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武侠剧,精品木偶剧

时间:2022-09-21 20:06:40阅读:590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6日讯(记者万旭明 通讯员蒋艳丽)2016年,大型原创木偶剧《罗汉传奇》登上舞台,拉开了武汉杖头木偶发展的新篇章。时隔5年,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将推出新版《罗汉传奇》,于11月18日、19…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6日讯(记者万旭明 通讯员蒋艳丽)2016年,大型原创木偶剧《罗汉传奇》登上舞台,拉开了武汉杖头木偶发展的新篇章。时隔5年,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将推出新版《罗汉传奇》,于11月18日、19日亮相第八届武汉国际戏剧演出季,在中南剧场连演两场。

这是一个完全来自武汉的创作,《罗汉传奇》来源于武汉人熟悉的“归元寺数罗汉”,由“归元寺五百罗汉”中“沉思罗汉”的儿时传说改编而来。剧中的小和尚罗牯罗善良纯真,从小就懂得鸟语,为了救助被国王射伤的鸟儿,他下山来到“弃老国”,帮助被遗弃的老人们重返家园。2016年,《罗汉传奇》在中南剧场首演,一扫武汉木偶剧20年无大戏“上新”的遗憾。

5年过去,武汉杖头木偶常演常新,受到大小观众的喜爱。今年6月,武汉杖头木偶戏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则成为项目保护单位。

26日,新版《罗汉传奇》剧组建组。武汉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党委书记田清泉表示:“戏是改出来、磨出来的,新版《罗汉传奇》将力争打磨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木偶剧作品,实现一个剧目从高原到高峰的探索。”

据主创介绍,新版《罗汉传奇》将以武汉杖头木偶为主,同时融入布袋木偶、铁枝木偶等多种形式,并将大量运用电影手法,突破以往的形式单一、样式老套的木偶剧舞台演出。此外,该剧将运用大量象征表现的手法,诗意地展现舞台人物及人物心灵,达到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再现与表现相结合,实现夸张而不失本色、幽默而不失严肃、质朴而不失深邃、严谨而不失灵动,将敬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美德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少年儿童。

【编辑:张玲】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木偶武侠剧,精品木偶剧

请问有谁知道《七小罗汉》里面的发发是哪里人吗?有他的资料吗? 或者认识他的人,加我的QQ:361067713!

