂电影是神经病,孙悟空怎么可以有爱情。比孙悟空人间化身文体两开花的六老师暗戳戳地骂“有人侮辱西游记,让孙悟空谈情说爱”还早了几年。
■ 截图来自B站视频。up主@Philipsppf
这还算是骂的轻的,作为内地合拍方的西安电影制片厂一点也没含糊,称其“不能体现西影厂的文化追求”,《大话西游》就是文化垃圾。
当时,西影厂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说一声《大话西游》是文化垃圾还是有些底气的。整个80年代,西影厂在中国电影届都是老大哥级别的,那时候导演、编剧、演员,经常都把招待所住满。手下的导演阵容有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滕文骥、周晓文、何平……堪称是星光熠熠,出品的电影更是高水准的,都是奔着拿国际大奖去的。
跟香港导演合作或者自己拍商业片的经历也不是没有,但商业片在西影的定位就是要饭片。
这次合作还是因为看重周星驰的商业票房号召力,结果片子在内地票房也就几十万。
■ 截图来自B站视频。up主@Philipsppf
被骂的生气,刘镇伟又拉着周星驰拍了《回魂夜》,用自己最擅长的鬼片,回击那些骂声。这是周星驰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鬼片题材的电影,结果这部电影更加杯具,是周星驰所有影片里票房最低的三部影片之一。一播出,当时所有人都在说,周星驰真的是江郎才尽了。
但在1996年的那个下午,王家卫在电话里跟刘镇伟说,“你的盗版碟现在都卖疯了。”
卖到疯了的盗版碟,就是《大话西游》。
《大话西游》的热度以及话题度持续时间之长,在电影史上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从电影文本的讨论,到深入新世纪初网民的交流方式,触角之深,令人惊叹。坊间传闻,周星驰后来曾经剪辑了一部浓缩为一集的版本出来,但最终因为版权问题不了了之。
2016年的那场专访里,64岁的刘镇伟跟记者说,“拍完这一部,我可以彻底和《大话西游》说再见了。”
比刘镇伟更早对《大话西游》说再见的,是周星驰。2004年,周星驰开始在中国内地巡回宣传《功夫》,在一次媒体访问中,他说道:“请大家不要再问《大话西游》的问题了,这部电影已经过去十年,很多事情已经淡忘了。”
周星驰讲再见,是因为他拍了新的电影。刘镇伟说再见,是觉得捞够了。讲不出再见的是曾经评价《大话西游》是文化垃圾的西影。
■ 截图来自B站视频。up主jiushini888
西影厂说,我们意外发现了时长长达十个小时的《大话西游》拍摄素材。
牛夫人说得好,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该叫牛夫人还是该叫小甜甜,表面上看是因为有没有在看月亮,背后其实是地位以及时代的位移。
西影厂的辉煌起始于80年代,也在整个80年代达到了顶峰,关于西影厂的业界地位,关于正值巅峰时期的第五代导演,关于厂长吴天明的人格魅力以及大胆革新的往事,有如紫禁之巅的一剑西来,从此人间不复做此想,那一剑的风流。之后都是下坡路。
从1990年上任的第四任厂长开始,西影最大的任务就是内部改革以及减少亏损。
在西影成名的第五代导演们纷纷北上,接着又是西影大批技术骨干外出。曾经人声鼎沸的招待所、摄影棚都人去楼空,大家都各奔出路了。
那是个电影厂还能出卖厂标的年头,因为只有电影厂有出品权,只要给电影厂钱,一部电影就可以打上西影的标志出品。但很快,厂标就不值钱了,从开始的50万,到最后一个厂标5万或者更低。
《喋血双雄》里,周润发感慨到,这个世界变了,我们不再适合这个江湖了。
外部是整个电影市场的时代巨变,内部是人才大量流失。当时西影员工讲,西影只有三类人,一类是去北京自谋生路的,一类是早早退休的,还有一类是等着退休的。
2000年初,眼看着西影厂人去楼空,一个30岁的西影厂演员也决定北上,他1991年从北影毕业就被分配到了西影厂,本以为是去当演员的,结果做得更多的活儿就是场务、副导演之类的。十年时间,就演过一部电视剧。那个演员叫张嘉译(现改名为张嘉益)。
也是在新千年初,西影、中影联合上海西城实业有限公司、西安天慧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组建了“西影股份有限公司”。
之后他们发现,西影年产10部影片的规划难以实现,不是不想崛起,主要是经济实力不允许。以及,手里没人。
