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电视剧豆瓣评分(汉武大帝豆瓣评分多少)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武大帝》
《汉武大帝》播出的时候正值冬天,那一年我上初中一年级,众所周知,初一上册的历史教科书上,就有着汉武帝的大一统的内容,但是作为一直被灌输着《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等辫子戏成长的人,那时候的猫叔认为,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也不过于康熙乾隆等人,汉武帝是谁?刚初一的我,真的不知道。
教科书里也是寥寥可数,只有对霍去病的印象比较深,因为说他去世的时候,才24岁。当时还和同学开玩笑,说去病去病,还是没有去病,丝毫不明白这位少年英才对于后来的中国有多么大的影响。
记得这部剧还未开播的时候,就现在新闻联播里预告了,古装剧嘛,反正我喜欢看,再说还和我们的历史书相关,猫叔必须得瞅两眼了。
随着央视的金人飞像和三个圆标落幕后,开头的荧幕里出现了上述的三句话,配着震撼的音乐,让人惊叹不已。那时候,作为一个青少年,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浪漫和富有幻想的年纪里,这样的话语对着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接下来的序幕,是韩磊老师演唱的《最后的倾诉》,雄厚的声音配以浓郁的草原风格,起伏跌宕,搭着更加有着古汉代风貌的画面,让人觉得似乎穿越了历史时空,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历史轮回里。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
《汉武大帝》,这部剧我追定了,从此不管不顾的当时学校新开设的晚自习,我也要断断续续瞄上两眼。
这部剧是我用心正儿八经追的第一部历史剧,真的是把所有的心情和浪漫幻想用在了这里面,我喜欢里面的很多角色,有时候就把某种幻想寄托在某个角色里,如青年汉武帝(杜淳饰演)、张骞(任重饰演)、卫青、霍去病等等。
也忘了什么时间,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看了一张报纸,名字叫作“还原历史剧本来面目,三堂会审《汉武大帝》”,那时候才知道对于这部剧,社会上还有很多的质疑,如太现代的白话台词,司马迁为什么有胡子,对汉武帝是否太过于拔高,他是否能够称得上“大”字,剧中张冠李戴的情节,整部剧头重脚轻等等。
猫叔第一次知道了,在此剧之外还有另一种声音,叫作质疑。之前,就是我和同学们热议的剧情是怎么怎么样,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被这部剧的整体风格震撼了,都特爱它。
那时候,我也是从那张报纸上学会了质疑,开始对电视剧有了批判的思考,在此之前,电视剧怎么演,我就怎么看。然而,对于《汉武大帝》,我实在质疑不起来,因为它给猫叔的震撼太大了。以至于多年以后,总会抽时间翻看两眼,它给人一种时代似的感动。
本剧最受质疑的,其实还有配乐,无论是片头曲《最后的倾诉》,还是片尾曲《等待》,抑或是插曲《千百年之后谁又记得谁》等等。有人就认为“燃烧自己温暖大地”这样的歌词,形容汉武帝这位暴君不合适,也有人认为这首歌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格,不像是对古汉风貌的回述;也有人说《等待》和《千百年之后谁又记得谁》描述的太像爱情歌曲,很不适合历史古装剧。
不过,几经多年,这些歌曲配着《汉武大帝》,给人的感受反而更是精彩。对它曾经的质疑,已经慢慢消去,现在更多的是一种享受。
这部剧最为经典的地方,就是旁白,堪为教科书一般。猫叔查了资料,不知道配旁白是谁,有人说是王绘春老师,确实这个声音和八爷很像,不过八爷的配音貌似也不是他自己的吧,估计配音就是同一个人。这个旁白,从张骞出使西域,刘彻目送远程队伍的时候,就给了我一次震撼。后来卫青的河朔大捷,到主父偃的筑城之论,接着霍去病的河西走廊之战,以至于后来的观天台前与太史公的论述天象,一系列的富有磁性又有感情的旁白,使人将曾经的历史联系到现在的情景,一种跨时空的沧桑感与民族感油然而生。特别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搭着万象星空,气势磅礴的磁性声音配置,令人神往。
