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带来温暖共情产生信任电影无声的推荐
“校园霸凌”会让你想到什么,叛逆的孩子?童年的不幸?家庭的影响?不可救药的失足少年?
它已然成为了社会性话题,学校三令五申、严防死守,恨不得给每个孩子能安上监控。家长提心吊胆、日夜堪忧,祈祷自家孩子能远离施暴的危险。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尽管我们都相信这个世界充满了真善美,但,为了孩子的安危,也要提前让他们看到假恶丑,因为事物向来都不止一面。
只是,很多校园霸凌中的孩子,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单纯的、善良的,能高于正常人感知到世界的众多美好,却听不到世界回馈他们真诚的声音。
今天,给各位看官推荐的是台湾影片《无声》。
看了简介后,让我立马对影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习惯性地看完简介再观影,观影之后再看影评,希望更多视角深入思考。这观影癖好,俨然看出我是不走寻常路。
影评更多的是从“欺凌”这个敏感的社会话题,剖析强者欺凌弱者的社会原因,并出于善良的本能替弱者发声。
强者欺负弱者,不仅存在于这个特殊的群体!
动物世界里一直都遵循“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达尔文早就告诉了我们“适者生存”的道理。社会就是江湖,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斗争,有形的、无形的,从来就没停止过。
《无声》改编于新闻事件,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在无声世界里,听障的学生们一面遭受欺凌,一面抱团取暖,既暴露了人性:弱者总会被强者欺凌,又充满着善与恶地矛盾纠缠。
先来看看几个关键人物吧:
王大军:充满正义感的“听人”学校老师;
贝贝:善良且长期受男生凌辱的女同学;
张诚:单纯并勇敢保护贝贝的男同学;
小光:在善与恶之间拼命挣扎的男同学;
正在学习“KASEL共情陪伴”的专业课程,对《无声》这部电影,让我有机会“学以致用”,刻意有意的从“共情”这个专业视角去观影。
听人学校新生张诚,坐车时被一老人掱了,然后打了老人。这边张诚被带到警局当坏人审问,那边掱手老人却被放了。
因为沟通障碍,警局通知到张诚的老师王大军,了解事情缘由后,老师选择了相信张诚,老师的信任却让张诚不相信,王大军说:
“相比警察,老师更愿意相信你。”
这是多么暖人的鼓励,如果没有同理心是无法做到对他人的无条件信任。
这不仅体现了王大军老师对无声世界的孩子多了常人做不到的理解,更表达了他想要保护孩子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很多孩子因为身体上的缺陷,就已深感自卑,还要遭受他人的攻击甚至迫害。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孩子们无奈选择默默承受,也有人寻求各种帮助却无果,只能在黑暗中独自承担身心上的双重伤害。
共情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积极回应。
这一片段中王大军老师都做到了,他感受到张诚因为无法证明和辩解,而遭受警察误解的委屈,并能站在张诚的角度上理解他的行为举动,选择相信他,其实是给张诚提供了最有力的社会支持力量。
影片中还有很多体现王大军老师是共情高手的精彩情节。当学校开始着手调查学生被欺凌事件时,王大军老师对每一个同学的询问,都体现了他对共情技能地熟练运用,并显现出共情在有效沟通中卓有成效。
共情的操作点,主要分五步:停、看、听、说、做。
停:是最关键的一步,意指停止主观评判,停下手中的活。共情最忌讳的就是加入自己的判断,先入为主。影片开头的警察就加入了主观评判,认为老人才是受害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犯错,老师电话叫家长,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你这熊孩子,是不是又惹祸了?”刻板印象害人不浅!
看:就是观察,观察对方的表情、行为,搜集更多有用信息,从而更好地感知到对方。
听:很重要,眼、耳、心都要到,学会“倾听”能够与对方产生共鸣,使其获得同理心,增加信任感。
说:用语言表达,安慰、鼓励、引导,要注意共情不共行,可以认同他的感受,但不认同他的行为。
做:运用一些肢体语言,比如拥抱、拍肩、击掌等做安抚和鼓励,同时引导启发对方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带着以上五步骤,我们再来看看王大军老师是如何给孩子们做共情的。
校园欺凌事件曝光后,他很镇定且小心翼翼地用手语与每一个接受调查的同学交流,那份小心就像生怕做错了什么会吓跑孩子一样,在他的内心里,想使尽全身力气来保护每一个孩子!
“你为什么要那样对贝贝?”
“贝贝不喜欢你们那样对她,你们知道吗?”
“你们只是一起玩,可那已经不再是玩了!”