2003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挥别历史舞台,整合为“中国西部电影集团”,包括西影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影数码制作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影电视节目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部影视城,还有一家西部电影频道,以及一所影视传媒学院,是跟西安外国语大学合办。
这个2003年跟西外合作的影视传媒学院,忻钰坤是没福气赶上了。但他赶上了2000年开办在西影厂里的电影培训学院,当时忻钰坤17岁,正在读高二。他从一份报纸的夹缝里看到的学院招生信息。于是他拜托在西安的朋友去实地考察,朋友给他回复,真的有这个学校,以及学校挺正规的,评判正规的依据是,门口保安不让他进门。
听到这话,忻钰坤放心了,当即就从高中退学,一路从内蒙古包头坐火车到西安,然后直奔西影厂,很顺利的办理了入学。
后来他形容自己的求学过程,是充满了生活的残酷。
学了不到一年,他感觉有点儿不对,感觉学校就是图挣钱,来上课的人鱼龙混杂,自己啥都没学到。有个老师给他说,你悟性还不错,别在这儿浪费时间了,回去好好补课,考北京电影学院才是正经事。
听人劝,吃饱饭。
忻钰坤当即退学回家,开始自学,准备考北京电影学院。2003年落榜之后,他又回到西安开始从场务干起,干了两年,2005年地方剧大热,他开始给陕台拍碎戏。凭借《心迷宫》声名鹊起,那是几年后的事儿了。
他在西安拍碎戏这一年,刘镇伟带来了跟西影第二次新合作的一部电影。
头一年周星驰的《功夫》票房口碑爆炸,而当年那部《大话西游》热度依旧没有散去,网络上的流行梗,像“臭猴子”,“I服了YOU”“你是猴子搬来的救兵吗”之类的,都是出自于这部电影。
■ 截图来自B站视频。up主jiushini888
当时风靡全网的《悟空传》小说,灵感就是来自于这部电影。王家卫说,自己从《悟空传》里看到了许多大话西游的影子。写这书的人叫曾雨,网名今何在,出自于《滕王阁序》中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演至尊宝的周星驰,名字也是出自《滕王阁序》里的“俊采星驰”。
香港导演拍电影有个毛病,讲究趁热。八十年代僵尸片火爆,就一窝蜂拍僵尸片,监狱题材火了,就跟风拍监狱片,赌片红火,就拍赌片,总之什么火,就拍什么。直到把一个电影主题的利润榨干,观众看到恶心为止。
从香港电影巅峰时代过来的刘镇伟,太熟悉该拍什么电影的套路了。开启《大话西游》的就是他自己,之后这部电影的热度经年不散。新电影名字叫《大话西游之情癫大圣》,改名叫《情癫大圣》是后来的事儿。
现在看来,刘镇伟导演,不仅是拍电影的好手,也是割头茬韭菜的好手。电影播出后,票房直奔5000万而去。
当年娱乐头条都是,《无极》的终极对手是《情癫大圣》。一时之间观众难以抉择,都还跟西影有点儿渊源。
陈导跟西影的渊源得追溯到吴天明还在西影厂的时候。那会儿吴天明还在米脂拍《人生》的外景,有一天,剧组来了三个拄着拐棍的人,说饿得不行了。吴天明招待三人吃饭,吃完饭,这哥仨说,他们是给《黄土地》采景的,没钱了,想借点儿钱。吴天明不但给借了钱,还从剧组给分了一辆吉普车。这三个人是张艺谋,陈凯歌,何群。
媒体宣布的那场PK赛,最后还是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帮助陈导坐实了年度烂片的位子。
当年的南方都市报写到,“再没有哪一部能像《情癫大圣》一样,任人胡思乱想。今年的贺岁片,要知道其他三部——《如果·爱》、《无极》、《千里走单骑》,一部比一部叫人绝望。”
媒体显然不知道什么叫绝望,5年后,刘镇伟又拍了一部《越光宝盒》。这一年有个大新闻,周星驰息影退居幕后。再5年,刘镇伟带来了《大话西游3》。并宣布以后不再拍大话题材了。
■ 截图来自B站视频。up主jiushini888
这些年被反复割韭菜的观众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的时候,西影出手了。他们说,厂里在整理库房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大话西游》十个小时时长的素材片。
02
西影厂说是意外发现《大话西游》的拍摄素材,大抵是真的意外。
