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题材都能被国产剧浪费了吗,国产部队题材的电视剧

时间:2022-09-21 13:38:23阅读:938
民国剧虽然难爆,但可挖掘的风格和题材却有很多。近期多部热播的民国剧也反向证明了这一点,这不,芒果又有一部民国飞行员题材的剧和大家见面了——《凭栏一片风云起》该剧由胡一天、章若楠、王劲松、张晞临等人主演…

民国剧虽然难爆,但可挖掘的风格和题材却有很多。

近期多部热播的民国剧也反向证明了这一点,这不,芒果又有一部民国飞行员题材的剧和大家见面了——

凭栏一片风云起

该剧由胡一天、章若楠、王劲松、张晞临等人主演,以第一代飞行员为原型,

讲述北平的三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两代人,在面对时代的大动荡和大变局所做出的选择和牺牲的故事。

说实话,两位主演俊男美女颜值在线自是不用说,但是在实绩方面却还没有能打的作品出现,

而且小妹对章若楠的演技甚至还停留在《你的婚礼》舔狗绿茶那尴尬又难看的余韵里,

很难不怀疑这部剧是否也打着年代剧的旗号谈恋爱。

“凭栏一片风云起,莫做神州袖手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堂而皇之地入侵中国,很快便占据了东三省,彼时国土大地战火连绵烽烟四起,但我方的战力却不足以抗击侵略者。

日军的战机在我国的领空上方嚣张盘旋,而我方甚至没有一个自己的飞行员。

1932年,国民政府在杭州的笕桥创办了培养第一代飞行军官的中央航空学校。

航校的要求十分严格,从年龄到学历再到体格,条条框框下符合要求的多是家室显赫的世家子弟。

在民国时期“富二代”的字眼绝不是贬义词,正是当时的这些人扛起了民国的风骨,也造成了民国的凄美。

本身有机会能出国留学,享受更好更高品质的生活他们,却都投笔从戎成为了中国第一批空军飞行员。

航校的训练艰苦,从飞机构造到飞行学航行学等需样样精通,

而当他们终于走出校门后拿到的并非毕业证书,而更像是向死而生的请战书。

中国第一批空军飞行员,牺牲时平均年龄仅23岁。

明知是有去无回的路,这群人却为了祖国毅然奔赴绝不后退,为国家撑起一片天。

而这部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孟、凌、曾三个知识分子家庭构建的故事。

胡一天饰演的男主张启,是一名王牌飞行教官,正义勇敢,坚守使命。

作为商会会长的儿子,张启的家境殷实,但他却选择入伍成为了一名空军,兼航校含光中队的队长。

父亲为了支持儿子,为航校捐赠了两架飞机,也因此张启在接受飞机并执行定向招飞任务时,遇到了女主角孟海棠。

张启的父亲与孟海棠的父亲是故交,二人从小就被定下了娃娃亲。

孟海棠是一个喜欢历史学的女学者,一心扑在事业上不想爱情,对于包办婚姻自然是抵触。

为了反抗所谓的父母之命甚至偷偷躲在屋里,结果却歪打正着碰见了张启,春心萌动,而张启也对这位看似倔强实则坚韧的女性产生了好感。

战乱时期的患难真情,就是哪怕没走完所谓的仪式,没有大张旗鼓地造势,没有惊天动地的海誓山盟,没有热烈的拥吻煽情,

但光是小心翼翼的告白,含情脉脉的守护和为时局奔赴的勇气都足够让人为之动容。

张启和孟海棠就是这般坚定,两个人眼神交汇之处,便已是一生一世的永恒。

空军飞行员前方航空救国,时代文人后方教书育人。

剧中以男女主一文一武的两条主线,展现了时局动荡的社会下大家为家为国做出的不同贡献和牺牲。

民国剧的核心,就是在战争纷乱的大环境下诉说个人故事,这也是民国剧好看的关键。

正所谓民国爱情,十有九悲。《良辰好景知几何》里的死在胜利前夜是,《传家》里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是。

