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产电视剧都怎么了,国产电视剧质量好吗
国产电视剧怎么了?
以前的国产电视剧争相斗艳,百花齐放,随便打开电视机就能一直看下去。
而现在拿起手机,打开各大视频app,点进千篇一律的美图式海报,没过几分钟便被劝退,又回到刷短视频消磨时间的模式。
幸好,这样的趋势有转变的迹象。
从今年开始,网剧异军突起,从年初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部大热口碑网剧出现,如《我是余欢水》、《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
这三部剧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短小精悍,集数都是12集;二是直击灵魂深处,都是现实题材。
《我是余欢水》是社畜日常,《隐秘的角落》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沉默的真相》是司法公正的难以伸张。
可是,多年前国产电视剧还是一片春风,还不至于为一年只出一两部好剧而兴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产电视剧越来越差?
想要搞清这个问题,先得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国产电视剧是如何发展的?二是国产电视剧是怎么变差的?三是国产电视剧该怎么发展?
国产电视剧是如何发展的?
7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动乱和多年的困难时期。
在改革开放的感召下,百废待兴的中国,各个方面都在反思和改革,电视剧作为精神食粮随之蓬勃发展。
80年代是名著的改编热,也是黑白电视向彩色制式转变的时期,电视剧的模式不再样板化,趋向于多样化。
到了90年代,大陆的电视剧日益丰富多彩,产量实现质的飞跃,几乎以每年1000集速度递增。
在政策上也是利好消息,国家规定黄金时间只能播内地剧,一部电视剧最多可以上四星,由此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收看和生产平台。
这十年是内地电视剧的黄金十年,由此开启了下一个辉煌的十年。
90年代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正值国内大力普法,因此出现了许多质量奇佳的警匪剧。
如2000年的《命案十三宗》、2002年的《中国刑侦1号案》、2001年的《黑洞》,以及1999年的《刑警本色》等。
其中2003年的《征服》是国产警匪剧的佼佼者。
孙红雷饰演的刘华强过于深入人心,在中国同类题材剧领域留下了一个几乎难以超越的黑老大形象。
同时,也让《征服》有了三大名场面,“这瓜保熟吗”、“不气盛叫年轻人吗”、“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普法任务完成后,普及历史走上了舞台。
抗日剧迎来了春天,各种类型如雨后春笋,都在尽力守住阵地。
如讲述脱逃的《江塘集中营》,戏说民间抗日的《地下交通站》,以及小孩与日寇机智过招的《小兵张嘎》。
除此之外,史诗抗日剧有《历史的天空》。
《历史的天空》的讲故事能力远胜于许多电视剧,以姜大牙为切入点,展开了一代人几十年的命运波折。
而且该剧并没有避重就轻,基层的勾心斗角、官员的明争暗斗、党派的利益纠葛全部都演绎了出来。
爽剧有《亮剑》。
《亮剑》里有天不怕地不怕,连天王老子都不怵,但就怕旅长的李云龙,浑身充满混不吝的气质。
还有有血有肉的小兵王有胜、干他一炮的柱子、战至一人的孙德胜、亦兄亦友的和尚,以及理想至上的赵刚。
文艺抗日剧有《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团长》拍摄如电影,表演似话剧,以远征军历史为背景,探讨鲁迅式的国民性以及哈姆莱特式的生存命题。
剧中的他们虽然不是战争中被歌功颂德的大英雄,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民族胜利墙上的一块砖,缺了谁,这面墙都会倒。
这两类紧跟政策的类型剧完成后,国产电视剧真正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玄幻剧由周易影视原创制作的《水月洞天》。
整部剧从头到尾没有明显的漏洞,逻辑清楚,世界观宏大,而且全剧几乎没有一场吻戏,却成了许多人童年里萦绕至今的意难平。
权谋剧有国产第一神剧《大明王朝1566》。
其争斗场面几乎涵盖了每一个领域,包括政斗、官斗、政商斗、政民斗、民族斗,以及官与天子斗。
每一条争斗的线都异常精彩,只要在里面露脸的角色,都是聪明之人,没有一个人是脑子短路的傻冒。
武侠剧有李亚鹏、许晴版的《笑傲江湖》,黄海波、王艳版的《武林外史》,吴奇隆、朱茵版的《萧十一郎》。
此外,还有苏有朋、贾静雯版的《倚天屠龙记》,捧出了颜值天团,以及胡军、刘亦菲版《天龙八部》,也有颜值女团出现。
这些武侠剧之所以引人向往,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股侠气。
主旨要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要么是拯救族人、光复门派、弘扬武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武侠不是他们恋爱的皮囊,没有卖萌撒娇的媚与俗,有的是侠骨柔情、一身正气、赏心悦目和行云流水。