新千年之后,处在低谷的西影厂一直试图重振旗鼓,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背着“四大电影集团”之一的名声,但是四个里面规模最小的一个。
2008年的时候,整个西影1700多人,离退休职工占了1000人左右。盈利点来自于跟西外合办的西影影视传媒学院以及西部电影频道以及电视剧。以及器材租赁。至于说,2000年后西影厂出品拍摄了什么电影,还真的少有人关注过。
没钱,没人,要多惨有多惨。
在2010年刘镇伟炒《大话西游》冷饭,拍《越光宝盒》之前。关于西影厂的报道,是一条社会新闻2008年10月,6个蒙面人趁夜放翻西影值班人员,然后盗走图书馆展览室陈列文物藏品44件。另一条是,27岁范冰冰被任命为西影副团长,享受副处级待遇。这个消息公布一周后,西影举办50周年酒会,邀请上百家媒体,并提前放出消息,最后会有范冰冰压轴走红毯。
结果是,“范冰冰并不知道有这个酒会,还在酒店休息。”
在这之后,西影的电影之路暂停在了2011年。这一年西影宣布,投资超过一亿元的,由王全安导演的史诗文艺电影大片《白鹿原》,拍摄和后期制作完成。这部不被编剧芦苇认可,被坊间称作是《田小娥传》的电影,最终票房1.5亿。虽然看着成绩喜人,但媒体的朋友算完账之后发现,电影投进去1.2亿,还有近5000万的成本无法收回。
至于说,谁亏损了,这不是王全安该考虑的,他已经陷入甜甜的恋爱里了。
西影再次重回大众视线,已经是2014年了。头一年,周星驰带着《西游·降魔》刷新了中国票房记录。都是西游题材,《大话西游》又再次被提到网上讨论。
只不过电影观众,这一次等来的不是刘镇伟导演带着他的烂片来圈钱,说实话当年刘导没第一时间站出来蹭热点圈钱,很多人还有点不适应。
但刘导蹭或者不蹭,热点始终放在那里,最终《大话西游》还是来了,重映。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营销,从2014年十月开始,网上到处是“欠星爷的票钱,终于可以还了”,接着《大话西游》开始在电影院重映。
但实际上,给星爷还电影票钱这事儿,只是影迷一厢情愿罢了。
《大话西游》内地版权在西影手中,在电影首映投资者收回成本和收益之后,其他收益只归版权拥有者所有。也就是说,后来还真的有较真的媒体去采访西影,问票房怎么分成的。西影表示,只是一次普通的复映活动,希望大家不要只想到钱的导向。
这番操作,比刘镇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毕竟即便是拍烂片,炒冷饭,不也得花时间写剧本,邀请演员以及做宣发什么的。哪里比得上直接上冷饭简单省事,虽然说的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想到钱”,西影以及做宣发的华夏影视对于这场重映挣不挣钱避而不谈。但就像你从冰箱里拿出一块猪肉,又把猪肉放回冰箱,一出一进,手上总会沾点油。
食髓知味,备受鼓舞的西影表示,将会把《大话西游》转制成3D版本,第二年要上映。这次就连媒体都看不过去了,时光网在一篇文章里毫不客气的写到,转制成3D是目的如此明确的圈钱行为。
人家只是说说罢了,毕竟,转制成3D不也得需要钱么。
2015年,《大话西游》3D没有如约而至。来的是《大话西游》的动画版立项,从故事梗概来看,与真人电影情节基本一致。从3D转向动画,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一年《大圣归来》爆火。
这年底,有人给西影算了一笔账,集团在册人员1872人,实际在岗仅370人。总负债3.2亿元,负债率达61%,第二年还要偿还各种短期债务8000多万元。彼时西影的现状是,厂房破败不堪,院里荒草丛生。知名导演、知名演员,听到是西影来找他们合作,直接就拒绝了。
以前有人问郭德纲,德云社为什么这么优秀。郭班主想都没想说了一句,全靠同行帮衬。这句话在相声界当然是一句反讽,意思是同行业务水平不行,显得德云社优秀。但在西影厂,这算是一句大实话。
《大话西游》热度不散,主要是周星驰很努力。哪怕周星驰不努力,还有《大圣归来》的动画片在给烘热点。
时间到了2016年,年头周星驰《美人鱼》上映。到了9月份,已经64岁的刘镇伟带着他的《大话西游3》来了,刘导不负众望,面对媒体说着最有情怀的话,手里拍出了最烂的片子。尽管网上骂声一片,但这部片子的票房收入3.61亿。
《阿Q正传》里有这么一出,阿Q问小尼姑,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大话西游》的冷饭,他刘镇伟能反复炒,我就炒不得?