悲在被迫分离,悲在炮火下生出的玫瑰还是被炮火毁得干净,而这也让圆满显得弥足珍贵。

除此之外,老戏骨的表现也很抢眼。

王劲松饰演的先生凌问岳是北平复华大学教授,博古通今一身傲骨不输文人风采。

老一辈看着家园硝烟弥漫城池沦陷却又无能为力,虽然不善战也不会战,

却始终视清白比命重要,视国家比命重要,誓死保卫同样被侵略的历史和文化。

他在一场日军强行举办的所谓“中日文化融会”的课堂上,面对一群全副武装的日军,

以必死之心为在场的中国学子和先生,上了自己的最后一课。

在面对所有战争袭来之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那坚忍的古墙,

而每一位中华儿女就是不屈的古墙上那一块块坚实坚硬的石块和砖块,永远挺立、永不会低头倒下。

从字到国,是文字,是文化,是国家,更是传承。

其实同样的飞行员题材,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风靡一时的台剧《一把青》。

《一把青》根据白先勇小说改编,以国共内战的大时代为背景,描写了从抗日到内战背景下人物最真实的处境。

在这部剧里你能看到对战争的思考,这段历史对于两岸人民来说都是很悲痛的记忆。

现实背景下的飞行员就像天上的棋子,仁爱东村就像棋奁等待着棋子落盒,

棋盘上杀的鲜血淋漓,败的一方棋子落地,从此棋奁也空了。

现实的悲剧一环套一环,最终呈现出来一个极致的BE。

严格来说,《凭栏》吃了题材的好处,在情怀牌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但就剧本身而言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最多人诟病的便是置景问题。

明明是实景拍摄 部分幕布,可结果却呈现出十分诡异和廉价的全抠质感。

其实仔细看倒也不真是弹幕说的什么抠图,纯粹技术问题虚化过度,调色饱和度也过高。

总之灯光、摄影、后期,至少有一个环节要负责任。

其次,就是年轻演员的演技撑不起宏大叙事,配上部分不合理的剧情更显悬浮。

剧里有一幕是男主带女主上飞机一起兜风,女主直接在飞机上派发自己的甲骨文自由宣言传单,

咱就是说行为浪漫,但剧情确实离谱了。

更别说男主拉飞机不嫌累,北平毫无征兆就沦陷了的拉胯桥段。

现在国产剧在经历了快节奏和网播时代后,很少愿意慢慢去打磨角色和剧本,

环境和特效都依赖绿幕,台词依赖配音,剧情依赖后期,

总想用快捷便利去解决原本应该用心做的步骤与环节,和流量话题度比起来似乎都并不那么在意观众感受。

但这其实很危险,剧作用不用心,用了多少的心,观众都看得到。

真人真事固然感人,家国天下的情怀固然宏大,但真材实料也很重要。

这么好的题材都能被国产剧浪费了吗,国产部队题材的电视剧

为什么现在的国产电视剧浮夸现象比较普遍?

现如今的电视剧没有以前好看,比如武林外传,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等等。虽然看过无数次,但是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为什么现在的国产电视剧,远远不如以前的电视剧那样好看?于是忍不住开始分析起来以前电视剧和现在电视剧的5大区别,也许是这5个方面致使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以前的经典电视剧,导演选择演员,第一点考虑的就是演员是否适合剧中人物形象。比如经典的电视剧《西游记》,当初导演杨洁为了找到白骨精的扮演者可谓费尽心思,最后找到著名演员杨春霞。然而杨春霞却要求同时饰演女儿国国王,为了不耽误进度,导演勉强答应。可是最后到了拍女儿国那一集时,导演却毁约了,因为她觉得不能让观众误认为女儿国国王是白骨精变的。杨洁放了杨春霞的鸽子,这件事让杨春霞恨了杨洁导演一辈子 ,至今不能释怀,这件事也成了杨洁导演心中的愧疚。但是也正是由于导演的坚持才有了经典的女儿国国王,经典的西游记。再来看看现在的导演,哪里顾得上演员形象是否适合,即使演员本人和剧本描述的人物千差万别,依然照拍不误,完全不顾观众的情绪。

现在的电视剧经费用在哪儿,是用在演员的片酬上面,一个演员动不动就几千万片酬。为了支付演员的高额片酬,制片方只有在其他地方减少开支了,各种奇葩花招就来了,五毛特效,假到爆的绿幕,一系列恶心人的操作让电视剧透漏出浓浓的廉价感!

这么好的题材都能被国产剧浪费了吗,国产部队题材的电视剧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剧不接地气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贫富差距,真的越来越大了。
何不食肉糜的人越来越多,有一部分人是真的认为,再穷也就穷成那样了吧。
导演、编剧、演员,都早已经和普通人不是一个档次了。
老一辈们可能有一部分还算是起于微末,但现如今就算不是带资入组,至少也是个名门世家。
穷人,你学的起艺术吗?你报的起北影中戏吗?
他们这辈子,可能都不知道穷人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你让他们怎么写穷人,拍穷人,演穷人?
现在的有些电影人眼中,再穷也得一二线城市有个房子。

就像琼瑶剧里男主永远都是高富帅一样,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那个闲心为了几个女主折腾。
穷人住群租房、天天加班,哪来的时间谈恋爱?
什么你要我陪你吃晚饭?不好意思领导让我这个PPT明早交。
天天为了房贷车贷努力,哪有钱去旋转餐厅吃西餐、聊人生?不是所有,但确实有一部分男女主用的是指定化妆品,穿的是指定品牌,开的是指定车型。
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不信你去看看那些热播剧里尬到天际的软广,就知道了。
甚至为了租房APP,强行一线城市一百多平的房子租起来毫不费力。
跟钞票比起来,艺术追求弱爆了。

一、如果说原来的观众看到55分的剧会给差评,但现在的观众已经能忍受30分的剧了。更别提那些偶像明星的粉丝,哪怕是1分的剧他们都看的津津有味。
反正哪怕是屎都能卖得出去,为什么我还要努力做菜呢?那最近普通人什么节目比较多呢?
对了,失业。
被公司辞退是失业,公司跨了也是失业,但如果在电视剧里就要表现为灵活就业,原因懂得都懂,
正能量嘛!