军旅剧有《士兵突击》。
一个孬兵许三多成长为兵王许三多,他有点费班长,用坏了两任班长史今和老马,影响了两位领导袁朗和高城,激励了一个好友成才。
他的蜕变源于两句话,分别是“不抛弃、不放弃”与“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喜剧有《武林外传》。
整部剧场景简单却处处充满温情,喜欢的人在楼上和隔壁,爱慕的人在江湖与庙堂。
可他们从未趋炎附势,选择了平平淡淡,就在同福客栈的方寸之间,谱写属于自己的幸福美满。
他们的市井生活,很具烟火气、他们的功夫很低、他们的屋顶最惹人喜欢、他们的爱情和友情令人羡慕。
古装剧有《铁齿铜牙纪晓岚》。
一群老戏骨在戏里针砭时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不是现在从头到尾只顾谈恋爱的宫廷戏所能比的。
青春剧有《恰同学少年》。
他们的青春生活,有峥嵘岁月,一起忆往昔;有风华正茂,可以挥斥方遒;有书生意气,共同指点江山。
在剧中,他们是一群年纪不大的少年,但他们却能够在苍茫大地间,激扬文字,探讨谁主沉浮。
现实剧有《马大帅》。
《马大帅》是一出现实悲喜剧,通过喜剧作品刻画生活的苦辣,凸显现实的灰暗,于笑声中见悲悯,将苍凉精神内核包在密集的笑点之下。
谍战剧有《潜伏》。
剧中有一心为国的余则成、老谋深算的吴站长、心狠手毒的李涯、唯利是图的谢若林、阴险小气的陆桥山,以及匹夫之勇的马奎。
他们之间的交手,让《潜伏》有了敌后潜伏时的惊与在诡谲暗战中搅弄风云的险,以及纯粹理想的奋斗和可歌可泣的牺牲。
然而2010年后,这种良好势头戛然而止。
由此开启了一烂再烂的十年,第二个问题“国产电视剧是怎么变差的”随之而来。
尤其是2011年杨幂主演的《宫锁心玉》的出现,让收视率成了衡量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最高标准。
再加上2014年流量和IP的盛行,让资本入场,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粉丝经济成为主流,饭圈文化泛滥,电视剧的质量自然就变得层次不齐。
雷剧、神剧层出不穷,都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
如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枪斗术的《神枪》、包子雷的《敌后便衣队传奇》、石头打飞机的《铁血使命》、裤裆藏雷的《一起打鬼子》。
注水成了常态,一部本可以20集讲完的故事,被强行拉长到50集、60集,甚至是70集。
如又臭又长的《择天记》、基腐没内涵的《陈情令》、虚假职场剧的《克拉恋人》、每秒都在挑战底线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抠图、替身、烂演技,一遍遍的折磨观众的眼睛。
如废材的《解密》、尴尬丛生的《是!尚先生》、抠图成瘾的《孤芳不自赏》、抽风的《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
虚假数据带来了国产电视剧的泡沫经济。
如《楚乔传》成为电视剧史上第一部在播期全网播放量突破300亿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曾用33天,58集、309亿次的全网播放量登顶热搜。
这一转变来自于2015年。
从这一年开始,被烂剧荼毒的势头暂时缓和,也由此得出国产电视剧该怎么发展。
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编剧和导演;
如孔笙执导的《大江大河》和《琅琊榜》,以及王倦编剧的《庆余年》,他们看重的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所以有他们坐镇的电视剧才会是精品保证。
二是重视演员的业务能力,不再迷信偶像;
如2017年从年头火到年尾的《人民的名义》和2015年横空出世的《伪装者》,这两部剧都是启用老演员,放弃了可以带了客观热度的流量。
事实证明,用过硬的演技贡献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对手戏,远比前期的一时流行划算。
三是重视口碑导向,用质量说话。
如改编天下霸唱《鬼吹灯》第二卷的《龙岭迷窟》,与刑侦推理剧《白夜追凶》,都是借助口碑出圈,成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同为潘粤明主演的《怒晴湘西》,开局祭出一堆王炸,炸出了一众死忠粉,可随着剧情的深入,变得支离破碎,热度便开始下降。
任何影视作品都是有时代性的,政策和时代的变化都会产生一批糟粕和精华。
但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他们经受住了历史的沉淀,不会被侵蚀原因在于内核的牢固。
他们是金子,他们不害怕大浪淘沙,他们不论是否被人看见都在发光。
推荐阅读
「姜子牙」不是烂片,而是动画版的《沉默的真相》
中国女排本可以做得更好,却因场外风波,变成了《夺冠》
主题曲每个人都会唱,主演是中国喜剧天团,该片注定会火
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不接地气了?