在那些艰难落魄的日子里,西影有没有问过或者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人知道。但从之后西影的动作来看,确实是摸了。
03
2014年的《大话西游》重映,只能算是西影的一次小试牛刀。
西影真正开启《大话西游》周边时代,是从整理库房开始的。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刘镇伟《大话西游3》票房的刺激或者是别的原因。2016年,西影在库房里翻了一下,还真的发现了《大话西游》的拍摄素材,长达十个小时。
■ 截图来自B站视频。up主@赵一航的日常
这些素材继续尘封挺可惜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西影考虑到,大多数人当年看《大话西游》都不是在影院看的,这样一部经典的影片,在影院欣赏和在手机上、电脑上欣赏视听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十多年前的电影里,至尊宝高喊一声“oh你妈个头”,继而对唐三藏拳脚相加。当他离开牢房时,三藏看着他年轻的背影,意味深长地说到,“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only you的。”
当时,西影也依旧年轻,对这部原名《大话东游》后来改名为《大话西游》的电影,还敢说一句,不代表西影厂水平,这就是文化垃圾。如今,西影说,这是经典电影,这部电影在中国影视史上的行业地位,不可想象。对西影意义重大。对西影的版权运营、改革发展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尝试。包括《大话西游》这个经典IP的后期的开发。
魔幻的不仅仅是《大话西游》,还有这个世界。
刘镇伟创造了《大话西游》,之后又把这个IP榨干,即便是嘴里说着拍完《大话西游3》就跟这个股市彻底告别的同时,他还顺手拍了wuli韬韬主演的《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电视剧。气的一众影视号公开喊话,导演我给你捐钱好不好,别再毁你的经典了。
大部分人没去电影院看过《大话西游》这个说法,也就蒙一下没有上过网的人,毕竟2014年不就重映了么。
这个时候,从库房里找到的那十个小时的素材,就起到作用了。
《大圣娶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台湾VHS版,片长95分钟,一个是大家能经常看到的那一版,只有国语粤语之分,片长99分钟。2017年,《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加长版来了。这是大话西游的第三个版本,片长110分钟。
这里面还闹过一个乌龙,接受采访的西影人,前头说看完了十个小时的原始素材。转头就说正片里新增加的部分里有蚌精。当时很多人猜测,这个蚌精可能与唐僧有关,毕竟他唱过“叫螃蟹和蚌精无法吃我”。
■ 截图自新京报
只不过,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不知道是不是在本地电视台的广告看多了,西影这部110分钟的《大圣娶亲》加长版里,正片增加内容只有三分钟。剩下的是一些NG镜头,出现在片尾花絮里。而且,电影里没有出现蚌精,是当时受采访的人记错了。戏份有所增加的是两个妖精,就喊出“我反对这门亲事”的那个蛤蟆精,以及他边上站着的孔雀精。
关于这部加长版,出品方宣传时这么说的,在原版《大话西游》的基础上,不改变故事结构,做些锦上添花的点缀,一定会保持过去经典作品的原汁原味。坊间有个评价说,加长版增加的内容吧,有跟没有,对整个电影没什么影响。
这个评价其实挺刻薄的,其实对于《大话西游》影迷来讲,多一点点已经很好了。再说,西影当年算是合作拍摄,从导演拍戏到剧本创作,跟人西影没关系。
不过,复映过亿的票房(最终票房1.77亿元),对西影来讲,可真的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能发现《大话西游》的素材,也就能发现其他素材。但什么时候公布这些素材,是门学问。比如2012年,西影工作人员在库房里发现了张艺谋《红高粱》的拍摄素材,但直到2018年才公之于众。因为这年,张艺谋新电影《影》上映了。
这一次,复映的《红高粱》,虽然还是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但又是就连张艺谋都没见过的船新版本。
《红高粱》复映票房收入34万。四年前,《红高粱》就重映过,那一年搭的是电影《归来》的顺风车,但最后依旧是票房惨淡。连个数据都没有。
04
后来很多人吐槽,西影用《大话西游》圈钱的行为有些明目张胆。但《让子弹飞》里汤师爷讲,挣钱嘛,不寒碜。
没有什么事不是《大话西游》重映能解决的,如果重映解决不了,就来个加长版,如果加长版不行,就拍新的。
只拍电影,是不够的。那是刘镇伟才干的事儿。
这世界上,万物皆可《大话西游》。
比如打造贵州大话西游主题漂流园项目。推进大话西游3D动画电影的成型,并计划与国内一线游戏制作企业深度合作。
在2017年的时候,有个朋友在西影厂,确实遇到过一群小猴子。应该是拍完戏后的一次合影。
这部号称要在2018年上映的萌娃版《大话西游》,最终在网上难觅踪迹。但西影在整活儿这件事情上,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没等来《大话西游》萌娃版,没等来动画版。但在2019年,这一年的十月初,西影凭借《大话西游之成长的烦恼》冲入国庆档,在大片的激烈厮杀之中,豪夺45万票房,7天之后飘然远去。
很多搞影评的,又又叒站出来讲,西影这是在圈钱。但却从根本上对这部电影缺乏了解。
我一个搞电影评论的朋友就说,这怎么能算圈钱呢,讨论一个人脑子好坏的前提,不应该先确认ta得有脑子吗。其次这部电影是真诚的,在介绍里第一句写的都是“本片非常适合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观看”。为什么写这句话,因为14岁以后属于心智正常,就能辨别电影好坏了。
2020年,西影的大话西游IP产业,补上了最重要的一环——网络大电影《大话西游之缘起》,于11月在横店正式开机。
虽然从目前的剧情介绍来看,这注定是一部让人挠头的电影。但在未来,可以想见的是,西影的西游之路还会继续走下去,《大话西游》还会被反复的不断地拿出来消费。
《海贼王》顶上之战的末尾,白胡子与众人告别,“新时代没有能承载我的船”。
电影行业的大IP时代,也没有能承载西游题材的船了。动画片《哪吒》的上映,是西游题材跟封神题材的一次交接。过往的那些年里,涌现出了无数个关于西游题材的影视剧,已经将这个题材透支殆尽。
《大话西游》自刘镇伟周星驰开始,最后又由刘镇伟收官。之后无论是重映还是加长版,只不过是情怀的一次次透支罢了。只是这份情怀能坚持多久?西影继续炒这碗曾经被他们称作是文化垃圾的冷饭的机会还能有几次?