  扬州网讯 (实习生 关颖 记者 小维)“知道吗?拍《七小罗汉》电影里面‘发发’的是我们楼后卖鱼人家的小孩,在里面是主演。”前天晚上,网友“盛夏的果实”反映。
  五岁开始习武
  昨天上午,记者按“盛夏的果实”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小孩的爸爸——王卫宏。老王是淮安人,10多年前就来到扬州做小生意。王劲是在扬州出生的。
  老王介绍说,王劲从小就喜欢武术,小时候看了成龙、李小龙的电影后就特别想学功夫,希望有天能像他们一样厉害。5岁的时候去西安的舅舅家玩,他舅舅刚好认识赵长军。赵长军是李连杰之后,中国武术一个时期的领军人物,也拍过《武当》《神州第一刀》《海灯传奇》等影视剧。听他舅舅这么一说,也就同意小孩到赵长军武术学校去习武。在那里练了一年半,又转到河南省登封市少林鹅坡武术专修学院。
  老王说,小孩每年寒暑假才回来,他有时候也会去学校看儿子。“每天早上4点起来练功,练到7点吃饭,8点继续练,12点开饭。下午上文化课,6点吃晚饭,7点上晚自习,9点熄灯睡觉。”在这个雷打不动的时间表催促下,11岁的小王劲终于成了传说中的武林高手。
  三万人中选秀
  《七小罗汉》的故事与好莱坞卖座片《小鬼当家》如出一辙:曾志伟饰演的师父外出化缘,留下7个小罗汉看守寺院里的宝藏,“盗宝四人组”偷潜入寺,被7个小鬼整得生不如死。
  王卫宏介绍说,当时听《七小罗汉》剧组的工作人员说,确定拍摄计划后,导演傅华阳到少林寺附近的所有武校、甚至到少林寺武僧团里海选,至少看过3万个孩子的照片,这些小孩年龄5-12岁,武龄最长的6年,最短的也有3年,可谓个个都是“武林高手”,最终从3万个小孩选择了18个,其中有7个是主角,其他孩子戏份比较少,闲时要帮主角做替身。而王劲又是“七小罗汉”里的男主角。
  王卫宏说:“小孩能被选上,应该说这么多年的功夫没有白练,去年的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吸引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武术高手相聚峨眉山,进行武林争霸赛。特别是来自少林、武当、峨眉三大门派的弟子吸引了更多的目光。而当时少林弟子中最年幼的就是10岁的王劲,虽然他年纪小,但功夫已经不弱了。”
  看时潇洒拍时受罪
  今年4月,《七小罗汉》开机,所有小演员的家长都允许跟班。王卫宏也在剧组呆了20多天。这20多天下来,老王最大的感触是:“观众看电影
  的时候觉得演员很潇洒,但在片场,演员很辛苦,简直是受罪。”
  老王介绍说,有一场戏站在一个10米左右的高处,七小罗汉跳入一个小水潭中,小孩子们就这么跳下去了,我们家长在一旁看得特别紧张。王劲是7个小罗汉中的小主演,戏里戏外都是鬼点子多的小头目,大家都会尊称一声“劲哥”。可是这年头大哥也不好当,最后一场大决战的戏是在水里完成,孩子们知道后就迫不及待地下水打起了水仗。王劲就遭到了其他小罗汉的“围攻”,就连平日最闷声不响的“索索”也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老王说,剧组拍戏黑夜白天都有,特别是开工前10天全是拍通宵,每天晚上八九点开始拍,早上5点收工,吃个饭睡到下午三四点再起来。还好王劲习武多年,这样的倒时差对他来说很轻松。其实拍戏很烦人。比如王劲和其他小演员都剃了光头,不过每天拍戏前,都会有工作人员把小罗汉的头皮再刮一遍,然后再试戏服。准备差不多都要用上一个小时。
  “那时候曾志伟没戏的时候经常和我们这些家长一起聊天,还夸王劲拍武打戏挺有天分的。曾志传虽然是明星,但很平易近人的。”老王说。
  请邻居看电影
  7月23日,《七小罗汉》在北京首映,作为家长,王卫宏也应邀出席了首映室。“感觉有很多明星,不过我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所以也没兴趣追星了。”
  不过王卫宏作为小罗汉家长的代表接受了央视六套记者的现场采访,老王说,当时央视记者就问,让这么小的孩子去拍戏,做家长的怎么舍得。“我当时说,从小吃点苦,对长大了有
  好处。其实我儿子从小就喜欢这些,虽然拍戏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从北京回到扬州后,老王便请10多个街坊一同去电影院,看了《七小罗汉》,一位大妈说:“60元一张电影票呢,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进的电影院了。小家伙功夫太厉害,一条腿站着,另一条腿就能竖到头后面。”
  “这算什么。”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说,“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看到王劲了,就在这条街上玩空翻,一口气翻了几十米。然后又两手倒立走路。以前都是在电影上看到,没想到真有人能有这样的功夫。估计像我这样的,四五个也不是他的对手。”
  将与成龙李连杰合作
  今年底,成龙与李连杰将有一部新片开机,在《七小罗汉》中有出彩表演的王劲将有机会与自己的偶像同台演出。
  老王介绍说,小孩现在在北京电影学院,每天都有老师给他们上表演课,比如台词、表演、唱歌、舞蹈,大部分的集训都是在为成龙的这场新片做准备,当时拍《七小罗汉》前,他们也专门集训了一个月,然后才开始拍戏的。
  “明年春节,小孩是不能回家与我们一起过了。不过能把新片拍好,到时候再请大家去电影院看我儿子的电影。”老王乐呵呵地说。