为什么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不接地气了?
一方面是由于国产电视剧的情节设定自身较为不光滑,从而跟现阶段的演艺圈自然环境相关,更跟现阶段的艺人基本功相关。他们的国产电视剧并非一直好大喜功,老一辈电影导演所拍的电影都特别务实求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当老一辈的电影导演逐渐祖师爷赏饭吃以后,新一代的制片人和艺人让大伙儿很失望。这也不要全怪艺人和电影导演,现阶段的演艺圈作风相对来说差,好多人认为拥有总流量就拥有一切,根本就不容易去在意国产电视剧的品质。关于你问的这种情况,我能从下面3点作出表述。
一、国产电视剧的情节自身较为粗糙。
许多国产电视剧实际上早已不可以用不光滑来描述了,由于这种国产电视剧是同时剽窃别人的念头。例如我们看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十分火,最终就会产生各种各样了不起的母亲、了不起的爸爸这种国产电视剧。我对这种个人行为表明十分无奈,这般低质量的台本,不要说有态度了,乃至连品质都算不上。
二、娱乐圈的作风也较为急躁。
现在的演艺圈关键注重总流量,无论一个演员的演技如何,也不管一部著作的质量怎么样。只需能请来流量小生,这部剧就有些人看,从而有许多粉丝们跟随。也正是如此,他们的国产电视剧愈来愈好大喜功,不但看起来十分伪劣,更看起来十分夸张,彻底没了日常生活的气场。
三、演员的功底比较差。
老一辈的艺人拥有特别好表演基本功,这些艺人才算是真真正正的艺术大师,但对许多新生代演员而言,我己经好长时间没有见过新一代的真真正正的艺人了。除开我们经常提起的张一山和易祥千玺,别人只不过长得好看,加上资金的借机炒作,因此才可以当明星。有这种大牌明星存有,当然也不会有接地气的国产电视剧。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国产电视剧越来越不堪入目,有知道是为什么的吗?
首先,编剧的话语权不高,容易被资本、市场、导演、甚至有背景的演员绑架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
实。
遭遇以上困窘的,不仅仅是不知名的编剧,就算是知名编剧,也一样难以幸免。编剧过《霸王别姬 》《活着》的芦苇,有“中国第一电影编剧”的美誉,也是国内难得的既有深
厚积淀、又有故事架构能力的编剧。
尽管《霸王别姬》《活着》让他功成名就,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他也失去了对剧本的主导权。
一、吴宇森筹拍《赤壁》时,邀请芦苇写了一个剧本,但最后吴大导演只借用了芦苇剧本的一个小情
节,其余全部弃用。
原本,《赤壁》可以成为一部有商业价值的艺术片,最后变成了一部纯粹的商业片。
所以,才有了林志玲用娃娃音说的那句“萌萌,站起来”。此外,芦苇还为王全安拍摄的《白鹿原》创作过剧本。
芦苇花费数年时间,删改七次完成了剧本,最后采用的却是王全安自己花费16天写成的稿子。
电影一上线,惹得芦苇大怒,直接在网上开撕。
二、编剧的低地位,限制了他们创作能力的发挥。而那些能够写命题作文,又能迎合资方和市场的人,即使产出的内容大同小异,反而更受行业欢
迎。其次,国内的电视剧是按集卖的,多剪一集,就能多出一集的收益,让注水成了常态。
汪海林曾说,18年一集戏已经能卖到1200万,如果一部剧能够达到80集的量,就能有近10个亿
的销售额,此外还可以广告植入,又是一笔钱。
三、所以,编剧只能不断注水,也难怪如今我们看剧,不少时候开二倍速还嫌慢。再者,编剧行业也是要追热点的,一个类型火爆了,资方留给编剧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三个月。
这么短的时间,如何出精品?