是心里有数,还是心里没数,只有西影自己知道。虽然他们曾经也拍过《封神榜》,但那版《封神榜》因为过于炸裂,播出几集之后,就被要求停播了。
参考资料
西影厂到西部电影集团 一个电影厂和它的时代,新京报
《情癫大圣》—刘镇伟之谜,南方都市报
西安电影制片厂变迁,央视《面对面》
忻钰坤丨我知道拍电影挺难,但没想到这么难,《一席》演讲
《大话西游》重映调查报告,时光网
西影集团意外发现《大话西游》未曝光素材,西安晚报
作者 | 陈锵 | 贞观作者
西游系列电影为什么总是烂片
想要明白周的西游伏妖系列电影来由,先从周如何走上“神坛”说起。封神分水岭:《大话西游》成网络文化现 象
1992年,《唐伯虎点秋香》在内地公映, 这是第一部正式进入内地市场的周星驰电 影。观众原本准备看巩俐重演经典电影 《三笑》,却意外接触了来自香港的“无厘 头”文化。不适应的人没看完就立刻退场, 也有人很喜欢。《唐伯虎点秋香》票房不 错,进入了1993年上海十大卖座影片的行 列。不过当时内地媒体还不太能欣赏周星 驰,有报章如此评论:“影片严重脱离生活 实际,内容虚假荒诞,演员表演肤浅,人 物形象完全失真,令人恶心的镜头比比皆 是,缺乏应有的美感。”
1994年,《大话西游》打算和西安电影制 片厂合拍。一向出产艺术片的西影厂并不 喜欢这个剧本,但考虑到周星驰的商业号 召力,仍然与其合作。当时的副厂长张子 恩觉得这部电影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 求,只能算“文化垃圾”。
《大话西游》上映后的商业成绩并不算 好。香港观众普遍认为这部电影凌乱难 懂,最后香港票房为2532万港元,在周星 驰作品中属中下成绩。台湾地区片商也大 倒苦水,说“赔得很惨,以后对周星驰都没 有信心”。收入最少的是内地,观众反应冷 淡,不乏中途退场者,有些地方的电影院 干脆没要电影下半部的拷贝。
没有人知道,一场狂欢正在惨淡中酝酿。 据《大话西游宝典》一书考证,最早给 《大话西游》好评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 生。1996年,结束影院萧条放映的《大话 西游》将拷贝传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立刻 博得满堂喝彩,习惯了传统电影表达的学 生初遇无厘头和时空穿梭,惊为天人。他 们开始四处寻找剧本,背诵电影台词,研 究月光宝盒的意义。有人开始通过盗版 VCD反复观看揣摩电影。
真正在传播中发挥作用的是清华大学的理 科男。1996年进校的清华计算机系学生肖 刚回忆,水木清华BBS当时文艺气氛浓 重,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生僻文艺片的影 评。1997年国庆以后,他发现有人在水木 清华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曾经有一份真 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 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月光宝盒是 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直到有人 告诉肖刚那是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的 台词,他才明白过来。肖刚很快到夜市买 了盗版碟,和几个同学一起到有光驱的北 京同学家中观看。看完电影后,学生们为 周星驰所折服,他们认为电影中的经典台 词还有很多,于是一到周末大家就集中起 来看盗版碟,一起记下台词。几个人分工 明确,有人负责按播放和暂停键,有人负 责听,有人负责速记,记下来的台词都要 被传到BBS上去。这种贴台词行为甚至是 有江湖竞争的,好几拨人都在做这件事, 一开始学生们比拼的是量,看谁贴得多, 后来则变成听写剧本,还有人把台词以外 的场景、动作都一并记进去。
清华学生对《大话西游》的痴迷令他们“流 窜”到其他高校论坛继续贴台词,普及《大 话西游》。据肖刚回忆:“到1998年底,如 果还有北京的学生说不知道这些台词,很 容易就被当成怪物。”
来自清华疯狂的普及最终让《大话西游》 成为了校园里的仪式和符号。学生们在校 园论坛里都用至尊宝、紫霞、菩提老祖等 网名,导致大家起名必须要加上复杂的前 缀和编号,例如“3号楼拎热水瓶的紫霞”。 大学生最流行的说话方式,是把《大话西 游》台词嵌进生活里的每个场景。教室外 忽然打雷,要喊:“打雷啦!下雨啦!收衣 服啊!”被索取物品时会不厌其烦地背 诵:“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 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
1999年是《大话西游》网上讨论的繁荣 期,鼎盛时网上有四五十个关于《大话西 游》的网站。2000年6月,即将毕业的中 国人民大学学生用集体观看《大话西游》 的方式作为毕业典礼。这是所谓“集体回 忆”和“一代人情意结”,就像罗大佑之于80 年代、金庸之于90年代初期的大学校园。