“你们有没有找过老师?”
通过不断地问询,并认真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努力去感受他们的情绪,不错过任何一个有用信息,从而做出准确地判断。
聆听,听的繁体字“聼”,已形象地说明了不仅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观察,更要用心去感受。
尤其对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听人们,王大军老师更是做到了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他能听懂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更能听到孩子们受尽屈辱和折磨,奋力挣扎和反抗的无声呐喊!
孩子们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发声,表达各种情绪,表现弱小的力量。正是因为有着充分的共情,王大军老师收获了孩子们的信任,才得以抽丝剥茧般将学校欺凌事件查出了源头。
最让我震撼的是,当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罪魁祸首的男同学小光时,王大军老师对小光仍处处体现了充分的共情。
他并没有因为小光指使男生欺负女生、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的行为指责、批评他,更没有瞧不起、放弃他。
行为有对错,但动机没有错。王大军老师努力去尝试理解小光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所在:年少无知?青春躁动?学习压力大?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份不被满足的需求。他尽可能替小光想到所有造成他行为的原因,只是,小光对王大军老师的戒备仍是高度状态。
因为老师充分的共情,在他们之间出现了信任的微光,直到小光欺负贝贝后,王大军老师再次找小光沟通,那一刻老师必然是非常气愤的,因为小光破坏了“规则”、违背了“诺言”,也侵犯了老师对同学们强烈保护的责任心。
他必须保持理智,因为他知道,只有得到小光的充分信任,才能帮助这些无助的孩子。他依然耐心地询问小光:
“不是说不再做这些了吗!不是说所有事情交给老师来处理吗!”
谁都无法猜到小光会在哪个时刻真正地松动对他人的防御,所以王大军老师每一次都对他坦诚相见、悉心引导。
“老师”这个词,在那一刻触动了小光的敏感神经,让小光的情绪得以真正宣泄,得知实情后,也让王大军老师产生了对小光的无限怜惜。
“我恨老师!”
这一句话压抑在小光心里长达4-5年之久的情绪,无人可说、无人能说的苦闷,这段不堪的经历,对于他来说就像地狱恶魔一般,每天都在折磨着他的身心,甚至多次自残,终于在这一刻,在他可以投入全部信任的老师面前得以释放。
站在天台那段,小光主动给王大军老师说了他内心最让人心酸的感受:
“我这种人是不是不值得活?”
面对孤独无助的孩子这番质问,王大军老师心里一定在流泪、在滴血,在这件被欺凌的事件中,小光也是无辜受害者,他的伤又该由谁来疗愈?
作为老师,如果不能为人师表、给予希望,那教育的意义何在?保护孩子,尤其特殊群体的孩子们,让他们看到未来,王大军老师陷入了沉思。。。。。。
影片的结局是美好的,也满足了所有观众对扬善惩恶的道德需求。
影片虽然结束了,带给我对共情的思考仍在继续,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信任和理解,能够站在更多视角看问题,这样才能拥有更多选择,获得更大自由,小到人与人、家庭内部,大到国与国、整个人类,让我们都能看到这个世界原本就很美好的样子。
有哪些适合恋人一起看的电影?
适合恋人一起看的电影:
《前度》
《以年为单位的恋爱》
《以年为单位的恋爱》
《爱在黎明破晓前》
推荐一部你认为适合放假一家人看的影视剧?
推荐古天乐版《寻秦记》,这部电视剧虽然老,但实在是太好看了,自己看了5遍了。
放假期间,时间相对宽裕,家人们在一起看的电视剧个人认为惊悚、暴力的影视剧首先不适合。
所以,思前想后,推荐比较明快、轻松、欢乐的影视作品,所以认为这部电视剧非常合适。
一、TVB出品,必属精品,香港的早期TVB作品质量都不错,这部作品总体以历史穿越题材改变,情节紧凑,看起来毫无沉闷感,特别是前半段部分(项少龙未到秦国)非常搞笑。
二、由于是历史题材,所以,多多少少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在观看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历史知识。
三、作品脑洞特别大,看到最后才会知道主角项少龙的儿子竟然是项羽,属于开放性结局,引人着迷。
四、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非常饱满,总会有一个人物让你特别喜欢,无论是机智爽朗的项少龙、阴险狡猾的嫪毐、单纯善良的公主、刁蛮任性的乌廷芳等等,这些角色表演的都很鲜活,真心值得一看。
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属于香港TVB作品,无论是情节、音乐、角色表演、剧本都非常不错,并且没有特别血腥、暴力、黄色镜头,所以说,家人一起观看,首推这部电视剧。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