有人说《汉武大帝》头重脚轻,确实这个样子,时隔多年后,我才发现,他前面讲述汉景帝的故事并不少,而汉武帝时期主要讲述他前半期打匈奴和最后巫蛊之祸,这貌似很符合胡玫导演的风格,《雍正王朝》也是这样。而且,在本剧中,作为第一男主的陈宝国老师到了第22集才正式露面,给了杜淳六集的时间作为缓冲,以至于很多网友开玩笑,说《汉武大帝》真正的主角,是我们的不老男神春坨公公,因为他从第一集出现,一直到54集,堪称本剧里活得时间最久的一位人物。也正是由此,春坨的去世,给了许多人一种感觉:汉武帝时期整体走向了没落。
本剧是从汉景帝前元元年开始讲述,一直到汉武帝后元二年,前后跨越时间达七十年之久,让人觉得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江山代有人才出,大跨度的时间,令人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与风流人物的轮回。在沧海之间,就是一粟。浩淼广宇,连接着天地与时空。
到了最后的巫蛊之祸,卫太子一族的灭世,让人感到十分的惋惜,因为卫青、霍去病他们的去世,已经让观众把情感,寄托在了下面的卫太子身上。然而,历史是不可转变的,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无情与遗憾。
当汉武帝托孤,赐死钩弋夫人之后,本剧开头的画面出现了,就是他与太史公的精彩对话。或许本剧的主创者们,想通过司马迁这个精神上的自由者,来衬托汉武帝的一生吧。其实,也不需要衬托。因为,他的一生太精彩了,本剧也太精彩了。
当教科书式的旁白再次出现时,本剧已经大结局。汉武帝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这个时代对后世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个时期。
这部剧结束之后,猫叔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它将那个时代的风貌,深深打印在了心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剧情,它总会带给人一丝涟漪。许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情怀!对,《汉武大帝》拥有着一种大情怀,它就是本剧开头的旁白!
也正是这种情怀,在本剧一开始饱受着质疑,而十五年之后,观众对它的评价却越来越高,在对国产剧严苛的豆瓣上,竟能高达9.1分。
同是胡玫执导,为什么《汉武大帝》的评价远不如《雍正王朝》?
《汉武大帝》与《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导演是:胡玫,中国女影视导演。分别在这两部大型历史电视剧中获奖,文学巨子,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这两部电视剧中,真实的塑造了历史上两个不同朝代的一代帝王的逆袭之路。这两部电视剧,以气势磅礴的气势,导演出各朝皇帝不同的风格人生之路。
《汉武大帝》是由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帝,以刘彻的幼年开始。他的执政生涯,喜怒悲欢,政治一步步的成长。继位,掌权,战匈奴;出使西域,一个个国策,计谋都让陈宝国演绎得有血有肉。
《汉武大帝》的精隨,是演员,导演文学理解度和想象力发挥的结晶。剧中汉武大帝的威武,霸气;生与死战乱中的运筹帷幄,爱恨交织,忠奸的爱增分明,都是收视率爆棚的保障。
《雍正王朝》是由唐国强,焦晃主演的,也是从冷面王四阿哥胤祯,在康熙帝传授继位后,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波澜壮阔的一生。
朝堂中权谋斗争,九子夺嫡;科举舞憋,国治民安,奸臣当道等现状。雍正抓住有通天之朮的邬思道,在他的运营中,大刀阔爷,组建军机处,计战年羹尧,让朝野在动乱中平稳的生存和发展。
这两部电视剧,同是胡玫导演的,虽然命运迥异,口碑,评分差距具大,但它都是一部有着历史深度,文学艺术性颇高的大型历史电视剧。
它们剧本都是有着沿袭传统的古人思想,拥君,爱君,君王至上。它真实的在现了古代朝堂中忠奸难分,得与失难以平衡的错丛复杂的人物性格。
汉武帝的大气,纵横天下的头与始,时代造英雄,坎坷不平的一生;雍正皇帝的霸气,勤俭爱民,锐意改革。唐国强在剧中,演绎得淋漓尽致,颇得人心。
汉武帝与雍正,两个不同朝代的一代明君,都是历史上千古一帝。他们英明神勇,威振八方,他们的逆袭之路,充满了算计,荆刺,步步为营…
而《雍正王朝》,一个个故事情节中,从每一个人物复来的人物性格,真实的还原了每一个人物形象。让观众品尝到善与恶的较量;忠与叛个性鲜明,人物形象饱满。
《雍正王朝》的格局与《汉武大帝》更胜一筹。胡玫用心以女性的细腻的情感;扎实的文学基础,揉和了艺术和历史,给观众带来一部中国历史上帝王权谋之朮,最经典,最真实的帝王世家。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