黄袍加身:“后现代主义解构”
2000年,张立宪(现《读库》主编)等人 编著了一本《大话西游宝典》,这本书里 搜集了网上关于《大话西游》的小说(可 视作“同人文”)、影评、周星驰电影的文 化分析,甚至包括各主演的明星档案。最 让编者们自豪的是他们找到了给周星驰配 音的石班瑜,给他做了一次认真的人物专 访。在今天来看,这更像一本纯真痴狂的 粉丝剪贴本,后来成为著名媒体人的刘 春,和专栏作家连岳,都有文章被收录其 中。该书首印两万册被一抢而空,各地书 店都出现了脱销的情况。
在序言中,张立宪写道:“有人以老一代的 口味说新的一代是受《大话西游》毒害的 一代人,而这些受《大话西游》毒害的新 人则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比前一辈 更智慧,人类在不断地更新自己,我们有 生命力,因为我们是新的。当我们年老的 时候,希望可以看到一个经我们手整理后 的美丽中国……’”
关于《大话西游》的评价能够引出“智 慧”和“美丽中国”这样的词,如何评判周星 驰,在世纪之交是判断两代人不同价值观 的重要指标。
2001年《中华读书报》采访了北大学生 后,这样解释《大话西游》的流行:“学生 们由于在中学受老师的影响,有一定的语 言模式,进入大学后又不可能直接把成年 人的社会语言拿来用,于是就出现了这个 语言缺乏的过程。他们急于找到一种可以 表达自己、表达大学新生活的语言……《大 话西游》戏谑的、荒谬的语言就在此时与 学生们一拍即?合。”
另一种常见的解读是把周星驰的流行和网 络时代连在一起:“周星驰随心所欲的说 话、行为方式,也正好符合网络人群的审 美标准:自由至上。同时电影中宣扬的无 等级社会,比如唐僧为师不尊,正好契合 当今网络的生存状况,没有权力话语,每 个人都是传播者,同时又是受众。”而在更 多的网络影评中,年轻人更看重电影中的 情感元素:小人物的奋斗和对爱情的忠 诚。
这股潮流中,一些学院派知识分子亦大方 表达对周星驰的喜爱,更复杂的解读随之 而来。2000年6月,北大东门的文艺青年 坐标“雕刻时光”咖啡馆举行了一场名 为“《大话西游》为何会受当代年轻人喜 欢”的座谈,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 (时年56岁)和六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一 起聊周星驰。他提到了解构这个概念:“首 先解构了师徒关系,第二个解构了人神关 系,第三个解构了时空关系,第四个解构 了生死关系。而没有被解构的一个是爱 情,另一个是信仰。”
后来频频被提及的“《大话西游》是后现代 主义解构”的观点在此时已经基本成熟。一 篇名为《从周星驰现象看后现代文化》的 文章中,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写到周 星驰的后现代主义形象,洋洋洒洒俨然学 术论文。不过,后来周星驰接受杨澜访 问,直接表示自己不懂复杂的理论:“很多 事情我都不知道”,“他们看到了我看不到 的东西”。
2001年,周星驰登上北京大学讲堂和学生 交流。媒体也跟进报道了“无厘头文化的流 行”,海量的媒体和网络讨论中,对周星驰 的“过度解读”显而易见。有个笑话这样 说:“周星驰上了一趟网,终于知道《大话 西游》的含义是什么了。”
慢慢跌下“神坛”
细心的星粉会发现,从少林足球开始,那些周的搞笑元素就流于浮夸了,是为搞笑而去搞笑。到了功夫,简直就是
不知所云。这种浮夸一直在,到西游伏魔、美人鱼一直都是。就是看看特技多过搞笑。与1996年之前的周的电影比,为什么为前后差别这么大?正因为一部片子编剧相当重要,周的经典片的编剧都是别人给他写好的,而从少林足球开始他单干之后,他自己参与编剧,风格突变也就在所难免,因为他18岁就出来电视台打拼,文化修养十分有限,能自己做主了自然就加上自己想当然的东西,也许他的能力只合适做演员,不能得干好编剧和导演,所以显得很吃力,平均几年才出一部电影。即使这样,50多岁的他已然满头白发,看西游伏妖做为他西游三部曲第三部,大量粘贴网络句子还拉上徐克执导,可见他越来越力不从心。只是当年他还在演,他的个人魅力撑着,大伙儿出于对他的狂热喜爱,顺势接受了他的电影。等到周自己抽身而出后,不再出演,专做编剧导演,虽然几年才出一个片子,但越来越多的人会慢慢醒悟。等了几年,等来等去只等到一部烂片。这已经不是原来的周星驰,人们认为他老了,其实正当壮年的他其实未老,只是他太自负,不再愿低下头接受别人的剧本,也不愿再做一线演员,而要做高高在上的老板和导演。慢慢的,他开始跌下“神坛”----正如他所说:我只是个演员。当然现在他不是个演员了,只是个导演。