木偶武侠剧,精品木偶剧

罗汉山的罗汉故事

罗汉山用了三年多建成却做到零事故,说到零事故,不得不提起293号罗汉,这是罗汉山三大传奇故事之一。 几年前,罗汉山上好不容易修起一条山路,虽然崎岖难行,但汽车总算可以上山了。一天,工人开着一辆大车,载着几十吨重的石头准备上山。车行缓慢,在一个转弯处车子忽然打滑,眼看车子冲出悬崖,如果从这么高的山上冲下去,可以想象会发生多么严重的事故。然而就在这时车子恰巧被一尊罗汉拦住,罗汉的头“嗙”一下飞了出去,掉下了山崖。大家惊慌之中下车一看,脸都青了,原来车的一个后轮,已经悬空在近10米的悬崖边。车身只要再往后一点,就会摔下山坡,后果不堪设想。
说来也巧,林志良先生正准备将四尊罗汉像送给这些农民工供养,感恩他们对于罗汉山的贡献,而这尊罗汉正是其中之一。工人们认为佛像断头不吉利,都不愿意供养这尊罗汉,便找林先生想要再换一尊。没想到林先生笑了笑说,全罗汉山的罗汉就属这尊罗汉最灵验,他用他的身子挡住了这几十吨重的车,显灵救了人,你们不好好的供养他反而要把他扔掉?这是什么道理?于是命人找回这尊罗汉的头像,让工匠重新安装好,并喷上了金身,就如同全新一般。因此,后来这些农民家中一遇到重要的事情都会常来祭拜,多有成效,十分灵验。这段故事也成为罗汉山建设史上的一段佳话。
如果你来到了罗汉山,可以找找这尊罗汉,这尊罗汉的手指就指着自己的脖子,罗汉山的人也都亲切的叫它“断头罗汉”。 三宝殿就是罗汉山“两条龙”中的一尊龙头,是罗汉山风水最好的地方。早在罗汉山建设之前,这里就供奉着一尊香山木的明代弥勒佛像。据说这尊佛像非常灵验,于是后来林先生专门为这尊佛像盖起了佛堂,成为罗汉山的第一座寺庙。
在罗汉山建设两年后,山上遍布了近200尊罗汉,初具规模。于是在林先生的邀请下,南普陀的主持则悟法带领僧团,准备为罗汉山,举办一次盛大的开光庆典。这也是南普陀第一次为一位居士,举行这么大规模的开光大典。这座寺庙作为罗汉山的正殿,通常会供奉三宝佛,而殿内的弥勒佛已经供奉多年,开光庆典在即,于是林先生打算日后再专门为三宝佛建造一座佛堂。
没想到就在大典的前两天,三宝殿却忽然发生了一场离奇的火灾。据说发生火灾时只能看到浓烟,却看不到一点火光。当林志良先生赶到山上,推开庙门时,供桌上烧的只剩一些残渣,四壁也都被熏得乌黑。而距离大典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来不及多想,林先生马上联系当时厦门最大的佛具店,请老板务必尽最大努力请到三宝佛。说来也很奇妙,短短一天多的时间,老板竟然真的请到了大小各方面都很合适的三宝佛,于是大家重新布置好了佛堂,圆满顺利的举办了开光大典。
事后,林先生向活佛问起此事,活佛却说这是件好事,虽然是一场火灾,但却没有血光之灾,没有生灵涂炭。其实是这尊弥勒佛在主动让贤,要将这个山上最好的地方让给三宝佛,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而林先生又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十分感恩这尊弥勒佛,于是不仅在三宝殿的供桌上,又供奉了一尊小弥勒,还特意在半山腰打造了一尊,重达8吨的弥勒佛金身石像。让人们永远都记住这尊弥勒佛让贤的故事。如今凡是来到罗汉山,上山下山便能看到那尊庄严慈祥的弥勒佛像。
由于当时佛堂本身除了熏黑之外并无损坏,而且时间紧迫,也就没做大的修饰,所以我们去到三宝殿,仍能看到墙壁和窗户熏黑的痕迹。这个故事也被传为佳话。
注:三宝殿也叫三宝地,相当于寺庙的大雄宝殿,也就是正殿。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一般有三种供法:一、供奉的是三身佛,即清净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佛(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佛或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二、纵三世佛,即过去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 三、横三世佛,即西方阿弥陀佛、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 走进罗汉山,顺延石子路而上,每一石阶总能感受到缠绕在你周边的佛曲和檀香味,此为该山“一阶一佛曲、一曲一罗汉”的典故,也即为该山的特色之一。这里因其定位的禅宗发展文化气息,才能使得自然与人文、现实与虚幻碰撞、融合、渲染。山滋佛,佛耀山,傍晚时分借着夕阳闲庭漫步罗汉山,深刻感受“草木披着佛的祥光,神山沾着经文的灵气”之韵味。 据说罗汉山有4条神奇的旅游线路,是由台湾来的行者蔡昂融居士将密宗修行融合道教养生及五行风水,并结合天时、配合地利根据信众的不同需要而专门设立的求健康的健康步道、求爱情婚姻圆满的幸福步道、求学求取功名的功名步道以及求财求事业的事业步道。这4条祈福路线都有各自专属的祈福参拜方法,甚至连登山时间、行走步法都很有讲究。这四条祈福步道分别包括十八罗汉步道、观音大道;幸福小径、同心锁道;功名小径、步步高升;成就小径、成功捷径;据说很灵验哦,有很多信众愿望达成之后前来还愿。