套路化创作、洗稿、抄袭就成了捷径。
有的剧本采买方还会直接拿出数据分析,告诉编剧怎么写才能受欢迎。
拍摄过程中,剧本更是说被改就被改,有时候编剧本人根本不知情。
这样的创作环境又如何能出好作品?
四、影视剧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是需要沉淀、积累,带着敬畏心审视的。如果,剧本只是被视作一个赚钱的商品,一种快消品,那么,这个行业的意义又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国产电视剧变得浮躁虚化了,一个字钱。
因为拍得过于真实很难拿到赞助,没有赞助就赚不到大钱,所以现在的制作方都选择了为钱低头,
从而放弃了真实性。
这样的结果导致国产电视剧都是满满的空间风,装裱华丽,内核空洞,甚至更多是无病呻吟,为赋
新词强说愁。
在压力愈重的时代,贩卖恐慌是理想,嘲笑别人是发泄,国产电视剧深谙这一点,我们也只能跟着
附和。
毕竟无力改变现状,残存的那点理想早已消磨殆尽,那就跟着大众表达愤怒,总归是一种释放压力
的方式。
换句话说,本来生活就是够苦了,谁愿意看电视剧上别人的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永远都是被
认同的真理。
五、而国产剧里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边立着贫穷人设,一边每天走时装秀场。电视剧虽然不能让主角灰
头土脸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但是把奢侈品包包换一换,也不至于观感如此出戏。每次看剧都觉得,
我的钱和他们的工资仿佛不是同一个币种
初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关乎自己的职业前途,在工作上别说是战战兢兢,至少也是如履薄冰。
状态是忙着工作,不敢出一点差错,有什么任务都要积极顶上。另一方面,刚摸到职场的边儿,
未知的环境让他们的社恐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谁还没有过刚刚入职,有问题不敢问,老板的面都不
敢碰的状态呢。
但是电视剧里的主角,经常靠自己的“智慧”做出一些惊人的事迹。
国产剧里刚毕业的职场新人,除了总是处处得到眷顾的笨蛋美女,就是一路开金手指的天才女主角。
六、总是能化险为夷,轻松打脸反派,一次次让有经验的老员工被一个实习生折服。重要项目中自己的方案独得大老板欣赏,全体员工都对这位天才实习生表示惊讶,立即安排反派给
她穿小鞋。甚至领导都开始嫉妒她,暗暗跟她抢功。别不说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啥都不会干,那种一上来就解决公司大问题的智障剧情,你这么厉害
还需要打工?
至于反派穿小鞋,现实中的同事哪有时间关心新来的实习生姓甚名谁,每天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去躺
着不爽吗?
别说领导从实力和职级上都不存在和实习生竞争的可能性,其实很多领导连关注和栽培的工作都没
必要做:你做得不好,有的是替补的人。《二十不惑》里,姜小果 在新人入职的时候,大家自我介绍,同事都是毕业名校,港大之类的学
校,她说她是来自东北(一个二本),HR干什么吃的,招人都不筛选简历的吗?进公司后,一个普
普通通的小实习生女主,能同时得到三个不同类型男性的喜欢,领导又披外套又陪着拔智齿,停电
送她下楼,接住差点摔下来的她,像是给她做秘书。
七、到底是什么样的编剧才能写出和领导谈恋爱这种剧情的?先不说领导一般从年龄上大你一轮,大家
对领导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和唐晶讨论新来的实习生,看人家的简历说简历上写着她刚和男朋友分手。这到底是什么脑洞写出来的,和男朋友分手写在简历上?这是什么迷惑行为?顶多招聘的时候
问一句:有没有男朋友。
还是罗子君,公司同事泄露了机密,她去套人家话,说:我没有说这个文件你是打印的还是复印的,
你怎么就说你没有复印,编剧,没事干去找个班上吧,既然是机密文件,怎么可能允许你随意打印复印?你们公司没有摄像
头吗,打印机是要刷工牌的,后台还要记录的,调出后台数据,打印还是复印全部都有备份的,工
号多少的员工操作的,操作时间能给你精确到秒,操作内容一目了然,而且,打印页数超过20页,
你打印的内容立刻被发送到领导的邮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