说到周星驰,我想诸位不可避免的就会想到其电影的“无厘头”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贯穿了周星驰早中期的电影的始末,并在其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说到“无厘头”大家马上就会条件反射般的联想到周星驰。而无厘头电影虽非是周星驰的首创,但却是由周星驰的电影,而被人真正所熟知的一种电影类型。“无厘头”也是周星驰喜剧电影中呈现喜剧效果的一种常用手段。“而无厘头”这个词汇,最早是来自广东佛山等地方的粤语中的俗语,其基本含义是指某一事件或行为没有来由,即某一个人说话做事没有目的性、中心性和逻辑性,通俗来讲,就是胡言乱语,疯言疯语。所以在周星驰电影中,周星驰往往扮演的就是看起来有些疯疯癫癫乃至于癫狂的小人物。周星驰的电 影里大量传播一种反英雄情绪,我就是小人物,消解英雄,对庞大数量的普通大众来说,这很容易引起共鸣。本来喜剧演员本身就是个丑角,类似马戏团里的小丑做些翻跟头,摔跤,或是做鬼脸,自己打自己脸诈作疯癫以取悦观众的事,所以周有钱,做老板之后不再愿做喜剧演员就是这原因。
周的“无厘头”的风格喜剧电影本来无可厚非,但他错就错在对西游记的变味的改编上,他的西游三部曲,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不止是对西游记原著的不尊重,特别是对唐僧这个中国历史上作出极大贡献的圣僧(唐僧对中国的佛教乃至世界的佛教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唐僧即玄奘法师从天竺取经和翻译佛经对全世界佛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唐朝佛教的兴盛与玄奘法师从印度取来的佛经是分不开的,况且法师把取来的佛经翻译成中文;后来才有了中国大唐时期佛教的大兴。在唐朝时期佛教后来又东传朝鲜、日本,北传蒙古、俄罗斯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玄奘法师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人称三藏圣师 具菩萨果位,佛教法相宗创始人,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立宗主。据史料记载玄奘法师临终前预知时至,集众徒弟准备后事,作睡佛卧状,第五日中夜,徒弟问“和尚定生弥勒菩萨前不?”答曰。“决定得生”。言已气绝。迄经两个月身体面色依然如平常深睡一般。皇帝下敕葬于白鹿原四十里中白塔,后又因白塔太近烛帝城,又令改葬于樊川。一挖出棺,众人咸叹神异。因为经久埋痤,法师竟然色相如初。史上六祖大师是肉身不腐,玄奘法师也是一位肉身菩萨啊。)
周的西游三部曲特别是对唐僧是非常的不尊重的,可以说是在黑暗化,妖魔化的黑这位圣僧的。如果说黑他的三个小说虚构的徒弟,因为是子虚无有的人,没人会觉得难受,但是黑这个现实中真正存在的圣僧,就太过分了。央视版《西游记》不敢黑,因为人家尊重原著,因为原著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不敢黑,因为他知道玄奘法师是真正的圣僧,他只敢虚构出他的三个徒弟出来,作为法师的护法,保唐僧去取经成功。整部西游记以一个修行人,去除贪嗔痴三大心魔,转贪嗔痴为戒定慧,战胜外魔,终成正果取回真经的故事。写的是本心,一心向佛之心(唐僧),克服心猿(孙悟空等徒弟)意马(白龙马),战胜外魔(九九八十一难妖魔鬼怪)终成正果的故事。师徒四人如同一个整体,唐僧身为师傅是正心善念的代表,孙悟空是打杀外魔的利器,但也要止杀(克服心猿),不然与魔何异?所以孙悟空有紧箍咒的圈是无法摘下来的,也说明他与唐僧本是一体两面,唐僧念紧箍咒就是在降服自己的心魔(孙悟空)就好比和尚要把向外跑的心拉回来,就要不停的念咒一样,让心放在咒上,就能得到定就不会被外界所迷惑了。因为历史上唐僧取经只有他自己一人,所谓的孙悟空三徒都是他心魔代表,以小说形式来外显修饰而已。猪八戒好色性贪(贪)孙悟空好杀性顽(嗔)沙和尚好狠性凶(痴)。贪嗔痴三毒,是修行之人要降服的三头恶龙,其实就是他心中的心魔,能降服内心,才能战胜外魔,终成正果。所以吴承恩并没有黑唐僧,也没有黑西游,因为唐僧西游本是个很殊胜的佛事,影响世界千万年的大事,他可不敢黑。所以那些看了周的西游三部曲说是最能体现出原著的暗黑本质的人,都是自以为是,都是被周影响曲解西游,因为西游原著根本没有黑暗性质,如果你能看出黑暗来,说明你的内心是暗黑的,才会如此曲解西游。
正因为当年周的大话西游影响力太大,所以他黑唐僧的罪过也就越大,所以他一样得到了现世报,他的现世报就是也一样被人黑,他被向华强动员整个和他相关的娱乐圈子里的明星黑他,搞得众叛亲离,以前的合作伙伴,明星们都与他反目为仇,就连跟了他十几年的女朋友离开他后都成为仇敌,50出头就白发苍苍形同老者,孑然一身,个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可不止止是人品差,太看重钱就造成的,更多的原因是因为黑了圣僧得了现世报。现在西游三部曲黑得更变本加厉,这种果报最终地点是地狱了。所以做明星,有的时候是不可不注意,有的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特别是香港这么信神佛的社会,他竟然如此放肆,难道他不懂得尊重圣人吗?或者他没有看过西游原著?难道圣人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吗?下面贴下六小龄童的:反对观音和唐僧接吻拥抱