假如导演这么干,那头都得被观众骂掉,社会性死亡 是必须的。但如果实事求是说主人公失业
了,生计无着了,房子断供啦,妻离子散啦总之就是过于负能量,虽然踩到了观众的点,但是费尽心血的作品可能没法上映,由此破产,被制
片人演员群殴,最后导演也是死路一条。出个早点摊,和城管斗智斗勇,这些还好办,毕竟《老炮》里已经有了。

二、但小刚什么人,你导演什么人,他能过审你必定不过审,同事不同命就是这样的。别不服。
于是只能好好的正能量,结果演出来毫无疑问是假得离谱,最后观众不买账,头还是被骂掉,一样
在微博上社死。
至于什么封城,没收入,在小区里玩饥饿游戏,买英雄之菜还买不着你问我接不接地气?太接了,谁拍出来,我建议大家给导演立生祠 ,每天早上起来都磕一个。

剧情不切实际,穷人消失不见,职场都是臆想,生活狗血鸡毛。
流水的都市剧,铁打的悬浮感。
每当有国产都市剧播出,热搜位总要预定,社交媒体上评理的人分成几大阵营激昂文字,争吵的归
宿通常是,编剧有生活/工作常识吗?
倒也不能都怪编剧,观众diss那些衣食住行与收入不符的表象,往往都不是编剧之力能改善的。
形成这个层面悬浮的原因,或许是明星与某品牌的关系。

三、或许是拍摄时为图方便让穷人住个大房
子,或许是广告商要植入剧情,结果搞得太过生硬这些层面的悬浮分析,在过去的国产都市剧讨论中屡见不鲜了。
回看都市剧变迁,会发现创作立意,经过了一个凝视、不解、批判、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缺
少了最重要的对都市生活的理解。
不如我们敲开悬浮的壳,看看哪些合力,造成了都市剧的沉疴。

消费符号构成角色底色
都市剧选城市,最爱北京跟上海。
因为讲青年人的生活,这两个地方的确最先锋最前卫,且北漂沪漂的确有话题性,他们带着最明显
的时代症候。
大城市生活的本地/外地人,是都市剧的第一重景观接下来,深入到各个城市,展现的景观有略有不同,北京都市剧的外景爱拍三里屯、央视的大裤
衩、商场爱拍SKP。到了上海,东方明珠 是必备,外滩夜景必须有,开车要路过静安嘉里。
这是都市剧世界观架构的外部景观。
生活在当地的人要说了,那些地标性建筑,我一年都不去一次。

四、不打紧,都市剧取景,第一要义并非让观众有深入其中的参与感,而是直白用地标性建筑告诉你,
这是哪个城市,外化建筑象征着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在看都市剧时,常常会把都市和城市混为一谈。
城市有具体落到实处带着烟火气的生活感,很多人如今说到都市剧,会怀念古早经典《贫嘴张大民
的幸福生活 》,取景地也是北京,但故事十分平实自然。
那种故事是为表现生活服务的。

它是现代剧,是生活剧,不是都市剧。
都市剧也在表现生活,但都市剧的生活,是为与消费挂钩的生活方式服务的,它与城市天然有
差别。
在城市的概念里,上至省会下至县城,生活空间的变更不会导致生活方式的大幅转变,风俗习惯等
更接地气的因素,是生活差异的主导因素。不论空间怎么变,人情味儿的流动,血脉情感纽带的连
接,让人在城市中,产生归属感。

五、都市不一样,在这里,一切是高度商品化 的。人被社会原子化,劳动力用钱计算,生活空间用钱
计算,日常吃穿用度用钱计算,钱换取来的商品/服务决定了一个人在都市拥有的标签。
人们在道义上没有紧密联系,产生纽带的,除了劳动合同 、租房合同,还能产生归属与共鸣的,
就是消费与兴趣。前者代表你在这个城市中的阶层,后者是精神领地,不过兴趣说白了,也是消费
中的一环。
因此,彰显身份,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让一个人用上该用的产品,拥有合理的爱好。
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拼贴而成的人,是都市剧角色的底色。
发现了吗?都市剧的叙事主体,是用消费符号组成的,但目前的都市剧又没有能力去深入去挖符号
形成的原因,只能臆想符号发出的动作。

评论

  • 评论加载中...