也由于罗汉山的大部分佛、菩萨、罗汉雕像都是有善心人士善心供养,所以罗汉山上有很多传奇故事,甚至每尊佛像背后都有不少传奇故事地图。也正因为不同的佛菩萨护佑,不同的景观旅游路线都有不同的参拜方式和不同侧重。下面按照罗汉山常规旅游路线分别介绍。 “让人们永远记住你们”“罗汉”群雕是以将近千尊佛像搬上山安放的12名劳动者为原型创作的。雕塑高约2米多,长近6米,由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的陈晓东花了2个多月时间创作的。
起初山上没有路,这些每尊几百斤重的罗汉都是由这些农民工一尊一尊用木杠,麻绳挑上山的。前后花了近10个月,虽然工程巨大,却创造了零事故的奇迹。这些农民工都是附近庙山村的村民,林志良先生为了感恩他们,纪念他们,便在罗汉山广场上最显眼的地方设置了这座雕像。这座雕像除了纪念意义外,我们仔细看还可以发现右下方有一个慈善捐助口。没错,这座雕像是空心的,它也是目前全国最大,最牛的功德箱。每年都会在罗汉山全体员工的见证下打开一次。林志良先生将这里面的钱全部捐出来用于慈善事业。让一代一代的人永远记住这些为罗汉山做过贡献的人们,让感恩的心,让这种大爱能够传递下去。 景观音乐艺术广场是2012年6月刚刚建成,建这个广场的初衷是想让周边的村民能像城里人一样拥有丰富现代的文化生活,所以这个户外舞台不论是音响、灯光还有老师都是堪称一流。林志良先生希望来罗汉山的人们和这附近的村民每个周末都能够在美丽的罗汉山夜景下尽情欢快地跳舞,丰富大家业余生活之余,又能带动村民提升文化艺术素养。在这里每个周末连续三晚都有大型的广场舞。附近的村民都会携儿带女前来参加,十分热闹。而带领大家热舞的便是由国家级舞蹈教练阳光(昂融阳光)老师和彩虹老师以及三个舞蹈爱好者组成的罗汉山明星组合“罗汉传奇”。
林志良先生希望她们作为能量舞蹈的创始人和推广者。林先生同时也希望以罗汉山为基地,以能量舞蹈为载体,将健康和幸福传播到更远更远。 进入龙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整排精美的《金刚经》书法墨宝石碑,这些石碑正是按照林志良先生《金刚经》书法原稿1:1精雕而成的珍贵墨宝,这条与墨宝相伴的长廊就是知名的罗汉金刚忏大道。
《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也称《金刚经》,书法作品高3米,长达30几米,全经5000多字,是林志良先生用了十天十夜的时间,以极为罕见的爨宝字体一气呵成,世界少有,极为珍贵,更是罗汉山的镇山之宝。
真迹被妥善珍藏在罗汉山,只在少数重大的庆典中才会迎请出来。有很多书法界、宗教界的知名人士、各地的朋友和不少游人都慕名专程从外地、香港、台湾甚至国外远道而来,就是希望可以有幸亲眼得见此瑰宝。林先生为了让更多的游人可以欣赏到这幅墨宝,并获得此殊胜无比的无上祝福。便请工匠用旬月之功,按照墨宝1:1的比例,勒石精雕,陈列于此,让人一见就忍不住“触目凝神,一读清心”。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号称万经之王(也有人称之为经文之父)。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林先生书写的就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金刚忏就是基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行之忏法,在佛法里有断除以往罪业,除尘扫垢之用。信众一入龙门便获赏此“金刚忏”,均沾法喜,业消福临,殊胜无比!很多信众专程来此地许愿,祈福。
在走金刚忏时,如果双手合十,眼睛微闭,默许个愿望,然后慢慢向前走,走到你很有感觉的地方停下来,转身走向石碑,将双手直至额头伏贴在石碑上,额头上靠到的字,便是对你愿望的开示,据说非常神奇灵验。 七星阵是把六个水晶球按上下倒置而重叠的等边三角形来摆放,中间再放一个较大的水晶球(代表日月金木水火土等七星),称为七星阵。