文学是平面的,成为影视剧作品后便是立体的了。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也不是胡说,名著的改编是有一个底线的,主要情节和这些角色的人物基本性格不能变。我参加的央视版《西游记》也有改编,唐僧师徒路经女儿国,女儿国国王爱上了唐僧,亲临禅房深表爱慕之心,唐僧一看愣了神:啊,太美了!随后他额头上直冒冷汗,但马上眼睛一闭,“阿弥陀佛”,理智战胜了情感。这些小说里没有的情节就叫改编,但是我们有一个原则: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最后结尾时,唐僧头也不回的上路了,女儿国国王眼泪汪汪的相送。如果你设想唐僧和女儿国国王有一夜情呢?那别说孙悟空、猪八戒了,恐怕连沙和尚也不干了。所以我觉得这都不是可以探讨的问题了,不在百花齐放之列。我们是研究和沟通如何来改编世界名著,而不是商讨孙悟空能否结婚生子,唐僧有否有浪漫爱情,猪八戒究竟是否大色鬼,沙和尚可能会有一妻多妾之无聊事,如果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对爱情的忠贞超过了对取经的坚定,这根本违反了这部文学名著的本意了。唐僧原型玄奘法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玄奘精神一直被尊敬和推崇,所以我希望改编者一定笔下留情,千万不要拿先祖的名著去开涮或戏说,甚至恶搞,要防止一些影视剧作品为了商业利益或一时的所谓收视率,满足少数人的乐趣而丧失艺德和人格。
记得有一次我去小学做讲座,一位小同学问我:“孙悟空一共有多少个女朋友?”我无言以对。《西游记》这部举世闻名的神话小说,成书四百多年来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世界各国不同文字的《西游记》大约有一百多种版本。2004年农历猴年,也是小说作者、文学大师吴承恩先生诞辰五百周年,江苏淮安楚州政府,为了表彰我们家族四代人为中国西游文化的发展和猴王精神的弘扬,出巨资在“吴承恩故居”旁建造了一座2700多平方米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启功先生题字)。馆内展出的三百五十多件文物都是我们捐赠的。我认为,孙悟空是中华民族偶像型的神话人物,不要认为神话就可以说胡话,改编也并非乱编。一部好作品不是迎合一时的所谓潮流,而是跨越时空,由时间来证明的。
中国独一无二的猴戏表演艺术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我们欢迎众多国家来关注我们的文学作品,但反对类似唐僧与悟空谈情说爱,或者观音和唐僧接吻拥抱。
九月底,38集电视连续剧《吴承恩与<西游记>》就要开拍,我主演吴承恩和孙悟空二个人物,告诉世人:吴承恩是如何写?为什么写?为什么只有他能写成《西游记》?同时,电影《西游记》也会在明年开拍,可谓中国“西游记年”。
谢谢大家的支持!
昨天的《北京晨报》刊登了对我们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李培森的采访,他表示“拍摄名著需要注意,一是门槛要高,不能谁想拍都能拍,必须有实力,万一把《水浒》拍成黑社会就没法看了,建议国家应该成立一个四大名著审查小组,就像现在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审查小组一样。二是不能过于市场化,当年央视拍四大名著不是为了赚钱,教育性艺术性是排在第一位,公司行为肯定是要利润,但是也要考虑名著的影响力大,为了钱失去其艺术魅力就错了。三是不能戏说,适当艺术加工很必要,但是孙悟空变得贫嘴滑舌、完全无厘头,那就不是孙悟空了。”对李主任的观点我很赞同,早在九十年代中期我就说过中国的世界名著不多,国家要立法保护,现在广电部的领导也开始重视这件事,陆续枪毙了一些戏说名著题材的电视剧,我认为今后还是要更加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百花齐放不是对原著精髓变味的改编,希望网民朋友都来关注探讨这个现象。
近期,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吴承恩与<西游记>》上,在此对所有给我写信的观众表示感谢,我会在完成这部戏后再给大家回复。
大话西游的含义是什么
真正爱情含义相爱却不能一起,有一种被命运玩弄的无奈。
该片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前去西天取经之前的孙悟空因要杀唐僧被观音菩萨惩罚转世为至尊宝而后遇见白骨精、蜘蛛精的传奇故事。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M5eFpvievlUngwOb29SQ?pwd=ybd1 提取码:ybd1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