青龙七星阵是蔡昂融居士结合道教、密宗风水、奇门遁甲与大罡(gang)星,依天时地利人和摆设而成,是七星阵中能量最强的阵法。在开光的那天天显异象,星月交辉。(2012年)的农历4月16日,空中正好出现超级月亮,月亮变红,持续有15分钟左右)。此阵凝聚罗汉上能量,将磁场发挥至极限,并覆盖整座罗汉山,可净化全山磁场,消除个人负能量。对能量敏感的人站在下面4-5分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林志良先生说是先有了这尊妈祖才建了这座庙。这尊妈祖原是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的拍品。据考证很可能追溯的唐末,而且是非常罕见的带有印章的佛像。在她的左右裙摆有两个印章,左边是“杜(待考证)清河造”,右边是“岩州”,推测这尊妈祖出自岩州的宋清河之手。但岩州在历史上是个神秘的地方,唐代曾与岭南道置岩州,然历史文献除了载有其起置年代外,多不载其置废沿革及地望。岩州的下落自五代以后就没有人提到,好似失踪一般。据说是因为与皇帝名字相重,为了避讳而改名。
该尊妈祖的发现对历史考古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吸引了很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来进行考证。另外,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该尊妈祖是有装藏的,在其背后可以开启,一旦开启,她的身世将被揭晓,或许能够解开广东与闽南的妈祖起源之谜。妈祖庙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也是明代的。 莲花宫是莲花罗汉山藏传佛教的道场,莲花宫这里原来是个山洞,后来建成莲花宫,供奉的是莲花生大士。莲花生大士(梵文Padmasambhava,英文The Lotus-born)或莲花生大士。
莲花生,梵语音译为巴特玛萨木巴瓦,印度僧人。古印度乌仗那国人,当时藏王赤松德赞派使者请莲花生大士入藏传法,是建立藏传佛教前弘期传承的重要人物,藏传佛教宁玛派开山祖师,常被尊称为莲花生大师、大士、咕噜仁波切(意即上师仁波切)等。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的身口意三密之应化身,在藏地被尊称为第二佛,深受藏民的爱戴。据说莲花生大士出生在海上的一朵莲花上,因此也被称为海生金刚。莲花生大士为了普度众生,具有八种变相,此又称莲师八变。
莲花宫由瑜伽行者胥力锋师父护持,胥师父学识渊博,云游国内外各处,罗汉山驻留修行,并会定期举办观大自在、光明灯,祈福法会、心经别解、禅坐等各类禅修活动和祈福法会。很多追求身心成长或是渴望走出喧嚣,体验宁静的各界人士慕名而来,也有很多寻找与他人、自我、环境沟通方法,和对佛学感兴趣的朋友赶来参加。 法堂前面的塔是罗汉山宝塔,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大家看到塔四面各有一幅画,每幅画都有代表着一个字。分别是福、禄、寿、喜。
法堂里面供奉的是唐代的释迦摩尼佛说法像,是香港一位老奶奶在几年前用60万买来了,老奶奶觉得林董和她非常有缘分,所以就原价转让给他,十分珍贵。旁边是它的一对弟子(阿难和迦叶)。据考究,这两尊佛像本是一对,后来不知何故被分开,一尊在台湾,一尊在香港。很幸运的是林董都把他们给找回来,让他们又回到了故土。 罗汉山由下至上,再从上而下的浏览一番,深谙书法的游客定会驻足停留,只为崖壁上的各类名家书法作品。传闻罗汉山始建之初,由发起者林志良先生邀请各界名家为罗汉添彩,各有书法作品一幅留于山中,林志良先生命人将名帖刻于摩崖之上,融于500罗汉之中供后人瞻仰学习。这些书法禅宗文化底蕴浓厚,贾庆林的“和”、沈鹏的“顿悟”、惠能禅师顿悟的精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林志良先生的“心随天籁”等等,与山水相依,与佛法相容,与入境之人合于一身。
在修成的罗汉山茶座的位置上,远远看去,在罗汉林立的半山坡上,有一块石头,真的跟一尊罗汉非常像,光着头,有两只眼睛,有鼻子,向左斜卧,以左肘支撑形成一尊天然石罗汉,整尊石罗汉的体积有三个真人大小,远望栩栩如生。随后又发现十分神似的石菩萨。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